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代的袁枚是个好官为什么辞职?

清代的袁枚是个好官为什么辞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34 更新时间:2023/12/26 2:25:49

好友钱宝意作诗颂赞他“过江不愧真名士,退院其如未老僧;领取十年卿相后,幅巾野服始相应。”袁枚亦作一副对联“不作高官,非无福命祇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通天老狐,醉辄露尾。(洪亮吉在《北江诗话》的评价)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朱庭珍评述)

著名的清诗研究专家严迪昌先生在《清诗史》中提出“袁枚现象”一词,认为袁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诗人,在整个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诗人中找不出第二个。

关于袁枚的个性,严迪昌先生《清诗史》有极精到的概括,总之一言为“不耐”。他不耐学书,字写得很糟;不耐作词,嫌必依谱而填;不耐学满语,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庶吉士散馆,以习满不合格放任知县;不耐仕宦,乞养时年仅三十三岁,后再铨选知县,未及一年复归。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生于1716年,逝于1797年,享年81岁,是清朝乾嘉时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生平以自由洒脱,狂放不羁著称,留下许多风流韵事,代表作品有《随园诗话》及《补遗》,《小仓山房集》、《子不语》、《续子不语》、《随园食单》等。袁枚自幼熟读读书,擅长写诗作词,在乾隆四年也即1739年,年仅24岁的袁枚考中进士,被授翰林院学士。乾隆七年即1742年,袁枚被外调做官,先后做过沭阳、江宁、上元等地的知县,袁枚执政清明,不畏权贵,颇有政绩,在乾隆十四年时,袁枚父亲去世,遂辞官回乡养母,同时在江宁也即今南京购房安居,所买随园经袁枚的翻修改造,成为了当时著名的私人园林,而袁枚也被世称为随园先生。

袁枚在67岁时服完母丧后,开始远途游山玩水,先后游览过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广东罗浮山、丹霞山、武夷山等地,袁枚在游历期间写下众多散文游记,直到去世的当年,81岁高龄的袁枚还在出游吴江,要知道古时候,交通不便,沟通不畅,袁枚以老年之态还能畅游全国山水,精神可嘉,勇气可嘉。袁枚做为文学史上“性灵说”的代表人物,一生追求自由散漫,无拘无束的人生信条,是当时清朝文坛里的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袁枚还遭到过同行的贬斥,即使中央朝廷也对袁枚肆意妄为的行径看不下去,但是袁枚有人讨厌,就有人喜欢,做为一个真性情的诗人,袁枚在当时还是有很多追随者的。

袁枚汉族人,号简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如今的浙江杭州。很多人都不知道袁枚是什么居士,古代特别是诗人大家都很关注这个。作为著名诗人袁枚他也有自己的独特的称号,他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袁枚是什么居士这与他的生活与性格有很大的关联。袁枚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小有名气了,特别擅长写诗,二十四岁的时候考取了进士。后来一直在朝廷做官,直到三十三岁的时候辞官回家。当时城中百姓前来为他送行的都排成队,个个都舍不得他离开,可见他深得民心。袁枚也是清代最负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是“乾隆三大家”之首。同时袁枚还是一位美食家,他在随园里面写了《随园食单》是一部非出名的菜谱。

袁枚为什么会辞官呢?为什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随园主人呢?乾隆十四年,袁枚父亲突然逝世,于是辞官回家照顾母亲。可见袁枚不仅是一位好官好诗人,同时还是一个孝子。辞官之后在江宁买一座废弃的园子,经过一番修缮后取名为“随园”,世人称他为随园先生。我想这就是随园老人,随园主人的由来吧。袁枚为人正直,不喜欢官场的勾心斗角,四十岁就辞官了。辞官后定居江宁,住在小仓山下面,所以晚年自号仓山居士。袁枚晚年生活十分安逸,游历各大名山,与当时很多诗人交往十分密切。袁枚官场上是一位好官,诗团上是一名著名诗人,生活安于闲情逸致。

袁枚号什么,号简斋,字子才,号简斋,是清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出生于1716年,逝世于1797年,生平事迹多以“好吃”、“好色、“好游”著称,是“性灵说”学派的代表诗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小仓山房集》、《随园食单》等著作,都是传世名著,受到后世许多文人骚客的推崇。袁枚作为清朝文学“性灵说”学派的代表人物,主文章要抒发真性情,不必拘泥于文制体裁,袁枚的这种主张得到了当时一大批追随者,也因此袁枚所写的诗作,不拘古法,自由市侩而被某文人批评为文法欠佳,不值一提,袁枚的文学成就在当时还是很有争议的,毕竟作为一个新派代表,其文学价值并没有历史可考性,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出真理。袁枚不仅文学倡导自由率性,为人处事也是一脉相承。

