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与司马昭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

曹操与司马昭为什么至死都不称帝?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00 更新时间:2024/1/16 19:45:04

皇帝是封建王朝权利的顶峰,坐上皇位就相当于拥有了当时最高的权力,能享受到最顶级的资源。

在秦朝之前,政治家都向往着王位;在始皇帝创立帝制之后,权力者就觊觎着这个叫皇帝的位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想处在权力的巅峰。毫无疑问,权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具备吸引力的,庸才如袁术,贸然称帝受到四方攻击,最终败亡。其他诸侯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但是,三国时期,就是有这么几个人,竟然抗住了权力的诱惑,即便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也没有登上九五至尊。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他们的想法是如何。

三国时期有谁掌握大权,却不慕帝王的虚名呢?曹操司马昭都是这样的人。我们一个个说过来。先说曹操,英明神武的魏武帝,自陈留起兵讨伐董卓,历经数十载,消灭了所有中原、河北、关西等处的诸侯,仅剩下刘备孙权割据一方,最终天下三分,最大的一块归属于曹操。

魏国始终处于压制其他两国的地位,这么雄伟的战绩,没有令曹操迷失本心,没有使得曹操骄傲自大,因此,曹操冷静分析了称帝的优缺点。

曹操称帝可以带来的优点十分喜人。帝王的名号能够给曹操带来前所未有的名望,皇帝象征着号令天下的权威,立刻就能压制刘备、孙权一头,这面充满号召力的旗帜,可以使曹魏名正言顺地做许多事情。但是,相对比优点,称帝的缺点要比较大。

我们相比较于曹操儿子曹丕称帝之后发生的事情,就能够知道称帝会带来什么恶果了。首先,曹丕称帝之后,刘备紧接着也称帝,孙权为了能够免于遭到刘备的攻击,才勉强归附与魏国,实际上也是形似神不似。

这就抵消了称帝带来的名望好处,甚至,还给了刘备他们名正言顺登基的理由,最令曹魏麻烦的是,大汉的影响力虽然已经微乎其微,但是愚忠大汉的曹魏臣子依旧不在少数,刘备接过大汉的旗帜之后,这些愚忠的大臣就会趁机对曹魏做些小动作,导致曹魏对阵西蜀的时候,一直都是采取战略防守,这就是因为,曹魏的内部不够稳定,称帝之后,曹丕疲于应付解决那些内忧,便顾不上外患了。可以说,如果没有司马昭,那么蜀国诸葛亮的北伐,也许会给曹魏带来致命一击。

这就是曹操不愿意称帝的原因,后世李善长为朱元璋定下三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其寓意就是,在积攒的足够的实力之后,再去图谋帝王的虚名,务实不务虚的曹操就是这么想的,昔日周文王已得天下三分之二,还未登上大位,而今他曹操便要做那周文王,虚名对他来说,算不了什么,天下一统的结果,才是曹操最想要得到的,因此,收到周文王的影响,曹操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

再看司马昭,大家或许会问,为什么不说司马懿或是司马师不称帝,要说司马昭呢?因为实际上,司马懿和司马师都不具备司马昭可以称帝的条件,司马懿在曹魏时,光是和诸葛亮周旋就耗费了十数年,后来外患好不容易解决了,曹爽又开始专政,压制的司马懿喘不过气来,司马懿费尽心思,才搞定了曹爽,使得曹魏政归司马氏,内忧外患平定之后,司马懿该称帝了吧,不不不,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六七十岁了,年弱体衰,即便他有野心称帝,也没有身体支持了,所以,司马懿没有称帝是必然的。司马师就更不必说了,接过父亲大权的他,竟然在一次征讨东吴的过程中,被反叛的文氏父子袭击,导致旧疾复发,还没能发光发热,就早早去世。因此,司马昭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重要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从野心方面来说,司马昭不逊于任何一位觊觎皇位的野心家。从实力上来说,司马昭不同于曹操,他已经完成了统一西蜀的大业,剩下的东吴孙权已经到了烛火残存的时候,一系列昏招令东吴彻底丧失了和司马昭叫板的能力,只待时机一到,司马昭便可收复东吴。两者皆具备的情况下,司马昭依旧没有称帝,这令人匪夷所思,却也有他自己的理由。

首先,司马昭行的是谋反,篡位的事情,这在传统观念中是广受诟病的,司马昭虽然掌握大权,但他依旧打的是曹魏的旗帜,甚至消灭西蜀,杀害邓艾钟会都是借助曹魏的名义,此时称帝,无异于自相矛盾,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司马昭所不愿意看到的。

