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明朝近三百年都没能降服蒙古,而清朝仅用不到二十年就让蒙古彻底臣服?

为什么明朝近三百年都没能降服蒙古,而清朝仅用不到二十年就让蒙古彻底臣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225 更新时间:2024/1/16 12:44:50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并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草原。可是,明朝虽然打败了蒙古,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降服。可是明朝末期,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后金横扫蒙古各部。1636年,后金大汗皇太极被奉为蒙古大汗。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左翼蒙古之来源

历经洪武、永乐两朝数次北伐强势打击,退居大漠的蒙元陷入空前的混乱,分裂成兀良哈三卫、瓦剌、鞑靼三方势力。正德初年,达延汗一统各部蒙古,将漠南漠北划地分封为左右两翼共六万户,大汗所在的察哈尔部号称蒙古中央万户,统属左翼诸部。嘉靖年间,察哈尔部为避右翼蒙古的锋芒,率部东迁至辽东一带(今大兴安岭东南)。左翼蒙古的东迁令蒙古再次陷入分裂,左右两翼的对抗不仅对蒙古影响甚远,更直接影响了明廷军事重心的部署,甚至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明朝灭亡。

退居塞外的蒙古部落彻底失去了农耕经济的支持,他们迫切需要的铁器、布帛、茶粮等物资来源几被断绝,明廷利用这种不平衡的供给需求与政治利益挂钩,以准许入贡和贸易的方式逼迫蒙古各部臣服。草原气候失常对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大增以及明廷经常禁止贸易等原因,明蒙之间并未有过真正的和平,蒙古的劫掠和明军的“烧荒”“捣乱”是双方关系的常态。经过隆庆年间二十多年的冲突协商,双方达成“俺答封贡”,明廷与右翼蒙古确定了臣属通贡的关系,实现了西北部边境长达四十余年的和平安定。

但这种成功的和平共处模式,明廷却不愿施与蒙古名义汗王所在的左翼蒙古。早已迁入辽东的这部在万历年间时常扰边劫掠,成了总兵李成的磨刀石。

被后金笼络的科尔沁部

左翼蒙古主要分为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三部。科尔沁部始祖是成吉思汗二弟哈撒尔,随大汗东迁至开原、铁岭处。聚居于长白山、黑龙江、松花江即所谓“白山黑水”的三部女真人与左翼蒙古科尔沁部相接最近,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交集。努尔哈赤自万历十一年起兵征服建州女真,历时五年终“环满洲而居者,皆为削平”。

不过,建州女真的迅速崛起垄断了明朝与海西女真的贸易通道,引起了海西女真各部族的不满和惊恐。万历二十一年爆发了海西四部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等九部联军的大规模进攻。这是在后金崛起之初,左翼蒙古第一次参与女真部族的内部争斗。九部联军中科尔沁部出兵万余,战役的结果却是统帅明安贝勒“裸身而免”。科尔沁部虽然大败,但其部族势力仍然较强,努尔哈赤为了缓和两族间的矛盾,战后亲自从俘虏中挑选二十人礼送回科尔沁。

努尔哈赤认识到联合蒙古部族对于统一女真、乃至对抗大明的重要性。科尔沁部的地缘位置、血缘渊源以及军事实力,让努尔哈赤将深化同科尔沁部的关系作为笼络并主导蒙古的第一步行动。

万历四十年四月,努尔哈赤主动向蒙古科尔沁部聘女为妃,“明安贝勒遂绝先许之婿,送其女来”,自此开满蒙两族百年联姻之路。此后努尔哈赤再娶一女,同时其八子皇太极、十二子阿济格均与科尔沁结成姻亲,而嫁给皇太极的侧福晋也即后世著名的孝庄太后。万历四十五年二月,努尔哈赤为拉拢此前敌对的喀尔喀部,特赐婚喀尔喀部贵族恩格德尔,恩格德尔成为后金第一位蒙古额驸,两族凭此举结束了敌对状态。

“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政治联姻始终是后金联合外族的重要手段,并作为后世清朝的一项基本国策。努尔哈赤通过此举既巩固了统治地位,又分裂了左翼蒙古,为其后来面对蒙古大汗林丹汗与大明的联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大明与林丹汗联合

察哈尔部林丹汗心有壮志,极其渴望再度统一全蒙古,因此主政初期实施对内平削、对外征伐的策略,但又不能运用合理的措施平衡各方势力,引起喀尔喀部和科尔沁部的强烈不满:“视己为天子,视我等如牛马”。万历四十七年三月,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击溃明朝四路大军。后金乘胜追击连下开原、铁岭、沈阳、辽阳诸城,大明丧师失地,不足两年辽东局势便彻底逆转。

面对辽东日益不利的形势,明朝统治阶级迅速采取举措试图稳定局面,一面命已被勒令“回籍听勘”的熊廷弼奔赴辽西重组防线,另一面也积极寻求外部援助来遏制后金的强势崛起。明廷认为争取左翼蒙古的支持是抵御后金的必行之举,自万历四十七年起,明朝改变此前经济封锁的策略,转而重点拉拢被蒙古内部孤立的林丹汗,累计给予箭赏、进马赏银近五万两,并应允每年赠送白银千两。

