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赵惠文王和和氏璧的故事,他是个如何的人?

赵惠文王和和氏璧的故事,他是个如何的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499 更新时间:2024/1/19 6:20:14

公元前283年,此时正是战国时期,秦国是秦昭襄当政,赵国是赵惠王当政,两国之间因为一块“和氏璧”,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摩擦。

作为事件中心的那块和氏璧,到底是什么宝贝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是有那种天下至宝,是很美的美玉,因为品质实在太好,还被奉为“无价之宝”和“天下所共传之宝”。除此以外,和氏璧又被称作是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是天下间难得的宝贝,可谓是有价无市的。可不知那赵国的太监缪贤走了什么好运,竟然只花了五百金就买到了这块价值连城的宝贝。赵惠文王听说以后,就说要见一见这传说中的美玉究竟是什么样子,缪贤害怕赵惠文王的地位和压力,只能忍痛割爱,笑着将和氏璧献给了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得到和氏璧以后喜欢得不得了,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和优越感油然而生,这可是世间难寻的美玉啊,竟然就这样被自己得到了,太惊喜了有没有啊!可是,赵惠文王得到了和氏璧的这件事一下子就被传开了,大家都羡慕赵惠文王有这样的好运气,可是树大招风,赵惠文王就因此而招来了秦昭王这个面阎王。

具体的事件经过是这样的,有一天,赵惠文王收到了一封来自秦国秦昭王的信件,这封信是一封以物换物的信件。信中内容说秦昭王听说赵惠文王得到了稀世宝玉和氏璧,巧的是他也很钟爱那块玉,而且已经寻找很久了,他觉得赵国和秦国是友邦之国,希望能够交换到和氏璧。对此,秦昭王还许下了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珍贵的和氏璧的这个诺言。

读完这封信的赵惠文王的内心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这秦昭王当真愿意拿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他当自己傻的吗,不知道秦昭王只是为了得到和氏璧,而没有交出城池的意思。赵惠文王的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但还是要做做样子,问一问自己的那一大班子臣子们,希望他们动动脑子想点办法。大臣们觉得要是将和氏璧给了秦国,到时候秦国反悔不给赵国土地,那赵国可就吃了大亏了。但若是不给秦国和氏璧,秦昭王肯定会说赵国的坏话,搞不好还会发兵攻打赵国,这也是不好的结果。两个结果一对比,发现没有哪一个比另一个要好,就只能继续讨论。

从这一点上来看,赵惠文王是一个很耐得住性子的人,若是燕国得到和氏璧,又收到秦昭王的书信,肯定会方寸大乱,乖乖交出和氏璧。秦国是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国家,秦昭王又是一位十分精明的君王,所有诸侯国都惧怕秦国。赵惠文王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也不害怕,反而能冷静沉着的面对这次突发事件,这份心性就值得称赞。

那和氏璧事件是如解决的呢?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蔺相如这个人吧,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门客,有人将他举荐给赵惠文王,说蔺相如这个人很有本事。不过,赵惠文王在听说了蔺相如有才之后,他并没有立马就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而是亲自见过了蔺相如,询问了蔺相如很多问题,了解了蔺相如想要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件棘手之事,才最终颁布了决定,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的确是有才的,面对赵惠文王的问题时,蔺相如可能已经听出了赵惠文王的深沉意思,所以说的方法很合赵惠文王的意,赵惠文王才会重用蔺相如。

蔺相如出使秦国,将和氏璧交给了秦昭王,他见秦昭王不肯交出城池,使用计策带着和氏璧平安逃出了秦国。这件事赵国占理,所以并不惧怕秦国借故发兵。

赵惠文王是个知人善用的人,他考验了蔺相如的能力以后才派遣蔺相如出使秦国,在赵惠文王的统治时期,赵国十分强大,秦国不敢发兵赵国,也没有理由发兵赵国。

标签:

更多文章

  • 能让慈禧晚年常常为其痛哭落泪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但是慈禧觉得自己并不快乐,而这些不快乐也不能对别人说。到了晚年,也许是压抑得太久,她开始跟一些她认为亲近的人唠叨自己的过去,也慨叹自己的命运。后来我爷爷到宫里去看望他姐姐隆裕的时候,隆裕亲口告诉他:“其实老太后(慈禧身边的人对她私下的称呼)并不快乐,她的难处是我们外人想不到的。就像宫里很多人都传言老

