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死后的张居正被抄家,万历皇帝也想中饱私囊

死后的张居正被抄家,万历皇帝也想中饱私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142 更新时间:2024/1/15 16:53:04

历史上的张居正,对正处在衰败之际的明朝有再造之功,他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极大地缓解了明朝的衰败趋势,但是他也犯了臣子的大忌,那就是功高盖主而不自知。

张居正是明朝最有权力、最具影响的内阁首辅。他协助十岁的小皇帝推行改革,把衰败、混乱的明王朝治理得国富民安,他是小皇帝不可一日或缺的靠山,是“起衰振隳”的“救时宰相”。他的赫赫功绩,堪与商鞅王安石并立,而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初期、中期与后期最具盛名的三大改革家。

然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神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死去不久的张居正下如此毒手呢?

历史学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这是君臣之间十年积怨的总清算。

在封建王朝里,君权和相权是一对相依相克的矛盾。君权过于弱小时,需要强大的相权来支撑;而过于强大的相权,则会矮化皇室,遭到帝王的忌恨。

张居正开始辅佐神宗时,小皇帝年仅十岁,为了稳定政权,神宗母子都对张居正有所倚赖,尊重备至,言听计从。但是,这位元辅对小皇帝管束过严,干涉过多,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了由亲近、尊重向着畏惧、厌恶的方向转变。这一点,过于自信的张先生并没有察觉。

张居正以严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小皇帝,每天布置功课,如果小皇帝没有认真背诵或领会,就会遭到严厉的斥责。有一次,小万历读《论语·乡党》时,把“色勃如也”读成了“色背如也”。张居正当着众大臣的面,厉声吆喝,吓得小皇帝连忙低头纠正。平时,如果小皇帝背着张居正做了越制出轨的事,冯保就会吓唬他:“让张先生知道了,看你怎么办?”小皇帝听了,很快就会收敛自己。

但是,小皇帝逐渐长大了,成人了,开始懂得了皇上的权威和分量了。而张居正仍然把持朝政,作威作福,甚至对他的宫闱生活也说三道四,这使得神宗对张居正的态度向着仇恨方向迅速逆转。

权高震主,是为臣之大忌;张先生却是自鸣自得,浑然不觉。岂知,他所揽之权,就是神宗之皇权;张居正的高大显赫,就反衬出神宗的卑微猥琐;群臣对张居正的恭维,就是对皇上的蔑视。是可忍,孰不可忍?成长起来的神宗必然要扳倒张居正,夺回皇权,一消这十年的积愤。即使张居正不死,这场君权和相权的斗争也将在短期爆发。

而在封建社会里,权力的天平总是向着君权倾斜,因此,张居正的覆灭和被清算是必然的。

其二,这是走出张居正阴影,一展帝王雄威的大决策。

张居正死了,走了,埋了;神宗皇帝就可以乾坤独断,一展帝王雄威了。这就是神宗皇帝充分展示他的大度,极尽哀荣地礼送张居正归山的根本原因。

但是神宗皇帝没有料到,张居正虽然走了,却是阴魂不散,自己仍然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中。每有诏令,群臣就会观望、比较,假如张先生在,将会怎样决策;每有行事,神宗皇帝也会自我掂量,假如张先生在,将会怎样评判。张先生的阴影仍然高高地悬立在朝堂之上,俯视着神宗,使他自卑,自疑,猥琐,狼狈不堪。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受到极大的创伤,与此同时,他的逆反心理、仇恨心理也开始极度膨胀。他愤慨,激昂,烈火中烧,不能自已,就像咆哮在火山之下的岩浆,必欲冲破压顶的山石,一吐胸中之块垒而后快。

最初,他用温和的手段割舍他的“大伴”,他感受到了一种无羁无绊的轻松,独来独往的愉悦,以及隐秘于心灵深处的邪恶的复仇的快感。这使他惊奇,震动,也受到发和诱惑。于是,他决心粉碎这座高立于庙堂之上的偶像,搬掉压抑在他心灵之中的块垒,扫荡笼罩在他头顶之上的阴影。这是一个大决策,大决战!战斗必然成功,唯如此他才可以真正成为屹立于万民之上、天马行空、受到万民仰望的皇帝了!哈,痛快!

有了这样的思维,张先生的形象能不被撕裂、不被践踏吗?

其三,神宗的贪财好利,也推动了清算的进程。

《明史纪事本末》中记叙了明神宗查抄张居正荆州老宅之前与皇太后的一段对话。

这一年,神宗的同母弟潞王已年满十六岁,该议婚了,可操办婚礼的银子还有一多半没有着落,慈圣皇太后一想到此事,就感到烦心。神宗听了,满不在乎地说:“这事您别着急,我有办法!现在朝中的这些官儿们都无耻极了,他们一定是看冯公公、张太师权大,把好多钱财珠宝都作为礼物存放在这两家了。”

太后听了,心里有了些把握,跃跃欲试地说:“假使查抄他们的家,这些钱财就都到手了吗?”

