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安史之乱爆发 打断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为什么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安史之乱爆发 打断了大唐盛世 安史之乱为什么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1/16 13:54:24

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反唐,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攻陷了两京,占据唐朝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史上颇有名声的大唐也因此走向衰败,这不仅是唐朝的转折点,后世史家甚至将其视为中国古代历史重要的分水岭之一。安史之乱为何来势汹汹?安史之乱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哪些影响?

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让大唐由盛转衰的大动乱,一直持续到763年方告结束,昔日大唐的繁荣在战火中付之一炬,苍生饱受涂炭之苦。然而,一手发起战乱的安禄山在起兵之初仅有十五万人马,与此同时唐军却有二十万之众,为何唐军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无法立刻平叛呢?

另外,安禄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两年就去世了,那么这场战事为何还会持续数年之久呢?安史之乱为何爆发的如此激烈?那个在当时世界中都极其著名的大唐又为何看起来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走向衰败的唐朝

事实上,因为封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就注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封建王朝能够永盛不衰,唯一的不同只在于能支撑多久而已,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就算安禄山忠心耿耿,以后也会有张三之乱、李四之乱,千里长堤可能被蝼蚁慢慢侵蚀,但王朝的坍塌,可能只是朝夕之间,然而凡事有因必有果,唐朝的衰败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谈及王朝的衰败,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其最高领袖,虽然说一昧将责任归咎于唐玄宗的做法并不妥当,但其应当负起主要责任,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唐玄宗即位初期尚且有满腔抱负,他励精图治,虚心纳谏,任用贤能,革除积弊,发展生产,弘扬文化,可以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建树,也带来了开元这一盛世。

但令人惋惜的是,天宝年间已至暮年的他认为自己的江山已经稳固,再不需要费心劳力去打理了,整日沉溺在歌舞酒肉、美人仙术中不可自拔,丝毫没有察觉自己前半生的心血正在一点点的腐朽坍塌。

黑暗的官场与政治

在政治上,他先将军国政要全权交托给李林甫,一个及其能干的阴谋家。李林甫虽然有着辅佐君王的能力,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独揽大权,排斥异己上,他入相以来,就勾连惠妃,想要让唐玄宗立武惠妃之子李瑁为太子,为此费尽心思使唐玄宗废除了李瑛的太子身份并赐死。

除此之外,他还重用酷吏吉温,杀害了诸多朝廷要臣,如裴敦复、韦坚、皇甫惟明等,而最让人诟病的一点是,他在打击朝中官员防止他们入相的同时,又怕边帅这种他难以掌控的人出将入相,于是他劝说玄宗重用胡人出任边帅,也就是蕃将,因为蕃将极少精通汉字,没有入相的可能,如此一来,他就可以高枕无忧,在朝堂之中呼风唤雨了,而安禄山,正是其一手扶持上来的。

李林甫死后,军国大权又落入外戚杨国忠手上,杨国忠比之李林甫更为不堪,能力不如李林甫不说,揽权的欲望倒是丝毫不弱,他担心安禄山权力过大影响自己的地位,屡次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上谏玄宗安禄山欲反,引得安禄山反弹,加速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在这两位二把手的管理下,统治阶层只图自身,无心民情,官场极其黑暗。

不堪的百姓与经济

在经济上,由于政治黑暗,统治阶层无心也无力去完善政策制度,早期的均田制出发点是好的,均田制下人人有地种,有粮食吃,有衣服穿,谁会没事去干会掉脑袋的流亡起义呢?然而均田制自身却并不完善,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土地是准许贴卖的。

比如当时就有规定:身死家贫无法承担埋葬费用的可以卖永业田;自愿迁往偏僻地区的可以卖口分田;如果已经卖掉了住宅,邸店的也可以卖掉口分田等。这些带来的并不是百姓的便利,反而为地主、官僚兼并土地开了口子。

他们用半强制甚至强制的方式来吞并农民的土地,于是穷人越穷,富人越富,但国家的赋税制度并没有改变,每年还是按人口收取大量赋税,到最后不仅仅是社会阶级差距拉大,很多农民甚至已经面临饿死的局面了,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暴动,至少暴动期间不会挨饿不是?

