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pk刘备到底谁才是值得推崇的英雄

曹操pk刘备到底谁才是值得推崇的英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471 更新时间:2024/1/17 20:29:53

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为吸引我们的两个主角无疑是曹操刘备,因为他两作为当时两大集团的首脑,真可谓是斗智斗勇,虽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虽然刘备是最后的输家,可我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讲势力与战绩,那非曹操莫属,但要是讲到吸纳人才,我觉得刘备更胜一筹。虽然曹操的大帐里是猛将如云,谋士如海。再看看刘备的军中,就只有那几个将军。这完全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所决定的,可刘备能做到那个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戏曲里的曹操总是白脸,奸雄,不是好人。后来就有人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理由很明朗:一是曹操的业绩大,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文学家,是诗人。曹操留给了我们几首可供摇头晃脑的上品古诗。刘备呢?屁诗没有。

来认认真真地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他认定是陶谦干的,就像小布什认定911是拉灯干的,遂出兵徐州,“所过多所残戮。”罗贯中据此在三国演义中写: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陈寿写三国志小心翼翼,这里还是忍不住下笔重了点,可见当时曹操屠杀徐州的无辜百姓应不在少数,恐怕至少有几千人。

论谋略,论文学,刘备确实不如曹操。陈寿在先主传里这样写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我以为陈寿对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的评价当中,对刘备的评价写得最适当。

“惟才是举”是曹操网罗人才的绝招,他有着不拘一格的招收人才,这样他的兵将就越来越多。为了网罗更多的人才,曹操可以说是什么手段都使上了,只要把自己看上的人搞到自己帐下就行。很早他就看中了关羽,和刘备的许多斗争都可以说是为了关羽,在打败了刘备之后,他把关羽引出城去困在小山上,再把刘备的两个老婆当做人质,逼关羽就范。为了使关羽背叛刘备,曹操真可谓煞费苦心,晚上曹操只给三人一间房,因为他知道关羽比较好色,想叫关羽与两个嫂嫂发生点什么事情,乱了人沦,结果这关羽就是没上道,扛着大刀在门口站了一晚上。这曹操就更佩服关羽了,他也知道这么做忒不地道,就用大量的钱财来拉拢关羽,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求贤若渴”是刘备当时的处境,因为实在需要人才来给自己抬轿,所以才会有“三顾茅庐”的现象出现。刘备清楚自己的本钱太少,不能给招收来的人员加官进爵,他只有靠情来拉拢。要说关羽没有让曹操拉走,那么赵云则是让刘备给抹眼泪给抹过来的。本来赵云是看好公孙瓒的,刘备出头救徐州,可自己的兵力太少,就向公孙瓒借来了赵云。结果这就象是在周瑜的手里借的荆州一样,有去无回。后来公孙瓒倒台了,赵云就名正言顺的投了刘备。那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落脚的地,有了徐蔗后才慢慢的强了起来,可曹操要比自己的势力雄厚的多,后来徐蔗走了,可没忘记刘备的情,所以介绍了据说比自己强的诸葛亮。这诸葛亮来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他也知道刘备没有,他看中的是刘备的情。

从上面两个人的伎俩比较,刘备是要高明许多,你看那曹操的人员远高过刘备,可不是每个人对曹操都是忠心的,有的只是想在他那里混混,打过照面后就象是消失了一样,徐蔗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他在刘备军中那作用是何等的大,可等到了曹操那后,就什么也不做了,真可是“徐蔗进曹营—一言不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因为他的心里还是有刘备的,要不在赤壁大战中,徐蔗是完全知道诸葛亮的计谋的,可就是不说,要不曹操不会吃那么大的亏。

再看看他两最看中的接班人,曹操选了司马懿,也眼神太差了点,虽然他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才,可最后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不但是夺了曹操的江山还把曹操的子孙都给杀了,让曹操绝了后。这就看的出曹操拉来的是人才不假,可没拉来人心。这刘备又要强上许多,挑选的诸葛亮不但为刘备打天下,在刘备死后还呕心沥血全力辅佐小阿斗,至于没有扶起来那是另一回事。就连诸葛亮要死的时候都为老刘家选好了接班人,这可是做到家了。这就能充分证明刘备要高明的多,因为他的那段卖草鞋的经历,使得他了解了许多低层的心情,可以掌握下属的动向,所以才把心拴的住。可曹操不同,因为是高干出生,很少去了解民间疾苦,也不了解属下的心态,所以才把大好的江山让外人拿了去。

我假想,如果曹操和刘备可以真正的联合起来,互补长短,那么他两完全有称霸地球的能力,只可惜历史弄人,非要把他们两个放在对立面。如果在当今社会,有领导明白刘备的用人之道,了解那句”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么他的事业注定会强大。

