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使得北魏政权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败 北魏的衰败是因为孝文帝后继无人吗,北魏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 使得北魏政权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败 北魏的衰败是因为孝文帝后继无人吗,北魏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23 10:07:19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北魏从公元386年拓跋珪立国,到公元439年拓跋焘一统北方,三代人用了五十三年的时间,剪平北方,不得不说速度十分迅速,可是就是这样如此雄霸天下的北魏,在百年后就分裂为东,西魏,子孙尽数沦为傀儡。

这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它不再保持原有的民族特性,其遵循马克思所言的:"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历史定律,它的汉化不仅论证了这条定律,同时改变了鲜卑族的民族特性。他是一个胆识过人,魄力无边的,敢于革除传统弊病的统治者;他是一个意志坚定,面对反对之声,仍然将改革进行到底的统治者。他的存在名垂千古,他让鲜卑一族迅速繁荣强盛,但为何鲜卑族在历史上终究是昙花一现?繁盛一时后迅速的衰败,这究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还是巧合?

略施谋略,迁都洛阳

北魏,这个在乱世之中成长起来的政权。在统一中原之后,国力日益强盛,但北魏这个游牧民族成长起来的政权在面对农耕文明的中原,就处于生产力落后,民族文化落后的情形,两者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冲突矛盾。未来鲜卑族是继续保持原民族的特性还是进行改革,接受先进的民族文化?它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此刻,北魏的统治者必须做出这艰难的抉择。

乱世之中的北魏呼吁着一个强大的君王出现,最终北魏孝文帝接受了时代的召唤,带领着北魏民族做出未来的抉择。其实在北魏建立之初就有汉化的趋向,但却在极为有限的范围内。最终在北魏孝文帝的手中,北魏在此冉冉升起。孝文帝拓跋宏5岁就登基了了,其10岁后父亲被毒逝世,因此其后由太皇太后冯太后把持。公元490年拓跋宏开始亲政,开了大刀阔斧的汉化改革,史称"孝文帝改革"。

改革路途上,矛盾重重,各方阻挠,为了能够改变最初北魏原始游牧的社会习性,因此其决定迁都。但迁都的背后总有一堆保守反对派的阻挠,他们拒不接受现今的民族汉化,因此孝文帝扬言要南伐,然而大军在洛阳恰逢阴雨连绵。群臣就纷纷劝谏不要再进军了,然而孝文帝此时就扬言:"如果不南伐,就只能迁都了,不然难道让天下人看我们到处跑着玩的笑话吗?"孝文帝略施计谋最终成功迁都,展现了帝王的谋略与布局。

大刀阔斧,汉化改革

成功迁都之后,接下来孝文帝又会进行哪些改革措施呢?刚刚入驻中原的孝文帝就进行了该穿汉服的举措,其规定禁止穿胡服,消除民族之间的服饰差异。又在公元495年进行汉语改革,责令三十岁以下的官员必须尽快在朝中讲习汉语,否则就遭到罢官或者降职的处分。

其中改革最为让保守派难受的就是归乡情节,和中原民族一样,鲜卑族也保持着落叶归根的传统情绪。然而孝文帝却规定将迁往洛阳的鲜卑族籍贯改作洛阳,并且规定死后不得埋回平城,同时改鲜卑姓氏,使之符合汉文化的主流。此时反对派做出了怎样的反击措施?

以保守派为首的太子在一次趁着孝文帝外巡的机会,图谋出奔平城。孝文帝听后连忙返回,囚禁太子,最终狠心将太子毒杀。太子的死亡让保守派看到了孝文帝的改革决心,因此反对之声才逐渐销声匿迹。而孝文帝也为改革留有余白,允许那些受不了暑热的鲜卑贵族和北方各少数民族酋长,秋天在洛阳居住,春天回归旧部落。

同时孝文帝进行最重要的改革——提倡儒家学说,从此再思想上对儒家学说进行学习,其不仅广设学校,传播儒学;封孔子后人为侯,治国上"尊儒敬孔";在社会上根据"孝悌"进行奖惩来对百姓进行引导,从而给社会的稳定添加了一份"增强剂"。

孝文帝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使得北魏政权的统治基础得到了极大的扩展,迁都后的北魏政权使得北魏成为了各个民族的融合剂。汉族和鲜卑族在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融合,双方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开发与融合,也使得北魏封建化的完成。

内政不修,统治腐败

盛极一时的鲜卑政权又能维持多久的繁荣呢?是什么让他日益走向衰败呢?其实早在北魏政权建立之初,其统治阶级内部就成在着一些弊端,官员贪污腐败严重。但在孝文帝统治时期,由于中央政权的重视,因此北魏官员多少有所顾忌。但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驾崩宣武帝继位,此时各级管理开始松散,官场风气日下,政治逐渐趋于腐败。

宣武帝驾崩之后的孝明帝继位,年仅7岁。此刻胡太后垂帘听政,然后公元520年宗室元叉联合宦官刘腾幽禁胡太后,随后在公元525年胡太后诛杀了元叉再度临政。但此刻的北魏政治早已腐朽衰败,对各级官员的管理松散不堪。朝中权贵卖官鬻爵贿赂成风,各级官员大肆收刮民脂民膏。此刻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繁荣局面早已荡然无存,原本被掩盖的矛盾也全盘暴露,阶级矛盾开始日益激化,各地起义也风起云涌。

