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千古之谜已解开;曹操的头痛药方重见天日

千古之谜已解开;曹操的头痛药方重见天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4/1/17 8:04:45

古代丧礼中,墓主人的随葬物品,包括死者生前所用、吊丧者所赠、家属陪葬所备等器物都要登记造册,写在竹木简编联而成的“遣策”上,随同死者一同入葬。安阳高陵发掘的文物中,有十几块写有“刀尺一具”等铭文的石牌就是所谓的“遣策”,虽然它由竹木变成了石块,但其“随葬物品登记册”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在曹操墓出土的“遣策”上,赫然写着“胡粉二斤”、“黄豆三升”,这两样古怪的东西究竟作何用途呢?

胡粉实际就是古人眼中的铅粉,主要用于傅面或绘画。《释名·释首饰》:“胡粉:胡,糊也,脂合以涂面也。”《后汉书·李固传》:“固独胡粉饰貌,搔首弄姿。”晋张华《博物志》卷四:“胡粉、白石灰等,以水和之,涂鬓须不白。”从这些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可以判断,胡粉是古代美容霜和染发剂的主要成分。如果真是这样,高陵的“遣策”似乎告诉人们一个信息:生前的曹操其实是一个爱讲究、喜打扮的纯爷们儿。

然而,这个判断与曹操生前的个性格格不入。《内诫令》中记载:“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之。”一套衣被用十年,如此看来,曹操平时的生活十分节俭,他并不喜欢追求时尚。另外,对涂脂抹粉的女人之事,史料中也是只字未提。曹操的《遗令》中曾有“馀香可分诸夫人”之说,假如他私下真是爱美容,家中的香料自己带到阴间用,多么省钱,何必生前分余香、死后再购置呢?看来,曹操墓中所记载的胡粉一事,很可能不是为了美容和染发之用。

那么,胡粉在古代还有其他的用途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至少有两处记载:一是石硫黄(肾厥头痛、头风。同硝石丸服。同胡粉丸服。同食盐丸服。同乌药丸服。)二是肾虚头痛∶用硫黄一两,胡粉半两,为末,饭丸梧子大。痛时冷水服五丸,即止。这两个药方说明,胡粉不仅可以美容染发,古人还用作治疗头痛、头风。这让人想起了正史中记载的曹操的头痛病。

《三国志》中有曹操华佗治头痛的记载:“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结果,曹操的头痛病没治好,就把华佗杀了。华佗死后,曹操并没有停止治疗头痛,临死前,他在自己的《遗令》中提起过这事:“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这里虽然曹操没有提到用胡粉头痛的事,但所喝的当归汤在《本草纲目》就有“治头病,心腹诸痛”之说,其用途功效与胡粉的是一样的。

由此推断,曹操墓“遣策”中所提到的二斤胡粉,不是让曹操在阴间美容,也不是让曹操去地府染发,准确地说,这是曹操的家属或生前好友让他在另一个世界治疗久而不愈的顽固性头痛病的而准备的。这份情感对曹操来说,生不带来、死要带去的,不是金钱,不是财富,而是一个传奇的药方。

既然胡粉有如此的用途,难道“遣策”中所说的“黄豆三升”也是为曹操治疗头痛所备吗?这要看看传说中的黄豆在古人眼中究竟能不能治头痛。医书《别录》中曾记载大豆能“主伤寒头痛”;《本草从新》也有“发汗解肌,调中下气,治伤寒寒热头痛,烦燥满闷,懊农不眠”的说法。毫无疑问,曹操墓“遣策”中所记载的三升黄豆,不是让曹操在阴间学生豆芽,而是和胡粉一起,是为了治疗其头痛病的而准备的。

