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 他做成了

连皇帝都做不了的天下第一等事, 他做成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1 更新时间:2023/12/29 15:23:10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他开创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全新的学说,并吸引了大批学者进行研究学习。

16世纪初的王阳明心学,如同一道强烈的闪电,打破了当时死寂的学术风气,打破了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士子,但也因此招来了朱子学者的攻击。他们把王阳明的新奇之说视为“异端”。

(图)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显赫的官宦人家,向上可以追溯到晋代著名的琅琊王氏,算是东晋时期人称“王与马共天下”的宰相王导的后裔。他的父亲王华,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的状元,官至吏部尚书。据说,王阳明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母梦见穿着红色衣服的神人踩着云将孩子送到,抱到她的手上。梦醒后,就听见新生幼儿的啼声了。乡里人传说着这个梦,把王阳明出生的楼称为“瑞云楼”。后来,父亲王华喜爱绍兴的山水,才举家移居,离开余姚,来到浙江绍兴府城。

十一岁那年,王阳明随祖父来到北京。少年时期的王阳明就已表现出一般少年少有的豪迈。他十二岁时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有眼如天,真是气魄不凡。十五岁时,他开始习练骑射,经常被父亲责骂为“狂妄”。大概是因为心有旁骛,王阳明的科举不算是特别顺利的。尽管天资聪颖,二十一岁就中了举人,但此后两次参加会试都没有成功,直到二十八岁那年,王阳明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王阳明曾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说:“读书登第。你的父亲是状元,你好好学你的父亲。”结果他说:“也许不是,也许是读书做圣贤。”他父亲王华听了以后,很高兴,也很震撼。王阳明心里的圣贤是什么样的,我们很难说,但他认为做圣贤就是天下第一等事,这是他的志向。

(图)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王阳明的宦途并不十分顺利。他在正德年间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嘉靖年间则因为受到在朝大臣的排挤而郁郁不得志,最后死的时候还不准其爵位世袭。不过,仕途不是王阳明的终极追求,他将自己的心灵寄托到了思想领域。

王阳明不是一个离群索居、冥思苦想的哲学家,他同时是政治家和军事家。正如他曾经对学生说过,人如果只知道静养,临事便未必能立得住。他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宁静存心的状态,在王阳明看来,只是定得住气,而且会滋生喜静厌动的毛病。相反,王阳明注重在事上磨炼,而正是这种在事上磨炼的精神,最终成就了王阳明心学思想的成熟。

“致良知”三个字,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命题。什么是良知呢?王阳明自己曾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良知即是非之心,是认识的根源、是非的标准。

王阳明用很浅近的比喻告诉人们,当你见到一个小孩子掉入井中的时候,那种油然而生的恻隐之心,便是良知。在早年,王阳明还认为,因为人经常会遇到有私意的障碍,因此须有“致知格物之功”来战胜私意,来使良知不再受到阻碍,可以充塞流行。正德十六年以后,王阳明便独提“致良知”,认为这三个字不但揭示本体,而且是修行的功夫。

“致良知”是王阳明哲学的核心。后人因此也称王阳明哲学为良知之学。据说,有人请王阳明讲学,问他:“除良知之外,还有什么可讲的呢?”问话人的意思,是希望他不要只讲良知,不要守着“致良知”不放。王守仁用了一模一样的话来反驳他,说:“除良知之外,还有什么可讲的呢?”

“致良知”很难理解。《孟子》里说,良知、良能就是不学而知、不学而能,也就是我们自己的性善所体现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原来具有的。王阳明的重大贡献,就在于把一个一般被认为是道德实践、道德哲学范畴的概念,变成了整个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核心价值观念。

(图)王阳明文集

16世纪初的王阳明心学,如同一道强烈的闪电,打破了当时死寂的学术风气,打破了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士子,但也因此招来了朱子学者的攻击。他们把王阳明的新奇之说视为“异端”。在嘉靖二年(1523年)由礼部主持的科举会试中,策论的试题影射王阳明学说,批评王阳明的心学“阴诋吾朱子之学”。面对这样的策论试题,正参加会试的王阳明门人徐珊,扔下一句“我岂能昧着良知以媚俗”的话,不答题就出了考场。

