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朱元璋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厉害在哪里?

朱元璋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厉害在哪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40 更新时间:2024/1/17 4:45:16

在古代夺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兵打仗,谁赢了谁就主宰天下,所以说马背上打天下的皇帝没两把刷子是不行的,而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连毛泽东主席也曾对他赞不绝口,那么朱元璋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厉害在哪里呢?

朱元璋可以算得上平民阶级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皇帝的,在没有当皇帝之前连饭都吃不饱,这是历代皇帝少有的情况,也许是经历了太多那样不公平的的遭遇了,已经到了不能生存的地步了,同样是死与其饿死还不如起义造反,万一起义成功弄还能改变现状,于是被逼无奈只能出兵造反的来让自己和与自己相同遭遇的人过上好日子,但是不得不说朱元璋的领导才能还是值得表扬的,能够组织那么多平民造反可是要有一定的威信力的。就连毛泽东对朱元璋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多谋善断非常欣赏的,毕竟朱元璋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他只是通过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朱元璋打仗厉害在哪里呢?

其一,识时务者为俊杰,非常轻视张士诚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张士诚和朱元璋都曾在名义上投降过元朝,朱元璋还是元朝的江南平章事。不过那只是权宜之计,面对大军压境的陈友谅,朱元璋部队所有的主力都必须西调迎战。此时如果元军南下,朱元璋就完了,因此朱元璋用假意投降的方式,取得了元军暂不南下的时间。至于东南的张士诚,朱元璋断定他指挥在家里老婆孩子热炕头。因此朱元璋几乎集结了自己所有的兵力向西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一战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战。最终陈友谅阵亡,其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朱元璋的势力延伸到了长江中流地区。到了这个时候,张士诚这个土豪就是一盘碗里的菜。

击败陈友谅以后,朱元璋将主力东调对付张士诚。到了这个时候,张士诚才如梦初醒,他一方面加紧备战,另一方面竟然向元朝求援。朱元璋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蔑的笑了几声。朱元璋已经把元朝看透了,这个二货一样的政权希望坐视朱元璋和张士诚死磕,最好是两败俱伤。但元朝方面不知道,朱元璋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10个月时间里,河南和安徽、江苏北部的元军毫无动静,就和德国进攻波兰时,英法联军的反应一模一样。就在朱元璋彻底平定张士诚以后,元朝中央还傻乎乎的给朱元璋封官许愿,这不知道这个朝廷怎么想的。

其二,朱元璋的判断力非常敏锐

朱元璋起家的初期,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要他自己处理。当时他身边只有一个李善长,而李善长仅仅善于后勤事务而已,就类似于当年萧何的角色。在很多事情的把握上,还需要朱元璋自己把握。朱元璋起初在安徽滁州一带,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强大的元军威胁,但是也很难有什么发展。自己的生长空间完全被其他的起义军所挤压。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想到了进军南京。南京是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进攻南京的计划就是朱元璋自己定制的,虽然前两次进攻南京的计划均已失败而告终。不过朱元璋仍然坚持这个决策,并最终攻克了南京。占领南京以后,朱元璋就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西边是陈友谅,东便是张士诚,北方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主力,他可以放心的发展。

认真地说,朱元璋也算红巾军中的一支力量。刘福通战败以后,小明王韩林儿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韩林儿给朱元璋发来了公文,命令朱元璋前往救援。当时张士诚的主力夹击韩林儿,而西部的陈友谅已经开始第一次进攻朱元璋。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名将徐达认为应该全力对付陈友谅,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谋士刘伯的建议也差不多,刘伯温反对救援韩林儿,因为刘伯温考虑的问题是一旦救出韩林儿,将把他放在何等地位?不过朱元璋坚持要救出韩林儿,朱元璋确实技高一筹。当时的韩林儿还有一定的号召力,朱元璋恰恰利用了这一点,他整合了韩林儿分散在各地的残部。在击败了陈友谅以后,韩林儿已经失去了价值,这个时候朱元璋终于对韩林儿动手了。

其三,朱元璋建议徐达先进军山东,颇有一番含义

公元1367年10月,朱元璋封徐达为大将军,率领30万大军北伐。很多人建议应该从河南直捣元大都,但朱元璋却私下告诉徐达,应该先进攻山东,然后是河南、河北。朱元璋又对了,当时元朝内斗不断,王保保李思齐正在打内战。如果直接进军河南,他们很有可能联合对抗北伐军。但是如果先进攻山东,他们就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继续打内战。果不其然,徐达的大军已经进入山东,李思齐还是没有任何的反应,王保保想得是保住黄河以北,至于河南直接不要了。通过一系列的计划可以看出,朱元璋虽然没有直接冲锋陷阵,但是他真正做到了运筹帷幄。如果用汉初三杰的标准来说,朱元璋同时拥有张良韩信的一些能力。

