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的幻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人的幻灭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072 更新时间:2023/12/30 23:49:55

欧洲各国以为战争是短暂的、辉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可如今士兵们伤亡惨重却无力将血染的战场前推进几米;幻想终究还是破灭了,漠、愤世嫉俗、厌恶等情绪充斥着欧洲大陆。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前,奥匈帝国储斐迪南大公访问塞尔维亚。

《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12月出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王位继承人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索菲(Sophie)在萨拉热窝遇刺,成为一战的导火事件。刺客是一位名叫加夫里若·普林西普(GavriloPrincip)的青年,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

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塞尔维亚声称希望和解,但奥匈帝国还是在五天后向其宣战。俄国出兵作为回应,德国紧随其后于8月1日对俄宣战,两天后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德军侵入比利时边境,英国为履行条约义务保护中立的比利时而参战,加入法国和俄罗斯的阵营中。欧洲大陆一夜之间陷入战争,英国外交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SirEdwardGrey)叹息道:「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我们在有生之年将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

欧洲各国主流观点对战争的错误可能

格雷的消极评价并非主流看法,因为各国人民都十分积极地在响应战斗,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战争犹如圣诞节,它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而非一场需要哀悼的灾难。战争能将人们从贫乏生活的精神枷锁中释放出来,进而通过提升道德目标来做到落后现代文化的蜕变,这些都是欧洲期望冲突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然而各国一直认为此战就像一次体育比赛那样,短暂而辉煌,圣诞节前必能结束;殊不知这些只是基于错误假设的臆测。在德国的宣传海报上,年轻美丽的少女将鲜花或饮料递给即将离站出发的士兵们,男士们无论年龄大小都急着充当志愿者,生怕一开心就忘了报名;国内人民空前团结友爱,与战前的纷乱局面形成强烈对比。英国也贴出一张海报,标题为「你在画中吗?」图中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英国人正排着长队等待应征入伍。「国内和平阵营」(Burgfrieden,FortressunderSiege)或「神圣同盟」(Unionsacrée,SacredUnion)认为在外部战争压力下,人民将会一致团结在主管人的旗帜之下。

但这张照片并不完整,产生了一定的误导。有的人对战争持乐观态度,有的人却觉得此战绝非想像中那样「美好」。士兵们总是疏于战前準备,各国不得不对战争採取更加谨慎的态度。由于错估战争期限,反对国没能採取必要措施以确保战士们和人民的粮食供给,也未备够製造武器和弹药的原材料。英国自以为他们「一切正」,仍然坚持最初的决定。

1916年,索姆河战役,堑壕里的英军。

一战让欧洲幻灭

欧洲眼中的短期战争是有条件的,普鲁士必须在1866年果断拿下奥地利,然后在1866年至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快速攻陷法国;这也就意味着一个强国(GreatPower)可以轻而易举地就打败另一个强国。军事家们若回忆过去便不难想到美国内战,这场长达四年、伤亡惨重的战争足以让人警醒。1914年8月前几周,战争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各国军队都在竭力谋求有利位置。

一位来自拿破侖战争(NapoleonicWars)时代的观察者眼中却看到了更多。骑兵们仍在列队慢跑,步兵正迈着沉重的步伐前行,马儿吃力地拉着装满供给品的车厢。1914年9月,德军一进法国就被阻挡在马恩河,西线战场进入僵持局面。

僵局的出现说明了一个事实:随着科技进步,各国的防御能力有所提高。将美国大平原上圈养牛群的倒刺铁丝网用来抵挡军队进攻十分有效。帝国主义扫射机枪曾给亚非地区以致命打击,现如今枪口对準的却是欧洲列强们自己的士兵。在重型炮弹的狂轰滥炸之下,军队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掩体战壕挖得更深一些。1915年年初,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平行战壕几乎从比利时海岸延伸到了瑞士边境。古朴的村庄被战火掩埋,战壕中间的泥地上满是尸体、弹坑、缠绕的铁丝网,人们称它「无人区」。

欧洲各国以为战争是短暂的、辉煌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胜利;可如今士兵们伤亡惨重却无力将血染的战场向前推进几米;幻想终究还是破灭了,冷漠、愤世嫉俗、厌恶等情绪充斥着欧洲大陆。

