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清为什么不惜以龙脉做借口,也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

大清为什么不惜以龙脉做借口,也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51 更新时间:2024/1/15 5:36:29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康熙皇帝曾对韦小宝所说的严禁汉人前往山海关以外的的原因,是因为关外是大清龙脉所在,而且藏有大量的财宝,并且还需要所谓的《四十二章经》为地图才能找到藏宝地点的所在。

龙脉之说自古有之,甚至还有人说湖南是中国最后一条龙脉的所在,当然这些说法在我们现在看来纯属无稽之谈。但在历史上清朝确实是用保护“祖宗肇迹兴之所”维护“参山珠河之利”来为官方封禁关外的举动背书的。

(传说中的《四十二章经》)

对于“关外”这个词我们的印象似乎已经等同于东三省了,但事实上清初关外地区所覆盖的土地面积之大令人咋舌!要知道在清朝早期,不但接收了大明国土上几乎所有的土地,而且由于征服了蒙古部落,所以在清朝早期,康熙皇帝没有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的领土是接近于元朝的统治面积的。可为什么拥有这么大国土的清廷,却不允许汉人踏足丰饶的关外呢?

(影视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皇帝)

首先第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这个号称中国唯一的平等条约其实就是一个大骗局,在这个条约中,大清放弃了包括现在的西伯利亚高原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由于当时康熙皇帝要求谈判要迅速地了结,不能在与俄国的领土问题上过度纠缠,以免影响国家内部稳定。

于是当清政府的第一计划和第二计划在遭到俄国的反对之后,为了迅速将谈判结束,清廷提议将中俄边境勘定在了外兴安岭以外的地界,其中大清领土仅仅只包括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在内的一些地方。

(红色线是第一计划的领土范围,蓝色线是第二计划。可惜都没有用上)

所以在法理上清朝实际上是失败的,但是由于汉民所受的儒家教育的引导,对于割让土地是很反感的,所以在对全国的舆论宣传中,清政府始终向百姓传递的是大清对俄战争结果的全面胜利。而且在土地割让后,俄国人的势力向东北亚渗入更深,而在开国之初让大批汉人在关外随意定居,难保不会与野心勃勃的俄罗斯人勾结,来个里应外合将大清“包饺子”。所以在此时清朝停止了向关外移民的一切事宜,并且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

(清末闯关东的山东难民)

所以在原来皇太极修建的柳条边之上,康熙皇帝更是严令不许汉人踏出关外一步,清政府又先后在今辽宁省境内的柳条边的基础上修两条边墙,被称为新边,由宁古塔将军管辖,周围千余里境内,遂成“禁中之禁”。那么柳条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堤上每隔五尺插柳条三株,然后等这些柳树长大就可以起到边界线的作用,再加上驻守的八旗士兵,就可以将闯关东的汉人挡在柳条边以外。

对于满族皇帝来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要效仿北元旧事。当年大明得了天下之后,虽然将元朝的势力从传统意义上的中原地区赶了出去,但是元顺帝在逃回蒙古草原之后,依然保留着大元的称号,而且明朝也对他无可奈何。

(明朝时的北元依旧势力强大)

俗话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清朝在入关初期,遭到了汉人士族的极大抵抗,尤其是南明弘光朝廷成立之后,清朝觉得全面统治中华大地更是困难,甚至在顺治皇帝亲政之后还曾告诫满洲贵族,大清如果统治失败就要退往关东。这样虽然会失去中原大好河山,但却能长久的保存大清的国祚,因此这样一条退路绝对不允许汉人过分染指。

而且在清朝统治中期的乾隆年间,由于八旗子弟日渐颓废,不事生产,甚至负债累累,所以乾隆鼓励满洲子弟回去关外,开垦土地,不但可以自给自足,也可以替国家起到守护领土的责任,因为当时的俄国已经开始了对中国东北领土的逐渐蚕食了。而这样重要的责任,当然不能交给非我族类的汉人,所以乾隆时期对于汉人闯关东讨生活的行为更是严惩不贷。

