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宣统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宣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97 更新时间:2024/1/16 12:27:29

清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可谓是见证了历史巨变的人,我们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不难发现,历史的潮流是汹涌且不可逆的。

宣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看过长篇回忆录《我的前半生》或电影《末代皇帝》的人,对于这个年号,应不陌生。一个几岁的小孩子,被抱上了金銮殿,皇位坐了不到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而这个小孩子,也在人生中经历了张勋复辟、驱逐出宫、伪满洲国等一系列变革之后,终于洗心革面,成为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并应邀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从皇帝到公民”,既是溥仪的转变,也见证了整个中国现代史的风云变幻。

(图)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但是宣统帝在位的三年里,中国社会还是发生了不少变革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大变革。无论是各地的“革命党起事”,还是“皇族内阁”,实际上都反映了一种现代化的尝试。尤其是后者,事实也证明了,“皇族内阁”的尝试是失败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历史价值,相反,对“皇族内阁”的研究,对于解读清代尤其晚清民族政策、满汉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我们知道,“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是洋务运动以来,清王朝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但是可惜的是,经历了洋务运动之后,中国的经济、军事确实有了现代化的影子,但在甲午海战中,依然一触即溃,沦为“三岛倭奴”日本的手下败将。对于朝野上下而言,这是一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

因此,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成为了当时清王朝不少有识之士的主张。尤其是日本通过王政复古、废藩置县与内阁制一系列政治革新,迅速成为亚洲强国的经验,为清王朝所钦羡。

早在光绪年间,清王朝就逐步实现了一系列的“立宪运动”。包括“五大臣出洋考察”、“下诏预备立宪”并颁布《宪法大纲》等等,到了宣统元年,各省咨议局开始选举,资政院也开始“开院”,全国一片要求“开国会”之声,一切有模有样,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

到了1911年,也就是宣统三年,清政府决定裁撤军机处,改设内阁,按照日本、德国的模式,来进行中国的立宪探索。从准备至实施,一共仅六年时间。内阁学士文海与内阁中书王宝田就共同认为,中西风俗、国情不一样,如果照搬照抄,必然会引起排异现象。对于“立宪”是否能救国家于危难,应从长计议。

裁撤军机处之后,清廷慌不择路地宣布了“内阁名单”,其中十三名大臣中,满族九人,汉族三人,而且其中还有总理大臣、民政大臣、度支大臣、海军大臣等七人实权者是皇亲国戚,消息传出后,举国公愤。舆论称其为“皇族内阁”,认为此内阁的“立宪”有名无实,与当年的军机处无异。譬如《申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此新内阁不过为旧日军机处之化名耳。”

平心而论,这些官员也尽非颟顸无用之人,譬如司法大臣爱新觉罗•载昌是积极的立宪推行者。但清廷这样的人事布局,却在社会矛盾高度激烈的当时激起了共愤。这反映了,清廷到了历史关头,都保持着狭隘民族主义甚至“家天下”的思想,关键时机仍以“宗室”为主,不但排斥了汉族知识分子,甚至对满族知识分子也是“谨慎使用”。这无疑失去了全国各阶层的信任与认可。

(图)皇族内阁合影

御史胡思敬曾批评“皇族内阁”的虚伪:“其小人无知者,疑皇上以天下为一家之私物,不信汉,并不信满,各怀一自外之私心,由是国家渐成孤立之势。”在这样的语境下,一大批满族知识分子、官员与有识之士也都对宣统帝离心离德,认为这种“内阁”连康熙乾隆年间的“满汉一体”的内阁都不如。

错误的民族政策与狭隘的民族观,导致了“皇族内阁”的迅速破产。就在“皇族内阁”粉墨登场不久之后,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清王朝走向了末路。起义军攻城克地一路,“满洲世仆望风而逃,弃城守如敝履,视朝命如弁髦”,可见清廷离心离德到了何种地步。

“不信汉,并不信满”是“皇族内阁”的本质,也是晚清政局的一个特征。晚清是汉族知识分子唱主角的时代,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盛宣怀为代表的汉族官员,为延缓清政权的垮台,确实殚精竭虑,做了不少贡献。但是清廷的皇亲国戚对他们并不信任,而且更有甚之,连满族官员也受到保守派皇亲国戚的排挤,这不得不说是清廷的悲哀。

我曾经有幸获得一枚“宣统通宝”的机铸钱,好端端的方孔结果被图方便凿成了圆孔,结果成了一枚看起来有些滑稽的货币,如当时的“皇族内阁”一般不伦不类。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往今来最会演戏的皇帝———你一定想不到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不仅是现代社会,在古代同样适用,甚至演技在古代更加重要。历史上喜欢表演这门艺术的人很多,皇帝也不能例外。其中,又以清朝的皇帝占多。你比如说,乾隆老爷子一生都热衷于戏剧表演艺术,时人称赞说:“内府戏班子弟最多,袍笏甲胄及诸装具,皆世所未有。”朝鲜使者来华,看了乾隆豢养的演员阵

