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晚清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为什么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晚清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比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

晚清搞了几十年洋务运动为什么还是逃不过灭亡的命运,晚清的洋务运动为什么比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3/12/31 6:09:12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之所以被称为运动,其实是后人给加的。就当时人而言,他们充其量是图自强而已。没有人发起,也没有名正言顺的领袖,更没有群众呼应。从本质上讲,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一些汉人士大夫力图挽救清朝努力的延续。正因为如此,这场运动,多少得到了一点满清朝廷的呼应。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这些人,至少明白,发起办洋务的这些人,没有恶意,是为他们好。

当然,就洋务的参与者而言,这的确是一场学习西方的运动。引进就意味着学习,哪怕仅仅买来洋枪洋炮,你也得学会施放才行,否则,就是一堆废铁。买来大机器,就更得学,不学,机器就是更大的一堆废铁。在掌握西方武器和机器方面,朝廷和办洋务的人,心情都是一样,他们比谁都急切地想迅速掌控这些来自西方的铁家伙,操之于我。为了这一点,他们心甘情愿引进西洋技术人员,派出最聪明的工匠,跟他们学习。发现这样行不通,就办学校,从头开始,从数理化学起。

这样学来学去,学校来了,工厂制度也来了。没有人有这个本事,能够仅仅弄来一个孤零零的机器,就办起一个工厂。即使官僚把工厂当衙门办,工厂的流程,工序这些东西,还是得有,没有这个,就出不了产品。至于轮船火车,最初的时候,只能请洋人开动,洋人管理,轮到中国人自己办了,洋人的这一套,非用不可,不用,轮船、火车就要趴窝,就要出事,出大事。洋人这一套,有制度性的大套,也就技术性的小套。但是技术性的小套,里面其实也包含了制度的因素。

中国人的官学、私塾以及书院,都不会课堂授课,有教学计划,按期考试。办新学堂,不仅要引进西方的语言,声光化电,还要把人家那一套授课制度也引进来。马一浮说,西式的学校,上课像股市交易,摇铃开始,摇铃结束。但不这样,还就是没法办学校。工厂其实也是这样,没有工序,没有流程,没有派工单,什么都干不了。传统手工业作坊那一套,放在大机器的工厂,就是不行。

不仅如此,引进之后,更严酷的老师,是市场。不按市场规律行事,办小工厂小亏损,办大工厂大亏损。赔得受不了,就得想辙儿,否则只能关门。所以,洋务企业,要想活下去,最好的办法,是招商股,请商人来办。不是说官办企业每一个都活不了,如果主事者真的出于公心,一心扑在事业上,尽心尽责,像办福州船政局的沈葆桢那样,其实也不是办不好。

但是,这样的人太少,耗费的精力太多,不可能指望洋务企业能找到一批这样的“焦裕禄”。况且,即便如此,不按市场规则行事的福州船政局,最后还是办不下去。洋务企业,能活下来的,大多成了商人主导的企业,严格地说,是买办商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其内部制度,必定是西化的。到了这种时候,办洋务的官员,包括李鸿章这样的开明人士都办不来的西方企业制度,就由买办商人暗度陈仓办成了。

当然,洋务事业中的官督商办企业,虽然实质上多为商家的产业,只不过戴一顶红帽子而已。虽然说,这样的企业,客观上确实因为当时社会条件过于严酷,厘卡遍地,不这样无法生存,但这样的企业,却也得到了官府特别的优惠,有的,甚至得到了垄断经营权。只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得了官家的好处,企业的产权就不明晰了。自官得之,也自官失之。真到官府想要侵夺收回之时,商家是没办法抵抗的。

军事的变革,也类似。没有外部类似市场的竞争,这样的变革,怎么也没起色。湘淮军,引进洋枪洋炮和洋操,打赢了太平军,打赢了捻军,对付国内所有的叛乱,都不在话下。没有外敌入侵,压力不大,进一步的变革,动力就不足。中法战争,主要是海上的较量,陆上的兵力,法国人投入不多。此前费尽心机和钱财办的海军,被打得一塌糊涂。所以,此后朝廷也好,李鸿章也好,才开始引进制度,重建海军。但是,陆军不过打了一场小的胜仗,就令朝野陶醉,从此陆军的变革,就不再被提及。

