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什么还是被曹操杀死?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 为什么会在官渡之战背袁投曹,许攸为曹操战胜袁绍立下大功为什么还是被曹操杀死?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495 更新时间:2023/12/31 7:12:26

许攸本是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许攸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

纵观三国时代,袁绍和曹操都是最早逐鹿中原的两大雄主。他们二人曾并肩作战、结成同盟,形成曹操攻取黄河以南、袁绍攻取黄河以北的局面。最终,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成为当时占地最广、实力最强的封建割据集团;而曹操也成功占据兖州、豫州、徐州和司州四地,成为中原地区仅次于袁绍的又一实力军阀。

建安五年,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围攻白马。敌众我寡,情况危急。曹操主动出击,率精锐先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延津,击杀袁绍大将文丑;然后退守官渡与袁军对峙。期间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使袁军丧失战斗意志。最后,双方决战于官渡,曹军全歼袁军,取得重大军事胜利。此后不久,曹操趁势统一了北方。

按照实力对比,袁绍集团是明显强于曹操集团的。然而,袁绍帐下某位谋士的叛逃,立刻改变了官渡之战的走向。此人,便是许攸,当时是袁绍集团的四大谋士之一。许攸叛投曹操后,立刻向曹操献出了夜袭乌巢、火烧袁军粮草的计策。曹操当即采纳,最终得以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最终胜利。

为何许攸会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背叛袁绍,而去转投曹操呢?

其一:许攸献出奇计而遭袁绍拒绝,故对袁绍心灰意冷

许攸此人,一向擅施奇计。在官渡之战刚刚爆发之时,他便对袁绍献计,建议袁绍派一支军队轻装前进,连夜奔袭曹军的后方许都。如果这样做的话,便可以出其不意地攻陷许都,然后在占领许都后,再奉迎天子以讨伐曹操,如此便能捉住曹操。许攸还指出,就算此计未成,许都没有被攻陷,也能使曹操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从而可使曹操陷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然而,一向刚愎自用的袁绍,断然拒绝了许攸的这个奇计,而是坚持要先捉住曹操。许攸见此,内心对袁绍想必彻底心灰意冷,叛投曹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许攸献计遭拒而对袁绍失望是其叛投的重要原因。

其二:许攸为人贪财好利,袁绍无法满足

许攸此人,虽智谋超群,但人品不佳,突出表现在贪财好利。对此,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曾评价道:”许子远凶淫之人,性行不纯。”除此之外,曹操帐下的顶级谋臣荀彧也曾指出:“许攸贪而不治。”由此可见,许攸贪财之名可谓是人尽皆知。然而,自归附袁绍后,许攸的职位一直都是普通的谋士,没有任何晋升的希望。换言之,许攸的贪心一直都没有得到满足,使得他常常内心苦闷。

而官渡之战的爆发,许攸看到了希望。他认为只要自己帮助曹操击败袁绍,便能得到大量的赏赐。于是乎,许攸不惜卖主求荣,在官渡之战最为僵持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背叛了袁绍。可以说,许攸的贪心长期得不到袁绍的满足,是他叛投曹操的外在原因。

其三:袁绍的心腹审配抓捕了许攸家人,袁绍坐视不管

据史料记载,有人状告许攸家里有人犯法,审配当即予以抓捕。审配此人性情忠烈,是袁绍的心腹,当时主要负责袁绍集团的司法邢狱工作。许攸听说家人被审配抓捕之后,曾向袁绍求情,而袁绍却坐视不管,任由审配处理。许攸见此情形,气愤交加,不久便叛投了曹操。可以说,这件事情是许攸叛逃的直接原因,也充分说明了袁绍当时不顾大局、过于纠结细小事情的明显弊端。

许攸叛逃袁绍而投靠曹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袁绍刚愎自用的因素,也有许攸贪而好利的原因。总之,许攸的临阵叛逃,对曹操而言是一种机遇,对袁绍而言是一大损失,对官渡之战的走向而言是一个关键事件。

许攸给曹操做出巨大贡献,最终的结果是被曹操所杀,按理说曹操推崇“唯才是举”,很是爱才之人,为何会杀掉许攸呢?

当时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

对于曹操来说,许攸最大的价值,就是在官渡之战中立下了大功,此后就再也没有突出的表现。许攸不管从战略布局还是领兵作战,和荀彧、郭嘉贾诩都相差很大,像他这样人,曹操是不缺的,多他一个不嫌多,少他一个不嫌少。许攸在官渡之战的关键点投靠了曹操,对于曹操来说,就是及时雨,用了赤足相迎的最高礼遇规格,毕竟曹操当时缺少的就是破局的方法,许攸在袁绍帐下时间比较久,肯定是很了解对方的情况,对于弱点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制定策略也会根据弱点来进行。

果不其然,在攻打冀州的时候,许攸献的计策,也取得了奇效。但在攻破冀州城之后,许攸对于曹操来说真的是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毕竟袁绍的儿子翻不了太大的浪花,许攸如果识时务,不去招惹曹操,说不定能够善始善终。但是他在没有利用价值之后,又往作死的路上走了一步。

在曹操那里没有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

曹操是何许人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许攸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为“曹阿瞒”,虽然曹操在表面上对他还是很客气,但是内心里对他已经非常厌恶了。曹操、袁绍和许攸年轻的时候关系很好,但那也只是以前了。在曹操成为一方诸侯之后,许攸是来投靠曹操的,就是曹操的下属,对于领导肯定是要尊重,但是许攸却高估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位置。

他觉得自己不但有才华,还和曹操是好朋友关系,何况又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肯定是要好好的对待自己,绝对不会舍弃自己的。但对于曹操来说,他要的是有才华听话的下属,不是骑在他头上的下属,这时曹操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在许攸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的死期也不远了。