文学领域的发展同战争一样精彩,战乱催生了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既有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宣传,也有渴望和平的战况实录。前线的牧师、医生和工作人员都变成了记者,将亲身经历记录成文供子孙后代查阅。法国的乔治·迪阿梅尔博士(Dr.GeesDuhamel)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医生,他自愿请命担任四年医务官,撰写的小说《烈士与文明》(TheNewBookofMartyrsandCivilization)被译成了英文;亨利·巴比塞(HenriBarbusse)的《在战火下》(UnderFire)详细地记述战争的苦难。这两位都是活跃在战争时代又极具争议性、发性的作家代表。

本文来源:新浪历史

标签: 世界

更多文章

  • 切尔诺贝利事件对苏联解体有着什么影响?苏联解体是否是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事件

    切尔诺贝利事件对苏联解体有着什么影响?苏联解体是否是因为切尔诺贝利事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世界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核事故,像我们熟知的三哩岛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时间等等。切尔诺贝利事件发生于1986年4月26日,虽说已经过去了30多年了,但是现在再想想事件经过,仍然会让人心有余悸

  • 新华字典的历史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新华

    第一版《新华字典》编纂于1953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新世界的建立者们将这部“小字典”的编纂,视为新的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肩负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也要担当扫除文盲的任务。“今天我们还应当提倡这种大学者编小字典的‘新华风格’,提倡名家大家面向大众、力于普及的学术风气。”总结《新华字典》走过

  • 2013年漳州市中考历史答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漳州市

    2013年漳州市中考历史答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他是漳州南靖人,甲午中日战争后,在台湾坚持抗日武装斗争整整三年,被称为“中国最有志气的人”,他是(c)A邓世昌B刘铭传C简大狮D施琅2.为庆祝建国60周年,有关部门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有一位是龙海人

  • 蜀汉后期为何无人可用,与诸葛亮的选拔方式有关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相信大家一定都非常熟悉诸葛亮这个名字,诸葛亮在三国里可以说是非常的出名了,他于刘备所创下的“隆中对”,居然在众多诸侯之中立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他在之后所写出的《出师表》更是被传颂了千年。其实有不少人都觉得,蜀汉政权之中只有诸葛亮能算得上个人才,其他都是一些不堪重用的庸人罢了,后期的蜀汉为何面临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秦始皇是历史最受人们争议的一个伟人,不光是对他本人,就连很多他做过的事情都会招来人们的争议,比如秦始皇烧书这一件事情,从古至今,一直备受人们的争议。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在历史上是有功也有过的人物,虽然他的功绩比他的过失要大些,但这却不是让人们不批评他的理由。每当提起来“焚书坑儒”四个字,所有人都会说这个

  • 古代的吏部尚书是如何出现的,有怎样的权力呢?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秦始皇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这个朝代对其后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秦朝仅仅存在了15年的时间,可是秦朝对于后世的朝代来说,是一个非常完善的蓝本,几乎历朝历代都以秦朝建设为蓝本。从秦朝一直到后来的清朝时期,这期间一共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在这之中,皇帝一直是最高统治者。不过这期间发生

  • 关于中国泸沟桥事变的资料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事变

    关于中国泸沟桥事变的资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

  • 《上气》停拍前最后一晚,梁朝伟现身,合体首位漫威华人英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首位

    漫威首部华人英雄电影《上气》(Shang-Chi)3月才刚在澳洲开拍,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目前停拍中,导演德斯汀克雷顿(DestinCretton)昨(18日)公开停拍前一晚的照片,意外受到网友关注。▲梁朝伟接演《上气》受到各界关注,刘嘉玲也表示期待。(图/翻摄自刘嘉玲微博)导演德斯汀克雷顿在Ins

  • 军统唯一女将军,曾侦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其孙女成名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珍珠港

    姜毅英出生在浙江江山一个木匠家庭。中学毕业后,她便考入了浙江警察学校。当时,戴笠亲自考核、面试了第一期甲科特训班的13未学员。得知姜毅英也是江山人,他非常高兴,认为她具有男子和女子的双重性格,值得好好培养,也为她成为戴笠身边的红人打下了基础。于是,姜毅英在警校学习了不少军事技能。从警校毕业后,姜毅英

  • 历史姓曹的名人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名人

    历史姓曹的名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有曹操、曹植、曹丕、曹雪芹、曹参等。1、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