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未解之谜: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都不戴头盔?

未解之谜: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都不戴头盔?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99 更新时间:2024/1/14 10:46:48

他们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从俑坑里能看得出来,秦俑都是简装,他着的铠甲防护的面积并不大,都属于轻型的,和我们所了解的当时的魏国的重装部队正好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足够的铠甲。历史记录显示,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是当时诸侯国中最富有的。《史记》上说:秦,带甲百万。意思是有百万身披盔甲的军队,但眼前这支复制的秦军却让人大感意外。隐藏在这一奇怪现象背后的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两千多年前,秦国一位兢兢业业的县法律秘书“喜”为人们探索这个谜提供了一个线索。喜曾经三次从军,他用竹简记录了秦军攻打刑丘时发生在部队中的两起案件。在攻打邢丘的战斗中,士兵甲斩首了敌人一个首级。士兵乙企图杀死士兵甲,据首级为己有,却被第三个士兵发现,图谋不轨的士兵乙当场被捉拿归案。另外几枚竹简上说:两个士兵为了挣抢一个首级也动了手。秦军在战场上为对手的一个首级竟要自相残杀!是什么驱使他们对敌人的首级如此渴望呢?秦统一中国前135年,改革家商鞅为秦国制订了一套任何别的国家都无法忍受的严苛法律。从此后,整个秦国都严格地按照这套法律运转,它影响了六代秦人,直到秦始皇。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你只要打仗打得好就可以授爵,一授爵就有一定的土地,有一定的房子,那么说你整个生活跟打仗挂钩了。这就是商鞅着名的军功授爵制度。2000多年后,“喜”抄写的竹简又让人们得以看到这一制度的大量细节。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这是早期秦人贵族使用的餐具,两、三千年前,那是一个按出身和血统的贵贱分配权力和财富的时代。像秦人的军功授爵这样给平民甚至奴隶上攀升的机会,明目张胆地鼓励国人追逐功利的国家法律,在当时,似乎只有秦人能够接受。与贵族餐具相比,普通秦人的生活用品显得简单寒酸,可以看出加官晋爵对于一个士兵意味着什么。喜的竹简上说: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士兵们挣抢敌人首级就是可以理解的了。可以想象,在秦军将士的眼中,敌人的头颅就是换取地位和财富的等价货币。两千年前的秦国,想必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在中国历史上,秦人的化和秉性是独一无二的,这很可能跟秦人的历史有关。秦人出身于大西北的草莽之间,与游牧民族混居。在当时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原国家眼里,他们是落后野蛮的民族,虽然秦人努力学习中原文明,但他们从未真正接受过中原文明优雅精致、中庸谦让的伦理道德。在秦人看来,尚武、为利益而竞争是天经地义的。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初次接触秦人的感受。秦人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当时一个着名的说客这样描述战场上的秦军:他们光头赤膊,奋勇向前,六国的军队和秦军相比,就像鸡蛋碰石头……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在说客绘声绘色的叙述当中,可怕的秦军令人不寒而罹。在商鞅的着作中,军功授爵制度对一支特殊部队规定了丰厚的奖赏,商鞅称其为“陷队之士”。

在兵马俑坑,有一队士兵很特别。他们手持白刃格斗的刺杀类兵器;却完全不穿铠甲。在整个地下军团中,他们的形象显得十分特殊。这队士兵究竟是干什么的呢?研究人员一直不清楚。一个可能的推测是:战斗中有一些极其危险的任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重赏之下,这些完全不考虑生死的人站了出来。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敢死队式的陷队之士。“喜”的竹简上还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在战前和战后,都要大量饮酒。大碗的酒使血流加快、使神经亢奋。作战命令已经下达,战争即将开始。要么战死疆场、要么加官晋爵。在这种时刻,酒使所有的士兵只有一种冲动: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绝大多数秦军士兵的腹部都微微鼓起,这大概与长期喝酒有直接关系

