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秦国的功臣商鞅,他的死真的是自己作死的吗

秦国的功臣商鞅,他的死真的是自己作死的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96 更新时间:2024/1/18 5:06:17

商鞅虽然在秦国推行了变法,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功臣,但是最终还是被车裂处死了,那么商鞅之死最终应该由谁来背锅呢?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自从秦孝公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就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可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从表面上看起来是秦惠文王报私仇或者是维护统治的需要,可要是我们好好的看一下商鞅做过的那些事,就会发现,其实他早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商鞅变法的过程。

起初秦孝公对于变法的事情是犹豫的,因为他不知道老百姓会不会赞同变法。于是商鞅对他说:聪明的人能在做事之前就能看到做事的结果,愚蠢的人就算事情做好了都不一定明白怎么回事,老百姓大多数都是愚昧的,变法这样超前的事情,是没法在事前和他们商量的,就干脆强制他们做,等事情做好了让他们享受好处就是了。

听商鞅这么说,秦孝公是点头了,可另外一个大臣甘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聪明人都是按照传统习惯来治理国家的,那样的话就能吸取前面成功的经验,治理国家的人方便,老百姓也习惯,所以还是不能变法。

商鞅当时就反驳甘龙:你说的这些都是没经过脑子的,是世俗经验给你灌输的思想,当然这也不怪你,很多人都这样。这样的人当官是可以,可要是让他们搞点创新求发展就麻烦了。夏、商、周的开国君主用不同的制度都成就了王业,春秋五霸采取不同的措施都称霸天下,所以聪明人是制定规矩的,愚蠢人只能遵守规矩,你国家想强大想发展,就应该搞创新。

这场辩论商鞅是赢了,可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商鞅是咄咄逼人,他把秦国人都看成了傻瓜,都在等着他这个救世主去解救,这狂妄自大就给商鞅之死的第一个祸根。

开始变法以后,很多老百姓都不理解,很自然的就聚集在一起议论变法的种种不好之处。正好这会太子犯法了,商鞅就胆大包天的拿太子开刀了,当然刀没有落在太子的身上,而是落在了太子老师的身上。

等新法实施十年以后,老百姓都得到了新法的好处,当初议论新法不好的人,又开始在一起说新法的好处,结果商鞅很抽风的做了一个举动,把这些议论的人都迁到边远的城邑。

我们来看一下商鞅的这几个做法,他觉得老百姓议论新法的不好,就拿太子老师开刀震慑百姓,干嘛非拿太子那伙开刀啊,难道你杀一个其他的大臣就不能给老百姓当鸡看吗?这分明是在胡乱挥霍秦孝公给你的信任和权力,惩罚太子老师不是给老百姓看,是为了给自己树立在秦国的威严。还有后来的事情,你的新法老百姓不理解的时候,他们在一起议论这个事情的不好,你没有拿他们怎么样,等十年以后大家感激你法令的好,在一起给你歌功颂德了,你却抽风处罚人家,这是为了防止别人议论新法吗?这就是耍威风刷存在感嘛!

商鞅在变法的过程中,为了给自己博得声望,不惜加大处罚力度和广度,这个自私就是商鞅之死的第二个祸根。

在商鞅变法十年以后,他在秦国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了,那个时候有一个叫赵良的人去见他,商鞅希望人家能给他提意见。赵良起初是拒绝的,人家越是拒绝,商鞅越来劲,他告诉赵良,在我变法之前,秦国人的生活习惯和少数民族的戎狄差不多,在我的治理下秦国不但强大了,而且变成了一个懂礼仪守法度的国家,你觉得我和秦穆公时期的百里奚比如何?

赵良看商鞅这么一个态度,就很认真的告诉他:人家百里奚是从一个放牛人做到秦国的相国,可秦国没有人嫉妒他;在他治理之下,秦国讨伐郑国,三次扶晋国国君上台,还挽救了一次楚国;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在诸侯中广施仁德,征服了整个西戎。就是那样的功劳,可百里奚累了不坐车,大热天不打伞,出门都是走路步行。等他死后,秦国男女都为之流泪,他就是这样的德行。

你再看看你,你不但敢对太子的老师下手,你的号令在秦国比国君都好使,可你没有几十辆车跟随,没有足够的武装保护都不敢出门,现在秦国的人是怕你,一点都不敬重你。如果从现在开始,你把国君给你的赏赐都上交,再劝国君用一些有用的人才,让国家抚恤孤儿,赡养老人,尊重有德行的人,然后你退居山林之中种种地养养花,也许能获得平安

