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诸葛亮为什么偏偏选择实力最弱的刘备投靠?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偏偏选择实力最弱的刘备投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82 更新时间:2024/1/7 2:39:37

一千八百多年来,无数的人对这件事有无数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诸葛亮的为人。诸葛亮之所以深受历代知识分子的推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是榜样,是标尺。这个榜样和标尺,主要是指高风亮节,功业卓著。在诸葛亮这样的楷模身上,古人提出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都有值得称道之处。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们毕生践行的标准。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

第二,诸葛亮的理念。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以法辅德,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者之政,强权政治。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分歧太大的人走到一齐注定不会长久。除非一方只领薪水不干实事,但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他不仅要做事,而且要做大事。

一个人做什么决定,最根本的因素是内因,在于其为人,在于其理念。可以说,以上两点是诸葛亮不选择曹操的最根本的因素。

第三,刘备的魅力。在我国古代社会,道德高于一切,君主的道德品质尤其重要。有一个贤德的君主作为领袖,则上行下效,就能使官风廉正,官风正则民风厚,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而在道德方面,刘备占有压倒性的优势。有着皇族身份的刘备,参与了诛杀曹操的密谋,这是对大汉朝廷难得的忠诚。这在感情上就与深受忠孝思想影响的诸葛亮等人拉近了一层。此外,刘备在平原、徐州任上实行仁政,仁义之名远播,这对于崇尚内儒外法的治国理念、同样推崇仁政的诸葛亮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再者,刘备礼贤下士,被称为天下英雄,在当时名头不小,这一点诸葛亮也必然会有所考虑。

第四,刘备的空间。虽然刘备声望很高,但此时除了手下有一批雷打不散的人以外,没有多少实力,可以说刘备还处在困境当中。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站稳脚跟,发展壮大,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这个过程中间大有可为。同时,刘备手下有一流武将,却没有一流的治世能臣,可以说留给诸葛亮大展身手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选择追随刘备,既符合诸葛亮的政治理念推行儒家仁政,又有一展胸中抱负、不负平生所学的空间。因此,诸葛亮自然更加倾向于刘备。

有一种说法认为,诸葛亮选择刘备主要是看上了发展空间。依据是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跳槽到孙权手下打工,他推辞了,给出的理由是:“孙权是个很不错的老板,不过不能充分发挥我的才能,所以我还是不跳槽了。”(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这个依据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约几个朋友在酒场饭桌上随便侃侃就行了,拿出来忽悠人,就有点不负责任了。

试想,诸葛亮怎么可能当着孙权员工的面说人家老板不好?何况此时诸葛亮代表刘备一方有求于孙权,说孙权的不好不是没事找抽么?诸葛亮注定只能说孙权是个好老板,然后再找一个委婉的理由拒绝。大家都是聪明人,理由编得太离谱了没有人会相信,因而诸葛亮以发展空间为理由来拒绝。这的确是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打个比方说,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尤其是学生时代的早恋,拒绝对方最常用的理由是:我现在不想谈恋爱。其实大多数情况不是真的不想谈恋爱,而是不想和你谈,但直接说“我看不上你”实在太伤人了,因此换一种委婉的说法而已。可不能会错了意,否则就要闹出笑话了。

再者,说诸葛亮在曹操手下发展空间不如刘备,不过是以后来人的眼光看问题。以诸葛亮当时的视角来看,他是一个以管仲乐毅自比自视甚高的人,怎么可能认为自己不如曹操手下荀彧贾诩郭嘉之流?何况谋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奇谋高论,是经史书记录之后,才被后人认识的,这些机密当时绝对不会披露出来,诸葛亮怎么知道荀彧、贾诩、郭嘉到底有多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谁比谁强多少啊?不去曹操手下试一试,怎么知道到底有多大发展空间?

同时,诸葛亮到刘备手下的发展空间就一定比曹操大吗?刘备实力弱小,能不能折腾出一个明天非常不好说。而曹操却是家大业大,俨然是天下的。如果主要考虑发展空间为了自身利益,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曹老板(事实也正是如此)。

而诸葛亮,终究选择了刘备,明显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发展空间那么简单。

如果说诸葛亮事先算准了在曹操那里没有多少发展空间,算准了在刘备手下虽然历经危难,最终却能全面掌权,那还真是把诸葛亮当神不当人了。

诸葛亮选择刘备,从根本上来说,是他的为人品质和政治理念所决定的。诸葛亮与刘备在很大程度上是志同道合:同样崇尚德治,同样重视做人,同样推行仁政,同样致力于匡扶大汉江山。

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大好青年,诸葛亮选择老板,绝对不可能只是为了自己个人的饭碗,更是为了心中远大抱负,为了天下黎民苍生!

