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其实全靠隋朝遗产?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其实全靠隋朝遗产?揭秘贞观之治的真相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32 更新时间:2024/1/14 10:32:52

说到唐朝,都会用盛唐来形象,那样一个万国来朝的画面,让李世民贞观之治评价推上顶峰。贞观之治也就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那么贞观之治真的是靠李世民一手打造的吗?为什么也有人说贞观之治的盛况是靠的隋朝遗产呢?今天我们就来揭秘贞观之治背后的真相。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但唐天宝十四年才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时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差距可以想见。

隋朝时政府在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纵观历史,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隋唐更替,其间的战争使人口减少约2000万以上,战争结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这是“贞观之治”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开创了大运河以及科举,大运河的劳民导致隋灭亡,但这些却促成了“贞观之治”的产生。开创大运河,利在当时,功在千秋。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劳。

到了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全国增加了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还是15万户。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380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长15万户,23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360万户……不对啊。难道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20万户?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870万户。

李治大惊:你是说隋唐改朝换代时,把全国人口几乎杀光了吗?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870万户吃50年。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我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50年吃的粮食……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赶尽杀绝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50%,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100年的粮食。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太大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只不过隋炀帝本可摘到的治世果实,却被他自己不懂得维护形象的举止而毁在他自己的手里,反倒到李世民得到了一个名扬后世的机会。

标签: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活八十九岁? 乾隆皇帝长寿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被称为“万岁”的皇帝毕竟是凡人,在百年之内的某日就一命呜呼了。在幼年时候就夭折的皇帝不在少数,在而立之年去世的皇帝也很多。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乾隆皇帝为什么能活八十九岁?关键在于乾隆皇帝懂得养生之道,能够坚持养生之法。节欲。“欲不可纵,不可禁”,

  • 慈禧太后也学过英语,慈禧太后的英语学得怎么样呢?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晚清时期的统治者对于西方的东西不肯接受的态度是一直以来固有的影响,除了光绪还比较乐意学习西方知识以外,要说慈禧也学过英语那还真的一件新鲜事,那么慈禧的英语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晚清时,轻的光绪皇帝痛感于国弱民贫,中国急需在各方面了解、学习西方。而英语也是当时正式场合下的外交语言。而且西方列强欺人太甚,提

  • 揭秘:非洲现360万年前人类直立行走脚印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人类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尽管有在树上生活的强烈倾向,但360万年前生活在现今坦桑尼亚的人类祖先也已开始用脚行走,并且步态与现代人非常类似。如果事实如此,原始人类可能已在跳跃中进化出行走能力,而不是逐渐拥有这种能力。这一发现来自于坦桑尼亚莱托里着名的原始人类行迹考古现场。30

  • 揭秘:李清照在杭州生活了那么久为什么只字不提西湖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在杭州的历史长河中,李清照绝对算得上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她的诗词,既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铿锵有力,也写得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样的伤时念旧。她虽然不是杭州人,却在杭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如今,杭州还有一间“清照亭”,以供后人怀念。1132年,李清照来到杭州,并与张汝舟有一段

  • 历史揭秘:诸葛亮的偶像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诸葛亮的才情一直受万世崇拜,其实诸葛亮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一起来看看吧。千百年来,诸葛亮不仅是忠臣的典范,更是智慧的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简直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也正因如此,诸葛亮成了多少英雄豪杰的偶像。可是,又有谁知道,诸葛亮这般高能的奇人也有自己的偶像——春秋时期的军神先

  • 历史解密:张良为什么不肯去救韩信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张良实际上是刘邦的军事。如果没有张良在背后出谋划策,刘邦也不可能多次死里逃生,更不能在楚汉之争上赢得胜利,夺得天下。那么这样一个军事级别的人物,为什么不肯救救被刘邦和吕后卸磨杀驴的韩信呢?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张良是刘邦的谋士,自然要以刘邦的立场考虑问题。站在刘邦的立场上,韩信功高震主,威胁到刘邦的

  • 洪秀全被被剁成肉酱是真的吗,洪秀全到底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太平天国这段历史的评价,相信我们最初留下的印象都不错,因为历史赋予了他们比较正面的历史,他们的走向也是比较具有价值的。但是他们泯灭的很快的原因也在于他们饱受争议的部分,残暴。打着人民的名义却欺压人民,作为天平天国的首脑人物洪秀全或许正是这样一个短视的人,那么也曾算是干了一番大事业的洪秀全最后是怎么死

  • 武则天因为推崇佛教发布禁屠令竟不许老百姓吃肉?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崇尚佛教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梁武帝就非要出家,任性地像个孩子,但是这种最多就是信佛算是自己的事儿,跟别人没关系。但是有的皇帝,自己信佛不说,还非得让别人信。就好比武则天,自己信佛,就让别人也信,还专门发布了禁屠令,竟然不许百姓吃肉。推广佛教可以,但是不让吃肉就有点过分了吧?那么武则天的这道禁屠令到底产

  •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收纳的三千后宫在天京城破后都去了哪儿?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太平天国大概是所有农民政权里还算比较成功的吧。至少洪秀全还成功建国了,但是建国后的洪秀全想到的不是民生大计,而是摆起了皇帝的谱,先把后宫给填满了,一个伪政权竟然拉起了几千后宫团。要知道洪秀全当了天王也没几年,那么这些后妃最后结局是什么呢?1853年在洪秀全领导的军攻克南京。从此洪秀全坐拥清朝半壁江山

  • 苏东坡与王安石本是政敌为什么最后竟成为知交?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文人的关系有时候真的是看不懂,你以为他们关系很好的时候,他们经常打嘴仗,老死不相往来,你以为他们关系很差的时候,他们又能从政敌变成朋友。后面这种关系,说的就是王安石和苏东坡。政敌变知交这种事是怎么在王安石和苏东坡之间发生的呢?王安石和苏东坡,我们也都很熟悉。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