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作为日本刀具始祖的汉唐环首刀,竟然是如此恐怖的存在

作为日本刀具始祖的汉唐环首刀,竟然是如此恐怖的存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28 更新时间:2024/1/15 12:49:43

汉唐时期的环首刀因为其实用性和强大的威力,从汉代一直沿用到了唐代,并随着盛唐的化输出,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环首刀堪称是汉代兵器的代表之作,一直被沿用到唐代。刀的出现与骑兵在战场上地位的提升紧密相连。早期骑兵缺乏合适马具,在使用兵器刺击时,很可能被反作用力推下战马。

因此,利用马速劈砍一直以来都是骑兵最有效的杀伤手段。据出土实物证明,环首刀出现的早期也曾出现过用青铜制造的,但青铜铸造的长刀不适于劈砍,故很有可能是陪葬用的冥器,或者专门的礼器。

▲青铜环首刀

与影视作品中经出现的“大片刀”不同,环首刀显得非常细长。就大多数出土实物来看,出土环首刀最大全长可达1.2米,刀条的宽幅都在3厘米以下!那么,如此细长的刀难道在战斗中容易折断吗?

答案是否定的,多数人只看到了环首刀的细长造型,而忽略了环首刀刀刃的厚度。环首刀刀刃最大厚度普遍在8—10毫米之间,作为对比十四世纪欧洲骑士佩剑平均剑刃厚度则为4毫米左右。

在对任刀剑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割裂其使用技法而单独去看其型制。可以说,使用技法是软件系统,刀剑型制是硬件基础,两者必须相互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杀伤力。环首刀细长造型隐藏了背后的原理,我们需要从其型制上找到更多信息。

▲后人还原的手拿环首刀的汉代士兵

环首刀最大的特色就是长度大、刀条宽幅小,刀背脊厚度大。这些特点不由得让我们想起另外一样兵器——色雷斯逆刃大刀(rhomphaia),色雷斯民族的成名兵刃。在西方,它的大名让人雷耳;在它的面前,罗马士兵胆战心惊。曾有记载,在几次重要的会战中,剽悍的色雷斯战士奋力挥砍,一刀将罗马士兵的盾牌和手臂一同卸掉。当年逆刃大刀曾经迫使罗马人不得不在盾牌内侧再钉一圈铁条,以避免被色雷斯战士砍得缺胳膊少腿。而这个“成就”,就连一以蛮勇著称的日耳曼野人都没达成过。

▲色雷斯人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环首刀与逆刃大刀的设计思路十分近似。虽然刀条宽幅狭窄、体态细长,但刃体夸地厚实,实际重量也较后世的战刀大,其横截面如同斧头一般敦实,在面对有防护的目标时,其劈砍能力远远强于长剑。汉朝人称赞环首刀:“

▲色雷斯逆刃大刀

不过,早期环首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刀条刃部前后厚度几乎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首刀重心过于靠前,使用不便。当然技术是不断进步的,国内曾有一位环首刀收藏者,对其收藏的一把全长约1.2米的环首刀进行了研磨。根据其研磨笔记我们可知:刀体全长120厘米,刃长约90厘米,握柄长度约为30厘米(典型的双手刀剑类型),刀脊最厚处在9毫米上下,然后向刀尖慢慢过渡到5毫米左右,刃部最宽处大概2.8厘米。刃体厚度的变化有效控制了刀整体的重心位置,使得如此沉重的环首刀(比后世的代手刀、戚家刀、雁翎刀都要沉重)手感并不“蠢”。

另一个问题是,越长的刀剑,其重心位置越是不可避免地靠前。然而重心太过靠前,就会造成刀剑手感变差,不利于精确而快速地出招。一般而言,控制刀剑重心的最简单手段,就是在握柄末端增加一个配重球。但是这样做有两个缺陷:首先,配重球在使用的时候时常会和手腕相互干涉,把剑直直伸向前的时候格外如此;另外,这使得整剑的质量分布更靠近两端而不是中心,这造成了转动惯性大幅增加,刀剑的反应速度因此下降。出于同样原因,十八世纪之后的欧洲刀剑不再使用配重球。

而历史更加悠久的环首刀,则使用了一个比较隐蔽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较大的根部厚度,向前段逐渐收窄,刀尖变得薄而锋利。实际上环首刀是靠刀条自身的质量分布来控制重心的。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质量分布向重心集中,旋转惯性变小,刀会更趁手——当然,这样做也有缺点:这样的刀身不能做得太大太长,尤其是对单手刀剑而言。不过对于环首刀而言这不是大问题,环首刀是单双手都可以使用的。

环首刀那9毫米(很多现存样本的刀背更厚)的刀背,采用了这样的逻辑,造就了环首刀优良的劈砍手感。环首刀十分适合正反手上撩的进攻招式,这也正是骑兵对步兵最有利的杀伤招式,配合其较大的长度,可以说环首刀非常适合骑兵使用。而环首刀的这个厚度变化影响了东亚后世的各种长刀剑。