  • 二战秘闻:25万德军入藏后为什么神秘消失?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德国纳粹如日中天时,希姆莱便组织了一支部队去寻找地球轴心,据说那地球轴心有无穷的力量,能颠倒生死,希姆莱希望这支不队变成“不死军团”。但是这支25万人的德国精英却神奇消失了,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最后的纳粹,他们到底去哪了呢?入藏的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的西藏远离战区,躲过了战火与硝烟,但并没有

  • 揭秘:清朝为什么喜欢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导读:流放是对有罪之臣的一种惩罚,主要是在流放的过程中能够让他好好反思自己的错误,如果表现的好还可以重新得到重用。流放的地方通常都很荒凉。但是在清朝有一个奇怪的传统,他们喜欢把罪犯流放到宁古塔?究竟是为什么呢?在许多反映清朝生活的历史剧中,经常会听到不同时期、不同皇帝动怒时的一句经典台词:将某某发往

  • 中国历史谜团:杨贵妃生死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至今还有着很多的谜团无法解释!比如老子出关,老子到底何时出关,又是何时消失,传说的飞升又是否是确有其事?还有至今扑朔迷离的杨贵妃生死之谜,其说法众说风云,甚至还有传言杨贵妃当时并没有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你一一解密!老子的出关之谜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

  • 揭秘三国:曹操睡杀华佗,究竟有何隐情?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华佗,一代名医,医术之高甚至叫当今社会的医学教授汗颜,而其最后的死因,在历史的流传中众说纷纭,不过大多人都认为是曹操将华佗杀死,是因为华佗要开颅医治头痛病。然而,却又另一种说法,与之大相径庭,如果真想如此,那么曹操可谓比窦娥还冤啊!华佗死于公元208年,享年六十三岁。历史上华佗死的原因是在于他想做官

  • 未解之谜:令人毛骨悚然的秘术湘西赶尸!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赶尸是湘西地区苗族的民俗,清朝就广为流传湘西“赶尸人”的传闻,即赶尸人利用“秘术”,将客死异乡的人的尸体带回家乡,让他们入土为安。湘西赶尸的传说,与苗族是分不开的。相传数千年前,苗族的祖先蚩尤率军在黄河边与敌军作战。战事结束后,部队需要撤往后方,在抬走所有伤员后,战场上留下了不少战死的士兵尸体。蚩尤

  • 元朝中期朝政:忽必烈驾崩后的元朝发展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中期朝政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忽必烈驾崩。由于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争夺。最后,群臣在真金的长子晋王甘麻剌及三子铁穆尔之间选择,由于铁穆尔受元世祖下赐皇太子宝及镇守和林。故晋王甘麻剌退让,铁穆尔即位,即元成宗。停止对外战争,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

  • 揭秘: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核心提示:70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成吉思汗陵,因为元朝实行密葬,即不立标志、不公布、不记录。一1227年8月25日晨,发烧多日的成吉思汗预感到大渐己近,将幼子拖雷唤进帐内,用最后的智慧传授了利用宋、金世仇,假道四川、包抄汴京的灭金战略,叮嘱死后不许发丧举哀,言毕而逝,终年66岁。二《元朝秘史》记载

  • 扒一扒古代的那些的诗和词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注意)不要误会!不是"淫诗",而是诗歌体材中的一种:艳诗,又曰艳体诗,是中晚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古代诗论家往往以儒家诗教观作为论诗的依据,将其斥为淫诗而大加批判,或者将其视为香草美人的政治寓托而进行歪曲和比附。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由于沿用传统的文学价值观和简单化的批评方法,艳诗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研

  • 揭秘:光绪皇帝百年的死因终于得以破解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一直被大众议论纷纷的光绪死因到时候是什么呢?这个可怜的皇帝在百年之后的忌日终于有了科学的依据,-光绪原来是死于砒霜毒,在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光绪皇帝死因报告会”上公布了一份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检测的报告。光绪帝驾崩享年才37岁,1908年11月14日,在光绪驾崩的第二天,慈溪太后也断了气去世了,慈禧享年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