尽管天宝十一年下诏重申了不得违法买卖田地,但当时的王公贵族势力已成,一纸空文对他们来说毫无任何约束力,彼时的唐朝,其实已经渐渐的开始脱离掌控了。

混乱的战争与军事

在军事上,唐玄宗更是错误估计了唐朝的战斗力,他穷兵黩武,却接连打了几场败仗以及做了些毫无意义的牺牲,庞大的军队体系需要数量极为惊人的资源来维系,然而供养这些军士的,是已经再没有土地的农民。边阵将帅尤觉不及,为了笼络士兵,组建自己的势力,他们毫无节制的加授官爵,甚至导致行伍之中“无白身者”,广大劳动人民已经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而此时的安禄山,正做着和其他边境将领一样的事,他招兵买马,默默的扩充着自己的实力,但他又和其他的边帅不同,他深受唐玄宗的信赖和恩宠,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河北本就是农业大区不说,唐玄宗更是赋予了他铸造钱币的权力,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实力不强都说不过去。

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安禄山手上的兵马总计达到了18万之多,占边镇军队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也无怪乎一国之相的杨国忠都如此忌惮了。这么看来,好像这种生活也挺滋润的,不造反的话可以说是边境的无冕之王,造反则是有可能满盘皆输,那为什么还要叛乱呢?

蠢蠢欲动的安禄山

从自身来看,安禄山本就是个曲意逢迎、擅长察言观色的野心家,他从微末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靠的不是自己的忠心,而是能力和人心的把握程度,这么个心思缜密,能力出众的人,又有着这么大的权力,要说没点想法,还真不可能。

更何况唐玄宗旁边还有个权力不比自己弱的杨国忠在煽风点火,就算自己没有反意,唐玄宗能信一时,能信一世吗?自古以来卸磨杀驴的事皇室也干过不少,自己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再有一点则是,说到底安禄山终究是异邦人,在当时那个儒家地位为正统的环境下,民族的对立是一直存在的,初唐的士人对胡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对立已经有所察觉,如吕元泰、武平一等人曾经上疏请求废除“泼寒胡戏”等。

唐玄宗并没有重视这件事,只是很粗浅的实行了抑胡扬夏的文化政策,并没有将中原文化逐渐与胡文化融合这方面的考量,这就导致两者不公的待遇下,必然会产生排斥和碰撞。

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安禄山在唐朝官史里是十恶不赦之人,是导致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然而据史料考察,他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声威是极高,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戴,这和唐朝官史里的形象可以说是截然不同,这说明即使是史料,也是会有失偏颇的。

外界因素的催化剂

而如果从军政因素来看的话,君帅关系被弱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唐朝前期,特别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时期,中央政府都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在地方的代表性和获得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所谓的代表性即通过对官职权力的调度达到对边境将帅的掌控,如创立监军等职位来加强管控;而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则是和将帅形成利益共同体。

比如在朝中权力较大的家族,皇帝通过任用这些家族子弟达到和大臣绑定的目的,又因为根在君主脚下,这些进入行伍掌控一方的将帅们既不敢轻举妄动,也没有必要轻举妄动。到了天宝年间,独掌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已经不再有这些直接或间接的枷锁束缚了,这种模式下,叛不叛变就只能取决于将帅的忠诚度了。

再者就是军队的政治信仰薄弱。唐朝兴起之时任用的边帅都是忠厚名臣,功勋卓著的还被拜为宰相,这就保证了他们具有较高的宗法意识,并将封建秩序里的伦理道德、君臣关系向下灌输,这样层层推进下去,整个军队的凝聚力自然不可小觑。

但开元之后,统治者大肆推行道统学说,重文轻武之风开始盛行,人们甚至把研究军事看成是粗鄙之事,极大程度的削弱了封建宗法思想在军队里面的传播。这点从后期唐玄宗对安禄山的制驭手段也可以看出一二。

他希望通过恩惠来掌控边境重臣,但问题恰恰是,一旦将领效仿皇帝实行“以恩施兵”的手段,很容易就会形成士兵只认将领不认君王的局面,这对于统治者是极为不利的,安史之乱的爆发也明明白白的阐释了这一点。