辽东恶化的战局下,明廷放下对左翼蒙古汗的偏见,一方面是因为明廷知晓林丹汗只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对其他部落并无实质性的控制,因此不必担心将察哈尔部养成大患。

另一方面以草原民族最渴望的开市赐赏为名,笼络察哈尔部可以迅速得到积极回应,同时也能对其他蒙古部落起到号召吸引的作用,喀尔喀部对后金的首鼠两端也证实了明廷的判断。林丹汗果然以实际行动表示对明廷的支持。后金赢得萨尔浒之战后,林丹汗以国书的形式警告努尔哈赤不许侵犯辽西咽喉广宁。万历四十八年,后金横扫辽阳、沈阳,兵峰直逼山海关,明廷一时毫无抵抗之力,赖于林丹汗率大军救援才迫使后金退兵。

后金的恩威并施

天启五年,早已按捺不住的林丹汗东征科尔沁部,主动挑起左翼蒙古内战,但效果不佳,不仅未达到作战目的,反促使较为忠心的喀尔喀部发生分裂,科尔沁部为求自保全面倒向后金。面对日益窘迫的局势和双方的压力,林丹汗无奈之下进行战略转移,率部西迁右翼蒙古,多番征伐之下勉强控制右翼蒙古。后金在解决后方最大的威胁后,便迅速举兵向山海关进发,不料于天启六年和七年接连惨败于宁锦城下,期间努尔哈赤抱憾离世。

宁锦惨败后,后金明白短期内突破山海关已不现实,只能将战略目光转向他处。走海路从山东进击并非后金长处,因而从蓟州北面蒙古势力范围南下便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便要与察哈尔部爆发正面冲突。后金也考虑过拉拢林丹汗,但因后金、科尔沁部和明朝、察哈尔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难以实施。既然和平手段不管用,日益强大的后金便依惯例武力强势讨平。

皇太极于崇祯元年二月和九月、五年三月、八年二月等四次进入漠南征讨察哈尔部,蒙古大军连战连败,最终征服了察哈尔部。这样,漠南蒙古全部归顺于后金,志大才疏的林丹汗病死于青海大草滩。很多人都会有疑问,林丹汗窘迫至极时明军为何不协助?因为明廷与察哈尔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联盟,双方虽然有共同的敌人,但在边境线上围绕“封贡市赏”来往冲突不断。彼时,林丹汗无奈西迁、在右翼蒙古立足之后再度向明廷请求封赏。此时雄心勃勃的崇祯继位,且天启末年宁锦方向两次大胜后金,朝堂之上对时局形势出现误判。

同时崇祯初年陕西爆发的农民大起义,当局者继续朝着误判的路线发展,明廷即无力也不愿再动辄以巨资赐予林丹汗。进入漠南的察哈尔部因而生活更加拮据,多次举兵从宣府、大同方向侵扰明朝边境,明蒙两方在大同张家口一带又爆发多次冲突,时任陕西三边总督的洪承畴也曾率兵抵抗过前来抢粮的蒙古军。这一松散而又矛盾重重的明蒙同盟给了后金分割包围的可乘之机。

当皇太极彻底征服了漠南蒙古之后,为了确保对蒙古高原的控制,按照女真八旗的形式在蒙古实行了划分牧地、编旗设佐、更定爵秩等有效措施,后来的清朝也长期坚定地执行和完善这一系列政策,一举解决了困扰明朝两百多年的政治难题。

反观明末朝局,每当外部形势恶化,尚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而一旦边疆暂时稳定,又陷入连绵不绝的内部斗争,亡国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蒙古虽然已经被征服,但这种征服是靠强大的武力实现的。一旦清朝实力不济,对蒙古的控制势必无法持续。为此,清廷采取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控制手段。

首先是分旗制度。从前蒙古各部可以比较自由的放牧,但清朝给蒙古的王公都按旗划分了固定的牧区,各旗只能在自己的牧区放牧,这样就割断了各部之间的传统联系。更重要的是,从前从属于一位首领的大部落,被划分为好几个旗,每个旗都有各自的札萨克(执政官),直接向清政府负责,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原来那些大部落首领的实力。

旗的上级单位是盟,合数旗而成,最高长官叫盟长。盟受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每三年聚会一次,主要就是调解各旗之间的纠纷,没有什么特别的权力。

清朝采取第二个控制蒙古人的办法就是利用宗教的影响力。蒙古人信奉西藏的黄教,即格鲁派。清廷就利用这一点笼络蒙古各部的宗教势力,但同时清政府又极力阻止蒙古发展一个统一的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一位在蒙古人心中拥有很高声望的活佛。清廷为了抵消他的影响力,又特意扶持了另一位宗教领袖章嘉呼图克图,来牵制哲布尊丹巴的影响。为了防止贵族同宗教领袖结盟,清朝还规定不许从贵族家庭中寻觅转世活佛。

清朝对蒙古采取的控制手段虽然挺高明,但这些是在“术”的层面。还有一个让蒙古彻底臣服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清朝赶上了好时候。

