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从5000万锐减至800万的根本原因

三国时期全国人口从5000万锐减至800万的根本原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4/1/17 6:31:30

中国古代人口数量经历了多次比较大的起伏,其中东汉到三国时期这段时间有一个断崖式的人口下跌,全国人口锐减90%,造成这种惨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分裂和朝代更迭地历史时期,因为激烈的战争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人口的大量减少。对于东汉来说,人口顶峰时期达到了6000万人左右,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不过,到了公元157年左右,当时的东汉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也即在5600万左右。在东汉末年,因为黄巾军起义,包括董卓在都城的作乱,并引起各地军阀之间的混战,东汉人口开始进入到剧烈下降阶段。

公元208年,曹操孙权刘备之间爆发了赤壁大战。也即三国前期,当时的人口已经下降到“十室九空”的地步了。当然,在赤壁大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继续发动战争,刘备西取巴蜀,北攻汉中,曹操则对西凉地区予以收复。公元221年,刘备和孙权之间爆发了夷陵之战。由此,在三国三大战役均结束之后,当时的中国才进去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在三国格局正式形成后,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人口也来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根据杜佑《通典》里给出的数据,刘备建立的蜀汉,其人口在90—95万之间。在魏国消灭蜀国后,两个国家加在一起的人口是530—540万之间。然后,再算上吴国的230万人口的话,总人口也不到800万。

由此,相对于东汉末年的5000万人口,三国末期的人口只有800万左右,也即只有前者的六分之一左右,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三国人口竟然锐减了4000多万,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大大小小的战争,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为代表的三国三大战役等,成为导致三国人口锐减的原因之一。当然,人口锐减到这么严重,单靠战争也是不可能的。比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水灾、饥荒等也是造成人口下降的重要原因。

再者,对于三国这个历史阶段,瘟疫也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之一。虽然在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遏制了瘟疫的流行势头,但显然无法彻底解决瘟疫对当时人口的侵蚀。与此同时,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也让百姓处在艰难地环境下。比如在东汉最后的50年时间里,北方的旱灾导致很多百姓南下避难,而黄河和长江流域则连续发生了多次水灾,也让百姓民不聊生。

最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和平年代,一旦发生大规模瘟疫和自然灾害的话,朝廷还可以赈灾救助百姓。但是,在东汉朝廷变成傀儡,曹操、袁绍、刘备、孙权等各大军阀混战不止的背景下,赈灾和救助百姓很可能会让位于战争,并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破坏力。由此,三国人口才会出现从5000万锐减到800万的结果。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李自成真正的生死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间起义运动有非常多,其中李自成是影响最大的一次,他直接导致了崇祯的自杀,并终结了大明王朝的统治。李自成,陕西米脂人。他家境贫寒,但有勇有谋,大仁大义。他当过驿卒,当过边兵,最后加入了反明的农民起义军,南征北战,不断壮大,几十万大军所向披靡,终于推翻了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的明

  • 如果吴王夫差当时处死越王勾践,也就没有后来自己灭国的惨剧了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虽然很多事情还是不要做绝了比较好,但是斩草除根在战争年代非常重要,吴王夫差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在整个春秋时期,除了前期的齐国齐桓公称霸,整个中后期基本上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舞台。不过,尽管晋楚争霸绵延数百年,但是在春秋后期,东南的吴国和越国相继崛起,加入到逐鹿中原的序列中。值得注意的是

  • 作为蜀汉最大的功臣,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刘禅极力阻止他的儿子继任丞相?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诸葛瞻是诸葛亮老来得子,因此非常受到诸葛亮的喜欢,但是诸葛瞻最后却战死沙场,实在是可惜。诸葛亮和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核心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怎么也说不完,诸葛亮的生平事迹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到底有什么功绩或者说刘禅对诸葛瞻是不是如同对待诸葛亮一般也是那么的看重?今天奇葩姐带大家一起

  • 清朝皇帝过年也要吃饺子,还要蘸着四种不同的酱料?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清朝王室都是满族,满族过年也有吃饺子的习俗,那么在规矩多多的王室之中,过年吃饺子跟我们寻常人家有什么不同呢?饺子不仅是寻常百姓家的年夜饭大戏,也是皇家正餐的重要角色呢。清宫正月初一也需吃“煮饽饽”,乾隆皇帝就曾在弘德殿举办过“进煮饽饽仪式”。根据仪式,皇帝吃饺子需四盘调料,分别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

  •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金圣叹身死之细节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金圣叹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学者,他也是著名的小说评论家,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金圣叹原名金人瑞(1608—1661年),圣叹是他的字。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本姓张,为人狂傲有奇气,因明朝灭亡,发誓不仕清朝,常喟然叹曰:“金人在上,圣人焉能不叹

  • 顺治真的因为爱妃的死而遁入佛门,还是病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重情重义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过于看重儿女情长就会对自己产生不太好的影响,清朝入关第一位皇帝顺治本能成为一名颇有作为的皇帝,结果就是栽在这男女私情上了。顺治皇帝想必大家都知道,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原本是一个很有思想抱负本可大有作为的帝王,但是却在年仅24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实在是令人惋惜不已。当

  • 北方城市定都的次数比南方多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我国古代很多的国都都设立在北方,南方定都次数要明显少于北方,这是有着很多历史因素的,整体原因比较复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都城不仅是政治、军事中心,也是经济、文化中心。先秦的夏商周三个朝代,都城主要在今天的黄河流域。秦汉之后各个朝代的都城也都集中在北方地区,当然,像东晋、南宋这些偏安一隅的朝

  • 嗜好狗肉的郑板桥,曾经被一盘狗肉利诱着作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郑板桥是一个十分古怪的小老头,除了优秀的作画技巧外,他还非常喜欢吃狗肉,甚至到了因为想吃狗肉帮别人作画的程度。大画家郑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尤其善于画兰竹,自创“六分半书”,他的诗、书、画并称“三绝”。他擅长画画,但不擅长做官。当了几年县令便辞职不干了,之后长期居住扬州,以书画营生

  • 他用自己绝世的才能,唱响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挽歌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自崇祯自缢后,明朝与大清南北分立,本来南明能够像南宋一样继续励精图治司机反扑,却终究没能如愿,明末期的帝王中也并不是废物,其中一位就是非常有才干的鲁王朱以海1644年,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宗室先后南渡,在江南建立政权。此时,大明王朝依然拥有数十万精兵,占据着当时最富庶的半壁江山。与满清政权和大顺政

  • 网上流传广泛的四条历史上的谣言,这才是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网络上人们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人出于各种原因喜欢通过想当然来编造一些谣言,而这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谣言其实根本就没有真实依据,完全是杜撰的,不知散播传播这些谣言的人居心何在。【热传谣言1】:1987年,菲律宾前总统访华,谈到南沙问题时说:“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邓小平抽了口烟说:“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