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为什么没有实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演变

明朝为什么没有实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的演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597 更新时间:2024/1/9 1:26:57

大明是个十分可惜的朝,它本有可能实现资本主义的变革,并率先西方一步实现工业革命,从此走上领先世界的步伐,但是这一切为什么没有发生呢?

关于万历外派矿监税使的行为,有人拿它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做比,因为矿监税使是从工商业下手,是因明末工商业迅速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举措,而一条鞭法也是因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加快而产生的。从经济角度看,似乎都是合着进步的节拍,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想,这是截然不同的。张居正的条鞭法是很温和的,他利用了生产逐渐商品化的规律,简单来说,无论是农还是工商,货币都要比实物更加方便,这样的改革虽然也会造成一定的颠覆,但是基本上是社会可以接受的,它本身的经济改革度不是非常大。

而万历的矿监税使可就不是这样了,他的尺度要大得多。有人说万历这样拿工商业开刀,是为了弥补明代税收的畸形,因为明代税收规定依然倚重农业,在工商业方面很欠缺,万历大哥正是注意到了这一点,才高瞻远瞩地准备把国家从倚靠农业的大坑中工商业的光明方向引去,但是却受到了满朝尤其是东林党的猛烈抨击,只有宦官朋友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他在这条孤独高冷的路上走着,一个叫田口宏二郎的学者甚至说:“宦官们在征收各种税目时的态度,与其说是暴虐恣睢,不如说是作为官僚的负责努力。”我记得有一句话说,和众人想法步调一致的是普通人,比众人的想法晚一步的是蠢材,比众人想法早一步的是天才,但若比众人想法早两步,那就是神经病了。万历在明末就能用以税收的方式刺激,从倚重农业转到倚重工商业发展,开我国近代化历程,不得不说是早了两步。而且居然还带领着一批“忧国忧民”、同样高瞻远瞩的宦官天才进行经济改革大业!呵呵,如果他不是穿越过去的话,无论如何也说不通。

一些经济学家为万历喊屈,说他的增收矿、税其实是总体商业税的增收,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为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末,改倚农而重工商是大势所趋。这样所谓的重视工商的行动,在经济角度似乎是正常的,但是人类社会,人环境,并不是像公式化一般单一。我有一位导师曾经大批过某经济学家“不懂历史”,因为他们在改革经济措施的时候,没有把人文和社会整体因素考虑在内,这也就是问什么历史学家大多对万历的矿监税使采反对意见了。事实上,作为一个长期怠政、连张居正改革都能说扔就扔的君主,这家伙真的不大可能有“增值商业税”这种意识,最多有一些朦胧的感觉,也是建立在因为工商业兴起、有利可图的不正当出发点上。

我可以试着为大家分析一下当时的史实,我们就知道他的矿监税使究竟是福音还是灾难了。明末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因为生产力高度发展,生产产品除了供给生活需要,还有结余可以作为商品来交易,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些更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专门为生产商品而运作的部门,典型的就是东南苏浙一代的纺织业,明代著名小说系列“三言二拍”里就体现了这种部门,因为纺织技术纯熟,逐渐扩大规模,并雇用人员来为其生产,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这种雇佣关系和生产现象,就被定义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另外,因为航海业的进步,我国沿海一代也常有前来做生意的外国商人,有了外来的交易。因为这些变化,就连农村也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古老状态了,相互交流变多,货币也在社会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君子爱财的利益概念也更加盛行,商人不再是一个末等地位的少数人群,手工业、商业,跻身入行,这样的大势之下,就连皇帝也忍不住萌生几分对金钱的热情。他就是在这个时候派出矿监税使,为他在这些新兴的矿业、工商行业开辟新大陆的。这样看来,蛮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的,我们的万历大哥还是很有远见卓识呢啊。

不过,万历应该不是穿越回去的,他脑海里不可能有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念,他只是带着一点隐约的感觉,觉得民间这些变化应该是可以给他的财政收入做些贡献的,他也没敏感到用什么改革手段给他的庞大帝国脱胎换骨,不然就不会派一群宦官折腾百姓去了,这些只晓得捞金告密心理扭曲的宫奴,就更不可能是抱着社会转型的目的去做变法大计的。本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这样一来就变成了我们上文提到的人神共愤的景象了。不是说出发点还是很有远见的吗,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这样不对,那应该怎样呢?