三国中,曹操、孙权、刘备,各占天时、地利、人和。刘备最可怜,没有资金,没有根据地,背着一个刘豫州的空衔头被人追着跑。经常跑都来不及,连妻子也丢弃了。但刘备有一个优点,每到一处,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厚树恩德,广收人心。在对待百姓、平民、士大夫、兵卒的态度上,应该讲,在三个人当中,刘备最具人权思想,难能可贵。仅凭这一条,我把刘备放在曹操之上。罗贯中未必一定要把蜀汉树为正统,但显然他对刘备的仁心是极为推崇的。古往今来,那些飞横跋扈、草菅人命的政治家还少吗。综合网络文章

标签:

更多文章

  • 内衣外穿,居然是明末读书人发明的,他们还喜欢男扮女装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有一首诗,咱读小学时即在课文里,不知现在还有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此诗是宋朝人张俞写的。未料几百年后,到了明朝中后期,被改了——昨日到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啥意思?此处讲的是明末江南之事,那时的读书人,都喜欢男扮女装穿女人的衣服呢。咱们晓得,女扮男装

  • 两队日本人,为争着从明朝捞钱,在宁波打了个天昏地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大明朱厚熜嘉靖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宁波出大事了。咱历史教科书上并没说过这事。但与之相关的,有讲过,明朝的海外贸易,设有三个市舶司,分别是广州、泉州、宁波,分别掌管与不同地区的国家进行朝贡贸易。日本的朝贡船,就是在宁波上岸的。说起朝贡,其实就是我天朝上国,啥都不缺,但你们那些国家缺这缺那啊,那你就送点土

  • 他到青楼戏耍,看上了一张床,买了下来,传为笑谈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有志于当尼姑的读者朋友看到标题千万别生气。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那小子说的,要怪,就怪金庸吧。之所以拿来用,是因有个故事,可作类比。话说,咸丰五年(1855),清军与太平军在山东高唐一带鏖战。当时的统帅,是胜保。此人后来因为久攻高唐不克,被撤发配疆省。为何会打不赢呢?有胜保的属下官员

  • 民国女学生的漂亮校服,历史内涵很丰富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表现1911-1949年历史的电视剧里,若有学生,我们总能看到,穿着或白或灰的上衣,着黑色或直或褶裙子的女子,裙或及踝,或及膝,十分好看。不得不确认,好看虽是种个人感觉,但只要在网上一搜民国学生装,便能发现,觉得真好看的,不在少数。为何会如此?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分析。首先,这种衣裙代表的是

  • 你见了皇帝,叫他县官,他还微微一笑,这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中国有皇帝一词,自秦始皇开始。在他之前,最大的,是天子,接下来,是王,再是公侯伯子男。他认为自己的功劳无可罕比,“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臣下们得令,兴奋地讨论了几天几夜——老大名号往上窜,自己也跟着会沾光啊——出来

  • 从西方人所画的满清酷刑里,你看到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今日写了篇《明朝亡于爱新觉罗与亡于农民起义,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有朋友回复,“亡于农民军依然是华夏衣冠,亡于满清只好马褂小辫了”。后来,又看了关于南明抗清名将李定国的一些事,有人说到,之所以他先反抗明朝后来又帮着明朝抗击清朝,是因为,汉族人对于蒙元异族的统治,还记忆犹新呢,怕女真人一来,汉人又成低

  • 抗战中八路军如何从几万发展到近百万?让这个故事告诉你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抗日时期,共军人数从几万人发展到近百万人,而且好像未见如国军那种强征行为,可以说,发动使用人力资源效率方面明显要高于国军。那他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征兵呢?其实八路军刚刚开始征兵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天福哥来分享一个八路军征兵的故事。1937年8月,王宗槐调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青年科科长。上任不久

  • 美国女人的假丝袜与中国男人的假领子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这张照片,拍摄于1942年。一女的,坐在地上,给她朋友腿上,画丝袜。为何要画呢?因为丝袜穿起来好看嘛。既然如此,何不直接买一双?是啊,如果在正常年代,确实该如此。可那时,我第一句就写了,1942年——二战打得正酣呢!尼龙生产线,都生产降落伞、飞机轮胎帘子布、军服等去了——一句话,军用物资,优先军用。

  • 清朝派往日本监督留学生的学监的辫子,是如何被留学生剪掉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前一篇写到邹容之事。在章太炎给他做的几百字传记里,有一件事,颇为突出,“学二岁,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虽只四十字,后头的故事,却不简单。此事发生于1903年,其背景,首先是,邹容跑日本留学去了。自费的。本来有机会考上官费,因其思想激进,被除了名。

  • 满清十二帝肖像全集,揭秘其生死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被尊为清太祖,清王朝的奠基人,精通满汉双语,喜读三国。1559年出生于一个满洲奴隶主家庭,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1626年在与明将袁崇焕的宁远交战中受伤大败而回,于同年七月中旬死去,葬于沈阳清福陵。爱新觉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1626年9月继后金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