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自成大军逼近时,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

李自成大军逼近时,崇祯皇帝为什么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705 更新时间:2023/12/20 23:53:05

魏忠贤阉党在明朝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在民间甚至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他以雷霆手段控制着朝廷,最终被崇祯连根铲除,大快人心。不过在江山的危机关头,崇祯帝为什么将魏忠贤隆重安葬?

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十七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

每次读史至此,笔者总要惊讶一番,沉思一番。惊讶的是,崇祯在李自成大兵逼近的危急时刻,不把全部心思放在调兵遣将上,居然还有闲心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毫不相干的事情;沉思的是,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功绩,并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凭心而论,魏忠贤为巩固个人权势,未免有党同伐异、残忍歹毒的罪恶一面,但从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延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

崇祯即位的时候,海内难民揭竿四起、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魏忠贤这样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来独挡一面,虽然无法扭转国势日衰、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也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坍塌崩溃。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报仇雪恨和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能够不动声色的一举铲除魏忠贤,一直是崇祯自我标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由于过分欣赏自己的才干,过度迷信自己的能力,却让他从自信变得自负,最后变得刚愎自用。魏忠贤死后,崇祯起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在国内动荡、边关危急的存亡之际,那些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能有什么作为?杨鹤对民风彪悍的起义军实行“招安”,袁崇焕与狼子野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无不表现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无能。

尽管崇祯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旰食、事必亲躬,但他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加上他严苛、猜忌、多疑,对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其残忍和冷酷与魏忠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祯还频繁的调整干部,十七年间他竟然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和五十个内阁大学士。这种让人噤若寒蝉、如履薄冰的高压态势,造成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命。无奈之下,崇祯只好培植私人势力,重新起用大批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不是应该暂时放一放呢?毕竟,国祚永存,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最硬的道理。在幡然醒悟的同时,也让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收葬魏忠贤遗骸,无疑是对魏忠贤价值和功绩的重新肯定。康熙四十年,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下令夷平,这是后话。(刘秉光)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争抢一个男伶,大臣上书含沙射影,皇帝笑着批了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同性之好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在古代行龙阳之好的男子就有许多,不过这等隐晦的事情许多人都羞于启齿,古代帝王也有许多这类爱好的人,他们在史官的记载下想要隐瞒可不太容易。咸丰皇帝的执政生涯,应该辩证的分为两个阶段。执政前期,他整顿吏治、任贤用能、果断干练、颇思进取;执政后期,他丧失信心、自甘堕落、逃遁避匿

  • 秦国先祖本是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夫 秦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强大,秦国为什么一直被诸侯国排斥?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最终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秦国先祖本是给周天子养马的马夫,秦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秦国为什么一直被诸侯国排斥?秦国先祖是夏初协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伯益让国于启后,他的后代渐渐的失去了原来的地位,但依然有贵族身份。传到了商朝末年,伯益的后代飞廉、恶来父子还曾帮

  • 傅友德伐蜀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功劳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傅友德伐蜀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功劳有多大?这么说吧,在明朝伐蜀的这一战中,朱元璋主要派遣了三个大将过去,汤和、廖永忠和傅友德,老朱后来平定傅友德的表现最为出色,廖永忠次之,汤和最烂。洪武四年,也就是公元1371年的时候,朱元璋开始制定了征讨盘踞在蜀地的明夏政权,他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将

  • 圣诞老人的坐骑驯鹿是如何生育下一代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民间传说中,每年的12月圣诞老人会带着他的驯鹿给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送去圣诞礼物。但这种著名的有蹄类动物却在圣诞节前的几个月里从事着完全不同的活动——交配。图片来源于网络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生活在一起的驯鹿(Rangifertarandus)们都显得性情温和,当然,这一切截止到交配季,或者说发情期的到

  • 赵氏孤儿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赵氏孤儿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导读:前不久电影《赵氏孤儿》电影票房大卖,随着这部电影的叫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但是电影中有很多情节和史书上记载的有很大的出入。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解开这段故事的真相,一起来看看:赵氏孤儿历史真相是怎样的吧。想要知道赵氏孤儿历史真相还得先了解赵家四代人——赵衰是追随晋文公重耳流亡的

  • 康熙遗诏原件首曝光 雍正帝真是篡位上台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康熙遗诏”曝光揭秘雍正没篡位雍正皇帝继位,民间及野史传闻甚多,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矫诏篡位,认为康熙帝本想传位于皇十四子胤褆,而皇四子胤禛(后来的雍正)串通隆科多将遗诏上的“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昨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对此给出了答案:没篡位。建筑面积是现在省档案馆6

  • 揭秘元朝皇帝的陵墓为什么从未被发现?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古代帝皇为了让后世人能知道记住他们,专门为自己在死后修建了陵墓。秦始皇墓,明十三陵、清代的陵寝都是的埋葬了死去的皇帝。而秦始皇墓的规模之大,陪藏品之多也是令世人惊叹。然后,有个朝代的君主陵墓,却从未被后人发现。它就是元朝,这是一个令后人难以解开的谜题。明朝叶子奇《草木子》中记载:元朝皇帝驾崩,“用啰

  • 项羽目生双瞳有帝王之相,为什么却打不过刘邦?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每当我们读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项羽这猛将,项羽天生就是双瞳有帝王之相,但是为什么打不过市井出身的刘邦呢?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传说中,目生双瞳乃是帝王之相。凡是有这个特征的人,无一不是人中翘楚。在历史上有许多目生双瞳之人的记载,最早的是仓颉

  • 揭秘:商纣王并非亡国昏君,商纣王之子曾差点复国,可惜仍被姜子牙打败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商朝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大多数是商纣王的昏庸,酒池肉林所导致的灭亡,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今天就由小编揭秘:商纣王并非亡国昏君,商纣王之子曾差点复国,可惜仍被姜子牙打败。商纣王是商代第三十二位帝王,叫“帝辛”,他是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以前我们总是把商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商纣王,因为他的昏庸、暴虐无道与宠爱妲

  • 在古代时没有科技可以导航 为什么那些上任的官员却没有出现过迷路的情况?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现代生活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出行都变得很方便,就算一个人去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要开启导航就能知道附近有什么,要去的地方在哪,那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导航那些官员前去上任为什么没有出现过迷路的?古代虽然科技不发达,但是制度是非常完备的。正"所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这里的"亭"指的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