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最奇葩贪官,喷东厂反贪不给力,好嘛,接下来查到他了

明朝最奇葩贪官,喷东厂反贪不给力,好嘛,接下来查到他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88 更新时间:2024/1/8 7:57:59

古往今来的贪官都想办法掩盖自己的罪行,就算再嚣张,也不会把自己做的丑事放到桌面上说。下面这位可倒好,直接去投诉纪检委说他们不作为,教科书般的送人头。

亲们知道,做为贪官,要是见到纪检部门,肯定要低头藏肩,顺着墙脚开溜啊。可是,有这么一位大贪官,竟然主动找上了纪检部门,还嫌纪检部门不作为。

谁这么不开眼呢?明朝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是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话说这位仁兄也不是什么好人,当年就跟着魏忠贤混。崇祯皇帝上台后,开始清除魏党。一看自己要倒霉,薛国观也挺聪明,开始混水摸鱼,挂靠上了当时另一位受宠的大臣温体仁

温体仁很受崇祯器重,也属奸臣一类,民间有个说法叫崇祯遭瘟,这个瘟就是温体仁。

薛国观开始给温体仁跑腿,帮着他打击一下东林党人,比如水太凉的钱谦益

结果,隐藏的不够深,还是被广大的言官给发现了,掀起了一波弹劾薛国观的小高潮。一看不对劲,薛国观风紧扯乎,溜了。

话说下岗也就算了,至少保住了命。可是,薛国观是一个有追求的咸鱼。没多久,他又杀了回来。颇有胡汉三我又回来的感觉。再加上崇祯年间,换内阁成员跟换内裤似的。薛国观抓住机会,一跃成为了内阁首辅。

这不得了,薛国观发达了。有权后,没事抓抓灰色收入,也是在乎难免的。可是,崇祯的官可不好当啊。

崇祯对官员的要求很严。有一天,崇祯突然感觉大明官员的廉洁程度太低。腐败现象太严重。于是,崇祯就要问责了。内阁首辅当然是首责对象。

说实话,薛国观本人也贪污。问贪污犯怎么治贪污,问一百年也没个结果。而做为贪官嘛,当然打打马虎眼,支吾一下过去就得了。反贪一阵风,顶多十分钟。

可是,薛国观也不知道是不是国观不正,竟然转移矛盾,攻击起友商来,说朝廷这么乱,都是东厂跟锦衣卫反贪不给力,如果厂卫尽责的话,官员怎么敢贪污呢?

东厂太监化民竟然无力反驳。崇祯也觉得对啊,因为明朝的监管机制就是这样的,六扇门管百姓,厂卫管官员,现在这届官员不行,当然就是厂卫的事情。

于是,崇祯把东厂跟锦衣卫好好批评了一顿。

这一下得罪人了。东厂可是世界上最牛的人肉加工厂,善长整治各种官员,就是清官正吏看到也要躲着走,你丫的一贪官,竟然敢找上门来。

九千岁魏忠贤坟上的土还没干呢,就不把太监当男人了?

王化民就此记住了薛国观,没事打打小报告。正在这时,薛国观又惹事了。这一回,不是得罪太监,而是得罪同行。

有一天,明朝官员考核,行人司的官员吴昌时害怕自己会降职,所以走了点门路,给薛国观送了钱。薛国观收下钱,表示一定给他排第一名,升他当吏科给事中。行人司是跑腿的,给事中是找事的,找事的当然比跑腿的牛。当然,个别除外,比如明朝中期有个行人司的小官员跑着腿就当了内阁首辅,那是夏言

考核完之后,薛国观却只给吴昌时安排了一个礼部主事。单位换了,从肥衙门换到了清水衙门,职位也变了,还不如在行人司干呢,至少认识人多啊。

薛国观为啥三观不正,收钱不办事呢?这也是没办法,因为送礼的人是无限的,肥差是有限的。有限的肥差应对无限的走后门的,自然就有关照不到的,所以薛国观就没办兑现承诺。

这下,吴昌时不干了,马上找到了东厂,告了他一状。

这个时候,正好崇祯对薛国观不爽。

为什么呢?也是钱闹的,崇祯时,国库已经没钱了,怎么办?大多的想法,就是加税呗,羊总是出在羊身上的嘛。但薛国观知道,百姓的税务已经很重了,加税牵扯面又广,那一届的群众也不咋行,万一闹事了咋办。

所以,薛国观提出不如敲皇杠,就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借钱。这个事情,是得罪人的事情。但薛国观搞大包大揽,说官员这边的钱,我去说,皇亲国戚这边的钱,皇帝你负责。

结果一搞,皇亲国戚都特别穷。有的把房拆了的,有的把家里的洗脸盆拿到街上卖。崇祯觉得特别没面子,继而迁怒于薛国观。

薛国观这个提议还是不错的,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很复杂的,想法好,不一定能执行到位。所以,这个世界上想干点事情才这么难。

薛国观原是崇祯的心腹,这一下变成了心腹大患,吴昌再一告,崇祯就想弄死薛国观了。

可是,竟然没办法下手,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言官还以为薛国观是皇帝的么么哒呢,压根不知道皇帝已经想弄死薛国观的,所以告状都留有地,没告死状。所以说,皇帝有时候还得会甩石头,让下面知道自己的意思。

