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改土归流”说雍正

“改土归流”说雍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4/1/9 2:44:05

雍正帝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明显的丰功伟绩,但是他为日后的大清康乾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一位研究电视剧的朋友笑谈:“80后”眼里的雍正,是《雍正王朝》里的唐国强,而“90后”眼里的雍正,则是《甄嬛传》里的陈建斌。

但是我认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怕的就是脸谱化。雍正既不是唐国强饰演的“千古一帝”,当然更不是陈建斌所演绎的“阴险之徒”。作为清朝初期承前后的一个君主,他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是他在治国理政的成绩上,确实可圈可点。特别是“改土归流”制度的推行,可谓是开天辟地的举措,为后来的乾隆嘉庆时代带来了稳定、和睦的民族关系。

(图)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

我们知道,自唐宋以来,对中央政权产生威胁因素的少数民族政权分为两种,一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种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而清王朝本身是游牧民族南下建立的政权,所以,之于清王朝来说,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已经被解除了,取而代之的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当地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矛盾,成为了几位清初皇帝的心头病。

土司是什么呢?就是由朝廷册封的、当地的少数民族首脑负责当地的治理,相当于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而且是世袭制。中央政府一开始颁布土司制度,用意肯定是美好的。一是希望了解少数民族民风民情的人来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既能服众,而且也不会与老百姓产生观念上的沟壑;二是中央不直接面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习俗矛盾,而是将“土司”作为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民众之间的缓冲带,替中央行政。

但是土司制度到了后来,就会发生问题,其中有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司辜负朝廷信任,变“父母官”成为鱼肉乡里的恶霸,造成少数民族民众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前面讲过,“万历三征”中有一征,就是南征播州的土司杨兴龙。此人作为世袭土司,不但不造福乡梓,相反还欺男霸女,成为了乡里的祸害。结果由于“土司制度”的保护,中央政府也无法将其免职,但少数民族民众却认为此人是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如此违法乱纪,定是中央政府所支持的。

而且,土司和土司之间也时常因为信仰、风俗以及家仇族怨而发生械斗。尤其在云南、贵州与湘西等地,这种本不应发生的械斗却时常发生。每一场械斗,带来的都是成千上万人头落地。在“土司制度”的庇护下,一方土司仗着中央政府不能将其罢免的特权,上述各类肆意妄为的事情是家常便饭,这自然让中央政府威信扫地。自明代以降,南方少数民族因为土司的专横而多有不满,时常酿起民变。

(图)“改土归流”的相关文本

雍正帝执政后,云贵总督鄂尔泰面对难以忍受的“维稳压力”,向雍正帝痛陈土司称霸一方的祸害,并建议废除土司制度,改由“流官”任职,旨在将一些作恶多端的土司的权力剥夺掉。“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雍正帝听从了鄂尔泰的建议,就此问题专门颁布“改土归流”政策,先在黔东南地区试行。可以说,这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

所谓“改土归流”,即将中央政府任命的流动性、非世袭的官员即“流官”取代土司。这个官员上任后,一旦政绩不佳,或是因为倒行逆施激起民变,中央政府就直接就地免职,更换新的官员上任。这虽然部分地削弱了“民族自治”的一面,但是却以法律的形式,客观地保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改土归流”是中国封建王朝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政治探索,见证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也显示出了雍正帝的开明、智慧之处。事实也证明,在雍正之后,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稳定程度,达到当时的空前。

前几年,在云南地区田野考察时,偶得“雍正通宝”一枚。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当时“改土归流”的见证,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雍正通宝”作为一般等价物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流通。史家一般认为,“改土归流”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以物易物”的原始经济状况。从社会史的角度看,“改土归流”让一部分西南少数民族部落从奴隶制度转向了封建制度,加速了他们的封建化进程,是历史的进步。对于中国这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来说,“改土归流”及其推行者雍正帝是值得写进上下五千年的史书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守宫砂是如何守住处女之身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古代有很多习俗完全是愚昧无知的产物,是人们想当然而凭空捏造出来的,完全没有任何依据,因此早就该被时代抛弃了,女性的守宫砂就是其中之一。守宫砂是中国古代人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未婚之前,这种标记一直存在,不会褪色,一旦该女子结婚或与男性发生性关系,它就立刻消失于无

