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

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什么偏偏要选择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23 更新时间:2024/1/19 13:52:11

三国后期,蜀国刘备去世让其刘禅继位,许多人都说扶不起的刘阿斗,这是因为刘禅继位后蜀国的国力明显比之前衰弱了,那么刘备有四个儿子,为何偏偏要选择资质平庸的刘禅做皇帝呢?

首先刘备长子刘封为刘备义子,又因不救关羽、欺辱孟达遭到刘备痛恨,并将其处死。刘备不但事业不顺,子嗣也不顺,刘备投靠荆州刘表之时已经四十多岁,已过不惑之年的刘备膝下无子,最主要是刘备在荆州也没有任何势力。刘备就收留了荆州有势力地位的刘封为义子,即是为了培植荆州的政治势力,也是为了防止自己后继无人。自从刘禅出世之后,刘封就成了附带品,世子之位也就和刘封没我太大关系,在古代人眼里庶出的儿子都没有继承权,更何况是一个养子,因此刘备有了亲生儿子之后,就不会再立义子刘封为太子了。

后来刘封刘备刘备安排到孟达身边,共同防御汉中,其实这也是刘备对孟达不信任。刘封到达汉中后,一直对于立世子的事情耿耿于怀,便把自己的怨气都发泄到孟达身上,屡次找借口欺辱孟达。再怎么说刘封也是刘备的义子,孟达也只能忍气吞声。后来关羽兵败走麦城,曾向刘封请求援军,但刘封孟达以三中刚刚稳定,不能擅自出兵为借口,拒绝了关羽。关羽死后,孟达因惧怕刘备怪罪他不救关羽,又屡次遭受刘封欺辱,于是投降曹操,并且配合魏军拿下汉中三座城池,刘封一败涂地,孟达屡次修书给刘封劝其归降曹魏,刘封不肯?回到成都后,刘备痛恨刘封所作所为,加上诸葛亮说刘封性格刚烈难以驾驭,怕日后威胁到刘禅,就劝刘备将刘封赐死,刘封死前道:悔不听孟达言。刘封死后,刘婵更少了一位政治劲敌。

其次分析刘备为何不立刘永刘理为太子。刘永和刘理分别是刘备的三子和四子,二人都是吴夫人所生,并非刘备长子。自从义子刘封死后,刘禅就成了刘备的长子。古代世袭制,有立长不立幼的规定。古代皇帝的儿子都很多,一般都在十几或者是几十个,一般来说只有最年长的儿子有继承皇位的权利,皇帝的其他儿子都会被封王,也有自己的封地和相应的权利。

废长立幼自古是世袭制的大忌讳,一但不立长子,其他的子嗣都会不服气,都认为自己也有做皇帝的才能,这样皇帝死后,诸皇子门就会争夺皇位,导致国家不稳,一但长子继位,这是世袭制的传统,其他子嗣自然没有理由谋反。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就是个例子,他有几十个儿子,但唯独长子司马衷是个傻子,晋武帝不敢破坏规矩,还是让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最终导致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因此作为长子的刘禅,是优先考虑的对象,刘备也不敢废长立幼。

再者刘备立太子之时,刚入益州,立足未稳,三子刘永四子刘理当时只有七八岁,刘禅已经接近二十岁,刘备考虑到刘永和刘理没有能力治理国家,立幼子为太子自古又是一大禁忌。西汉的王莽篡位,以及外戚专权就是个例子,刘备不想重蹈覆辙,因此不会立两个不足十岁的孩子为太子,他们更没有任何人心和威望。最主要是刘备废长立幼也会遭受益州文武的指责,本来刘备初入益州刘人心不稳,更不想招惹更大的麻烦。总而言之,刘禅虽然昏弱无能,但在当时刘备看来,确实是唯一的太子候选人,可以说除了刘禅刘备别无选择。

除此之外,刘禅也并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般不堪。

刘禅其实还是做过很多事的,我们从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的一些举措方面,就可以看出蛛丝马迹来。

很显然若是刘禅不是白痴的话,他对诸葛亮的印象肯定是不好的。因为诸葛亮压制他,他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做过一件让自己称心如意的事情。

所以,他对诸葛亮绝对是恨之入骨的。

但是,面对强势的诸葛亮,他又不能做什么。因为他的父亲托孤的时候,明明告诉他,一切都要听丞相的。

否则,诸葛亮是有废立刘禅的资格的。

就凭这句话,刘禅也只能听从诸葛亮的摆布。他想要有一番作为,也只能等到诸葛亮去世了。

所以,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立刻就把丞相这个职位给废除了。他真的是怕这个职务了,别诸葛亮走了,再来一个强势的管教他。

那他的一生才是真的憋屈。

所以,通过这件事来看,刘禅也不是昏庸之主。毕竟作为国君,只有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真正的国君。

刘禅最终还是投降了曹魏,真的是他的能力不行吗?