就是在这些因素下,默默养精蓄锐的安禄山,他看到了不堪重负的百姓,看到了腐朽溃败的统治阶级,也看到了京城防务的空虚脆弱,他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十八万兵马,以及不断催促自己进京的诏书,终于发起了这场战争。

安史之乱不仅对唐朝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是彻底改变中国的走向。

第一,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朝皇族一蹶不振。

在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盛世时期。但是安史之乱的出现不仅破坏了北方的经济生产,而且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在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权可以说是相当稳定的,女子当皇帝的事情都可以发生,而没有被推翻,从这里就可以看到,皇权的统治是稳定的。

但是安史之乱后,大量的安史起义者都投降,但唐朝为了安抚它,并没有夺取它的权力,反而封了一大批的官给他们,赋予了他们真正意义上的实权。这批降军本身对政府没有多大兴趣。更重要的是还给了他们合理的身份。正因为如此,它就成为唐朝王室的隐患。

但对国家政府而言,安史之乱打破了皇帝对臣民的威慑,历代皇帝都无法重新威慑皇室的权威。官员们掌权了。有些皇帝想复兴,如唐文宗,但发生了什么?甘露之变直接粉碎了皇帝最后的威严。太可悲了。在国家的制度上对生产力发展有巨大帮助的均田制被废弃,府兵制也遭到废弃。成就唐太宗贞观之治的两个重要制度被废弃后,经济军事一蹶不振,无法恢复原有状态。

第二,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影响了整个国际局势。

对外扩张的唐朝开始萎缩。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就边境战乱不断,但是这种战乱有不少是唐朝主动挑起的。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几年,唐朝还打了一场对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战争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可惜两大帝国正要开战争夺中亚的控制权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中国完全失去了控制中亚的机会,这可能是几千年来无法实现的,但却被安史之乱给推迟了。而安史之乱平静后,边境又跟中原隔绝了,导致即使唐朝改革换代了两次,边境西域也一无所知。后来,当西域回归唐朝时,唐朝无法控制西域,西域逐渐成为半独立的王国。从此,唐朝政府彻底丧失了对西域的控制力。

第三,安史之乱干扰民族的和解进程,并且还影响后世人的民族观

经过数百年的战争、流血和混乱,南北朝的分崩离析的华夏子民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统一的政权。最后,统一后的隋朝形成了民族和解的历史进程。遗憾的是,隋朝的时间太短,无法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

就这样,如此艰巨而伟大的任务,落在了唐朝的身上。很多人都认为唐朝的天可汗很是好笑,但是小编不这么认为,在当时那个历史的朝代,号令天下的本事就是不服就打,打到你服为止。

因为千百年来的战争早就是让各族人民感到劳累。到了这个时候,早就应该和平共处。唐朝拥有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性,能容纳中外各族的百姓,不论各个民族,只要臣服大唐,一切都好说。但是安史之乱后,不少降将担任官员扩张自己的势力。

当唐朝平息叛乱时,少数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史起义后,不得不重赏这些少数民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逐渐发展到不健康的地方。原来以汉族为主的民族融合趋势已经开始恶化,有种要被喧宾夺主的感觉。

在晚唐,番将成为了一股很强大的政治军事势力,已经完全挣脱唐王朝的掌控,成为一种隐患。就是这样的事情,导致与人们不再想去接触新的民族,对一些少数民族的态度也便的恶劣起来。这种态度,逐渐演变成闭关锁国的状态。导致后期一直到清末,也是有种这样的思想。

标签:

更多文章

  • 日本武士面具下为什么要放假胡子?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日本文化的根源是我国的唐朝,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日本自成一派的风格,我们见到许多的日式头盔上都有假胡子,这种设计是出于什么考虑呢?面具可以掩盖武士的面容,更可以起到威吓对手的作用。日本的兵法书[斗战经]有云:力杀不如技杀,技杀不如气杀。讲究从气势上压倒敌人,这也是面具得到广泛应用的思想背景。

