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满清剃发令下,有人坚决不剃,却被免死,咋回事?

满清剃发令下,有人坚决不剃,却被免死,咋回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62 更新时间:2023/12/19 10:42:52

今读到一篇清人笔记,名为《发史》。

不错,就是头发的发,剃发的发,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发(繁体为髮)——而不是发财的发(繁体为發)。

作者叫胡蕴玉。咱查了一会,却无其人之词条,也没见到详细的介绍。只在提到《发史》时,会出现他的名字。

咱想,难道清朝之人,竟然有那大胆,敢拿头发作章?难道他不怕掉脑袋吗?要知道,清朝入关十年后,因为民间有人编《明史》,大兴字狱,千人受株连,七十余人被杀,十四人被凌迟处死。主事者庄廷鑨等人其时已死,亦被开棺戳尸。满清贵族们对汉人思念自己文化之怕,已深到了骨子里。

不过,看完序言,咱才知道,他之所以敢如此写,因为其时,已是1912年(吾民族蒙辫发之耻,至于今已二百六十八年矣,习以为,安之若素,几自忘固有之头颅,认胡尾为本来之面目矣),清朝,已灭了。而他由清入民国,所以才把他的笔记,列在清人里。

其文不长。读完之后,虽然被记录者,基本并非很出名的,但其事迹,却与咱们平日里早已熟知的那些不愿剃发的著名人物,差得不多。无非是,伸头就死、逃入深山、削发为僧。

不过,也看到之前未见过的知识。

一是,咱早有的疑问。为汉族人,在清朝灭亡之后,并不恢复明朝发式,蓄起长发?上方巾?以及重着汉服?此文作者,给出了理由——蓄发者,还汉族之旧;剪发者,从世界之同,士君子不为满奴已耳。蓄与剪,事同而时异也——不再被迫剃一半留一半,而让满脑袋都长头发,就是回复了汉族习俗;不留长发而剪短发呢,则是顺应了世界潮流。这解释,真完美。因为它说出来了事情的本质——自愿与被逼,是完全不同的。剃发令下,那是刀架到了脖子上;而现在,剪成短发,却可以是自己的选择——你若愿意,可以留长发、可以染红怪、可以烫短发——当然,不得不说明的是,在那个激荡的年代,留辫子,好像是不允许的,是会被强剪掉的——不过,也仅是一个阶段而已。

二是,知道,也有人坚决不剃发,却逃得了性命。

有个叫陈遘的,为免剃发逃入深山,只带个仆人洒扫做饭,与家人断绝了关系。本已与世无争,眼看着就可以带着头发去见父母了。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啊。山贼作乱,县里发兵,过其居所,看到奇事——居然有人未剃发藏在这里呢!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啊。于是,陈遘就要被抓回去请功了。他原来的村人知道了此事,想把他抢回来,他却说,不要因为我,害了一村人——屠城都轻而易举,别说屠村了——于是,他被带到了县里。家里人已先得到消息,来了具棺材来敛尸呢。县官知道他不是山贼,只令他剃发。他哈哈大笑,发是不可剃的,至于要杀要剐,就随你便咯,反正,棺材都准备好了。

县令很欣赏他的硬骨头,没有擅自判决,而是写明状况,报告上司。其上司亦觉得他是个奇人,“纵之归”,也算是刀口抬高了一寸,得饶人处且饶人——若在军队之中,屠城令下,谁敢不挥刀呢?很多善,就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形下作出;而很多恶,则是群体汹汹之下,不发不可收拾。便如那句俗话,雪崩之下,每一片雪花都不认为自己有责任。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人想重回汉唐,而不重回元朝清朝?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昨晚听歌,脑中突然蹦出几句许多年未想过的歌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有些朋友应该看出来了,这是一首叫《重回汉唐》的歌。第一次听,那是很多年前了。那几年,对汉服有些兴趣。不过,仅此而已