袁枚年少才名在外,24岁中举入仕,但是33岁就辞官归隐,在随园住了十几年,只做了一件事,文人消遣,袁枚对美食和美色有同样的执着,写下了吃货圣经《随园食单》,对美色则是男女通吃,袁枚在知天命之年还在纳妾,广寻美女,袁枚对此还说出了一句名言“好色无关人品”,真是后世同道之人的福音,袁枚还是清朝第一位有商业头脑的文人,他建造的随园,初期以私家厨房招徕客人,待随园声名鹊起时,袁枚便在随园里卖他所写的著作《随园食单》、《随园诗话》等,袁枚就凭这两进项,赚得盆满钵盈。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芈八子芈月与​秦始皇​到底是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据兵马俑上的残存“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人们推测芈八子名叫芈月。芈八子也称宣太后,相传芈八子城府极深,雄才大略,在秦国把持朝政、呼风唤雨近40年。中国历史上,太后这个称谓始见于她,太后专权亦自她而始,实为千古太后第一人。《芈月传》即将于11月3

  • 历史揭秘:大汉朝最悲情的皇后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汉朝初期有一位皇后一辈子竟是一个处女,这是怎么回事呢?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皇帝挑选自己的皇后可谓是百里挑一,因为这个位置象征着母仪天下,不仅在容貌上要美若天仙而且在行为举止上也要做到得体大方。她是这一个国家中女性的精神领袖,所以对于皇后的选定必须慎之又慎。这个皇帝的枕边人必定得是能够帮助皇帝处理好后

  • 揭秘:努尔哈赤的祖先后裔竟然是印第安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努尔哈赤出生于建州,父亲名为父亲塔克世,母亲名为喜塔喇氏。努尔哈赤还有四位弟弟,分别是穆尔哈齐、三弟舒尔哈齐、四弟雅尔哈齐、五弟巴雅喇,一个妹妹为和硕公主。努尔哈赤一生共有根据资料记载,努尔哈赤一生共有16位妃嫔。皇后一人即叶赫那拉氏,元妃一人,大妃一人,太妃一人,继妃一人,侧妃四人,庶妃七人。皇太

  • 揭秘四川魏晋崖墓群 竟惊现王母娘娘符号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导读:裸露在外的彩绘屋檐石雕是天门组合的石棺墓室,两侧有浅浮雕的房屋建筑及石阙,在正中发现了西王母头上戴的“压胜”符号,这种符号在郪江汉墓也从没发现,只有涪江流域古崖墓中才有,而西王母是当时人们信仰的主管长生不老的神。绵阳市三台县文物管理所获悉,三台县城凤凰山森林公园“凤凰山景”楼盘工地近日施工时,

  • 日本战国时代中来岛通总怎么穿武田信玄的铠甲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多数人或许知道川端康成、村上春树、丰臣秀吉等日本历史上的名人,但不一定知道来岛通总这个人物,有人一定会说来岛通总是哪号酱油男。在这里我们就来看看来岛通总到底是哪号酱油男。图片来源于网络来岛通总出生于1561年,小名叫做牛松丸,他是河野家部将村上通康的第四子,母亲身份高贵,是河野主家河野通直的女儿。他

  • 项羽真的盗了秦始皇陵动用三十万人搬宝藏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秦始皇陵既然埋藏着这么多宝贝,难道不怕贼偷吗?就算没偷,难道不怕贼惦记吗?据历代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不但被人盗掘过,而且被人有意无意地毁坏过。而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人有项羽,有“天下盗贼”“关东贼”,还有无名之贼;毁坏秦始皇陵的则是一个牧羊人。这些记载可靠吗?我们不妨考察一番。我们的考察先从有名有姓的项

  • 周瑜在三国演义里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三国里周瑜怎么死的?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读了名著就会好奇三国志周瑜是怎么死的,据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可见周瑜是病死的。据我了解,周瑜怎么死的有四种死因:第一,周瑜是箭伤重创而死,第二,周瑜被箭伤中,被亮言语气死的,第三,周瑜中箭伤后,躺在棺材留个气孔假装死,引亮吊唁前一

  • 戊戌变法是哪个皇帝 戊戌变法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改良运动,是通过皇帝发布的学习西方的运动。那么戊戌变法是那个皇帝在位呢?光绪皇帝像关于戊戌变法是哪个皇帝这个问题,其实只要知道戊戌变法这场运动的时间就知道了。戊戌变法中的戊戌两个字,产生于中国古老的纪年方式——天干地支,所以通过纪年,就可以明确的知道戊戌年就是公元1898年,

  • 探密:关羽墓出土的两美女其中有貂蝉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关羽是三国著名将领,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首,逝世于公元220年。关羽死后头葬在河南洛阳,身子葬在湖北当阳。现在洛阳、当阳各有一处关羽墓,民间盛传,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关羽墓出土之后有很多的传言,据说当时在关羽墓中除了出土了很多的历史文物之外,还出土了两具神秘的女尸,有人说这女尸是

  • 惊!历史考古发现:埃及法老也是盗墓者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导读:埃及导游常常自诩,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出土文物来自埃及。的确,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千年古迹得以保存。尼罗河两岸巨大的神庙、法老陵墓,甚至是整座古城都被埋藏在厚厚的沙层中,形成天然的地下博物馆,等待后人探寻这封存了千年的历史。埃及文物部1月15日表示,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