另外,环首刀的开刃角度大约25度弱,这个开刃角度在刀具里面算是比较锋利的。随着冶金与锻造技术的发展,环首刀的劈砍能力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建安时期著名才子,堪称文武双全的曹植在其赋中,不由得盛赞环首刀:这也是生产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水平提高最鲜明的例子。

标签:

更多文章

  • 刀枪不入!细数中国古代铠甲的发展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铠甲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装备,在战场上如果不着甲,往往会死的非常惨,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中国古代铠甲的发展史。中国的铠甲,在经历了原始甲胄及皮甲时期以后,在汉代进入了铁铠时期。铁铠作为中国古代护甲的主角,从汉代至明代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历史上,身穿铁铠的猛将也常被成为“铁猛兽”。当然,各个时代的铁铠

  • 千牛卫和左右威卫是唐朝时期设立的部队番号,二者有何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唐朝时期的千牛卫和左右威卫,是两个不同的军事单位,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唐代官署名,唐十六卫的两卫。隋文帝时有左右领军府,不置将将军,而有长史、司马、掾属及录事、功、仓、户、骑、兵等曹参军,法、铠等曹行参军,及行参军等官,掌十二军(指宿卫各军)籍帐、差科、词讼等事。炀帝改为左右屯卫,所领军士称羽林。唐改

  • 李煜是个才华横溢的文人,先皇为什么要选他做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南唐后主李煜我们都知道,他的诗词水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都能排的上名号,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文人,但是他根本不适合做皇帝,那么为什么还要将他立为太子呢?世人都说南唐后主李煜懦弱无能,其实,其兄李弘冀其实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曾经力克北周劲旅。可是,当大宋代替北周,开始一统天下的征途时,南唐的中主李璟却放

  • 历史上真实的他,为了盗得他人的诗句,竟然买凶杀人。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颇受后世的敬仰喜爱,到了宋朝时期,还有人想将他的诗句据为己有,可见其才华之高。曹植墓前立有一座石碑,写着“绣虎”两个大字。《世说新语》中称,“曹子建七步成章,世目为绣虎”,意思是说,曹植是一只浑身都是文采的老虎。绣,是指他词藻隽美;虎,是说他才气雄杰。以后,人

  • 东吴将领程普其人,为什么同为东吴将领的程普会看不起周瑜?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程普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他是一员年长的老将,为人随和乐善好施,却为何与周瑜相处不来呢?二人最后又是如何成为知己的呢?程普为什么看不起周瑜?程普(?—210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武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他曾跟随孙坚讨伐过黄巾、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

  • 他是大明历史上最为优秀的治国良臣,百年难遇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说起明朝时期的著名大臣,能够提到的名字有很多,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却是非常优秀的治国能臣,并且忠心为国。要说起大明最著名的重臣,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位“北京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对明朝江山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不过,赫赫有名的“于少保”最终却被以“谋反”罪名斩首。显然,“夺门之变”只

  • “对食”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明朝皇宫之中的这件怪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明朝皇宫中,太监和宫女是人数最多的两个群体,深宫之中难免寂寞难耐,于是这两个特殊的群体之间经常容易产生爱情的火花,太监和宫女暗自结为夫妇的行为称为“对食”。而这种现象,在明朝时期尤为盛行。宦官无妻而宫女无夫,两者由此而结成临时伴侣,以慰深宫之寂寞,这种关系称为“对食”。对食最早见于汉代,从这一称呼

  • 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和柳宗元:我俩不熟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说起唐宋八大家,我们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唐朝时期的韩愈和柳宗元了,他们都是学贯古今的著名文人,但是其实这二位却并不怎么熟悉。韩柳是不同的两类人一直以来,研究韩柳的人,比较多的倾向说二人为挚友,其实不然。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韩柳二先生年谱书后》说:“盖韩柳虽以文章互相推重,其出处固不同,臭味亦非投契。”

  • 亚父范增是项羽的最强智囊,为什么项羽却要赶走他?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范增是项羽帐下最为强力的智囊,有着非常出众的智谋和才能,但最后却被项羽赶走,在归家途中郁郁而终,非常可惜。范增是个很厉害的角色,连司马迁都说: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范增此人见识不凡,很有谋略,便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

  • 著名的秦皇陵兵马俑到底有没有活人俑的存在,活人俑是什么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秦始皇陵的庞大是不可估量的,其中气势磅礴的则是著名的兵马俑,兵马俑的神态可以说是栩栩如生,让人难免会联想到有没有活人俑的存在。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看一段秦国墓葬的历史沿革。春秋战国时期,使用活人殉葬并不稀奇,秦国也是历史悠久,《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二十年(公元前678年),(秦)武公卒,葬雍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