  • 揭秘普京那些事儿:喜欢穿越、奢华、爱迟到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斯拉夫人被称为战斗民族,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更是硬汉的代表,那么对普京其人,你又了解多少呢。有人曾分析过前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更替的规律,结果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战斗民族的领导人普遍遵循“光头原则”,即上一任领导人如果不光头,那么本任领导人就是光头,反之亦然。因此,在梅德韦杰夫还当总统的时候

  • 《三国演义》最新武将武力排名,让你们说公允不公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武将的排名,是三国历史爱好者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了,那么最权威最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战斗力前几位是谁呢?1、吕布:无五合斩方悦,一合斩穆顺,十余合败武安国,不数合败公孙瓒,五十合平风张飞(关羽助战)关羽+张飞三十合战不倒吕布,二十合上风许褚,速败于禁、乐进联手,速败夏侯惇,在六将的围攻下全身而退,

  • 和珅被杀原因除了他是巨贪外,应该还少不了这一点!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和珅是大清乃至整个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都少见的贪官,他仗着自己的权势以权谋私,侵吞了大量的财富,家里的财产甚至比国库还要多。和珅之被杀,个人认为贪污根本不算什么,真正只有一个原因:和珅一身担任着朝廷多数最重要的职务,包括九门提督、正红旗领侍卫内大臣、财政人事要职等,且经营多年。如果和珅还在,嘉庆帝在乾

  • 枭雄曹操最对不起的人是谁 ,不是外人竟是最亲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曹操一生中贯彻的信条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他看来,几乎没有自己觉得对不起的人,不过不知道他对于自己的几个女儿,有没有觉得对不起过。一代枭雄曹操一生文治武功,让人称赞。几个儿子也都成就一番功业,或者才高八斗下笔千言比如曹植,或者带兵打仗成绩斐然比如曹彰,或者成就帝业,名言天下比如曹丕

  • 文采第一的曹植评价皇帝第一的刘秀,竟用上了所有好词来赞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刘秀是千古第一帝王,可能很多人都不太认同,不过看看才高八斗的曹植是如何评价刘秀的,或许你会有所改观。曹植是汉末三国时最有才华的文人,南朝宋国有著名文学家,诗人谢灵运曾经这样赞美曹植的才华:“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

  • 三国中为什么蜀汉不置史官,其实有这样用心良苦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历史上的史官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差事,相传就有皇帝因为不满史官的记载而对史官大开杀戒,却没料到杀完一个之后就会有另一个人主动接任之前的位置,皇帝也就无奈作罢,这也说明了史官除了需要有客观公正的价值观外,还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识。史官并不是被动地抄写人家给他的东西,而是要主动出去采访当事人,记录事实的。

  • 你所不知道的古代城管,权力还很大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一个城市的容貌和外观是留给外地人的最直观的印象,整个城市都呈现脏乱差的情况肯定是不行的,因此就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维持城市的形象,城管就诞生了。城管在最近一两年还是挺火的,在古代,也有城管。古代这城管是由衙门来行使职能的,为什么要由衙门呢?因为在古代,百姓的大小事务,打架斗殴,都是由衙门来解决,相当于

  • 这位明朝大将拒绝了朱元璋的赏赐,最终却被朱元璋打得半死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脑洞老师昨天写了一个《历史告诉我们,不谈钱只谈情怀的老板都在耍流氓》,有亲跟脑洞老师说:好想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但蒸的不敢啊。脑洞老师完全理解这种好想要又好怕怕的心情。原因无非是两条:one:你跟boss加了朋友圈,却没有屏蔽他!tow:你的boss也跟你只谈情怀不谈钱。但是,脑洞老师告诉你,最可怕

  • 中秋节,群主朱元璋给群友们各发了一盒月饼,打开惊呆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月饼也随着中秋节而流传了下来,这种高碳水高脂肪的食物在古代能够提供大量的热量,让你长时间不会有饥饿感,却与现代人的饮食观念有所冲突。而就在五百年前,就有一位大方的群主给群友们发过月饼。谁呢?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当过和尚,要过饭。长大了之后,组织了一票人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