因此就在这样的封禁之下,一直到了清朝末期,中原大地长毛、捻军、义和拳匪以及洋人的作乱此起彼伏,使得大批百姓无法生存。而由于《瑷珲条约》的签订以及负责守土的黑龙江将军的无能,导致黑龙江以北逐渐被俄国人全部吞并。再加上满清从上到下的全盘汉化,所以再这样的乱局之下,清廷对于闯关东以及大批汉人的进入也已经是默许的态度了。

(阴影区域为《瑷珲条约》割让的土地)

实行了近三百年的柳条边制度在此时宣告废除,满汉之间的隔阂也彻底的打破了,但关外的大好河山也早被沙俄蚕食鲸吞了100万平方公里,直到民国时期,“东北王”张作霖大力实施移民政策,用火车把大量中国人拉进东北,将东北的人口填充起来,增强了当地的武装和经济力量,才避免了东北土地遭到再次流失的厄运。

标签:

更多文章

  •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文/马少华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只要你说的有理,就是指着鼻子骂他也没多大关系,但在李世民晚年的一件事却很值得讨论。贞观19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也就是现在的韩国和朝鲜,至于人家怎么惹他了先不管,李世民在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你就是老大,山中

  • 揭秘:故宫闹鬼事件的真相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到闹鬼,从古到今的传闻不尽其数。自称亲眼见到鬼的也有很多。人们对鬼是既感兴趣又恐惧,渐渐的鬼也变得越来越神秘。鬼也渐渐的成了我们倒霉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说说曾经传的沸沸扬扬的故宫闹鬼事件。故宫是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世界上保留下最完整的大型古代木质建筑群。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虽然

  • 重建冰人奥兹的头部模型 距今有5300年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荷兰艺术家重建了冰人头部模型,发现他拥有棕色的眼睛,这与以前的重建模型有很大出入。1.冰人奥兹的重建图冰人奥兹的最新重建模型显示,他的外貌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苍老,皮肤像皮革一样且布满皱纹、眼睛深陷,这一形象同以前显示他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男性的重建图相差甚远。荷兰艺术家亚尔芬斯和亚德雷·肯尼斯制

  • 揭秘中国历史上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众所周知,中国皇帝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可谓穷奢极欲,即使是伟大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千古帝王,其后宫也是美女如云,但凡事总有例外,中国历史上就有两位皇帝,一生就只娶了皇后一个女人。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551年―554年在位。宇

  • 朱元璋的一个制度, 活生生拖垮了大明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大明从建国到消亡,二百七十六年间,有一个政治疑问从头到尾没有得到解决,并变成明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即是藩王问题。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他以为,宋朝和元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主弱臣强”,所以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公元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建立了一套严厉的封藩准则。

  • 清朝皇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真的有遗诏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明清皇位的传承原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太祖朱元璋在时定下的规矩,他要子孙们严格遵守。只不过,朱棣没听他老人家的话。而清朝皇帝中,通过政变夺位的,却一例没有。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清朝皇室在仔细琢磨历代皇位继承上的得失,尤其是吸取明朝的教训,逐步确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皇位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采取嫡

  • 洪秀全是如何死的?曾国藩欺骗世人上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关于洪秀全的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

  • 铺张奢华的乾隆靠什么维持节俭圣君的形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皇

  • 北美的这片土地上印第安人战争死了多少人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美国这块土地上的移民也很多,那么这些移民之间的冲突也是会发生的。而印第安人战争指的就是美国北部的土著居民和欧洲移民者这些人之间的冲突,印第安人战争之间的时间有着很长的跨度,那么印第安人战争背景是怎样的呢?印第安人战争最先到达北美的是西班牙人,西班牙人就发现了当今的佛罗里达,后来在美国建立了第一个第

  • 南宋历史 宋高宗赵构杀妹背后隐藏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宋高宗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柔福帝姬从北方回到南宋,一晃已经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她就是徽宗的女儿、自己的妹妹,为什么母后硬说人家是假冒的呢?赵构看看韦太后,母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罕见的凶狠,赵构不敢多问,事情还要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说起,一位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出现在赵构的面前。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