  • 水浒里情商最高的好汉原来是他,曾向李师师施展美男计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燕青是水浒英雄中最特别的一个,他不仅武艺高强,且情商颇高,同时才貌双全,可谓风度翩翩美男子一个。龙生九子,其形各异。水浒传里有很多好汉,有的行侠仗义,有的武艺高强,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城府很深,比如宋江,没见他做多少好事,却博得了很好的名声,号称及时雨;有的天真烂漫,宛如孩童,比如李逵,动不动

  • 孔子为什么要偏袒史上第一大奸臣?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历史上的奸臣贪官有非常多,但是能像下面这位一样,被历史明确记载,却还得到孔夫子的语言庇护的,可真不多见。成语“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出自春秋《左传》。意思是:如果庆父这个大奸臣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终止。(图)子曰春秋刘华龙_绘古人把庆父比喻成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民间还把他评为十大奸臣第一名。那么

  • 曹操一句话,居然害死猛将典韦和长子曹昂,他到底说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说起勇猛,三国中可不乏勇猛过人之将领,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吕布,但是典韦的勇猛善战可不在吕布之下,不过典韦的下场比较悲壮,也十分惨烈。典韦,陈留人,三国时期的猛士,“形貌魁梧,膂力过人,有志节任侠”。曹操在陈留起兵时,典韦应召入伍,起先跟随陈留太守张邈,后追随曹军大将夏侯惇转战四方,屡立战功,被封为司

  • 中国历史上最“风流”的开国皇帝是谁?隋炀帝望尘莫及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风流天子垂衣坐,越国夫人迎辇回。础柱四围香气涌,错疑手握楚云来。”(《十国宫词》)“珠殿才兴又玉堂,风流天子五蛮方。芙蓉甘菊呼鸾道,无复龙川歌舞冈。”(《十国宫词》)“镂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袅炉烟。尧乾汤湿浑间事,赢得风流一代传。”(《清闲供》)诗中提到的这位“风流天子”,就是五代十国时南汉的开

  • 唐高宗李治:我承认我是妻管严,可我也是把搞外交的好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几乎所有的初唐影视剧作品中,唐高宗李治都被描绘成平庸无能之辈,其实他真的很冤枉。老爹唐太宗李世民和老婆女皇武则天,都是生前能指点江山、死后能叱咤荧屏的大牛人。在编剧的眼中,李治生来就是为了衬托他们的伟大。客观的说,唐高宗李治真的不算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不过他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贡献,在他的

  • 习仲勋因为什么称呼怒斥胡说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习仲勋平时对人和蔼,平易近人,但是碰到原则问题时,十分严肃。习仲勋广州指导工作1945年秋,在西北党史座谈会上,有人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精疲力竭,衣单被薄,陕北人民提供了棉衣,送去了粮食,“不是中央红军救了陕北,而是陕北救了中央红军”。习仲勋听后马上严正指出:“这句话应该倒过来:中央救了陕北。”接

  • 战国名将李牧和王翦是否曾交手,他们各自有什么贡献?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勇猛的武将和带兵的将领往往都是我们崇拜的对象,战国时期的四大著名将领中,每个将领之间的实力往往会成为人们喜爱的谈资。战国时期可谓英雄人物辈出,有所谓战国四大名将之说,这四大名就是秦国的王翦、白起和赵国的李牧和廉颇。虽然说是四大名将齐名,但是实战中却没有几个真正交过手的,比如长平之战赵国本事廉颇为主将

  • 东吴历代大都督中,他才是真正的掌权人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三国时期,东吴的都督一官职有着很大的权利,能够调动军队和粮草,还能直接任命罢免官员,在东吴历任大都督中,真正能够行使这项权利的也就只有周瑜了,其他的人只是独有虚名而已。《三国演义》的作者在书中着重描写的四位君主,即袁绍,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非常的多疑,不过这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

  • 历史上公认的最为机智过人的皇帝,竟然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自古以来能做出一番功绩的皇帝,无不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要么手腕强硬,要么心肠狠毒,而要说到最为机智的皇帝,非隋文帝杨坚莫属了。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