其实蜀国的灭亡,算在刘禅头上是不对的,自从关羽丢掉荆州开始,蜀国已经没有争霸天下的可能了。

所以,它的灭亡也是早晚的事情了。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辅佐刘禅,这一时期,蜀国的领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也正是诸葛亮的无能,导致了最终刘禅投降的结局。

那时候统一已经成为了大势,刘禅蜀国的兵力,也就是十万人而已,这些人根本不足以对抗北方如狼似虎的魏国。

所以,对于刘禅来说,他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投降。

毕竟,结果肯定是失败的,这是早就注定了。刘禅只要放弃投降,他就能让蜀国的百姓少受战火的侵袭。

所以,为了天下苍生,他投降魏国,也不能说他不对。更可况他投降之后,还能免去一死。虽然,那时候的他成为了亡国之君。但是,他的生活依然不错,曹家还封给了他一个候。

纵观历史的亡国君,刘禅的结局还算不错的。

所以说他并不是昏庸无道之人。他自始至终,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对此你有何不同的见解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皇帝都是将子嗣分封在各地 为什么清朝却将子嗣全都留在北京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明朝和清朝,都有着两百多年的统治,明朝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便把儿子们都分封在了各地,成为镇守当地的藩王,那么,为何到清朝的时候,皇帝却把子嗣全都留在了北京城?朱元璋分封的这些藩王藩王手里都带有一支精兵,时刻保卫着地方,不受外敌入侵和围追,这些军队也不受朝廷的管制,藩王便是最直接的监视之人。朱元璋之所

  • 朱元璋父母下葬无坟地 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安葬父母 后来朱元璋称帝后是怎么报恩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元朝末年的时候朝廷腐败又赶上天灾人祸,当时很多百姓都快要活不下去了,朱元璋当时也在此列之中,就连父母去世后下葬的地方和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还好当时有一位名叫刘继祖的人帮了朱元璋一把。刘继祖何许人也?他字大秀,濠州人。他是元朝的胜国总管(从三品)刘学老的儿子。死后葬在了凤阳孤庄村。刘继祖这个人继承了他的

  • 孔子被很多人称之为孔老二 那么作为孔老大的人又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孔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儒家的创始人,被世人称之为圣人,孔子在历史上留下来的名气不可谓是不大,孔子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孔老二,那么既然排行老二那就应该有老大,这个孔老大又是谁?知道孔子有个哥哥的人非常少,但并不代表这个哥哥不存在,只不过远没有孔子那么出名罢了。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孟皮

  • 清朝的一场败仗 让咸丰皇帝自暴自弃 最终选择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入关以来,清王朝一共经历了十个皇帝,这其中最苦命的帝王莫过于咸丰,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战败,咸丰皇帝觉得这是奇耻大辱,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自杀,这是为什么呢?清朝皇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诩,将其他国家视为“藩属”。可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朝”开始崩溃,不过清朝的皇帝依然闭目塞听,不愿承认这个残酷的

  • 日本在历史上是个好学的国家 来中国学习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科举制度也学习过去呢?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日本在古代的时候只是一个小国家,但他们却很是好学,而且都是向当时的强国学习,中国强大时来中国学习,中国落后之后就像西方学习,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从别的国家学习过去再发展的,但日本在古代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科举制度也搬过去呢?公元663年,唐朝和隔海相望的日本发生了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

  • 谁可以告诉我张伯伦的生平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伯伦

    他是篮球运动史上最强悍的统治者,其在进攻端展现出的能量震古烁今。如果要开具一份有史以来最伟大篮球运动员的名单,相信绝大多数的球迷都会把WiltChamberlain的名字放在最顶端——至少无限接近这个位置。Chamberlain对于其篮球臣民的主宰性之大,在整个职业体育圈内都几乎称得上绝无仅有。你可

  • 「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人

    「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古往今来,社会上一直把买卖人称作「商人」,把做买卖这个行为称作「经商」。那么「商人」一词是怎么来的?实际上,在奴隶制时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经产生了商业。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河南商丘人,华夏商人、商品、商业的缔造者,华商始祖,商

  • 乾隆60大寿,刘墉送了一桶姜,乾隆却高兴死了,和珅:我咋没想到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

    乾隆60大寿,刘墉送了一桶姜,乾隆却高兴死了,和珅:我咋没想到,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乾隆身边有三宝——和珅、刘墉、纪晓岚。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了,今天咱们来唠唠刘墉与和珅之间故事。刘墉出生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是刘统勛,清朝的贤臣,一生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受到父亲的影响,刘墉为官也

  • 鲍叔牙懂管仲更懂用人之道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管仲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中国古代一提到经营管理,就必须说到春秋时代的管仲。他辅佐齐桓公全方位打造齐国:在政治上将其打造成周王室的“代理人”;在军事上将其打造成攘夷的“急先锋”;从经济上将

  • 雍正杀弟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

    雍正杀弟之谜,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康熙皇帝的第八子胤祀、第九子胤(礻+唐)究竟因何而死,一直是清史上的一桩悬案。有的说他俩是被康熙皇帝幽禁而死,也有的说他俩是被雍正指使人暗中杀害的。但是,无论以何作为历史的定论,始终难以找出确凿的第一手证据。康熙皇帝晚年,众多皇子争夺帝位,握有重权的胤祀、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