  • 明末大格局,你以为只有后金在打明朝的主意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时期,世界各国的航海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随之而来的是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在这样的局势冲击下,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国家的势力在刀与火的伴随下得以在世界各地延伸。人类历史进入了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影响更为直接的时代。这样,明帝国作为当时亚洲最为庞大的帝国之一,也成

  • 水浒传中,他的梁山排位很低,但论情商,却是非常之高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今天脑洞老师跟亲们聊《水浒传》里的一个头目,这个头目排名很低,可以说是末流人物,但却是梁山上情商很高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金眼彪施恩。要说施恩,我们先从武松说起。话说武松发配充军到了军营。古代流配充军之人,到了边关,一来就要打棒子的。就是文中说的太祖武德皇帝旧制,须吃一百杀威棒。这个太祖武德自是赵匡胤

  • 清朝公主救下一个孕妇,改变历史,使中国耻辱一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的,它没有假设和如果,不过我们倒是能够畅想一下,假如历史是这样进展的,会怎么怎么样。一个人如果活久一点,历史会不会不同?有人提到后周皇帝柴荣,认为其不死的话,赵匡胤不会发动陈桥兵变。柴荣也会完成北伐,夺回除海带防潜区,雾霾防空区之外的第三屏障,燕云十六州。也不会像宋朝那样重文轻武了,

  • 美国硬把这个老头调回国,又想跟中国聊聊时,通讯只能靠吼了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1950年初,中苏外交有了一定的进展,而美国则急于拉拢中国,于是三国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1949年年底,毛主席抵达莫斯科进行访问。当时中国是奔着一个重要目标去的,跟苏联缔结新的中苏同盟条约,取回中长铁路;苏联军队从旅顺撤军;中国拿回大连的行政权。但是一去,斯大林避而不谈这些问题。这些都是苏

  • 一眼看尽历代服饰,汉唐明清哪个朝代的服装最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最能直观反映出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民俗特色的,应该就是服装服饰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有特色的的服饰。先来张唐朝的压压惊先秦:楚女先秦:楚国男人汉代姑娘汉朝宴会汉代宫女烙饼干汉朝骑行南北朝时期,晋朝衣冠晋代出行图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特色北朝北朝,打猎唐朝仕女总觉得唐朝的衣服最为华丽,汉色彩太

  • 曹操刺客欲杀刘备,见诸葛亮后却翻墙逃走!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刺杀暗杀这类的活动在三国时期不太常见,大丈夫不屑于用这种手段铲除异己,曹操可不管那么多,刘备就有一次差点被曹操派出的刺客刺杀。曹操派遣刺客来见刘备,刺客刚刚得以觐见,开始讨论讨伐魏的形势,非常得刘备的中意。刺客刚刚想要接近刘备,请求尚未通过,这时候诸葛亮进入,魏国刺客神色慌张。于是诸葛亮有所觉察,便

  • 皇帝的生存法则, 不杀人者被人杀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每个开国皇帝的上位,无不伴随着累累白骨,而皇位继承权的争夺,又是一阵腥风血雨,至高无上的权力永远吸引着人们,即使代价是付出自己的生命。细读历史,我们发现每个皇帝要上台或者上了台之后,都或主动或被动地大肆屠杀。没有办法,因为不是你一个人觊觎王位,要成为九五之尊,首先要征服九五,在古代,征服的唯一办法就

  • 阮小七做了越南皇帝,越南第一大姓与其有关?扒开历史看看吧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关于水浒中的故事和人物,大部分都是小说中的杜撰,经不起仔细的推敲,虽然一百单八将中许多人没有善终,还是有一些人最终活了下来。很小时就听人传说《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的阮小七去做了越南皇帝,是越南阮姓的祖先,那时候读的书少,对此半信半疑,后来才知道那些传说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前几天遇到一位越南来的朋友,他

  • 他跟戴笠对飚暗杀,打得戴笠求和,最后却被主子日本人毒成死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出了不少叛国投敌的汉奸,其中不少人还对我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下面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汉奸。这个汉奸敢跟戴笠对飚暗杀。戴笠杀一个汉奸,这个大汉奸就杀一个军统特工,还稳占上风。不过,他最终却被日本人毒成一条死狗,这个人就是李士群。1李士群是什么鬼?李士群,民国十大汉奸,浙江遂昌县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