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姜维发动过几次北伐,他的战绩如何?

姜维发动过几次北伐,他的战绩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07 更新时间:2024/1/9 20:36:15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曾受到诸葛亮的重用,接替诸葛亮继续北伐事业。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是一个众多名家大师纷纷涌现的时代,比如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周瑜刘备等人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

相信我们都知道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而诸葛亮后来被刘备的诚心所感动,也确实出山帮助了刘备。后来在刘备去世以后,他把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始终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把蜀国治理井井有条。

然而,诸葛亮在开始北伐战争之后,战争逐渐耗尽了他的精力,所以诸葛亮在六次出师北伐之后去世,而姜维就成为了接任大业的唯一人选,姜维既然能够成为诸葛亮的弟子,那就注定不是平庸之辈。

确实,姜维是一个思维缜密、骁勇善战的人,然而在姜维接受诸葛亮的任务之后,姜维总共发动11次北伐,但是结果却都不如他所愿,甚至还折损了许多兵力财力,造成人心向背的后果,难道姜维真的只能纸上谈兵?他的11次北伐战争,真实的战绩到底是怎么样呢?

01姜维的十一次北伐

姜维在幼年时期就没了父亲,只能和母亲在一起相依为命,但是他自强不息,从小就喜欢读书,所以长大后的他也非常有出息。后来还拜了诸葛亮为师,跟随诸葛亮不断南征北战,在诸葛亮去世以后,他开始主持北伐大业,总共发动了11次北伐战争。

这次的北伐战争,其实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姜维在前两次的北伐战争里面发挥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因为姜维在这两次北伐时并没有很高的地位,主要还是以蒋琬费祎为首领,姜维主要还是听从蒋琬和费祎的指令作战。所以姜维在这两次战争之中并没有掌握主动权。

随后在接下来的这几次北伐战争之中,姜维把握了战争的指挥权,他成了大将军,和费祎共同指挥接下来的这几次战争,但他仍然需要受到费祎的制衡。在这几次战争中,姜维经历了羌胡背叛魏国而转投蜀国的转折,于是姜维就欣喜出兵接应了羌胡,成功给蜀国新添了新生力量。

过了几年之后,魏国突然发生了高平陵政变。在当时,司马懿在高平陵带领3000死士突然绝地反杀,夺得了魏国的政权,就是这样一场战争导致魏国的政局十分不稳定。

而当时姜维认为这就是灭去魏国的大好时机,所以他向费祎请命说要出师北伐,然而,当时的费祎并不认同姜维的这一次行动,他觉得这样做是在消耗物力和财力,所以姜维和费祎在朝堂之上,居然发生了争执。

姜维认为,应该要趁着魏国内部在自相残杀的时候赶紧出师北伐,重新振兴蜀国。而费祎则劝说姜维说,现在他们还不能轻举妄动,因为蒋琬和董允都已经死了,蜀国内部无人治理朝政,现在的蜀国还需要修生养息才能重振旗鼓。

姜维听费祎这么说,觉得非常生气,因为他认为时不我待,如果一直等待,那何时才能够恢复中原呢?

所以愤怒的姜维带着仅仅只有一万人的部队就出发了,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姜维带的兵马实在是太少,也没有费祎的支持,所以在打了几个月之后,姜维在遭到邓艾陈泰等人的围攻之下,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只能够退回到汉中地区。

但是姜维并不甘心,所以又一次率军北伐,这次虽然他的兵力也很少,但是姜维凭借着自己心中的不甘心,居然打到了西平郡,这也姜维的所有北伐之中打得最远的一次。

接着在第六次北伐之时,费祎在一场刺杀中离世,朝廷中再也没有能够制约姜维的人,这个时候的姜维终于得揽大权,可以大施拳脚了。

在当时恰好东吴的诸葛恪决定要攻打魏国,所以姜维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也率领数万士兵包围了魏国的南安郡。而在第七次北伐战争中,姜维先后攻下了河间,河关等地区,还把这些地区的百姓们都转移到了蜀汉,这一行动大大的巩固了蜀汉的力量,也赢得了民心。

在之后的阶段中,姜维不断出兵北伐,在战争之中起起伏伏,有时输有时赢,面对强劲的对手,姜维有时候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这个时候的姜维年纪已经有点大了,在战场上不断打仗也让他身体有些吃不消。所以在第11次北伐之中,姜维遭遇了邓艾大军,大败并且损失惨重,于是这最后一次北伐战争,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02真实战绩到底如何

姜维的北伐之争次数颇多,其中也有败有胜。那么,他的真实战绩到底如何呢?根据统计,姜维11次北伐战争之中,有过大胜两次,小胜三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其余四次皆为平手。

