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只有士兵 没有统帅?

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什么只有士兵 没有统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46 更新时间:2024/1/4 7:42:04

1974年3月,临潼县晏寨公社下河大队西杨生产队的几个农民正在打水井,突然,从地下三四米深处挖出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一个陶土烧成的人头。但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令人惊奇的东西——不就是一个“瓦盆爷”吗!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只要打井或挖墓穴,就会有这些“怪物”出现,伴随这些“怪物”的,不是井水忽然枯竭,就是新墓穴突然倒塌。有时候,“怪物”还会直直地在井壁上出现,“鼓嘴瞪眼”地非常吓人。

后来这里又挖出一个“瓦盆爷”,这次碰巧被一位叫蔺安稳的中国新闻记者碰到,敏感的记者给《人民日报》写了一篇内参:《秦始皇陵出现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很快引起了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后来,在国家物局的领导下,陕西文物考古工作者组成了“秦始皇秦俑考古发掘队”,经过一年的努力,一个东西长230米,南北宽约62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的巨大秦兵马俑坑再现于世,成为惊动世界的大新闻。后来又相继发现了面积6000多平方米的二号坑、面积520平方米的三号坑以及现在尚未建成的四号坑。三个兵马俑坑自北向南,呈品字形分布,总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足有三十多亩地大。

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秦兵马俑后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自此,秦俑戴上了“世界第八奇迹”的桂冠。

兵马俑以陶俑和陶马为主,制作细腻精致,形神兼备。陶俑个个个性鲜明,表情、神态、姿势、衣着千差万别,反映出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兵种、不同职位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千姿百态,栩栩如生。陶马比例非常匀称、和谐,匹匹劲健有力,双耳前竖,两眼注视前方,形象逼真生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兵马俑陪葬在秦始皇陵呢?众所周知,秦人有好勇尚武之风,而秦国正是用武力征服了六国,所以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后仍然能拥有强大的“秦之锐士”。这大概就是这些秦始皇兵马俑的由来。因此有人说,秦始皇兵马俑可能就是始皇帝生前统帅作战情形的再现。

在现在已经发掘的一、二、三号三个兵马俑坑中,整齐布列着三个战阵,三者相互配合,形成一支完整的作战部队。各个兵种都十分齐全,有车兵、步兵和骑兵,还有穿战袍,腿扎护腿,足蹬战靴,左脚向前与右脚形成八字形,左臂横曲前胸,右手伸开,成射箭姿势的立射武士。

在三号坑北部,两排南北对面站的武士的最东头,站着一位领队。整个坑的战阵,表现出这里是秦俑坑的统帅部,也叫军幕或指挥中枢。但是,这里没有发现主将,也就是整支部队的统帅。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生好权的铁腕皇帝,死后还要紧紧抓住兵权,由自己亲自统率千军万马。

当然,以上仅是对兵马俑的一种猜测。实际上,关于兵马俑,世间从未见过文字记载。特别是司马迁的《史记》对始皇陵的规模、建置和陪葬的富丽,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却只字没有提到过兵马俑。这也使兵马俑在世人的眼里增添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宣太后,姓芈(mǐ),楚国族,后嫁于秦惠文王。她在秦国统治了四十一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权治国的女国君,甚至有人称她为两千多年前的“慈禧太后”。为何说兵马俑不是秦始皇而是她的陪葬呢?

陈景元认为历史上秦始皇曾经下令将陵墓向外扩展“三百丈”,但秦时的“三百丈”只有690米,所以在秦始皇陵封土之东近二公里的兵马俑,不可能被包括在这一个“三百丈”的界址之中,因而也不可能成为秦始皇陵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史记·正义》及《陕西通志》、《临潼县志》等史料中,都有“骊山:在雍州新丰县南16里;秦始皇陵:在雍州新丰县西南10里;秦宣太后陵:在雍州新丰县南14里”的记载。雍州新丰县的县城,也就是今天临潼县新丰镇的东北不远处,根据上述明确的方位和里程,很容易判断出秦宣太后陵,就在秦始皇陵的东侧偏南、距骊山山脚约2里处的西杨村、下和村一带,也就是人们现在所熟知的秦俑坑附近。

此外,在兵马俑的身上也发现了一些奇怪之处:一些兵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秦俑所着衣服,非常鲜艳,与秦王朝的尚黑制度,有显着差别;在一些陶俑身上还发现了“芈”字,疑为秦宣太后的姓。