我们从赵良对商鞅的评价可以看出,商鞅在秦国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的是强制的手段,他是想最短的时间,最大限度的想在秦国看到自己变法的效果,可是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老百姓的感受,也许他们一时能让秦国强大,可那种不人道的制度延续下去,早晚会把人逼疯的。这就是商鞅之死的第三个祸根,他急功近利。

我们不能否认商鞅的伟大,不能否认他为秦国乃至天下做出的贡献,可是他也确确实实给自己种下了诸多祸根,所以被杀是迟早的事情,就算秦惠文王不动手,动手的人也有的是,所以商鞅之死怪不得别人。

标签:

更多文章

  • 小说中关羽的青龙偃月刀有什么隐藏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小说中的关羽一把青龙偃月刀,只杀得敌将闻风丧胆,那么有关这把青龙偃月刀,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吗。关羽关二爷人称“武圣”,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武功盖世,义薄云天,常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穿流在千军万马中,右手一柄青龙偃月刀,左手一根缰绳策赤兔马斩颜良,杀文丑,温酒斩华雄,好不痛快!但对熟悉历史的

  • 开国功臣基本被朱元璋杀光了,为什么徐达能逃过一劫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开国皇帝坐稳江山,为了保证政权的稳定,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一定要妥善处理,而朱元璋的做法十分简单粗暴,能杀的几乎都杀光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作为主子,在这种事情上,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能够比得上朱元璋血腥了。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强化统治,他不是学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而是一个字——杀。第一个诛杀的就是

  • 孔子最开始传道受业解惑的时候是多大年纪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在孔子之前,普通百姓是没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读书识字只能是士大夫或者富贵人家的孩子才能享受的,那么孔子初次做老师给人讲课是在他多大的时候呢?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所以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在政

  • 万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却并没有荒废朝政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起懒惰懈怠的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可谓是首当其中,他凭借三十年不上早朝的记录冠绝中国历史,但是他不上朝并不代表他没有作为,他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在历史上颇具争议,在其长达48年的皇帝职业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消极罢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以至于时人和后人对其评价偏低,其中

  • 刘备墓现在何处?为什么至今不能确定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说起刘备,我们会想到的是一个仁德的君主形象,他建立了蜀汉政权,是三国时期的豪杰人物,那么他死后葬在了哪里呢?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为人谦逊,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颇,是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刘备在诸葛亮、关羽等贤臣良将的大力辅助下,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

  • 雍正皇帝竟是被刺杀身亡,刺客是吕四娘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清朝时期最为著名的女刺客要数吕四娘了,她的真实性已经不可考,野史上说她是刺杀雍正皇帝并成功导致皇帝驾崩的元凶,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吕四娘,女,清朝雍正时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文字狱杀祖吕留良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雍正真是被吕

  • 诸葛亮娶了丑妻黄月英,是为了辅佐自己的事业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小说中的诸葛亮不仅才能非凡,学富五车,同时还是远近闻名的美男子,这样一位优秀的人,为何会娶一个丑老婆呢?诸葛亮不仅才华冠绝,史载“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犹如松柏”,是不折不扣的才子加帅哥。名士黄承彦非常欣赏诸葛亮,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匹配。”诸葛亮当即“拜谢泰山”,没有任何犹

  • 庞统和周瑜之间还有私交吗,他们二位最后结局是如何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周瑜庞统都是三国时期的优秀人才,这二位一个是东吴大都督,一个是蜀汉军师,他们能有什么交集呢?对于周瑜和庞统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只知道庞统擅长于使用计策,而且大多都是害人的毒计,不过他的才能却能和诸葛亮齐名,只是比诸葛亮更为骄傲罢了。而周瑜这个人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三国时期他几乎能和诸葛亮

  • 大清皇后婉容竟然有私生女,是跟谁生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一个帝国的皇后竟然有私生女,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果传出去简直要笑掉大牙,但是这件事情很有可能真实发生在清朝的历史上。婉容是清朝逊帝溥仪的妻子,清朝与中国的末代皇后,后为伪满洲国皇后。皇后婉容在1922年就嫁给溥仪,长期以来她觉得自己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被溥仪给忽视了。在烦闷和孤独之中,她越来越迷

  • 少女时代的慈禧,竟然曾经与荣禄有过一段感情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这对十七个满洲姑娘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她们都是有权戴红珊瑚顶珠的大臣的女儿。整个北京城的人都知道,咸丰要选妃子了。这十七个姑娘的父母情绪十分激动,因为如果他们的女儿被选中了,这对母亲来说将是极大的光荣,而对这个幸运姑娘的父亲来说,则意味着权力和威望。对姑娘本身,则可能意味着幸福。所以圣旨中点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