就总体而言,洋务运动的变革,只是一场打补丁式的改革。中央政府只有修补的意识,没有改革的观念。西太后那拉氏是一个聪明人,辅佐她的满人王公奕䜣,也是个聪明人,但他们都不知世界大势,不知道中国该走向哪里。地方推行变革的大员,即使有人比他们二人懂得多一点,也没法走得更远。在这样的情形下,无论怎么改,旧的体制都不会因此而变动。新的东西,无论怎么新,都无非是在旧体制上加一块补丁。

洋务运动,也是西学东渐的一部分,但此时的西学,还仅限于声光化电,即使这些内容,也不过是西洋中学层次的。中国的学堂,以及教会办的学校,也只限于这个层次。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编译所,每年推出的大量译作,基本都是西方的中学课本。只有极少数的留学生,而且是留学生中的佼佼者,才能了解一点中学课程以外的内容。但是,就是这样层次的西学,也只是一少部分读书人有所沾濡。

严复了解的西方社会科学知识,只有到了甲午战败之后,才能有机会露面。即使明知道洋人来了,而且洋人很厉害,但这个国家的士大夫,社会的精英,却基本上无动于衷。人们沉湎在科举的高头讲章之中,一只脚踏在近代的门槛上,却过着过去的日子。其中有些人,可能会对轮船和铁路有兴趣,但也不过是当成西方的奇技淫巧来欣赏。少数士大夫的真知灼见,还会被当成离经叛道的奇谈怪论。

洋务运动的时代,漫说整体的中国人,就是中国人的精英分子,也在沉睡。在这样的鼾声中,那些被送出国,接受了西洋教育的早慧者,回国之后,也只能扎到高头讲章之中,在科名路上求一个身份,否则,他就没有社会地位。所以,洋务运动中,该学的,虽说晚一点,迟几日,似乎都学了。中国有了轮船,有了铁路,有了大机器,有了工厂,还有了有线电报。人家能做的事情,我们都能做了。

从面上看,做得也差强人意。赔钱的企业很多,但挣钱的也不是没有。新建的海军,操演起来,也非常好看。但是,这样的学习成绩,就怕跟学习的优等生比,一比,就露怯。但是,这个优等生就在你的隔壁,对你还有着老大的野心,想不比,根本就没有可能。

当然,洋务运动这样的状态,跟外界的压力不大也有关系。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几场仗打下来,他们都没有颠覆王朝的意思。尽管也胆战心惊,但清朝统治者还是觉得,危险还远着呢。无论何种的开放要求,都会被中国士大夫讥为洋人贪图利益的小招儿。即使被打败了,也依然可以保持自己文化优越的自我感觉。所以,洋人无论怎样跋扈,怎样见了皇帝不下跪,在租界里随意鞭打华人,中国士大夫加上太后和皇帝心中的天朝上国都还在。

不用说,这样的洋务运动,无论主事者怎样卖力,学了什么,变革都不会让中国产生深层的颤动,更不消说根本性的改变了。而反过来,中国深层的要素,还会令已经发生的变革,桔越淮北而变枳,出现不应有的变异。像盛宣怀这样的洋务干将,在洋务运动中,曾经是冲锋在前的猛士,但是,随着洋务的推进,他并没有随着事业的进步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像一个官僚。最后,在新政期间大权在握,做了举足轻重的邮传部尚书的时候,居然推行铁路国有,侵夺民营资本的固有权益,走到了自己原来事业的反面。

洋务运动,之所以比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说我们没有触动政治制度,没有进行制度变革,当然也没有错。但是,在技术层面上,我们的学习态度,显然大有问题。我们不能亦步亦趋,老老实实地学,老大文明的帝国的包袱,让国人总是喜欢走捷径,玩儿变通。玩儿着玩儿着,就成了偷工减料,偷奸耍滑。还在一知半解的时候,作业尚未做好,就想着创新写论文了。

在制度层面,我们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开国会,而是没有像日本那样,建构一个理性官僚体制,形成一个讲规矩,认真负责的官僚作风。进而在这样的官僚制下,建设一个西式的军事制度,一支学西方学得很像的军队。显然,不是日本的国会、日本的政党政治打败了中国,而是日本的负责任的官僚制,日本的军队,让清王朝彻底丢了脸。

标签:

更多文章

  • 周朝: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王朝 为什么周朝历史可以长达八百年,是什么原因让其分裂和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享国共计791年。周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为什么周朝可以有800年江山,而其他朝代不能?周朝历经了近800年,是什么原因让其分裂和灭亡?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两段历史,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平王东迁,定都雒邑这