其实我们给大家展现的明末的新变化,仅仅是对比从前完全农业、工商比例极小的状态,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如果想做到以经济基础带动上层建筑转型,还差得很远很远。资本主义萌芽,顾名思义,所谓“萌芽”是多稚嫩的样子啊,商品经济虽然进步,但是并没有形成市场,没有集聚效应。明末的工商业发展比例十分不协调,基本只集中在东南,一些大城市才有,而且门类单一,规模有限,广大的内地农业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明代百姓的观念也只停留在传统封建意识上,虽然对商人的鄙夷不那么过分了,却依然保持着“士农工商”的古老记忆,就连因工商发家的富人,也会想方设法广置良田,尽早摆脱工商身份。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著名的历史课题,叫做“约瑟难题”,大致就是疑问,为什么古代一直领先世界的中国没有率先走进近代化,这个问题的解释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令我印象十分深刻,就是外国人甚至说今天的中国人都很难想象,农业自然经济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多么顽固有力,而因这种自然经济创造的上层建筑,也同样难以撼动。可以想象明末的经济发展,有类似于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变化,在强大的传统社会下是多么微不足道!而此时利用这样稚嫩的新型生产状态增加什么商业税,开始促进什么资本主义进步,无疑是天方夜谭。这个社会接受不了,发展压根没到那个水平,皇帝也没那么神话。不要用现代的眼光去思考当时的事情,我们需要还原给史实一个合适的历史背景,才能有权利给事件一个公允的评价

标签:

更多文章

  • 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儿子,杨贵妃还为他沐浴擦身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安禄山受到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宠爱,甚至年纪比杨贵妃还大的安禄山认她为干妈,杨贵妃为大胖儿子沐浴擦身,一时间传为笑谈。国色天香的杨贵妃,被唐玄宗宠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后,居然在后宫玩起令人匪夷所思的荒唐游戏来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正月六日,长安的后宫锣鼓喧天,欢声动地,热闹非凡。

  • 对亡妻念念不忘的苏轼,竟然是个渣男?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这一首江城子,体现了他对亡妻的无限哀悼,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苏轼其实是个花心大萝卜。古代的中国一直施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姬妾制度”。早在氏族社会就有“滕(ying)妾制”,就是每当统治阶层贵族男子结婚时,女方家必须有同姓侄女辈的女子和女奴做陪嫁。这陪嫁的妻子姐妹和女

  • 雄伟的兵马俑墓葬群,为什么士兵手上都没有武器呢?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群,由数万个陶俑士兵组成,是秦始皇的地下卫队,但奇怪的是这支庞大的军队之中竟然没有发现武器,这是为什么呢?说到秦兵马俑身为中国人都会很自豪,因为这是我们祖先伟大历史的见证。兵马俑是在我国西安市,西安市也是我国著名的皇都之一。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军队,死后也跟着进了墓地里陪葬。这些年来

  • 华佗真的是曹操杀的吗,曹操的病华佗真的能治好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按照小说的说法,曹操对华佗的治疗手段非常不信任,认为他是要害死自己,因此大怒将华佗斩杀,那么如果按照华佗的做法,曹操真的能治好头痛病吗?曹操杀华佗,似乎自断后路,所以后人多有疑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反曹派的大将,他写到曹操的儿子及自己生病,悔杀华佗时,得意之色,纸不能掩。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

  • 慈禧宫中的太监,在值夜班的时候要遵守什么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清朝时期,紫禁城之中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宵禁,每晚都会有值班太监,那么太监的晚班主要是负责什么工作呢?他们又要遵守什么规定呢?看过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清朝皇宫中的太后、天子、后妃、阿哥以合格格等所谓的主子们,不但白昼有人奉养,就连晚上也都有专门的值夜职员保卫,以防不测产生。每当晚上八点钟的时间

  • 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总是喜欢挑刺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关羽、张飞二人看待诸葛亮,为何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不服气的样子,还经常挑他的毛病,难道是他二人不欢迎诸葛亮加入阵营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可是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却很不以为然,即便是刘备多次表示“吾得军师,犹如鱼之得水也”,也依然无法改变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的敌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

  • 屈原因为与她传出私情而被处死,她到底是什么身份?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爱国诗人,后世也将他们的地位拔高了很多,比如屈原就是楚国的著名诗人,但是历史上他并非是投江自尽,他的死另有原因。屈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据说屈原的死是因为偷情被人谋杀,并非是自杀的,这是真的吗?说法一:以死谏楚王话说当年屈原看到楚国“党人”横行

  • 岳飞之死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不讲政治吗?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岳飞的死我们现在认为是南宋时期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但其实关于岳飞之死还可以有另外其他的不同理解。夏坚勇先生在《绍兴十二年》(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3月版)中,还原了南宋王朝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岳飞被杀给出新见解,这至少可以让我们看到南宋王朝里的复杂性。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是南宋

  • 消失三百年的努尔哈赤寝宫重见天日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盛京城的寝宫——罕王宫就在我们面前的沈阳市北中街路北地块!”7月31日,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据史书记载,1625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改明代“沈阳中卫城”为“盛京城”,沈阳城的历史地位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具体在哪个位

  • 秦始皇兵马俑竟然是用活人制成的,为什么如此残忍?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活人祭祀是远古时期的野蛮残忍习俗,在中国逐渐步入封建社会后就慢慢消失了,但相传秦朝普遍采用活人祭祀的方式,秦始皇的兵马俑,就是用活人制作的。中国古代用活人殉葬的风俗起源于上古奴隶社会,在殷商时期最为盛行,如今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墓葬群内,已发掘的众多古墓中,被殉葬的就有五千多人。随着人类文明发展,活人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