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代也有“天子守国门”,中国两千年历史定都的由来

三国时代也有“天子守国门”,中国两千年历史定都的由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1/20 0:10:11

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从南京前往北京,他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北方敌情紧张,蒙古时刻袭扰边境,因此皇帝应该就近镇守,保证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所谓的“天子守国门。”

而在公元211年,三国时代,也有一个人主导了一次“天子守国门”的事件,而这次事件,则为中国两千年历史定都奠定了一个基调,从此以后,历朝历代定都基本都沿袭了这个人思路。

这个人就是东吴大帝孙权,而他的“天子守国门”事件,就是将都城定于秣陵,即今天的南京。

相传,秦始皇巡游天下,到达南京,有善于望气看风水的人告诉始皇帝,这里有天子之气,将来必出皇帝。

秦始皇是打算“一世、二世、三世直到千秋万世”的,他怎么能允许出现其他皇帝呢?

于是,秦始皇便破了南京的风水,将原本相连的一座山从中间挖开,使得长江水灌入形成河流,据说这样就“泄了王气”,即便有皇帝也不会长久。

在三国时代以前,秦汉四五百年间,江南的行政中心一直都是吴郡,即今天的苏州市一带,除了战国时楚国因为郢都(今天湖北省江陵县一带)被秦国战神白起攻破而被迫在南京一带暂居,其它时间,南京一直都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但是,这种情况在孙权时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国时代战乱频繁,在江东立国的孙吴政权,以“草创之国,信不坚固”,它要面对北方强大的曹魏的直接威胁。

自古以来,北方灭南方必须横渡长江,而三国时代渡江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荆州方向,另一个是扬州方向。

荆州方向早期由孙权的盟友刘备占领,中后期则交给了名将吕蒙陆逊陆抗等名将镇守,基本无忧。

而扬州方向,曹魏的兵锋直接指向的就是南京一带,当时叫秣陵。这个方向的威胁则由孙权亲自抵挡。

孙氏取得江东后,早期也是将治所定于吴郡吴县,沿袭了前代的传统。

但是,三国局面确立,由于曹魏无法从荆州南渡,所以,曹操曹丕的南征就将全部主力投入了扬州的长江防线。

孙权为了应对北方强敌,时常在南京办公,此时,东吴迁都已经具备了契机。

而促使孙权下定决心定都于南京的是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张紘和刘备。

张紘曾是劝孙策袭取江东的战略家,他也是第一个劝孙权定都南京的人: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张紘劝孙权迁都南京,是出于“风水”的考虑。

而孙权最终决定迁都南京,竟是因为刘备!

《江表传》记载:

后刘备之东,宿於秣陵,周观地形,亦劝(孙)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

所谓“刘备之东”,指的是刘备去江东迎娶孙权妹妹的时候。这段记载时说:当时孙权和刘备到秣陵,刘备看到周围的形势地理,便劝孙权迁都,孙权感慨说“智者的心意是相通”,说的就是刘备的想法与张紘的思路暗合。于是,决定迁都。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

“(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

孙权为了保证长江天险不被强渡,便修筑濡须口,濡须即今天安徽省无为县城北,距离南京不远,这座军事要塞是东吴极其重视的要点,历代“濡须都督”都是孙权麾下名将,如周泰蒋钦张昭之子张承等人。

后曹操率十余万大军南下,直指建业,孙权亲自往濡须口抵挡。

结果,曹操望着吴军严整的阵容,无奈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便引军北回,曹操终其一生也未能征服江东。

孙权定都“建业”,以“天子守国门”的气魄,开了中国南方政权定都南京的序幕。

《三国志》评价孙权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后世中国历代江南政权多定都南京,皇帝亲自镇守长江天险,只有南宋没有,人家南宋皇帝认为南京太危险,便留人镇守,自己跑到杭州西湖边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去了。

据说,秦始皇所挖的山就是今天南京的紫金山,而长江水灌入南京形成的河流就是今天的秦淮河。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历朝历代定都南京的王朝,都文化鼎盛,人物繁茂,但是,却又多了几分奢靡和局促,似乎这座城市代表的就是一种略显软弱和悲怆的气质,远不如洛阳、西安和北京那样大气磅礴,苍劲雄壮。

但实际上,小编认为不是这样的,自从孙权以“天子守国门”的气魄定都南京那天起,这座以军事要塞存在的城市,就注定了骨子里一股不屈和倔强。

南京古城,在历史上经历了太多了浩劫与磨难,今天它仍屹立在这里,就如同这个民族一样,百折不挠。

看着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南京又已经今非昔比,一股勃勃生机又令人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期待。

“南朝金粉太平春,万里山河处处青。”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标签:

