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挟持天子成功打下曹魏江山为什么董卓却兵败如山倒?

曹操挟持天子成功打下曹魏江山为什么董卓却兵败如山倒?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292 更新时间:2023/12/27 17:13:05

要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基业是成功的话,为何同样拿天子做过要挟的动作却没能挣下如曹操那般的基业呢?要知道那会儿董卓可比曹操有优势多了。

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可以和他抗衡。

然而,有着这么好开局的董卓,最终却没有得到天下。与之相比,另一个挟天子的曹操,则顺顺利利地把担子传给了儿子,并成为新王朝的奠基人。

这是为什么呢?

1、董卓之败

董卓的失败,通常被归结于个人因素,具体来说,有两大原因:

第一,政治幼稚,擅自废立天子。汉灵帝去世后,刘辩登基为帝。不久,董卓入京,为了树立自身权威,他将刘辩废黜,另立九岁的刘协为皇帝,即后来的汉献帝。

帝制时代,这样的行为与谋反没什么差别,自然而然地,董卓成了众矢之的,是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

与之相比,曹操就老辣的多了。他懂得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皇帝的权威,终其一生大举拱卫汉室的旗帜。尽管到了晚年,他已经树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也最终没有迈出自立的那一步。

从这一对比不难看出,董卓在政治上缺乏谋略。

第二,为人残暴嗜杀,不得民心。

董卓控制中央政府后,实行一系列白色恐怖政策。他先是令人将何苗的尸体挖出,二次肢解后丢弃在路旁。其后又杀死何苗的母亲舞阳君,同样将尸体丢弃在外,并严令禁止他人收尸。

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他的佩剑,董卓更是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经过这一系列行为,京师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董卓不仅放任士兵劫掠京师,还令军队开到阳城,趁着当地人举办活动的时机,大肆杀害平民百姓,掳掠妇女财物,然后伪装成讨贼大捷以壮军威。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董卓视百姓如牛羊的这些做法,与蛮人没有丝毫区别,自然激起了人们的反抗。

的确,上述两大原因是董卓垮台的一个方面,然而,它们并非最核心的因素。

2.表面因素

为什么这么讲?

其一,废立天子一事,干过的人很多,其中成功的不少。典型的是霍光。虽然后人对霍光有许多溢美之词,甚至把他与孔子的偶像周公相提并论,同时肆意丑化昌邑王刘贺

但就事论事,霍光废昌邑王刘贺一事,无疑属于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是为私利而非为公。而我们知道,霍光的结局走的是大团圆的节奏。

其二,历史上,残暴的统治者很多,不能说占大多数,但起码会比所谓的明君数量多。如果仅论杀人数量,董卓恐怕根本排不上名号。

以斯大林为例,他主政苏联期间,实行的是极权统治,在国内搞了多次的大屠杀。最严重的要数1930s。

从1935年到1938年,三年期间一共有120多万的人员被逮捕,其中超过60万人被枪杀。后人因而称这段时间为大恐怖时期。但纵然杀人无数,斯大林的统治却非常稳固。

因此,无论是废立皇帝,还是统治残暴,由历史长河来看,董卓都不是个案,与他类似而成功统治的暴君,为数并不少。所以,董卓的失败恐怕另有缘故。

3、三大原因

董卓到底怎么失败的呢?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缺乏号召力

曹操生前木有篡汉自立,但他先后封魏公、魏王,并使用天子专有的天子旌旗、旒数十二的冕冠等,这些事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代汉的前奏。他篡汉自立的野心比董卓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时虽然有人反抗,但基本没有对曹操造成重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多年以来,曹操先后败袁术吕布袁绍刘表韩遂张鲁等等,通过这些军事行为,曹操一步步树立了自己的政治权威,很多人是心服口服的。因此,反抗的只是少数。

对比之下,董卓的挟天子,更多地是取巧、运气,他是趁着何进被杀的混乱局面而一举控制朝廷的。

论个人素养,董卓来自西凉,在当时的精英阶层看来,纯粹粗鄙的野人。再者他又非当世名将,黄巾起义中更是被农民军打的落花流水,以至于被免官。

由是,他一无社会名望,二无军事威信,自然缺乏号召力,众人的不服当然是明摆的事。既然不服,那自然会有一票野心家出来搞事情。

第二,朝廷权威的丧失

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狐狸虽然不够凶猛,但借着老虎的威名,也能让人俯首称臣。这就是为什么魏忠贤之类的宦官,虽然一无是处,但可以为所欲为的缘故。

假如东汉皇室权威仍在,董卓很可能就会高枕无忧。可惜到了东汉末年,皇室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关于这一点,证据很多。

汉灵帝时期,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曾经密谋废除皇帝。他们计划趁灵帝回河间封地视察的时候,将他劫持。但灵帝后来没有成行,废帝行为只得作罢。

皇甫嵩是汉末第一名将,他领军平定了黄巾起义,因此天下闻名。就在黄巾起义被平定后,便有凉州名士阎忠试图说服皇甫嵩起兵造反,只是皇甫嵩没有答应。

大将军何进被杀时,袁绍、袁术等人不仅带兵闯入皇宫,将宦官斩杀一空,而且还放火烧了宫门。这样胆大包天的行为,纵然有一时激愤,但明显透露出袁绍等世家豪族子弟对皇家尊严的弃之不顾。

从以上种种行为不难看出,当时的东汉政府早已丧失威信,受到了精英阶层的抛弃。于是,董卓很难做到狐假虎威,他的统治进一步缺乏牢固的根基。

第三,地方势力的崛起

历史上有很多案例,统治者非常残暴,但其统治却很稳固。比如朝鲜政府,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政府,都是典型案例。