再来看这些不戴头盔,护甲不多的秦军将士,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解释这种不顾性命的行为,过于沉重的头盔和护甲妨碍了他们杀敌晋爵。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战场上的秦军竟然袒胸赤膊,索性连仅有的铠甲也脱掉了。这些陶土的战士向后人传递的是秦人强烈的尚武精神。秦人有先进和强大的攻击武器,却不注重装甲,这是全军的规定呢?还是士兵的自觉行为?或许是来自秦人好战本性的一种上下共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人们还只能进行推测。商鞅制定的军功爵位由低到高共有20级,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天的军衔。使用军衔是人类军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军队严格的等级管理制度的形成。军衔也是军人荣誉的标志。那么,两千多年前的秦军实行军衔制了吗?军衔必须是可以识别的,仔细观察这支2000多年前的军队,他们的发式、帽子和装束都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跟军衔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考古学家袁仲一和他的同行们在寻找合理的解释。

军团最前面的三排弩兵,身穿便装,头发统一梳成一个上翘的椎髻。一些身着铠甲的步兵却将头发梳成发辫,贴在脑后;大量的步兵则戴着这种麻布做的尖顶圆帽。从他们的位置和排列来看,士兵装束和发式的不同,并不是生活习惯差异所致,而是爵位级别的标志。秦军弩兵。弩是当时最为精准的射击武器。专家推测,这些梳椎髻、穿便装的弩兵,很可能拥有一级爵位,他们是爵位最低的公士。身穿铠甲、梳着发辫或戴着圆帽的步兵应该是二级爵,他们的名称是上造。在这个巨大的俑坑中,公士和上造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些普通士兵构成了秦军的主体。秦军军官又是如何划分级别的呢?

在这些纵队里,胳膊前伸、手握缰绳的是驾驶战车的驭手。他们无一例外都戴着这种版状的帽子,铠甲也比普通战士的精致。驭手的身份很关键,直接决定一辆战车的安全,他们会是军官吗?从兵马俑坑发现以后,我就提出了一个想法,一个车的驾首,头儿,是谁呢?是驭手,而不是像过去说的车左或车右。参照史书记载,驭手的爵位至少在三级以上,这是秦军中最基层的军官,他们的权利是主管一辆战车。仅仅一辆战车还无法构成一个作战单位,统领整个纵队的指挥官又是哪一个呢?这个军官双手按剑、气势威严,帽子的形状十分独特。他的铠甲是所有陶俑中最精致的、甲片细小而规整。前胸和后背都有花结,这种花结的作用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现代军官的肩章。专家考证,这样的军官应该是都尉,爵位大致在七八级左右,他至少掌管一个纵队。

界于都尉和驭手之间的是这些军官,他们戴的也是板帽,但板帽的中间有一条棱。可能是军侯一类的基层军官,负责纵队所属的一个分队。关于秦军的内部编制,兵马俑揭开的谜团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细节至今仍然无从知晓。在世界军事史上,秦军很可能最早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军衔体系。它的组织和管理已经很接近今天的军队了。这种等级森严、井然有序的体制使秦军的作战效率要远高于其他诸侯国的军队。这是一个完整的地下军团,士兵和军官各就各位、整装待发。按照道理,这儿应该有一个最高指挥官,可考古人员发现:俑坑中级别最高的军官只是一个都尉,都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团长。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历史上凭空消失的12个神秘古国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导读:中国是泱泱大国,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在这5000中有很多很多的国家开国、灭亡,今天小编就来给的大家揭一下,中国历史上凭空消失的12个神秘古国,来看看这些国家是如何消失的?1、古蜀王国据文献记载:约公元前3000年,黄帝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妃,生下蚕丛。蜀国最早的先王即蚕丛、柏濩、鱼凫,三代而下

  • 揭秘古埃及皇后娜芙蒂蒂的神秘身份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古老的埃及神秘而又迷人,关于埃及,除了神秘的古埃及文化和金字塔,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大概就是那个神秘的法老——图坦卡蒙。作为一个著名的法老,关于图坦卡蒙的考古探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关于他的身世也一直是人们探讨的对象。最近一组基因证据显示,1898年出土的,被称做“年轻女子”的木乃伊证实图坦卡蒙的母亲—