从十六世纪开始,来自欧洲东部的沙皇俄国开始不断向远东地区扩张。这就直接导致了蒙古人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到了清朝初期,此时还处于独立状态的喀尔喀蒙古(漠北蒙古族诸部的统称)就面临很尴尬的境地,一边是强大的沙皇俄国,另一边是强大的大清帝国。以当时的形势而言,喀尔喀蒙古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最终,喀尔喀蒙古选择举旗投向和自己信奉同一宗教的清朝。

此外,随着武器技术的发展,火器应用越来越广泛。过去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在火器面前全部成了活靶子。所以,蒙古的实力就越来越弱,自然也就没能力搞事情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武功高强 手下有高顺张辽等大将 那为什么还是败亡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三国时期吕布是被公认的第一武将,虽说他没有和太多的武将正面交锋过但他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当年三英战吕布的时候也仅仅只是打个平手罢了,再有就是辕门射戟这件事情,那为什么吕布这么厉害还是败了呢?一、不用陈宫之谋,却听夫人之言宫,字公台,东郡武阳人,性情刚直,多智略。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青州黄巾军

  • 慈禧在弥留之际留下三个遗愿至今仍被人唾骂 到底是什么遗愿?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末期的时候因为慈禧的出现让整个清朝彻底陷入了低谷,自从慈禧太后掌权以后,从经济、文化等都有倒退的现象,如果说没有慈禧的存在中国虽说不会前进太多,但绝对不会倒退。而慈禧在临终之际还留下了三个遗愿,至今仍被人唾骂,到底是什么遗愿?咸丰帝去世以后,慈禧太后与朝中大臣王奕訢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最后成功的夺

  • 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究竟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看嬴政一缺陷 就完全明白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身上充满谜团最多的皇帝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的身世之谜也一直处于在迷雾之中,有一种说法是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这种说法是真的还是假的?《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

  • 曹操得了赤兔马 为什么不把赤兔马送给许褚或徐晃而直接送给关羽?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关于三国时期有句话叫做‘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在当时是公认的第一武将,而赤兔马也是一匹不可多得的良驹宝马,后来曹操得到赤兔马之后自己舍不得骑,也没送给夏侯惇、曹仁、许褚、张辽、徐晃等猛将,偏偏送给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这是什么原因呢?曹操杀死吕布,时间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时年曹操四十

  • 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之后会不会自己称帝?曹操一语道破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被后世人敬仰,对于当时的蜀国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就没有蜀国的诞生,刘备在临终前曾告诉诸葛亮说如若是刘婵不行的话就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了会不会称帝呢?其实曹操早就一语道破了真相。诸葛亮自公元223年接班以来,就成为了蜀汉的第一实权人物,而对于二号人物李严,他进行了无情的

  • 周总理为什么这么帅?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说起民国四大美男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国民男神周恩来总理,他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年轻时更是浓眉大眼大帅哥一枚。我们知道周总理是有名的帅哥。放张照片大家看看周总理为啥这样帅呢?这当然是基因的原因,不信,脑洞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周总理母亲。周恩来的母亲姓万,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出生时正好

  • 陈冠希跟林志玲开撕内幕,这一次,为什么绝对支持陈老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今天脑洞老师突然发现,敬爱的陈冠希老师跟可撸的波多野结衣老师不是,是可爱的林志玲姐姐线上开撕了。好激动,仿佛听到了蕾丝开裂的声音。其原因,各路娱记正在努力打(xia)探(cai)中。有专家指出,可能是林志玲高糖语音包灌注的高德地图一直让陈冠希老师走错路。连老司机郭德纲都开车走神,何况小司机陈老师?另

  • 毛主席为什么要让林彪去看《郭嘉传》跟《范晔传》?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林彪是毛主席着重培养的一个将领,在林彪逐渐成长起来的阶段,毛主席曾经让他去读了两本书,这又有什么用意呢?1966年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毛主席特地让林彪去看两本书,一本是《三国志》里的《郭嘉传》,另一本是二十四史里《宋书》中的《范晔传》。毛主席为什么要让林彪去看这两人的传记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两个人是谁

  • 元军屠杀宋朝农民,曾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我国历史上,北方一直是受到侵扰的高频地区,宋朝末期,边境周围虎狼环饲,蒙古人作为其中军事力量最强的一支,先后灭了辽和西夏,最后灭宋,征服了几乎整个欧亚大陆。而其征战的历史,简直就是一部人类的屠杀史,可以说,蒙古是踩着人类的尸山血海一路走来的。大家都知道吉尼斯世界纪录,之前有一段时间新闻上以十分密集

  • 老蒋重庆和某人在一起被宋美龄打,此人是蒋前妻,还是陈立夫侄女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在国民党执政时期,蒋委员长可是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是身居高位的他也惧内,宋美龄一巴掌甩到脸上,然后冷战了一年,那么这一巴掌是为什么打的呢?1944年夏天的时候,山城重庆爆出一桩有关最高首脑的绯闻案,很多消息说老蔣在重庆私会一陈姓女子,宋美龄知道后打了老蔣一耳光,并离开重庆去了巴西,一年后才返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