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侦探:大宋朝真的很弱吗?事实说话!

历史侦探:大宋朝真的很弱吗?事实说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363 更新时间:2024/1/18 19:42:29

历史侦探:大宋朝真的很弱吗?事实说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朝在我们教科书上有几种形象,第一个就是军事很弱,第二个就是赔钱,以至于我们就是觉得宋朝是个大弱鸡,但宋朝真的很弱吗?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的部下发动了陈桥兵变,赵匡胤说「被迫」成了皇帝,宋朝就这样诞生了,这算是个不错开局,毕竟有了一个现成的国家,不像朱元璋刘邦、努尔哈赤的草创开局,美中不足的就是北方有个天险燕云16州,在很久以前被石敬瑭送给了契丹,导致之后的汉族政权少了一个战略要地来抵御北方的呼呼嘿嘿,这导致宋朝的地形上吃了很大的亏,不过更重要是毕竟赵匡胤是兵变起家的,他也很怕被别人兵变,所以基本国策就是重文轻武,标準的以文治国。

但奇妙是宋朝军人却非常多,因为宋朝把徵兵当成一个维稳的手段,各种杂鱼都收,而且没有退伍制度,只要一到天荒就是大募兵的时候,没饭吃的都来当兵,导致军队中充满了各种三教九流之士,这种国策虽然会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但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反正是在混口饭吃的,谁跟你卖力打仗!庞大的杂鱼军队还大大拖垮宋朝财政。军事很弱?没错!但宋朝秉持一个国策,就是「国家安全,人民有钱」,在澶渊之盟后,彻底实现了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辽宋一家亲,以钱换和平,尊严、国格不重要,能发财就好。

然后宋朝就开始转型拼经济了,于是宋在经济,科技与文化上达到一个巅峰,农业、工业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口不断增长,此时农业因北方战火与过度农耕导致土壤贫瘠,不如南方发达,宋在江与湖之间开垦田地,也在丘陵、坡地之间开拓梯田,加上从越南引入的早熟稻,一时之间江南地区,田连阡陌,稻米产量暴增,成为中国财富首要之区,所以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除了农业外,商业也很发达,海上贸易兴盛,对外港口就有20余处,海上丝路就会是宋朝发达起来的,当时总共有58个地区跟宋朝通商,帮政府赚进了大笔银子,所以简单说,宋朝是很弱没错,但弱在军事!经济,文化可是很非常强盛的。

说好听一点,是软实力很强,至于宋朝军队是有多弱,公元960年,地图中有几个主要国家分别是在北方的辽,中原的后周,与南方的一些割据势力如吴越,南塘等等,不求有赵匡胤靠着兵变开局,瞬间把后周变成了宋朝,这可以说是地图上最肥的地方了,宋朝土地大,人口多,经济好,资源也很丰富,照理说打仗就是在打经济,那宋朝肯定是地图上最强的国家了?错了!宋朝鑒于前朝,现在不喜欢打仗了,只喜欢安心发展软实力,所有资源都流向文化、经济,而不是军事,结果虽然就是割据时代,就是不参与战争,靠着庞大的士兵数量恐吓四周的呼呼嘿嘿,质量就另说了。

反观隔壁的辽国与西夏,经济虽然没有宋朝好,但可以用最原始且效率最高的方法获得经济,那就是打仗,打仗的结果就是斯巴达人暴打波斯人的情况,虽然大宋人数很多,但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导致怎么打怎么输。

根据《续资治通鑒长篇》259卷记载,宋朝与契丹打81场战争,赢得几场?答案是1场,战绩是1胜80败,举几个例子,公元979年,宋太宗亲征辽国,两军战于高梁河,宋军大败,宋太宗中箭落荒而逃,公元986年,宋太宗以为辽国皇帝去世,家里没大人,又派军北伐,结果在歧沟关大败而退。公元1041年,西夏大军南下攻宋,宋军于好水川遭遇埋伏,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公元1081年,西夏内乱,宋神宗发动五路大军,声势浩大,想一举灭夏,结果夏用骑兵抄劫粮草并水淹宋军,宋20多万士兵阵亡,公元1115年,女真崛起,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接着进攻辽国,势如破竹,宋以为报仇机会来了,被邀请联合金灭辽,但结果就是金国连战连胜,宋军怎么打怎么输,像是被金打残的辽国,用一万多残兵暴打数十万宋朝精锐,可见宋军战斗力低落到什么程度!