  • 关羽为什么要发动襄樊之战,关羽的目的是什么?在关羽兵败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出兵相救?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襄樊之战是指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关羽为何要发动襄樊之战?关羽的目的是什么呢?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

  • 李渊太原起兵 拉开了大唐盛世的序幕 太原起兵李渊和李世民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主导者?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遍及全国各地,李渊素有大志,移官太原后,看到隋朝即将败亡,萌动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正式宣布起事,一手拉开了光采夺目的大唐盛世的帷幕。公元615年,隋炀帝北巡到达雁门郡,被闻迅而来的突厥骑兵包围,奉诏前来解围的军队中,一个进献疑兵之计的十六岁少年引人注目地出现在

  • 朱温混混出身却终结近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还在乱世开国称帝 完成了由无赖小人到开国皇帝的逆袭 朱温的成功得益于哪些方面?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朱温是五代时期后梁王朝的开国皇帝,朱温是一个无赖,也是个伪君子,更是一个真小人,反复无常。但是他却在唐末乱世中粉墨登场,上演了一场开国之君的大戏,把中国带入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时期。唐末,宋州砀山县午沟里刘崇的宅院里,一个少年偷偷地背着口大锅,正要出门,被刘崇的二哥拦住了去路。原来少年是个偷锅贼,现在

  • 名满天下的孟尝君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无双 门下食客三千能人众多 为什么去世后身死国灭?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广招各国人才,门下有食客数千。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勇有谋的贵族侠士,最终惨遭身死国灭的下场。战国四公子中,名气最大、典故最多的或许就是孟尝君了。在我们读隋唐的时候会注意到,秦叔宝被称为“山东小孟尝”,而现在汉语中常用的两个成语狡兔三窟

  • 曹操的儿子个个人才 为什么刘备之子是无能之辈?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三国时代,天下大乱,枭雄辈出,而刘备和曹操算最英雄的两个,可谓绝对的当世枭雄。但是,他们的后代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曹操的儿子们个个有才,能文能武,如曹冲、曹植、曹丕等。而刘备的儿子不是无能的出名就是根本没听说过,默默无闻一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呢?这里面有何隐情?“先天的不足”刘备虽然以后非

  • 世界上最丑女人:丈夫为钱娶她,死后依旧是丈夫的赚钱工具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1834年出生于墨西哥的朱丽亚·帕斯特拉娜,由于带有肥大症和牙龈增生等遗传疾病,朱丽亚长得比平常人要奇怪一些。她脸色也长着毛发,嘴巴特别的突出,像个男人一样。就因为长相,她的妈妈被自己的族人认为与魔鬼通奸了,遭到了驱逐。墨西哥人称朱丽亚是“世界上唯一的怪物”。当时《纽约时报》的一则广告也说她是“人类

  • 争霸东北亚:大唐帝国——覆灭高句丽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上集《争霸东北亚:大唐帝国的百济攻略》中讲到在663年,大唐帝国彻底平定百济,并在百济故土设立熊津都督府,以百济王室为傀儡建立了傀儡政府统治百济故地。而且同时将新罗国设为鸡林州都督府纳入了唐帝国的宗藩体系中。此时,大唐在朝鲜半岛的对手只剩下了唯一也是最难解决的对手——已经雄踞此地数百年的高句丽!挥师

  • 苍鹰郅都 汉景帝的忠臣为什么最后不得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苍鹰郅都郅都,西汉文景时期的酷吏,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人才,后人将他和战国时期的廉颇、赵奢这些名将并列在一起。他的生卒年都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我们不知道,目前有史可考的就是他是哪里人,郅都是现在的山西洪河县人。郅都在汉文帝时期担任郎官,就是汉文帝的侍从一类的官职。等到景帝即位,郅都的官职升到了中郎将,

  • 揭秘韦皇后的死因:被谁斩首了?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韦皇后是怎么死的唐朝中期,爆发了一场韦后之乱。众所周知,韦后之乱之所以会结束,这与韦皇后之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韦皇后是怎么死的呢?与唐朝历史相关的书籍资料中,都有记载韦皇后是怎么死的。说到韦皇后之死,不得不提的就是唐中宗之死。话说,唐中宗复位后,整日沉迷于吃喝玩乐、声色犬马中。韦皇后是个很有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