嘉靖七年(1528年),王阳明病逝。朝廷非但没有表彰这位尽职而死的大臣,反而惩罚性地不给予他恤典,新建伯的爵位也不能由他的后代继承。在给吏部的批复中,嘉靖皇帝说:“守仁放言自肆,诋毁先儒,号召门徒,声附虚和,用诈任情,坏人心术。近年士子传习邪说,皆其倡导。”皇帝的态度无疑是在说,王阳明的学说就是歪理邪说。如此不公正待遇,对王阳明心学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然而,阳明学派的活动却并未就此终止,相反还引起了士人阶层的逆反心理。王阳明的死以及相继而来的纪念和祭祀活动,催生了许多的祠堂与书院。阳明的门人,以书院为基地传播王阳明的良知之教。在嘉靖年间,南直隶、江西、浙江等地书院林立,讲学之风盛极一时。《明史·儒林传》的序中说:“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万历十二年(1584年),在王阳明死后五十四年,王阳明从祀孔庙。终明一朝,能够从祀孔庙的学者只有四人,即薛瑄、胡居仁、陈献章和王阳明。王阳明的从祀,表明王阳明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王阳明心学后来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

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写下《明儒学案》一书,把王阳明的门人按地域分为“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南中王门”“楚中王门”“粤闽王门”“北方王门”“泰州学派”等派别。最杰出的当数浙中王门、江右王门和泰州学派,前者以浙江山阴(今绍兴)的王畿、余姚的钱德洪为代表,后者以江西安福的邹守益、泰和的欧阳德为代表。

(图)王畿(1498–1583)明代思想家。明阳明学派主要成员之一。

王阳明的学生之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王畿。王畿是浙江绍兴人,字汝中,号龙溪。嘉靖六年(1527年),王阳明受朝廷起用,前往广西征讨思、田。临行前,王阳明给学生留下了四句教言,即“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便是著名的“四句教”。王畿对四句教做了进一步的诠解,他说:“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这即是王畿的“四无说”。在王畿看来,心体既然是至善的,至善是没有“恶”可以与之相对的,所以便是“无善无恶”的。实质上,王畿的“性无善无恶”论是深得王阳明的精髓的。王阳明自己就曾经说过:“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然而,在一些志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儒家士大夫看来,“四无说”跟儒家自《孟子》以来的性善理论是相冲突的,容易让人心陷入无所忌惮的状态,

为害不浅。

泰州学派的发展离王阳明更远。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是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人,出身煮盐的灶户,读书不多,他强调圣人之道就是百姓日用之道。他的学说,有着学术民间化、儒学平民化的趋向,而且强调自我,具有向个人主义发展的趋向。

泰州学派之中,后来涌现了一些被形容成“赤手以搏龙蛇”“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叛逆思想家。李贽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李贽,字宏甫,号卓吾,福建晋江人。他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也攻击儒家经典,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要求人们有一颗没有受到知识和伦理熏染的“童心”。李贽的著作流传很广,引起了儒学卫道士们的恐惧。万历三十年(1602年),朝廷逮捕正在通州养病的李贽。在狱中,李贽以剃刀自刎。

李贽之死,也表明王阳明心学的末流越来越跟当时的社会脱节而受到扼制。在整个明末清初,对王阳明心学的批评和对朱子学的重新提倡越来越明显。晚明著名的东林学派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都提倡学术上回归程朱之学。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清王朝观察到学术界的动向,转而尊崇程朱理学。至此,在明朝流行一百余年的王阳明心学逐渐衰微。

标签:

更多文章

  • 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曹操是如何的一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三国志》是记载三国历史比较权威真实的资料了,在其中对于曹操的评价应该也是很中肯客观的。陈寿,西晋时期巴西安汉人氏,也就是现在的四川南充人,其字称作承祚。他的生年是公元233年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一年,在公元297年即西晋元康七年病逝。陈寿的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史学界把这部巨著与《史记》、《汉书》和《