看着这个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姜维的11次北伐,战绩不能说不好,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他是胜多败少的。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在军队损耗方面,蜀汉也比魏国要轻所以总结下来的话,姜维的战绩其实要比诸葛亮好一点。

因为魏国的军队实力非常强大,而蜀汉却人才尽失,只剩下姜维一个人苦苦支撑,在战略上,姜维也是变化多端,他一个人就做了三个人的事情,所以说姜维的能力其实是非常强的,只是由于当时的蜀汉已经失去了太多人才,所以,姜维的北伐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03结语

总而言之,姜维并非是一个会纸上谈兵的人,相反的,他多次率领军队出征,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他率领的11次北伐战争,战绩也非常不错。

尽管最后的结果依然是蜀汉失败投降,但是姜维做到了他所能够做到的全部,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标签: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最早最窝囊 蜀汉的武将为什么还被推崇和欢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对蜀汉和武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蜀汉灭亡的最早,为何其将领却最被推崇和欢迎?纵观三国历史,会发现有个很独特的现象,魏、蜀、吴三国中,蜀汉灭亡的最早,灭亡方式又最窝囊,可相反蜀汉的将领们,非但没受此影响,反而比魏国和吴国的将领,更被后世推崇和欢迎!是什么造

  • 以“相逢”为话题的作文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为话题

    以“相逢”为话题的作文,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相逢樟树林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犹如在梦中——题记臭磊子经过一个多小时满怀期待的候机,一个多小时登机后焦躁无奈的等待,一个多小时无聊无味又迫不及待的空中之旅,我们终于降落在重庆江北机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身影,臭磊颇有几分潇洒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还记得

  • 史上最荒唐的战争,仗打到一半没子弹了,指挥官:去找敌人买啊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去找

    史上最荒唐的战争,仗打到一半没子弹了,指挥官:去找敌人买啊,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战争原本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但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场战争却颇爲荒唐。它的荒唐之处在于,战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交战双方的其中一方突然没有子弹了,这时没有子弹的一方竟然提出了向对方购买武器装备的请求。

  • 中国三大史前文明曝光 与外星人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大

    史前文明指本次人类文明之前的高度文明,没有人能够证明是本次人类文明所製造的。比如:国外发现的三叶虫化石上面的脚印、加拿大北极地区石灰石中的1.1亿年前人体手指化石。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28亿年前的金属球,还有在中美洲贝利兹(belize)的玛雅遗迹中发现了水晶骷髅等,中国迄今也发现了三大不属于本次

  • 历史上的长安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长安

    1990年,他在《中国古都概说》一文中将西安市定为我国惟一的一座历史上建都历时千年以上的古都.并将他认定的在西安建都的17个王朝与政权列述如下:1.镐:西周都,268年;2.咸阳:秦都,145年;3.长安:西汉都,208年;4.长安:新莽都,15年;5.长安:汉(刘玄)更始都,3年;6.长安:赤眉都

  • 丈夫跟儿子被枪毙,她还得亲手把肠子塞回儿子肚子…一块匾额道尽二二八最惨痛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手把

    去年感恩节的第一个礼拜日,在花莲凤林教会一场感恩礼拜中,有一个最“恸”人的感恩节礼物。这个故事要从一块历史悠久的木牌匾说起这块尘封六十年的木牌匾上头写着“仁寿医院”四个大字,是由张七郎医生亲手题写的。张七郎医生的故事,在台湾社会隐埋了许多年。直到1990年才由张家媳妇张玉蝉在一次平安礼拜中坚强地对外

  • 温瑞塘河的民族传说、治水人物、警句和漫画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警句

    温瑞塘河的民族传说、治水人物、警句和漫画,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温瑞塘河于晋时初成河道。从南朝永嘉郡守谢灵运《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及《游赤石进帆海》诗,可见他曾由此河自温州至仙岩、帆游。唐会昌间(841—846)温州太守韦庸倡疏会昌湖,导汇瞿溪、雄溪、郭溪以及桐岭、眠岗、白云、大罗、吹台诸山之

  • 社会不缺乏友善事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友善

    社会不缺乏友善事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一个叫蔡嶙的人向一个朋友借了一千两黄金,没有打借条,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儿子叫到家,把一千两黄金还给他,但朋友的儿子很惊愕,坚决不受,笑道:“没有这回事,父亲没有留给我借条,也没有口头告诉我有这事。”蔡嶙说:“借条就在我心里,不在纸上,心中的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求大神帮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讲的历史故事是垓下兵败,项羽突围江边后,发现自己带出来的八百江东子弟兵死亡殆尽,仅剩三二人随从劝,亦无颜过江,即自刎于江边。出自《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原文如下:

  • 孔子资料简介,孔子的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

    孔子资料简介,孔子的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