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势力的消长顺序,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春秋战国之际,晋国、齐国、楚国、越国四大国形成了四分天下的局面,而由于晋国内部大夫势力实在是坐大,三家分晋,赵、韩、魏成为独立的诸侯国。
各大诸侯国的疆域,以楚国为最大,越国次之,赵国、齐国又次之,秦国、燕国又次之,魏国又次之,韩国面积最小。
战国开始之初,出乎意料的是魏国的实力首先崛起,魏国的霸业开始,实际上从魏文侯开始,魏国励精图治,中间经历了魏武侯,到了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的势力达到极盛。为了争霸,魏惠王把都城由安邑迁到大量,因此魏国又叫梁国,魏惠王又叫做梁惠王。
梁惠王
梁惠王希望重新统一三晋,于是他在公元前354年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353年齐国命令田忌、孙膑率军营救,大败魏国于桂陵。而十一年之后魏国又不死心,攻打韩国,这时候又是齐国插了一刀,又是田忌孙膑,这一战魏国的大将庞涓自杀,梁惠王的太子被俘,梁惠王没办法,于是就在徐州和齐威王开会,互相尊称对方为王,此后潘多拉的魔盒就开启了,之后的大的诸侯国的国君,没一个不称王的。而这一次实际上是魏国势力的衰落,此后魏国就一蹶不振了。
齐威王两次挫败梁惠王的霸业,而到了他的儿子齐宣王在位时齐国达到了全胜时期。不过这个时候西方的秦国势力也逐渐膨胀起来,秦国採用张仪离间东方六国的关係,离间计成功,齐国遭到了其他诸侯国的孤立。
齐威王
齐宣王有统一天下的野心,而这时候燕国发生了内乱,于是齐国趁机出兵攻打燕国,把燕国给灭了,这样就引起了其他诸侯国的不安和不满。逐渐齐宣王发现他的这一举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于是他的军队占领了三年之后又撤退了。
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王在位,继续齐国的称霸之路,公元前286年齐闵王灭宋国,这愈加加剧了其他诸侯国对于齐国的不满,虽然灭掉了宋国,但是齐国的国力也因此消耗了不少。而这时燕国人认为复仇的机会来了,燕昭王派名将乐毅联合秦国、赵国、韩国等国的兵力伐齐,齐国几乎完全沦陷,齐闵王被杀,虽然后来齐国在田单的带领下恢复了领土,但是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而齐国的势力衰落之后,虽然秦国的势力进一步发展,但是此时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进行军事改革,灭中山,国势强盛起来,并且赵国有对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经验,其军事实力不可小觑。但是在公元前的260年,秦国的战神白起大败赵军于长平,赵国的军事力量几乎消耗殆尽,而此时天下已经几乎由秦国掌控了局面。
那有人就问了,楚国呢?
以上三个诸侯国势力消长,但是都没有楚国的份儿,因为当时中国文明和经济重心都在黄河流域,而魏国、齐国和赵国的兴盛阻碍了楚国的扩张,同时西方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势力一天天扩大起来,秦国在战国中期及以后跟随合纵连横的变化,不断的兼并土地,扩大自己的势力範围。
首先秦国趁齐威王攻打魏国时取得了魏国的西河和上郡,接着又灭了巴国和蜀国,又攻打楚国取得了楚国的汉中等地。后来进一步秦国削弱楚国,攻下了楚国的都城,使得楚国更为削弱。
综上所述:整个战国诸侯势力的消长顺序依次为:魏国;秦国和齐国;秦国和赵国;秦国和楚国;而最终秦国无敌于天下。
本文来源:兰初的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