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后,他的妃子和后人,是什么样的结局?,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中国历史上,李建成一直是个非常奇特的存在。
之所以说他奇特,一方面,这个历史人物,几乎是家喻户晓。所有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在看到这个名字之后,都会和玄武门之变联繫到一起。但另一方面,和我们很多人想像的不同,在真正的历史上,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这位唐朝第一位太子的记载,其实都少之又少。
有关李建成的记载,只有《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鑒》当中,有寥寥几段记载。而在野史上,关于李建成的记述,同样不是很多。
当然,在演义小说当中,有关李建成这个人物的故事,那就很多了。演义小说中的事情,终究只是故事,不能当做历史来看待。不过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奇葩的现象:史书上有关李建成的记载并不多,但小说或者当代的一些影视剧中,却经常会出现这个人物的形象。
这使得很多观众或者读者,以为自己对李建成了解的很多。但实际上,就连很多历史专家,对于李建成这个人,仍是存在着很多的疑惑。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李建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根据史书记载,李建成生于公元589年,隋朝开皇九年。这一年正月,当时还是皇子的隋炀帝杨广,率军攻入南陈国都建康(今南京),隋朝彻底统一中原。
这一年,唐高祖李渊23岁,已经袭承了唐国公的爵位。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李建成出生的时候,李渊应该在岐州(今陕西凤翔)担任刺史。
李渊之所以能够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就身居高位,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因为李渊出身关陇世家,祖上李虎是着名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家是关陇世家当中的核心家族。二是因为,李渊的母亲,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说,李渊是隋文帝的外甥,和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是表兄弟。
所以,李建成出生的时候,用如今的话来说,绝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不过,遗憾的是,关于李建成的少年时光,史书上没有半点记载。包括野史当中,都是一片空白。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李建成后来也没有当皇帝,他的少年时光,也没有做出过什么太过重要的事情,自然不会被史家记载下来。但从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当中,我们仍是可以逐步推断出,李建成这个人的性格。
相对宽厚、仁义。
在记载过生年之后,史书上关于李建成的记载,几乎是不约而同的,一下子就跳到了大业十三年。这一年,李建成二十八岁,李渊开始在太原起兵。
在很多后人的印象当中,唐朝这个朝代,和其他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其他朝代,如宋朝、明朝等,都是开国君主马上得天下,然后让儿子做天下。但唐朝截然不同,唐朝是老子起兵,儿子平定天下。
唐朝,是由李渊起兵,然后迅速平定关中。接下来数年时间内,由李渊次子李世民率领军队,逐渐扫平天下的。
所以,后世很多人都觉得,大半个唐朝,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那皇帝也就应该由李世民来做。尤其是在一些演义小说当中,李建成更是被严重抹黑,成了一个只是比李世民早出生几年的长子,自身贪婪淫乱,没有任何德行,更没有对唐朝的建立做出过任何贡献。
但在真正的历史上,事实绝非如此,李建成对唐朝做出的贡献,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李世民。
首先,在李渊决定起兵之前,李建成就已经开始在黄河以东的地区,秘密结交当地的士族,积攒实力。后来李渊在太原起兵之后,也是由李渊自己坐镇太原,然后由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两个,率军一点点拿下了长安,继而平定了整个关中地区。
一年之后,隋炀帝在江都政变当中,被宇文化及杀死。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封李建成为太子。
从李建成做太子开始,他和李世民开始出现了差距。
李渊当时其实想的也很简单:作为太子,李建成是不适合沖在第一线,带兵打仗的。所以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李建成扮演的角色,多半都是在后方坚守,然后由李世民带兵出去打仗。
比如武德三年,李渊命李世民率兵征讨王世充,李建成则是率军镇守蒲州,以防突厥人进攻。后来的几场战事当中,也都是由李世民去打硬仗,然后李建成在后方戍守。
但这样一来,李建成就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虽然身为太子,但其自身的军功,却远逊色于李世民。
实际上,李建成的一生,最大的一个悲剧,就是有了李世民这么一个弟弟。因为李世民实在是太能打了,所以李建成相较之下,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当时的李建成,其实也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武德五年,当已经被李世民打败过一次的刘黑闼,再次反叛的时候,李建成主动请缨,去征讨刘黑闼。
但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晚了。
逐渐扫平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的李世民,在底层士兵和百姓当中,声望已经有些过大了。
对于这种局面,李建成一方面自己也去参加战事,另一方面开始以太子的身份,交好传统的关陇贵族集团,网罗了一大批人才。如后来对唐朝产生巨大影响的的魏徵、裴寂、韦挺、李纲、薛万彻等人,就都在李建成的麾下。
取得了关陇贵族的支持之后,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开始彻底牢固起来。
在武德七年之后,随着中原大地彻底被扫平,李渊为了维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开始有意识的削弱李世民手中的权力,并且逐步去除掉李世民手中的兵权。
当时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府,和以李世民为首的天策府之间的争斗,已经渐趋明朗化。虽然李世民在底层军队当中,更具声望。但是在朝堂内部,李建成却存在着压倒性的胜利。传统的关陇世家,出于家族延续的需要,基本上都是两头下注。不过在明面上,他们却大都站在李建成这一方。然后让自家一些后辈,去站到李世民那一边。
有着这群传统关陇世家的支持,李建成的优势越来越大。实际上,到了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之所以会发动这场政变,就是因为当时李世民已经无望太子之位。当时的李建成,不但拥有自己直属的太子六率,还有长安的一部分守军,手中至少可以控制超过五千人的兵力。而李世民手里,只有秦王府的一些亲随,总数不到一千人。
在这场争夺太子位的过程中,李建成所使用的,都是比较正统的手段。比如说,通过党争争取城内军权,通过李渊逐步瓦解秦王府。在玄武门事变发生前,如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骨干,其实大都已经被驱逐出了秦王府。
但是李建成做梦也没想到,他这个弟弟实在是个狠人。在夺嫡一事上,根本不走常规路数,直接想到了杀人。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爆发。
当时的情况是,李世民先让自己的正妻长孙氏,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接触后宫,和后宫妃子交好。然后李世民通过这个渠道,向李渊进言,说李建成和李渊的妃子有染。得知此事之后,李渊勃然大怒,打算叫李建成前来对峙。但是,前来对峙的李建成,刚刚走到玄武门,就被埋伏在此地的秦王府的府兵给截杀了。最终,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杀。李渊的三子李元吉,也在这场政变当中,被李世民麾下的尉迟恭给杀掉了。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的成功,根本就是一场巧合。
当然,巧合之所以能成功,背后其实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说,李世民本人胆子够大,确实是勇武过人。而且,当时李建成身边的人,多半以文官为主。而李世民身边的人,则大多是来自底层,一步步杀上来的将军。
除此之外,当时关陇世家的态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于那些老牌的关陇世家来说,谁当皇帝并不重要,他们只是支持比较强大的那一方就够了。所以,李建成被杀之后,这些原本支持李建成的关陇世家,几乎想都没想,就转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
不管怎么说,输了就是输了。在这场政变后,李世民基本上控制了长安,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当时的李渊,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因为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外,李渊其他的儿子,当时最大的也不过八岁,根本没有和李世民争夺皇位的能力。再加上当时长安已经被李世民控制,李渊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老老实实交出了皇位。
在李建成死后,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被李世民杀掉。五个女儿,倒是得以善终。而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野史记载郑观音最后被李世民强纳为妃。但在正史上,这位可怜的太子位,后来却是一直孀居于长乐门,直到唐玄宗时代才去世,活了七十八岁。
对于李建成,近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的评价,应该是最为中肯的了。
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