许攸为人不怎么样,做事也没有底线

官渡之战前,荀彧就对许攸给出了客观的评价,说他是“贪而不治”,说许攸太过贪婪,不管是名利还是地位,此人心胸狭隘,没有格局。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就想着怎样能够步入到三公的行列里,掌握大权,他自己手中没有任何的实权,就想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说真的是猪油蒙了心,不知所谓。在被汉灵帝发现之后,逃走了。

在汉灵帝去世之后,他投靠了袁绍,官渡之战时,因为袁绍没有听从他的计谋,他觉得袁绍一定不能成事,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名利地位,就投靠了曹操。可以说像许攸这样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没有底线的去做事,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是有能力的。在他投靠曹操之后,就说袁绍不采纳自己的计策,听得曹操都出了一身冷汗。

综上所述,曹操杀了许攸,只能说是许攸自己的原因,他不懂得调整自己的位置,就算是劳苦功高,在被他给消耗完之后,等待他的就是死亡的结局。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军三大营曾经如神一般存在 让各国使臣对明朝叩首触地 曾经神一般的大明战斗机是如何变成弱鸡 人见人虐?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明军三大营是明朝军队中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由明成祖朱棣亲自下令组建,分别为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曾几何时,明军京营也曾扬威大漠,立马燕然,在蒙古人眼里就像早先的赛亚人看到弗利萨。风水轮流转,也就数十年之后,明军京营就成了拉蒂茨眼里的农夫,是个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蒙古人虐、满人虐、农民军虐、人见人虐。

  • 吐蕃在七世纪被称为世界第三强国 为什么不向南方的印度进攻,为什么没有吞并富得流油的印度?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公元7世纪,世界上兴起了三大帝国,一个是大唐帝国,一个是阿拉伯帝国,还有一个就是吐蕃帝国。吐蕃王朝打不过大唐帝国,为何不向南方的印度进攻?在我们的

  • 唐宣宗李忱开创的大中之治是晚唐最后一抹亮色 历时十三年时间的大中之治为什么只能算得上勉力维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唐宣宗李忱即帝位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使得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大中之治是唐代后期出现的一次难得的清明盛世,大中之治的主要缔造者是唐宣宗,所以大中之治的时间跟唐宣宗在位的时间有关系。唐宣

  • 曹丕文不如曹植 武不如曹彰 曹操为什么却传位于曹丕,曹植比曹丕差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公元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在才华上面,虽然曹植和曹丕都是顶级才子,但曹丕要逊色曹植很多,这也让爱好文学的曹操,一度有了立曹植为世子的心思,但为何曹操会改变主意,让各方面都不突出的曹丕做了世子?曹操,小名阿瞒,人称曹老板,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以少胜多

  • 三国时导致蜀汉最后灭亡的三大奸臣都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三国争霸末期,蜀汉和东吴均被魏国消灭,作为汉室正统的蜀汉没能在争霸中胜出确实可惜。不过蜀汉的灭亡,与三个奸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三人分别是陈祗,黄皓,谯周!陈祗黄皓——“蜀中四贤相”身后的狼狈专政者;史称二人“互相表里”,“操弄威柄,终致覆国”;小人得志自有得志的道行,忠臣遗恨无不恨在帝王好恶之间与自

  • 明代的秘密警察及其覆灭经历了哪些过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明朝除了正常司法机构和警察机构外,还有皇帝直属的特殊机构,他们只听命于皇帝一个人,因此有很大的权力,不过也就是这样的制度,给明朝埋下了祸根。明代司法机构分为中央三法司和地方司。三法司是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刑部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有点像现在的最高法院;大理寺掌复核,也有部分最高法院的功能;都察院是监

  • 罗贯中在火烧赤壁这一段虚构了什么?十分钟读懂三国之火烧赤壁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上回我们说到曹操清台北方市场,又一鼓作气吓死刘表,追着刘备满世界跑,最后意气丰发要搂草打兔子,顺便把东吴的孙权也一并揍趴下。在这之前,一直是北方的二人转占据市场:曹操打陶谦,曹操打吕布,曹操打张绣,曹操打袁术,曹操打袁绍,曹操打刘备。曹操觉得心好累。现在终于轮到了三个男人一台戏的节奏了。首先,要介绍

  • 从杜迁、宋万之死思考《水浒传》的真谛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攻打方腊一战,梁山好汉死伤惨重,作为梁山元老的杜迁、宋万也在这一战中战死。如果说朱富的死是作者在开个玩笑,杜迁、宋万的死,作者就是有意安排了。(图)杜迁地妖星打方腊第一战(攻润州城),宋万就倒下了。书上写:宋江点本部将佐,折了三个偏将,都是乱军中被箭射死,马踏身亡。宋万死的悲惨,五百年前一家,同为姓

  • 中国的国名看似普通,但暗藏玄机,日本一想起就感到委屈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中国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那么中华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中国这个名字跟日本又有什么关系呢?亲们知道,我们中国在国民政府时期叫中华民国,现在简称中国,这个名称大家叫得熟,感觉没啥特别。其实啊,这个国名大有玄机,至少日本人一提我们的国名,就莫名感到委屈。为啥呢?我们聊这个之前,先聊一下中国对日本的一个称

  • 为什么古代的小孩子要认“干爹”“干妈”?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古代人貌似小孩子认干爸干妈的情况比现在要多很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最大的一个原因可能还是战乱,乱世之中成年人尚且无法自保,给自己的孩子多找几个靠谱的亲人,就多一分在乱世中活下去的可能性。“干”是上契的意思,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旧习俗还要通过某种仪式结为父子关系。“拜干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