  • 他已有婚约,被迫娶公主,有事没事就告媒人的状,皇帝拿他没办法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能娶到皇帝女儿,做公主的附马,从此成为皇亲国戚,多少人求之难得啊!但他,郑颢,不愿意。为何不愿意?因为他已有婚约在身;他不愿辜负那个女子;不愿使她还未嫁人,就已被抛弃。可,他能怎么办?他家的腿虽粗,扭得过皇帝吗?他家确实是大户人家。祖父郑絪,唐德宗时宰相;父亲郑祇德,兵部尚书,后赠太傅。“自隋、唐三

  • 现代女性真幸福,看看近百年前吹个头发有多麻烦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1920年代,照个相,还得会劈腿?你站在照相机前想拍我,我站在几步外拍了你,风撩不起你的裙摆,你撩动了我的梦。那时想在沙滩上拍张照,可真是麻烦得很……女汉子们背负起了这个光荣的任务。到了1925年,相机就变得小巧多了。那时想潜水,也是个技术活,不是人人都能玩,这身装备,简直就是圣斗士啊。这个比纯粹推

  • 三国最变态的一幕,刘安杀妻给刘备吃的是哪块肉?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有关人吃人的现象几乎就贯穿了整个三国时代,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乱世,人吃人是生存的一种常态,虽然这种常态其实很变态。而对于杀妻,也是自古观念使然。中国从夏禹开始建立正式的王朝就已经是父系社会,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一直延续到现在。古代的将军在守城抗敌的时候,一旦粮草匮乏,往往会做同一件事,就是杀掉

  • 光绪自掏腰包为明朝皇帝修墓,为什么命令太监不准告诉慈禧太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光绪皇帝是个苦命人。也不是没有过转机。1900年,义和拳乱,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逃往西安。于颠沛流离之中,慈禧太后似乎良心发现,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这个姨侄,因而清人李岳瑞所编的《悔逸斋笔乘》中写到,“颇有加礼,起居衣食,亦稍稍得自由”。然则,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回了北京,一切又复原了,该怎

  • 和尚爱写情诗还命运坎坷,想不火都难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和尚,一听这词,咱马上想到的,就是四大皆空以及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若说得玩笑一点,当然还有,师太,你就从了老衲吧。只是,很多人,对和尚之理解,其实是从金庸的小说里。少林寺,天下第一大名门正派嘛。和平时代清心寡欲,普渡众生,战争年代,那就要挑起对阵异族侵略的大梁——但,金庸对出家人,也不客气。比如,《

  • 清末上海最厉害的乞丐收入比巡抚年工资高四五倍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乞丐,俗称叫化子。我们小时候,又称其为讨米的。穿得破破烂烂,肩上搭一袋子,手里拿着打狗棍,走家串户,可怜兮兮。后来,乞丐渐渐少了,偶尔有的,也不要米,而要钱。一毛五毛,收了就走。再后来,农村就少见乞丐了。但城里还多得很,据说不少都是职业的,赚的钱,可比白领多多了。这并非如今才有的现象。清末上海,好多

  • 他36岁斩杀关羽38岁击垮刘备,这才是三国最强大的杀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三国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先是设计让关羽兵败身死;又让在战场上打拼数十年的刘备,却丢盔弃甲,最后落荒而逃郁闷而死。他就是陆逊。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有朋友可能觉得动机不是这样),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

  • 一组80年代的老照片,告诉你当时谈恋爱的男女是如何约会的?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水平大幅度地得到了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典型的代表便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图为公园长凳上面正在约会的男女。图为一张黑白照片,同样是在公园树下的长凳上面。图为约会的男女正在逛景区,虽然他们的服饰现在看起来很奇葩。但是却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可

  • 日本陆军大臣自杀,遗书竟留“确信神州不灭”!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日本投降之后,有些死硬分子不接受现实,以自杀的方式以表示对天皇的效忠。其实天皇都投降了,他们效忠的最好方法不正是一起投降吗?可见,他们效忠的,其实不是天皇,只是自己。这当中,就有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他之自杀,有几种说法。一种是他切腹之后,还未死,于是又以短刀割脖子,寻找颈动脉,然颤颤抖抖找不准,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