更多文章

  • 西游记文殊菩萨究竟有多逊,为什么被凡人抓住扔到水里淹了三天?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第68章、文殊菩萨究竟有多菜?为何被凡人抓起扔到水里淹了三天?再次强调,本系列中的所有人物分析均源自明代小说《西游记》,请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闲话不多说。在《西游记》中,文殊菩萨贵为四大菩萨之一。虽然不如观音菩萨地位尊贵,法力无边,但总该是颇有法力的。按照西游中的仙人等级,菩萨等同地仙。以文殊之威

  • 三国演义之中马谡真如写得那样是庸才,只会纸上谈兵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有一种现象很有趣,那就是能够青史留名的人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立了大功者,另一种则是犯了大错者。而四平八稳无大功亦大过的人则很难让今天的人记住。就比如说人们能够记住马谡这个人是因为他丢了街亭,继而也随之丢了性命。因此后来流行了几句俗语:马谡失街亭——纸上谈兵。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而“挥泪斩马谡”也

  • 三国演义背后的冤案,诸葛亮到底从刘备身上抢了多少功劳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演义背后的冤案,诸葛亮到底从刘备身上抢了多少功劳提起刘备恐怕大家都会想到他的哭和跑,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之下刘备是个除了仁义得近乎虚伪之外,简直是一无是处。一生东奔西跑的到处寄人篱下,自从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诸葛亮后,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命运之神开始倾向刘备的了。赤壁曹操大败最大的得利者就是刘备

  • 秦始皇作为仁君那么好为什么秦14年就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贬秦之人,在面对诸多史实理屈词穷时,都会拿这句话来奋起反击:“秦国那么好,为什么只14年就灭亡了?”是啊,你说秦国并非严刑峻法,秦始皇并非专制独猜(裁),修驰道筑长城并非滥用明(民)力劳敏(民)伤财,这么好的秦国,为什么不得长久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被人这般责问,也做了许多回复,可是总是无济

  • 视女人如衣服的刘备挂念一生的美女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有一句经典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意思就是说兄弟如手足一样,是不能代替的;而妻子就像衣服一样,随时都可以旧换新的。作为中山靖王滞后、蜀汉先主的刘备当然是敢说敢做,果然是换妻如同换衣服一般。不过细细看来,刘备一生不停的换老婆并不仅仅是好色那么简单,因为刘备的这些老婆多

  • 女儿国的水到底有多深:为什么全国都是女性,生的男娃都哪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第95章、女儿国的背后究竟是谁?子母河的水到底有多深?女儿国的故事看起来很简单,子母河看起来只是一条小河,其实这里面的水很深,深不可测!西游世界为何会存在这么一个奇怪的国家?只有女的,没有男的?是女儿国的女人不正常,不会生育吗?不是的。女儿国的女人都是正常的女人。所谓正常,就是可以正常办事,正常生产

  • 刘备伐吴背后难言之隐,除了关羽被杀,还受了三次屈辱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关于刘备伐吴的对错和真实想法,现在网络上的说法很多。那刘备的真实态度到底如何呢?一起来分析一下。刘备在他的戎马生涯中同老战友关羽张飞建立起了非常非常浓厚的友谊,且不说《三国演义》里的渲染,仅从正史的描绘来看,我们都足以相信刘备会为了两位情同手足的老部下的死而拿刀子去同孙权拼命。还有,自从和孙权结盟以

  • 河湟万里丢失百年,却一夜归国?此公,当排大唐英雄榜上第一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河湟万里丢失百年,却一夜归国?此公,当排大唐英雄榜上第一名!8世纪50年代,大唐帝国内乱。一夜之间,河湟(甘肃青海之地)万里,尽被吐蕃攻略。内乱无法短时清除,吐蕃也就趁火打劫。从乾元元年开始,廓州,凉州,兰州,瓜州等地相继陷落,大唐已经没有余力顾及这片土地。当吐蕃大军攻到沙州时,遇到了城中军民全力抵

  • 历史上哪位皇帝的孩子最多?康熙只排第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皇帝的妃子众多,自然孩子也就少不了,那么历史上最多子嗣的皇帝是哪位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排行榜就知道了。中国皇帝自从秦始皇第一个称帝以来,历史上共出现了230位皇帝,皇帝的子孙更是数以千计,中国历史上孩子最多的皇帝又是谁呢?第七名、魏武帝曹操,至少32个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忙于争夺天下,但是

  • 秦二世而亡是因为皇帝暴虐,为什么明朝不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朱元璋的暴戾之名是出了名的,他让很多人闻风丧胆,他的暴政绝不逊于秦始皇。那么,明朝为何没有像秦朝那样二世而亡呢?很多人提起朱元璋的反应就是,这是一个变态杀人狂。朱元璋称帝后,大肆诛杀功臣,除了汤和以及留给朱允文的耿炳文外,几乎所有的小伙伴都被诛杀。古代历史上,秦朝和隋朝是两个比较著名的短命王朝。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