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都是高度集权的国家,政府对百姓的掌控力度之严密异乎寻常,这就导致包括民间组织在内的地方势力没有生存空间。由此,百姓即便再艰难,也因为无力对抗庞大的中央政府而沉默。

但东汉末年并非如此。彼时,以世家豪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已经崛起为帝国的一个重要支柱,同时,中央势力却不断地被削弱。袁绍的经历是个典型。

董卓在废立皇帝时,试图拉拢袁绍一起行事,但却被对方所拒绝。随后,袁绍偷偷地逃离了京师洛阳。愤怒至极的董卓一度下令悬赏抓获袁绍,但周毖等人却纷纷劝阻,理由是:

“袁氏树恩四世,门世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董卓认为说的有理,于是拜袁绍为渤海太守,封邟乡侯。后来,袁绍凭借着家世的号召力,不费吹灰之力地便夺走了韩馥的冀州,率先在乱世中建立了自己的基业。

从袁绍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世家豪族势力非常庞大,正是这股力量成为反抗董卓的主要来源。

总体来说,董卓看似占尽先机,其实早已是危机重重。因为缺乏号召力,他难以赢得士大夫在内的统治阶层的认可。虽然挟了天子,可是当时的东汉政府已经斯文扫地,并不足以震慑群雄。当遭遇地方势力的群起攻之时,董卓的失败自在情理之中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哪个皇帝的书法造诣最高?跟他一比,宋徽宗直接弱爆了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帝王继任者们无不是从小就接受各种当时社会最顶尖的教育,是人中龙凤,因此才能够胜任国家的领导者职务,因此,帝王中不乏书法高手的存在,不过要说到其中最优秀的一位,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历代帝王中,颇好笔翰的不少,但达到一定水准、能够跻身书法大家,并在书法史上留名的却不多。唐玄宗的字华美有加,但骨力稍

  • 长安和洛阳有许多相似之处 到底哪个更适合做首都,为什么自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为什么唐朝之后,长安再未做帝都了呢?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坐落着中央政府和职能机构,承担着控制国家运行的职能。在众多古都中,长安

  • 崇祯皇帝一生勤俭勤勉 励精图治 为什么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大明王朝的覆灭;崇祯皇帝之死,为这个享国276年的王朝涂抹上一层悲壮的底色。崇祯勤于政事、志向远大、励精图治,为何还是成了亡国之君?崇祯在清朝受到什么评价?崇祯帝即位后,接手的是一个由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等人留下

  • 走狗笑英雄,宋江真的有资格看不起黄巢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水浒传》第三十九回,写到了宋江怒杀阎婆惜,被刺配江州。独自一人在浔阳楼上凭栏畅饮,突然想起自己三十好几功不成名不就,还被发配到江州。不禁牢骚满腹,趁着酒兴写下了反诗《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浮阳江口。写了一

  • 皇帝突遇猛兽袭击,她一个动作名垂青史,结局却很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为了爱人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人都很让人敬佩,下面这位妃子的举动就充分诠释了这一点,这让她受到了皇帝的恩宠,却也为日后她的命运埋下了祸患。冯媛是汉元帝比较宠爱的后妃之一。她出身名门,知书达理,长相貌美,入宫后很快就从长使升至美人,又升为婕妤,并为元帝生下一子,取名刘兴。作为一名后宫,冯媛只是关心、爱护

  • 他胆大包天,竟要求阉割男宠薛怀义,武则天如何应对?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文死谏武死战是自古臣子的宿命,仗义执言的文官虽然在情商方面可能有些欠缺,不懂得给别人留面子,但是却是真正为国为民的,真心为了国家好的,不过这样的愣头青好像没有多少皇帝会喜欢。垂拱元年(685年)三月,武则天下令设置铜匦,东西南北各一个,朝野上下或进献颂赋文字,或毛遂自荐做官,或谈论朝政得失,或上书告

  • 大明奇观,三百官员烈日下跪晒,太监阴凉处监督啃冰瓜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的阉党祸乱可谓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东厂西厂锦衣卫,用各种恐怖的手段统治百官,明武宗时期的大阉党刘瑾就是个典型的例子。明朝是个花样帝国,皇帝奇葩,百官奇葩,太监更奇葩,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明武宗时期,太监刘瑾就是个心黑手狠、无恶不作的混蛋。刘瑾本姓谈,阉割入宫后,认了一位刘姓宦官当干爹,便跟着姓

  • 民国第一任副总统黎元洪人生结局: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袁世凯是窃取推翻封建帝制胜利果实的罪人,那么在袁世凯死后继任的黎元洪虽无实权,却维护共和的行为确实值得敬佩,作为一个游离在权利外围的边缘人,黎元洪的突然死亡留下了太多的谜团,成为了一桩悬案。1911年,清政府新军在武昌起义,湖北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由于黎元洪在新

  • 齐桓公尊王攘夷 九合诸侯 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 为什么齐桓公去世后 齐国霸主地位瞬间倒塌?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而后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然而,齐桓公去世后,为何齐国霸主地位瞬间倒塌?公元前643年,这个称霸春秋尽四十年的霸主最终去世了,“停尸不顾,束甲

  • 萨尔浒之战明军号称47万大军 全军覆没 帝国覆灭 从此开端 占据兵力优势的明军为什么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二到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占尽优势的明朝军队,为何会大败于萨尔浒之战?萨尔浒之战是明王朝和后金政权之间于辽东地区发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