如果兵马俑真是秦宣太后的陪葬,那么哪里是宣太后的陵墓呢?但目前考古学者还没有发现足以与兵马俑匹配的宣太后墓。考据学上强调“孤证不立”,就是单独的一个例子是不能证明一个事物的真实性的,至少凭借现有证据而断定“兵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而非秦始皇”为时尚早。这也使得陈景元的质疑更多地停留在猜疑假设阶段,也说明当前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地深入探讨。

标签:

更多文章

  • 秘史:慈禧太后与她六大​绯闻​男友的真假传闻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那么,但作为一个女人,慈禧太后的生活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尤其是作为掌握国家权

  • 未解之谜:汉高祖刘邦真的是个私生子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第一个私生子。刘邦的出生非常诡秘。刘妈妈年纪已经很大了,有一次在太湖岸边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春梦。当时雷电轰鸣,刘太公一看天气不好,就出门去接老婆回家,走到湖边,看见一条蛟龙正伏在刘妈妈身上。刘妈妈就此怀了孕,后来生下了刘邦。这段记载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根据司马迁的描述

  • 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 西域都护府兵力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西域都护府是在汉朝的时候逐渐形成的一个权力机构,这也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保护西域地区而设置的,在当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让西域地区的秩序更加稳定,而且也保证了商路的顺畅通行。对于这个机构可能有些人了解一些,但是对于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这个问题却有很多人并不清楚,那么西域都护府谁设立的呢?西域都护府

  • 除张良外另一个全身而退的汉初功臣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儒家从春秋产生,经汉朝风雨,在唐宋发展于明清到达顶峰,其思想精髓一直延续到现在。经历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之所以可以一枝独秀,这与董仲舒是分不开的。正是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帮助孔孟之道与其他思想派别拉开了距离。以上这些内容,我们从史书中了解过。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汉朝建立之初,

  • 历史揭秘:秦始皇兵马俑为什么都没有戴头盔?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秦始皇兵马俑不仅不戴头盔,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从俑坑里能看得出来,秦俑都是简装,他着的铠甲防护的面积并不大,都属于轻型的,和我们所了解的当时的魏国的重装部队正好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

  • 宋太祖为什么暴毙 烛影斧声中藏着如何的杀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十七年,公元976年驾崩,时年五十。关于赵匡胤的死,历来说法不一。在《宋史》之中只是简单的写道“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没有任何有关死亡原因的介绍。是病死呢,是被害呢,没有任何铺垫,任何人看了也会倍觉突兀。而在《太祖本纪》最末尾,对于传位则又有一笔,“受命杜太后,传位太宗。

  • 四爷雍正之死 雍正皇帝真被吕四娘刺杀?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吕四娘,女,清朝雍正时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雍正真是被吕四娘刺杀的吗?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猝然去世。雍正皇帝死的十分的突然,无论

  • 唐代诗人李白身世存疑:是皇室同宗还是西域胡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唐朝三位“李”姓大诗人中,李贺可以肯定为皇室后裔,李商隐似乎也与皇室沾亲带故,那么李白与皇室有没有关系呢?李白自己认为与李唐王室关系很密切。在与李唐王室中的一些不太重要的人物交往时,诗人经常理直气壮地称他们为族叔、族兄、族弟、族侄等等。李白曾经给唐太宗的曾孙吴王李祗写过三首诗,名为《寄上吴王三首》,

  • 赵惠文王和廉颇负荆请罪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继秦昭王和赵惠文王的和氏璧事件过去之后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秦昭王依然还是放不下当年没有得到和氏璧的仇,也放心不下赵国越来越强大,终于又找了个由头,借机发兵攻赵。秦国和赵国是战国中后期唯二的两个大国,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经历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实力特别恐怖,就连向来强悍的秦军也不敢抵挡,秦昭王东出

  • 青铜剑铸造过程之谜:夫差剑究竟如何铸就?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有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在古代人眼中,吴钩指的就是优良的兵器。说到优良兵器,不得不提的就是吴王夫差剑了。吴王夫差剑作为吴钩精品,吴王夫差剑的故事也十分温馨动人。吴王夫差剑作为吴王夫差的权力象征,等到吴国灭亡后,吴王夫差的权力也随着吴王夫差剑而散落在中国各地。图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