正是生前曹操的头痛病在先,才有了死后高陵中的胡粉和黄豆。而曹操墓中“遣策”所记的二斤胡粉和三升黄豆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葬品,它们与史料中记载的曹操头痛病前呼后应,相互印证,比“魏武王”三个字更有说服力,比慰项石更有针对性,它们成为三国时期一个顽固性头痛病患者的历史铁证。毋庸质疑,安阳高陵文物中隐藏的两个古代药方,再次印证了曹操墓的真实性。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贾琏才是《红楼梦》中最幸福的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贾琏是王熙凤的丈夫,贾赦的儿子。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这样说贾琏“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所以如今只在乃叔政老爷家住着,帮助料理家务。”身为贾府的大管家,他也有他的长处。在同辈男子中应该是唯一一个对荣国府的日常生活有实用价值的人说过贾琏是《红楼梦》里的西门

  • 夏朝到底是否存在?这些证据足可以证明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看商周时期的历史就有这么一个感觉,能在商周历史上留名的人几乎百分百都是贵族,都是大有来头的人。以周朝为例,最多的是周天子本家的姬姓,还有的是功臣,比如姜太公,还有就是先代贵族,尧舜禹夏商的后裔,地位低的人根本不可能留下名字。即使是周之外的其他部落,能够留名的也是他们部落的贵族。举个例子,秦国的先祖秦

  • 揭秘乌拉尔山脉惊现史前三维地图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导读:神秘的俄罗斯乌拉尔山脉曾发生过迪亚特洛夫事件(登山者集体死亡),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如今俄罗斯著名科学家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称,在乌拉尔山脉曾有过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因为在这里挖掘出了一份远古时期的三维地图。充分证据表明,1.2亿年前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

  • 古墓未解之谜:揭秘墨尔根觉罗干尸复活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1999年,在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古墓葬,盗墓贼将随葬品洗劫一空之后,只留下了考究的墓室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究竟经历过什么?她两腿间那块黑色的粘连物又是什么?为什么一个驻守边关的三品夫人能够在沼泽深处历经三百年而不腐至今?她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秘密正在或者永远无法揭开?虽

  • 陵刑徒墓发现万具尸骨 有的戴脚镣有的被腰斩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史记》记载,秦始皇征发70万刑徒参与修建秦陵,这在后来的考古中也得到证实——发现了刑徒墓。后来,西汉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昨日,在“汉阳陵与汉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布了汉阳陵刑徒墓的发掘情况,这些刑徒的尸骨中,有的戴着脚镣,有的被腰斩,看上去颇为残忍。据专家介绍,1972年,在汉阳陵西北1

  • 韩信是如何死的 全族被诛的可悲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萧何誉他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他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垓下,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韩信(?~前196),秦汉之际的著名军

  • 揭秘:刘备的一统梦为什么是败在两个好兄弟手上?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说起刘备的一生,简直像做梦一样。想当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平息黄巾之乱,先后投奔过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得到过徐州、小沛,见过皇帝,骗了个皇叔当,青梅煮酒时候被曹操认为是天下匹敌的英雄。刘备手下大将都是三国一流的角色,可是这么混混沌沌几十年,却是几乎每战必败,到头来一点成就都没有,竟然只能

  • 揭秘: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有何阴谋?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如果各位读者对三国历史有所了解的话,那么肯定知道著名的“白帝城托孤”的故事。刘备为报孙吴杀关羽和夺荆州之仇,不顾诸葛亮等人的劝阻,毅然兴兵东征伐吴。最终被陆逊火烧七百里,导致夷陵大败。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与东吴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

  • 励志作品阿甘正传和水门事件之间有关联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阿甘正传》是一部讲述一个智力低下人士对命运不屈的反抗,在非人的执着与各种机缘巧合之下,阿甘参与了许多美国的大事件,甚至成为其中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这是一部小人物的逆袭,也是心灵鸡汤能力爆表的一部励志作品。阿甘正传中有关水门事件的片段那么,阿甘正传水门事件又有什么关系呢?《阿甘正传》里的所有历史大事

  • 史海揭秘:乾隆为什么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许是晚明唯一的救星。他半路起家,弃文从武,以一腔肝胆与热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