北宋时期宋朝疆域以及周围情况

此战也被女真人看清了宋朝底细,最后直接渡河,把北宋给灭了,进入南宋时期。遇到一个开挂的蒙古就不多提了,也是被吊起来打,我们只说最终决战崖山海战,宋军数千艘战船,军民有20万人,被蒙古两万人,战船420艘,打到全军覆没,南宋灭亡。

你说辽国、金国、西夏、蒙古都太强了,打不赢很正常?不过宋朝连越南都打输,就很说不过去吧,就是那个长久以来,年年纳贡的那个小弟越南,但或许你会说,中原王朝打不赢越南很正常,连蒙古,明朝甚至后来的美国都打不赢越南,毕竟热带雨林不太友善,但是宋朝是被越南打到家里还屠城,这在历史上真的是空前绝后,公元1076年,越南杀入广西攻破邕州城,并且大开杀戒屠城,所以宋朝还真的就这么弱,我是指军事上的羸弱,并不是因为我们民族打不了仗,是当时的制度和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是经济文化上,宋朝也到达一个新高度,下次我们来讲一下宋朝强大的软实力,看看到底有多强。

标签: 宋朝

更多文章

  • 纳粹德国为何急于发动二战?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納粹德國為

    纳粹德国为何急于发动二战?,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933年3月,纳粹取得德国政权,希特勒上台后採取了一系列经济和行政手段,使德国的经济高速发展,从纳粹上台到二战爆发这短短的六年时间,可谓德国最繁荣的时代,可为什么希特勒却急于发动战争,偏偏要葬送掉这来之不易的繁荣时代呢?纳粹德国当时的状况上世纪

  • 史上第一张照片、第一张人像照,摄影史上的各种「第一」,你看过几张?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史上

    史上第一张照片、第一张人像照,摄影史上的各种「第一」,你看过几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摄影由19世纪发明至今,已经拍摄过无数经典、不可思议的照片。来自多个网站、有关过往不同记录集合的这一系列历史照片,见证着人类文明与摄影历史的变化!你看过多少「史上第一」的照片?1.史上第一张照片早在1793

  • 谁是历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忘恩负义

    谁是历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说起这位明英宗朱祁镇,真是好有一比:在北京高峰时段开车――-生不完的气。先说年号问题,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由一大

  • 其实,孙宇宙不贪不佔,喜好天文,也没碍着谁了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文

    『人民的名义』里,孙连城被免职的真相细思恐极,他成为了别人升职路上的垫脚石。其实,孙宇宙不贪不佔,喜好天文,也没碍着谁了。他从政多年,也算的上一个好官,只是有人想升职,兴沖沖四处拍马屁,而孙连城挡着他道了。之前合作不少年了,李达康对孙连城都没什么看法,沙瑞金一来,李达康听了新书记讲话,马上来劲了。新

  • 深埋湖底泗州城重见天日:考古发现尚不成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天日

    深埋湖底泗州城重见天日:考古发现尚不成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12月19日,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在泗州城遗址勘查出土文物。为了揭开泗州城的神秘面纱。有专家认为,有着千年历史的泗州古城,无疑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也是杰出的世界遗产和遗址精品。经过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三年多的考古发掘,已确定了古

  • 张綉是曹操的仇人,杀掉了典韦与曹昂,曹操为何还要厚待他?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掉了

    宛城之战,曹操因为强娶了张绣的婶婶,差点招致了杀身之祸。幸亏有贴身保镖典韦的捨命护主,拖住了张绣的四寨军马,为曹操逃跑赢得了足够的时间。以及有长子曹昂主动献马,才救回了曹操一条性命。不过!虽然他自己逃走了,却也同样为自己的色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其最信赖的大将典韦,与其最喜爱的长子曹昂,都因为保护

  • 孩子从小天资聪颖,长大不要成为许可馨,你要这样教育他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你要

    孩子从小天资聪颖,长大不要成为许可馨,你要这样教育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近段时间,许可馨成为「网红」,她的出名是因为她的不当言论,她在社交平台上的屡次发声,伤害中国人的感情,事后的道歉不痛不痒,无法自圆其说,都让有民族情感情结的民众无法原谅她。,许可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

  • 他不惜将爱妻献给楚王,结果还是难逃一死,惨惨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春申君黄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地位,但是他的结局却很悲惨,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约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黄歇通过计谋骗过了秦昭襄王,帮助在秦国做质子的楚考烈王成功继承王位。面对黄歇的巨大功劳,高兴的楚考烈王不仅让黄歇做上了总管楚国军政大权的令尹,而且赐予十二个县的封地,这也就是和孟

  • 末代清朝到底有多无能:官员竟给侵华联军下跪磕头,老百姓引路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拜大清多年来的贪污腐败和慈禧所赐,大清国后期的无能和软弱,已经到了一种令人发指的程度,不是亲眼看到照片,没有人能够相信这是真的。清光绪26年的时候,以美英法日等过组成的八国联军,派兵五万入侵皇权中心——北京。照理说国难当头的时刻,不管是清政府当局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应该万众一心,对抗侵入者。然而当时上

  • 三国历史上的两个孔明,其中一个竟然被另一个给坑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字孔明,因此孔明二字多指代名气更大的诸葛亮,但是三国中还有另一个人同样字孔明,两个孔明还有微妙的联系。在说三国之前,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古惑仔这部电影了。其中一个情节就是两个“浩南”的对决,一个是陈浩南,另外一个是司徒浩南。而在三国时期中,同样出现了两个“字为孔明”的人。其中,虽然诸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