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未解之谜:朱元璋陵墓为什么形状如北斗

未解之谜:朱元璋陵墓为什么形状如北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4/1/17 7:26:03

朱元璋的陵墓形状如北斗?有人则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解释朱元璋陵墓为何状如北斗。北斗形状的陵墓又有何说法呢?

明孝陵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部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1368~1644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历经沧桑的明孝陵,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像路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很深刻地影响了以后帝陵的修建,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项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明孝陵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再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里,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麒麟、马和象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若从空中俯视,可以看到明孝陵竟然呈北斗状布局!有人说,这是朱元璋别出心裁,故意要打破常规,以表示自己不按常规、传统办事的帝王气概。也有人说,这是为了让神道加深延长,便于布放石人、石兽。还有人说,是朱元璋在建造孝陵时,有人建议挖平孝陵对面的孙陵岗(今梅花山),使墓道取直。朱元璋认为孙权是条好汉,认为让东吴孙权大帝为自己守陵更显气概。

近来,有人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解释朱元璋陵墓为何状如北斗。朱元璋早在作为农民军起义将领时,写过一首气贯长虹的诗篇:“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伸长腿,恐把山河一脚穿。”这体现了朱元璋的雄心,作为一个开国皇帝,朱元璋既然费尽心机择址建陵,在陵墓的设计上一定会更加用心。古代帝王陵墓中有采用天宫、天象、星宿图的情况,意在“天人合一”、“魂归北斗”的效果,而朱元璋尤其对天象崇仰,因而在生前就把自己的陵墓设计成北斗七星的形状,“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勺头”、“勺柄”上的“七星”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从平面图上看,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图是相同的。

明孝陵的后山还埋葬着一批明朝的开国功臣,有着名的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墓等。据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因此,在紫金山之阴就有了11座功臣墓。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风水学认为,朱元璋留存孙权墓并非像简单传说那样仅因孙权是好汉,而是因为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孙陵岗还在古地貌学上是一个“近案”,通俗地说,就像一张茶几。这样一来,明孝陵背倚钟山,从整体上就又形成背有靠,前有案,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也许,朱元璋这才称心如意。

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明孝陵的: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风水,自古就有,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话题。在古代,特别是汉唐以后,上自帝王宫室、陵墓,下至官署、寺庙和民宅,在选址和营建过程中大多都深受风水理论的影响。这也是为何朱元璋的陵墓设为北斗了,前有案,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

标签:

更多文章

  • 人类历史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四大文明古国,是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简称。分别是古埃及(非洲东北部及亚洲西部)、古巴比伦(亚洲西部)、古印度(亚洲南部)和中国(亚洲东部)。他们分别发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印度的印度河流域、横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称之为

  • 汉景帝生活勤俭,死后墓葬却极尽奢华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历史上节俭的皇帝很多,汉景帝刘启就是这样一位,他和父亲汉文帝开创的文景之治,给大汉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是后世汉武帝刘彻一展拳脚的资本。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西汉棉袍对汉景帝在政治

  • 康熙长子胤礽为什么两次被立为太子又被废掉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康熙一生功绩显赫,但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做的不好,长子胤礽两次立为太子又被废掉,让诸皇子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最终导致了九子夺嫡的惨剧。要说胤礽也是康熙正牌皇后赫舍里的儿子,那可是嫡子!可这位太子胤礽却两次被废,与皇位仅一步之遥,却最终与之失之交臂。如果让人说出几个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皇帝,那康熙大帝必定会

  • 汉武帝派张骞开辟丝绸之路,有什么重要意义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贸易和文化交流是一个文明强盛的重要途径,西汉年间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就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点,那么开辟丝绸之路对国家有什么意义呢?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众所周知,张骞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冒险家。“凿空”这一词

  • 赵匡胤转世为金太祖灭了宋,只为向弟弟赵光义复仇?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嫌疑最大的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同时还有传言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与赵匡胤长相极其相似,因此,赵匡胤转世成为金太祖,向自己弟弟的后代复仇的故事就流传开来了。烛影斧声相信大家都知道,也称斧声烛影,是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

  •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隐藏了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四成,如果用刀去砍,能发出金属的声音,那就说明制作成功了,必须是出身武

  • 还嫌媳妇双十一败家?清朝最败家的媳妇可是连祖宗棺材都挖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双十一刚刚过去,不少败家媳妇都位列排行榜上前端了,但是这种程度的败家和清朝最败家的媳妇儿比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要知道这位败家媳妇儿可是为了花钱连祖宗棺材都挖了出来啊,这个人是谁呢?她就是末代豫王的母亲。北京人都知道,协和医院所在地过去是豫王府。豫王府里肯定住的是豫王,豫王是谁呢?他就是努尔哈赤

  • 道光的节俭其实是个闹剧? 和崇祯帝比很打脸!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崇尚节俭的皇帝,他们认为只有做到勤俭节约才能使国家得以兴旺发达。清朝时期最著名的崇尚节俭的皇帝就是道光皇帝了,这位皇帝是个出了名的节俭皇帝,但实际上他的节俭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据说道光皇帝节俭到在给自己的皇后过生日的时候都做到了极简,当时文武百官都前来祝贺寿辰顺便想一睹皇家举办寿

  • 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很差吗,为什么朱棣也要造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靖难之役可以说是明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了,在这场战役中朱棣成功翻身当上皇帝,赶走了自己的侄子。不管朱棣打着什么清君侧之类的旗号,但是说白了还是造反。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造反呢?朱棣和朱元璋的关系到底有多差?竟在朱元璋死后没多久就举起了造反大旗呢。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

  • 《万历十五年》:明朝衰败到底该不该怪万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万历十五年》是历史学家黄仁宇的成名作,是一本畅销学术书。可以说,在散文里面,它的历史水平最高,在历史书里面,它的散文水平最高。其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达到了“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地步。如果你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加一个历史爱好者,那这本书是必读书。那么,这个本书讲的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呢?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