  • 武则天陵墓之谜:陵墓里面到底藏有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起武则天,我们第一印象就是中国一代女皇,还有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中国历史上很多皇帝在登基之后就会修建自己的陵墓,耗费巨大的工程和金银,在死后里面还要有很多的陪葬品。就是这样很多皇帝的陵墓被盗,但是武则天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至今为止已经有很多人想去光临都进不去

  • 未解之谜:古埃及法老是如何实施诅咒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埃及那片陈旧而奥秘的土地上,诞生了世界最陈旧的文明,也孕育太多的神奇传说。特别是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坟墓上的咒语,许多触摸过法老图坦卡蒙坟墓的人都为之付出了生命,所以,法老的咒骂也就被认为很灵验。那么,咒骂为何会那么灵验呢?在埃及金字塔幽静的墓道里,刻着一行严肃威严的咒语:“谁打扰了法老的安定,死神

  • 未解之谜:智利沙漠竟现150具神秘木乃伊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由波兰、秘鲁和哥伦比亚的考古学家们组成的考古队,近日,在智利北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发现了150具木乃伊,目前尚无任何关于这些木乃伊所创造的文明的资料。据估计,他们生活的年代比印加文明和蒂瓦拉库文明还要早约500年。通过使用碳同位素测年法,考古学家们发现,这些木乃伊中最年老的来自公元4世纪,最年轻的来自公

  • 清东陵档案:为什么说康熙的陵墓最八卦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清东陵一共有5座陵墓,孝陵、景陵、裕陵、定陵、慧陵,其中景陵是康熙皇帝的寝陵。传说康熙在世时勤于朝政,本无心为陵墓的事操心。但一次到南方平定叛乱时,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向他哭诉,说因为生前没有选定墓地,死后灵魂只好到处飘零。梦醒后康熙帝觉得自己也该为后事着想了,于是下旨在马兰峪孝陵

  • 阿斗并非刘备之子 揭秘三国不为人知的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纵观历史,后主阿斗与先主刘备之间的差距简直有十万八千里。刘备虽然智能不及诸葛亮,勇猛不及关羽,可是人家深谙用人之道,懂得拿捏人心,从一个卖草鞋的落魄贵族一跃成为蜀汉的开国皇帝,一直以来深受赞誉。而阿斗呢,坐拥父亲的江山,又有才智超群的诸葛亮辅佐,可最后还是被嘲讽为“扶不起的阿斗”,成为历史上的笑柄。

  • 秦亡之论:秦朝是因李斯与赵高而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秦亡之论《淮南子·人间训》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淮南子·泰族训》赵政昼决狱而夜理书,御史冠盖接于郡县,复稽趋留,戍五岭以备越,筑修城以守胡,然奸邪萌生,盗贼群居,事愈烦而乱愈生。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

  • 历史上下落不明的5位古人 至今未解!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历史上,有些名人我们能清楚地知道他们人生前半段的发迹历程,而对于他们后来之事却“一无所知”。他们站在历史台前的时候是一段段鲜明的故事,转身后,也成为了一个扑朔的迷。1、骑牛一路西去的老子道家的始祖老子,被后世称为太上老君。他的思想影响了整个华夏民族。老子曾在周朝任职,后来辞官不做,便骑着青牛一路西行

  • 世界第二次大战时不列颠战役中为什么英国能战胜德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二战期间,德国和英国之间在空中进行了一次较量,这是二战中,德国发动的最大的一次空战,除了德国和英国的空军,许多被德国占领的欧洲国家,以及同属英国的国家,也纷纷派出空军才加这次空战,由于这次空战发生在英国,因此又被称为不列颠战役,那么不列颠战役的结果是怎样的呢?不列颠战役照片不列颠战役的结果是以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