一旦加入刘备阵营,诸葛亮的理想就会随着刘备事业的发展而实现,也会随着刘备的失败而消亡。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失败的可能要远远大于实现的机会。但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近人尚有如此抱负,况诸葛武侯乎!

虽然诸葛亮已经选定了老板,但他还不急于出山。前面说过,此时人才与老板是双向选择,他选了刘备,刘备会选他吗?是将他当做一般员工,还是以国士待他,能重用他?能确定刘备会接受他的治国策略吗?

在解决这些疑问之前,诸葛亮依旧蛰伏于隆中。

他此时才二十多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等待答案。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真实的刘禅: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让后主刘禅成为了一位名人,也让他成为了众人眼中软弱无能的昏君。但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刘禅不仅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同时也是在历代亡国之君中年龄最大的,下场也没有很悲惨。若是只凭他的昏庸无能,怎能执政这么久,存活那么久呢?所以,他并不像众人说的愚钝,相反他是一个大智

  • 李莲英死亡惊人真相 为什么坟墓中只有头颅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慈禧身边红人李莲英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太监,他在太监职场上的经历,放在今天足以成为商学院MBA课程的职场成功模板了。他与慈禧之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围绕李莲英和他的身后事有着很多的传说。究竟大太监李莲英怎么死的,他是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为何他死后棺内为何只有头无尸体?李莲英原名叫李英泰,

  • 法国大革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法国大革命因为其革命的典型性和彻底性,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今天我们则说一下法国大革命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图片来源于网络法国大革命标志性开始的事件是攻占巴士底狱。一七八九年七月九日,因为路易十六意识到了国民议会宣布的要求制定宪法会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权,于是出兵强行解散议会。而这一举动,路易十六彻

  • 探秘:林冲真的是被气死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豹子头林冲在书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介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的真实死因。根据《水浒传》的描写,林冲的死因很清楚,他是患中风而死的,现在《水浒传》被拍成电视剧后,很多情节都做了改变,比如在电视剧中林冲是被高俅气死的。林冲是《水浒传》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外号是豹子头。虽然林冲

  • 又见幽灵船 一个人类无法解释的超自然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据日媒报道,日本石川县轮岛市附近海域,前天先后发现3艘不明国籍木船遗骸漂至,金泽海上保安部表示,至今已在沉船中发现10具尸体。日本海上保安部表示,3艘船长约12至14米,船内堆积渔网,其中一艘为平底船,并使用沥青状黑色颜料。这已经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幽灵船了,幽灵船到底是怎样一回事,目前还是一个

  • 汉朝外戚之争:窦王两家互掐最终受益者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西汉大臣窦婴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之侄。这样的身份应该能让窦婴在朝堂上更加顺风顺水才是,但相反,窦婴在汉文帝时期并没有得到重用。到了汉景帝时期,窦婴才因七国之乱而被任命为大将军,又因平息战乱有功被封为魏其侯。图片来源于网络窦婴性格豪爽,是清河观津人士,喜爱结交宾客。汉景帝四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太子太傅了。

  • 如何评价吕后,吕后的为政举措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汉初,汉高祖刘邦实行“郡国并存”的治国方略,封一部分功臣为诸侯王,赐予他们封国,另一部分则是加官进爵。可是诸侯王们很大一部分是异姓的诸侯王,他们和刘邦一样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力,从上任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成为了刘邦的敌人。当初分封诸侯是因为这些人都为刘邦的开国大业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在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霸的时

  • 林冲能形成一股和梁山相敌对的势力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看过水浒的相信都会对林冲这个角色印象深刻,他不仅是禁军八十万教头,而且有一个贤惠漂亮的妻子。最重要的是,在他隐忍的性格之下,武艺超凡脱俗。那么,以林冲的实力来说他能形成和梁山抗衡的力量吗?当然他最终也败给了官官相护的恶心朝廷,失了官位,丢了妻子。几经波折之后他终于上了梁山,在后来梁山两任塞主手下都功

  • 历史揭秘:北周权臣宇文护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话说西魏权臣宇文泰,西魏的江山基本都是他打下的,所以他也希望自己死后儿子接班,继续当权臣。可是放眼一看,儿子都年轻,怕他们服不了众。于是他想着把儿子托付给侄子宇文护,自己放心的的死了。宇文护也接受了,但是他想,如果是权臣的话,权力再大也不过是臣。想让宇文泰的儿子继续接班的话,有点言不正名不顺。不如把

  • 清宫秘史:慈禧太后临死前说了什么令众人惊讶?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慈禧太后在国人印象中是一个专权恶毒的老太婆形象,很多人痛恨她,认为是她毁了大清王朝。也因为她的揽权和揽权,让中国蒙受了数百年耻辱,在大清签了很多耻辱的条约,在国人眼里,她已经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可是她临死之前道出这番话,却出乎人的意外。下面,我们一起来慈禧太后究竟说了什么?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在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