因为告状不到位,所以薛国观只是下岗回家。

话说薛国观应该夹着尾巴赶紧回家,天高皇帝远,眼不见心不烦,说不定以后还有机会。

可是,薛国观还很得瑟。明明是下岗分流,却搞得跟衣锦还乡一样,搬家的动静很大,装财宝的车子一辆接一辆。这一闹,东厂的人又知道了,马上补告一状。崇祯终于逮住机会,把薛国观抓了起来。

到了这一步,薛国观还以为自己可以挽救,在牢里吃好喝好睡好。当官员宣布他的死刑时,他还在睡大觉,睁开眼一看,不是普通的狱卒,而穿着红号服的人。他这才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

就这样,这位得sir在牢中上吊自杀。

所以说,低调是王道。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有皇族血统的柴进当不上梁山老大,而宋江却可以?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水浒中的梁山领导人可不是好当的,宋江能够当上,说明这个人确实有才干,能服众,还有领导能力。唯一不足的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没有皇室血统。今天我们再聊一个问题,就是宋江凭什么成为梁山带头大哥。我们拿一个人做比较,就是柴大官人柴进。柴进的背景很牛啦,他是后周皇帝柴荣的后代。他们家的江山可以说是被赵匡胤抢走的

  • 刘备托孤时的白帝城历经千年历史,现在是何模样?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都知道刘备死前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成就了这一千古名相的传奇人生,奈何后主实在是昏庸,蜀汉无力回天。那么如今的白帝城又是什么样子呢?很多老照片中,保存有丰富的地质与历史信息。比如,下面这一张三峡上口的历史照片,就让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这张照片拍摄于百年之前,从角度来看,当是站立在奉节老城的小南

  • 他为什么能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大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新中国除了十大元帅外,还有十位大将,他们无不是战功赫赫的,有些人甚至军功要高过元帅,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位。许光达(1908.11.19~1969.6.3)原名许德华,湖南长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大将之一。

  • 他是比曹操还横的权臣,结果却被皇帝蹲在厕所里解决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自古以来,王权和相权都是此消彼长的,为了削弱相权巩固王权,帝王以雷霆手段铲除大臣的事情也发生过很多次。下面这次就很奇葩,整个铲除行动竟然是在厕所里完成的。这位梁冀比曹操还要横,仗着自己是当朝梁太后的哥哥,一天耸着个肩膀,像只带爪的大鸟,眼睛阴森森得像狼一样。到了办公室,自个专门坐一排,以示跟其他同事

  • 因多管闲事痛失美艳爱姬的五代十国某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身为皇帝,应该将精力放在国家上,处处为江山社稷着想,如果爱多管闲事,不仅会让人笑话,还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闲事不能多管,即使拥有最高权威的皇帝亦是如此,否则就有可能引来你所想不到的后果。这不,下面这位皇帝就因多管闲事,被有心的皇后来了个“将计就计”,结果无奈之下,只好将自己的美人拱手相让,有苦

  • 会耍阴谋的王允为什么政治上短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除掉董卓和吕布的最大功臣,王允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王允后来越来越不得志,最终失去民心的呢?王允是东汉末年的著名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他导演的貂蝉戏弄董卓和吕布好戏,致使董卓和吕布内讧,最后吕布刺死了董卓。这时候的王允是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他的领导下,大汉

  • 周瑜本有机会杀掉刘备,却为什么没有动手?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时期的孙刘两家,彼此相爱相杀多年,但早在两家赤壁之战合力抗曹的时候之后,周瑜就有机会杀了刘备,但是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就象是原本被巨石压住、而巨石忽然被移开的幼苗,异常迅速地成长起来。周瑜攻击南郡不下给予了这位枭雄最好的机会。在追逐曹操至江陵未果之后,刘备立即掉头向南,迅

  • 细数烤羊肉串的历史,起源不详,东汉时期非常流行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自从人类发现了火的妙用后,用火炙烤肉类的美味就被深深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中,直到现在,烧烤仍是我国最受欢迎的食物,其中以烤羊肉串最负盛名。烤羊肉串作为新疆风味小吃,在内地城乡广为流行。尤其夏夜,三教九流呼朋引伴,佐以啤酒大快朵颐,是街头常见风景。烤羊肉串的起源一般认为与游牧民族有关,但何时出现、兴盛一直

  • 他是明朝著名文人,晚年多次自杀以宣泄对显示的不满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我国古代文人大都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而太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往往是不存在的,理想国中朝堂之上君主圣明,臣子清廉,民间百姓富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现实往往十分残酷,以一人之力很难改变,因此文人们将这种不满通过很多途径宣泄出来,有的人纵情山水,有的人郁郁寡欢,而有的人选择恃才狂放。历代狂者,多是独立苍

  • 免费看书还有茶酒点心招待,宋朝书展也太贴心了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朝时期,书籍的出版正处在印刷和手抄更替的阶段,由于书籍长时间阴暗处存放会发霉不利于保存,因此定期的晒书就成了很必要的工作,久而久之,晒书活动也就发展成为了类似书展的活动。宋代也有图书展览会么?是的。只不过那时候不叫“书展”,而是叫做“曝书会”。所谓“曝书”,顾名思义,就是将书籍搬出来晾晒。以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