军事不理,北魏灭亡

而北魏后期面临的各地起义起点又在哪里呢?这个答案就藏在平城。北魏建国初期,为加强平城的军事部署,以此来防止柔然攻入塞内。因此设置了六个军镇来镇守边疆。由于中央的极度重视,因此在最开始六个军镇的各级官员都是出自鲜卑王室和王公贵族。

但随着北魏孝文帝迁都和北魏政权的发展,六大军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戍守边疆的士兵竟然在最后也一度让罪犯担任。并且腐败的气息逐渐充斥在军队里面,各个军官克扣军娘,使得基层士兵长期处于"食不饱,力不足"的局面。这让其邻居柔然恢复与发展,最终南侵平城,最终导致基层士兵由于"食不饱"而起兵谋反。这迅速引起了各地势力纷纷加入到起义的步伐之中,一时间天下震惊。虽然六军镇的起义兵在政府和柔然的联合镇压下宣布破产,但不久之后各地再次爆发起义,此后逐步走向衰亡。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生活方式,实现了北魏的封建化政权,最终促进了北魏王朝的强盛时期。但改革之后几十年不到的时间,改革成果全部转化为乌有,各地风起云涌,造成了新一轮的分裂局面即将拉开序幕。究其繁荣与衰败,到底还是政府对其官员的管理不善与对军队的松懈,其纪律松散,造成内政与军事的政治腐败,最终引起了各层矛盾激发,最终导致北魏政的葬送。

标签: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次北伐 然而最成功的是明朝北伐 明朝为什么能成为唯一一个北伐成功的王朝呢?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公元1367年,朱元璋拜大将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统军25万开始进行北伐。朱元璋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一年以后,大军进入元大都。朱元璋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帝王。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战略攻击。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由北向南易,由南向北难。由南向北的统一战争,只有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完成了

  • 共和国元帅授衔:揭秘最后谁大义让帅成美名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1955年初军委座谈会提出授予中央军委委员元帅军衔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进行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

  • 宋朝的经济到底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宋朝面积仅为唐朝五分之一 为什么经济能远超盛唐?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的经济到底富裕到了什么程度?宋朝面积仅为唐朝五分之一,为何经济能远超盛唐?中国历史文化悠久,更是留下了许多璀璨的精神财富,古人的智慧在今天都令人赞叹不已。古诗词的

  • 阏与之战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遭到最大的败仗 赵奢一战成名 为什么秦国虎狼之师战必胜的神话会被赵奢打破?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公元前270年,秦国攻赵,包围了赵国的重镇阏与。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阏于之战是秦国商鞅变法后第一次在大规模野战中被击败,通过这次胜利,赵奢一战成名。秦穰侯魏冉,为扩大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韩魏两国攻占齐国的刚、寿地区,由魏入秦的谋士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攻齐刚、寿

  • 曹操为什么啥华佗,华佗与曹操有什么过节?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华佗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神医,他艺术高超妙手回春,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但是小说中的他却死于曹操之手,曹操为什么要杀他呢?华佗是曹操杀的吗?曹操杀华佗的真相是什么?曹操与华佗有什么恩怨?有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知道,曹操杀华佗是因为当时华佗需要开脑治疗曹操的头痛,而生性多疑的曹操却以为华佗借机杀

  • 杨素是谁,杨素与红拂女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托塔天王的原型李靖是一员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出将入相文韬武略,他的妻子红拂女却是一名杨素府中长大的侍妾,那么杨素和后来成为李靖妻子的红拂女有什么关系呢?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是隋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权臣。他深受隋文帝杨坚的器重,是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不仅自己权倾朝野,连家人都

  • 朱载垕好吃懒做,为什么还能流芳百世?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明朝历史上,朱载垕是一个存在感很低的皇帝,他在位仅仅五年,活到三十五岁就从匆匆离世,但是他面对困境的迟钝和昏庸,则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太好的名声。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是一个明朝人记忆中,景况极度残酷的年头。这年的困难程度,以这时的五品学士,几年后铁腕强人张居正的晚年回忆讲:曾有异于汉唐末世乎?

  • 魏征作为历史名相,采用什么策略辅佐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悲痛至极,被他视为良师益友的宰相魏征,是与他一起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最佳伙伴,这位被如此重视的宰相,到底对于李世民,对于大唐有着什么样的贡献呢?提到魏征,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因敢于犯言直谏而名扬天下。他辅佐了唐太宗李世

  • 刘邦的母亲是谁,刘邦跟刘备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其上位之路十分坎坷波折,他能承受这种坎坷,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那么他的母亲是谁呢?什么样的人能教育出刘邦这样的人才呢?刘邦的母亲名为刘媪,生年不详,是刘太公的正室,与丈夫共同生下了四个子女,儿子分别为刘伯、刘仲、刘季(刘邦),女儿就是后来的昭哀后。刘邦登基为帝后,尊母亲为昭灵

  • 这枚汉朝时期陪葬的鸡蛋,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鸡蛋是我们常吃的食物,古人对于鸡蛋也十分喜爱,但是将它当做陪葬品的情况还真是不多见,如果是保存完整的2000年前的陪葬鸡蛋,则就更少见了。一个鸡蛋在今天技术这么发达都不能长时间的保存。在贵州发现的汉朝鸡蛋推测其历史已有2000多年了,惊叹之余一起来看看这汉朝时期的鸡蛋和今天的有什么区别。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