还有古代的皇帝得到江山以后都会认祖,会在历史里找一个同姓显赫人说是自己的祖先。只有朱元璋经常当着别人说“朕本布衣”并把这句话写在碑上让后世永流传,像这个豪气的皇帝历史上也是罕见,不得不让人佩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的宫女最怕什么,干活脏乱差?其实不是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中国古代是一个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然而皇帝是三宫六院的主人,拥有的妃子无数,所以后宫的妃子想要往上爬就必须得赢得皇帝的宠幸,有时候皇帝兴致来了就连宫女都可以,没错,古代宫女不怕干活脏乱差,最怕的就是皇帝的宠幸,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有些人对于这种事情表示不信,他们觉着宫女伺候皇上睡觉,难道不应该是好

  • 刘全作为和珅身边的一个奴才为什么身家可以达到二十万白银?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清朝的时候和珅身边的奴才刘全的身价最起码二十万白银,他只是一个奴才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存款呢?一个普通人家的家奴恐怕掏不出20万两白银来,但要看是谁的奴才了,所以说,刘全身为和珅的家奴,能够掏出20万两是不至于吃惊的。和珅再无比风光那也只是乾隆帝生前的几十年,和珅真正到了乾隆帝驾崩、嘉庆帝即位16天之后

  • 火烧蜀军七百里的陆逊,为什么最后会被孙权逼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古时候很少有能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古时候不像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飞机大炮,火箭等等重武器,在那时候基本就是肉搏,往往人数多的肯定能战胜人数少的一方,但是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人却完成了以少胜多,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至此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以老将黄忠为先锋率人马75万御驾亲征。面对大兵压境,孙权感到事态

  • 清朝皇太子的一天,看完你有何想法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在我们现在来说,非常羡慕古时候的生活,尤其是太子。因为他们出生就荣华富贵集于一身,非常的让人向往。不像现在的人们,为了生活四海漂泊,但是你真正了解过他们的生活吗?今天带大家了解下清朝的皇子他们的一日都需要做些什么?“在其位谋其职”,当你生活在古代,又恰巧是储君人选,那么皇帝势必从你小时候就开始好好培

  • 在古代皇帝的龙袍会不会经常换洗?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很多朋友看电视剧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发现,那就是皇帝每天穿的龙袍都是同一件,历史上的皇帝,是不是从来都没有换洗过龙袍?古代皇帝的龙袍需不需要经常换洗?首先古代天子就是代表着上天之子,肯定是不同于普通人的,在古代那都是比人不可以仰望的,既然这不同于凡人,那么用的东西肯定是普通人想不到的,就说皇帝穿的龙袍

  • 胡亥杀害自己兄弟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对子婴动手,这个子婴的身份究竟和胡亥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秦始皇在出巡的途中突然因病出世,在临死前立下遗诏立扶苏为帝,可惜被赵高篡改改立了胡亥为帝,胡亥通过赵高的帮助当上了皇帝,为了消除后患,在赵高的怂恿下,把兄弟姐妹杀了个遍,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单单扶苏之子公子婴没死?而且公子婴还得罪过胡亥。胡亥登基后,想杀死蒙恬、蒙毅两兄弟,当时公子婴是极力劝谏胡亥不

  • 历史上的苏麻喇姑到底是如何一个人,为什么她得地位高过皇亲国戚?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苏麻喇姑是清朝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在康熙人生成长过程中,有两个女人是对于他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位是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另一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孝庄太后的侍女苏麻喇姑。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于科尔沁部的一个牧民家庭。10岁左右,她被科尔沁的

  • 春秋时期齐国率先称霸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公元前1000年前,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齐国始封于姜太公,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属于周王朝建立之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目

  •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221年,秦始

  • 历史上的第一个贵妃,父亲被皇帝所杀,而后被霸占,无奈的一生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在近代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贵妃这个称呼,那么贵妃的来源,以及历史上的第一个贵妃是谁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这位贵妃无奈的一生,父亲被皇帝所杀,而后被霸占。贵妃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据《宋书·后妃传》记载,“世祖孝建三年,省夫人、修华、修容,置贵妃,位比相国;进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