“这个冯保诡计多端,那些钱财恐怕都悄悄地转移了。”

正好这时候,云南道御史羊可立上了一道“已故大学士张居正隐占废辽府第田,乞严行查勘”的疏奏,已废辽王次妃王氏也奏称辽王府“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都说得有根有据。再加上冯保抄家,所得巨万,这位贪财好利的皇帝能不动心吗?至此,张居正家厄运难逃。

此外,张居正一人独大,后继无人,也是他败亡得那样迅速、那样彻底的一个原因。他刚愎自用,偏信偏听,喜欢阿谀奉承之徒,打击直言敢谏之士。到万历皇帝决心向他清算的时候,大家一呼百诺,奋勇争先。没有人敢替他说话,替他伸冤。相反,那些受他提拔、被他重用的新政人物,反倒成了反张居正的急先锋。张居正厉行的改革,也就因此而寿终正寝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当初大骂张居正是禽兽,被廷杖致残的邹元标,竟然拖着一条瘸腿,为张居正的昭雪奔走呼号,试图召回失去的新政。

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座经历了两百年风雨的古老的帝国大厦,终于在六十年后,被历史的巨浪冲击得土崩瓦解!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能够一眼看出马谡不堪大用,竟然是因为他早年卖草鞋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说起三国时期的三位主公,其中个人才能最为差劲的可能就是刘备了,谋略不行,打仗不行,但是他却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识人用人的能力。刘备一生最信任最看重的人,当然是诸葛亮。诸葛亮有什么特点呢?诸葛亮有忠诚之心,有高尚的品德,有料定三分的才智,有孤身入吴的胆略,但是最主要的,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做事情兢兢业

  • 宋朝时期臭名昭著的卖国贼张邦昌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宋朝时期我国的外交是非常屈辱窝囊的,皇帝一心求和并不想打仗,这种消极的态度最终导致了亡国的悲剧,张邦昌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卖国贼,金人将他立为傀儡皇帝,也坐实了他卖国贼的臭名,将他狠狠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张邦昌,进士出身,徽宗、钦宗朝时,历任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少宰、太宰兼门下侍郎等职务。金兵围

  • 汉朝征讨匈奴的大将李陵为什么不远归朝,在匈奴落地生根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李陵是汉朝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战败被俘后,一直断了与汉朝的联系,汉武帝听信了李陵为匈奴训练士兵的谗言,诛其三族,彻底粉碎了李陵回归汉朝的决心。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二月,汉武帝病死于五柞宫,时年八岁的幼子刘弗陵即位,由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等人辅政。霍光、上官桀与李陵原是故交挚友,两人立即派出使

  • 东汉丝绸之路为什么会三绝三通?详解其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后汉书·西域传》称:“自建武至于延光,西域三绝三通。”那么东汉丝绸之路为什么会“三绝三通”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西汉末年,王莽篡汉自立,西域诸国多与新莽政权断绝关系,西域又被匈奴控制,丝绸之路断绝。此谓“一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争取各国脱离匈奴,归附汉

  • 夜郎国真的存在吗,为何会如此神秘呢?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历史上曾有一个国家自称可以与汉朝相提并论,最后却在历史上神秘消失,它就是夜郎国。这个国家应该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那么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度呢?为何最什么的消失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夜郎国也算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兴起于战国时期。不过由于地处于川、滇、黔三省交界,位置相对偏僻。虽然

  • 汉武帝为什么坚持开凿西南夷道,有何用意?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云南的大理、保山、德宏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重要交通线,被称之为西南陆地的“丝绸之路”。那么汉武帝为什么坚持开凿西南夷道?有何用意?蜀身毒道的出现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奇特发现,“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历代

  • 神秘的古大月氏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大月氏,是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大月氏在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那么神秘的古大月氏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籍中,或译作禺知、禺氏、牛氏等,后来也有译作月支的。《康熙字典》等中,“月氏”的条目均注为

  • 狄仁杰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名气为什么那么大?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近年来一些影视剧的影响,狄仁杰这个角色,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对于电视剧里那个可爱的狄胖胖,大家可以说是相当的喜爱。在电视剧当中,狄仁杰是智慧的化身,不管是多么困难的案件,

  • 朱常洛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突然病死呢?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大家知道,到了明朝末年的时候,其实社会已经有点混乱了,稳定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言,看来是坚持不了多久了。而到了万历48年以后,那社会形势更为严竣了。可以说这个朝代已经差不多要灭亡了,在如此危险的现状下,在万历皇帝之后,就是朱常洛当了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其实还是做了很多不错的事情。比如说当时的边防军需

  • 古人是如何喝茶的,和现在有何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中国人喜欢喝茶,现在没事的时候就会泡一杯茶,看看手机或者看看报纸什么的,要知道即便是现在的英国,那也是都非常喜欢的,喝个下午茶什么的,当然他们并不是喝了咖啡而就是喝的茶叶,看来中国的茶叶,那在世界的人们生活习惯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说啥呢?当然要喝出点儿惬意的生活来了,在中国古代这个茶叶的饮品已经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