  • 曹操欣赏关羽,很大一个原因竟然是因为恨刘备?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曹操求贤若渴,对于关羽这样的猛将自然是欣赏至极,想尽百般方法想要留住,但是他欣赏关羽的原因,除了关羽本身的才能外,很可能还是出于对刘备的憎恨。在三国历史上,曹操对于关羽的欣赏已经无需赘言。当然,对于任何人才,曹操基本上都秉承着求贤若渴的心态。至于关羽这样的忠义勇武的战将,曹操多一份欣赏也不足为奇。毕

  • 青楼为什么总喜欢开在考场旁,还开一家火一家?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现代人给青楼赋予的意义太过于狭隘,大部分人认为青楼就是男欢女爱之地,其实在古时候,青楼是非常高雅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其中女子也大都才华横溢。青楼通常都是男人风流的地方。在现在人看来,去青楼都是见不得光的事。但是,在古时候,青楼却光明正大的开在考场旁边!而且无一例外的生意特别火爆!要去探究其

  • 曹操陵墓竟有两副美女骨骸,她们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曹操生性好美色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当曹操墓被发掘的时候,墓穴中出现的两居女性骸骨还是让人吃了一惊,要知道合葬只有非常亲密之人才可以,那么这两具女性骸骨属于谁呢?2009年,河南安阳的一座陵墓的出土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瞩目,这个陵墓据说就是曹操的陵墓,因为考古专家在陵墓中发现了一具男性的骸骨,这副骸骨被认定

  • 他只是南宋的一个小狱卒,只因为替一人收尸,名满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除了历史上的大人物外,无数的小人物也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基础,下面这两件小事,足以让人对这两位小人物肃然起敬。今天给大家介绍两个小人物,他们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同样体现了自己的气节,并为史书所铭记。而这两个小人物都牵联着两个大人物,这两个大人物从某种程度上都有着相似性,他们都是中原抵御外族的

  • 帝王们的饮食癖好,乾隆一枚鸡蛋一万元,道光皇帝爱叫外卖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我们普通人肚子饿了,大多会打开外卖软件叫个外卖,或者自己煮点面凑合一下,那么清朝的皇帝们锦衣玉食,他们日常饮食都是吃些什么东西呢?古代帝王身份何其尊贵,所以每日的饮食都是精挑细选的山珍海味,皇帝在用餐的时候菜肴种类齐全,口味也非常好。可是帝王也是人,每天鲍参翅肚也会腻烦的,在中国历史上,其实很多帝王

  • 香港脚为什么不叫澳门脚、台湾脚,偏叫香港脚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香港脚就是脚气的别称,这是一种常见的小疾病,我们许多人都可能会患上,但是为什么偏偏要叫做香港脚呢?香港脚其实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我们人的脚趾没有皮脂腺,而皮脂腺有一个重要的东西叫脂肪酸,这个脂肪酸可以抑制真菌。而恰恰脚趾这一块的汗腺很多,脚趾的角质层又比较厚,里面富含蛋白质,是天然的真菌培育基

  • 他背叛过刘备,但却是刘备最为赏识的俊杰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能够接纳曾经背叛过自己的人,除了需要宽广的胸襟外,还需要绝对的自信和胆魄,毕竟你不知道下一次这个人还会不会背叛你。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二十五岁时,举孝廉,任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虽然年轻,但他

  • 世界狙击手排名第一的是谁?他弹无虚发,百天击毙500多敌军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斯拉夫人被称为战斗民族,与其尚武精神密不可分,而作为其中的佼佼者,苏联更是完美继承了这一传统,但是在近代的一场战争中,苏联却被实力远远弱于自己的芬兰牵着鼻子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处于战乱时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未能幸免,在苏联和芬兰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而势力相差悬殊的两个国

  • 封建迷信让人好气又好笑,农民妄称皇帝抓村姑充皇妃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人类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会倒退,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工业革命后发展出的现代文明,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和自我认知的不断提升,一些陈旧的东西是注定要被抛弃的,就比如说在当今社会,如果有人想搞封建帝制,复辟封建王朝,是不是听起来非常可笑呢,但是这样的事情在我国偏远地区,受教育程度低的地方竟然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