相比极具风险的贸然称帝,司马昭选择了一条更为和平的道路,在等待时机收复东吴的时候,司马昭为其儿子司马炎的登基做足了铺垫,为司马家的上位巩固了政权,整合了领导核心,甚至百姓的民心也开始向着司马家,因此,司马炎才可以顺利称帝。当然司马昭没有称帝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由古至今野心家都无法避免的–死亡。

曹操,司马昭都是聪明人,他们告诉我们的就是,不要为一个虚名所困扰,去做一些现在的你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否则,只会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标签: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魏国是最先变法的 魏国为何还是衰败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对魏国是战国时期首个变法的国家,为何逐渐衰败了,魏惠王要负责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国在战国时代,可以说是一个人才强国。我们所熟知的李悝,西门豹,卫国的商鞅,张仪,公孙衍,吴起,卫国,范雎,这些都是魏国人(卫国是魏国的附属国)。李悝在魏文侯时代的改革,是秦国商鞅改

  • 古代打仗的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 古人是怎么解决生理问题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士兵打仗,怎样解决生理问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战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支军队动辄就是数万人,如果出了什么事,那可就不是一件小事了。所以在古代,一个将领不仅要有统帅的能力,还要有能力为手下出谋划策。最关键的是,这场战争何时会结束,谁也不

  • 宁娶寡妇,不娶生妻 古人说的生妻到底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对古人为何说“宁可穷死,也别娶生妻”?“生妻”究竟是什么意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宁可穷死,也别娶生妻”这是流行于古代民间的“俗语”,类似的还有“宁娶寡妇,不娶生妻”等俗语,主要强调的都是劝人“莫娶生妻”。那么,“生妻”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何在民间忌惮如此深,甚至

  • 古代打仗行军是什么样的 士兵真的在将军后面跑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对古代打仗行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打仗格局,将军骑马快跑,士兵走路追赶,后者还不累瘫吗?相信大家经常都会在电视上看到古代两军对峙的情况。在还没有正式开打之前,由将领率领着大部队前行,到达对垒阵地,而这个过程往往是浩浩荡荡的,尘土飞扬的。可能很多人都会留意到

  • 袁绍出身的汝南袁氏,到底是不是东汉唯一的四世三公家族?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西汉之时只有韦、平两家父子宰相,已经属于非常罕见之事,但是到了东汉时期,数世官至三公的却并不少见。最为著名的就是袁绍、袁术所属的袁家,四世三公,是汉末有名的世家大族。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公参谋议国之大政:“凡国有大造大疑”,三公通而论之,国有过事,则三公通谏争之。但三公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官

  • 大臣给妻子画眉毛,为何被弹劾?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大臣给妻子画眉毛,为何被弹劾?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现在这年头,看到别人秀恩爱被称作是“吃狗粮”,而在古代,这样的恩爱故事也很多,比如与韩寿偷香、相如窃玉、沈约瘦腰并称四大风流韵事之一的“张敞画眉”。在《汉书》当中记载:敞为京兆,朝廷每有大议,引古今,处便宜,公卿皆服,天子数从

  • 地主刘德最后是什么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地主刘德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出身赤贫家庭,穷到连个正儿八经的名字都没有,而且不但他没有,他祖宗八辈都没有,一家子的名字都是由数字组成。不过朱元璋可谓是“穷人中的战斗机”,最后竟然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了龙庭成为天子,富有四海。也许他睡在龙床上做梦的时候,还能

  • 古代有哪些长相奇特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古代有哪些长相奇特的皇帝?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汉朝事情王充就在《论衡·古相》书中对古代帝王的奇特长相做过盘点。如:皇帝龙颜、颛顼戴干、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翻译过来就是:皇帝眉骨突出像猿人,颛顼前额有一对肉角凸起来(可能是长肉

  • 阴阳学说起源于哪里,有什么象征和含义呢?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阴阳说是古代中国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在中医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它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中医学虽然复杂,但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的,所以《黄帝内经》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以生理病理来看,正常的生理活动,全依靠人体内的“阳气”和“阴精”保持协调的结果,如果阴阳失调,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现象,就会生病。

  • 朱棣寻找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朱棣寻找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但按照正统的说法,朱元璋的位子要传给大儿子朱标,大儿子早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