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从古代的“共妻”现象看古时候的妇女地位

从古代的“共妻”现象看古时候的妇女地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490 更新时间:2024/1/16 13:50:35

在我国清朝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非低,很多人过着吃不饱饭的生活,因此,很多现在我们无法理解的规矩就在那个时候诞生了。

在辽宁省档案馆典藏的档案中,保存着几件清代原始婚书字据。从这些婚书中可以看到,处于封建社会中的弱势妇女生活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从中窥见封建社会里女人的社会地位。

自卖自身

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件卖身执照,原是这样的:

“立执照:婚书人刘门氏,因丈夫亡故,并无家业、儿女,无依无靠,度日难过,亲朋无有,每日哭哭啼啼,家人可叹,因此自托冰人自卖自身,情愿卖与周凤喜身旁为妻,度日远年,三造说允同家言明,做身价钱壹佰伍拾元正,当交不欠,笔下交足,自交价后,永不反悔,此系两家情愿,若有反悔者,有冰人执照为证。

媒人:德功、老金太太,宣统元年九月十二日杨氏代字赵青山。”

这里所说的“冰人”就是媒人,但为什么叫“冰人”呢?《晋书·索紞传》里讲,有一个当孝廉的官员,他的名字叫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面上,与冰下面的人谈话,感到奇怪,不知吉凶,就来找索叔彻圆梦。索叔彻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这一定是阴阳(男女)之事了。你在冰上与冰下人谈话,为阴阳语,这个梦预示你将要为人说媒,到开冰的时节,婚事就成了。”不久,太守田豹果然来求他做媒。

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后来又有了“红娘”、“划柯”、“媒妁”、“月老”、“保山”、“媒证”等多种别称。古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冰人做媒,因此也叫冰媒。

这件档案所展示的卖身执照发生在1908年。奉天省安东县的妇女刘杨氏因丈夫去世、膝下无儿无女,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家产,也没有了在夫家再呆下去的理由,且自己生活又无依无靠,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家里人(杨氏丈夫家里的亲人)看着很可怜,同意她另找个人家。因此,杨氏托了个媒人把自己卖给他人为妻。

首先由媒人先找好买主,然后买卖双方及媒人三方共同协商,商定好价钱,现金当面交清;为了怕日后妇女反悔、逃跑,故立执照为证,以绝后患。在执照下面,写有媒人的签字画押,买卖双方也在名字下十字画押,杨氏在其名字旁摁了手印。待手续齐备后,此执照具备了法律效力。这一纸能把自己卖多少价钱,要视年龄、相貌、身体状况等多方面条件而定。这种自卖自身的现象只能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妇女在走投无路时,迫不得已所采取的下下策。其未来命运如,只有依靠媒人,听天由命了。

借妻生子

所谓的借妻生子,就是典妻,又称承典婚,这是旧社会买卖婚姻派生出来的临时婚姻形式。这种婚俗形式是以男方用财物租用已婚女子做临时夫妻为特点,绝大多数情况是男方已婚无子,家财富足,需要子嗣;女方家经济贫困,丈夫无力维持生计,只得同意将妻子按一定期限典当给别人。男方付一定租金,到期将妻归还。

这种把自己的妻子当作器物一般出租给别的男人的陋俗,早在代就有所流行,元代盛行,明清沿袭成俗。民间俗称这是“借妻生子”的一种婚俗。另有一件档案称:

“赵喜堂因手中空乏,难以度日,进退两难,出其无奈,实事无法,情愿出于本身于结发妻送于张慕氏家中营业为主,同更言明使国票六百元整,当面交足,并不短少,定期八年为满。如要到期,将自己妻领回,倘有八年以里,有天灾病孽,各凭天命,于有逃走,两家同找,如找不着,一家失人一家失钱。期满赵喜堂领人,不如张慕氏相干,恐后无凭,立租字人为证。”

并有保人等签名画押。

这张典妻的契约期限是八年,安东县县民赵喜堂因生活所迫,将自己的结发妻子典与他人,妻子在典夫家中生活,到期后,将妻领回。在这张契约上,写有本夫的名字,并摁上手印,并没有写上妻子的名字,这也说明妻子本人没有权力主宰自己命运。

一般来讲,丈夫典妻这件事,事先可以不让妻子知道,不同她商量,即使她本人知道了,同意不同意都不起决定作用。在当时的社会,妇女一旦嫁给男人,丈夫便掌握了她的生杀大权,妇女就像家里的其它物品一样任由丈夫支配。

被典的妻子在这八年的漫长时间里,命运又转嫁到其它人手里,如有天灾病孽,生死由命,死了就死了;如果逃跑,两家一起找,找不着,一家损失人、一家损失钱。

质妻雇妻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在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出现了“质妻和雇妻”现象。

所谓的“质妻”,即把自己妻子转让给他人为妻,换取一笔钱,到约定的时间,要回妻子,送回原款。所谓“雇妻”,即雇主支付雇金给女子的丈夫,在约定的期限之内,让该女子作为自己的临时妻子,到期将女子送回其丈夫,雇金不收回。这两种形式可视作典妻的萌芽。及至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典雇妻子的现象更为普遍。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熙宁七年(公元1075年),因为旱灾和蝗灾,老百姓质妻卖子,父子不保。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时,苏轼在一项奏折中写道,二十年间,因为欠苗,卖田宅雇妻女的人不可胜数。

典妻往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典妻,另一种是租妻。按一般的分法以时间长短来分,时间长的为典妻,时间短的为租妻。都是一种临时性的婚媾形式,期限一般租为一至二年,典为五年、十年甚至十五年不等,而时间的长短又往往同孩子生育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多典妻者的目的在于要生儿继嗣,所以也有称典妻为“借肚皮”,或“租肚子”的。

旧时典妻风的盛行由多种经济原因所致:如丈夫有病无力维持家庭,或负债累累度日艰难;也有因赌博而穷困潦倒者,丈夫无奈而租典妻子。此类一般由丈夫作主,而妻子则被迫同意;也有丈夫长期外出不归,妻子生活无着而自典者。受典者往往由于其妻子不育无出,征得妻子同意而去借妻生子。但无论是典妻还是借妻,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体现了丈夫对妻子的绝对占有,女性对男人的人身依附,女子一旦出嫁便失去了人身自由,完全听从丈夫的处置,像商品一样被买来卖去,没有抗拒的能力,反映了社会黑暗和道德伦理的落后。

打伙共妻

还有一件关于打伙合同的档案:

“立打伙人孙长义因无钱使,将自己贤妻张金香中人说允,情愿送与张现思名下打伙,言明身价小洋钱叁佰元正,押账钱当面交清,分文不欠,有官钱使用,两家均纳,倘有天灾病业、逃走等情,各安天命。此系两家情愿,恐口无凭,立字为正。”

也有着立字人、中保人、中间人、借字人的签字画押。

这种让自己的妻子与别的男子打伙生活在一起方式,在东北地区俗称“搭伙”或“拉帮套”。它实际上是招养夫,是一种一妻多夫制的变异形式,其实质是让有劳动能力的男子到无能力维持生计的男人家里帮助过日子。它的特点是已婚女子的本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抚养妻子儿女或老人,家境十分贫困,维持不了最低的生活水平,只得依靠另招一夫,负担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这些婚俗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因为贫苦潦倒而迫不得已“卖妻获利”。但这种没落的旧时宗法制度的流毒,任何文明社会都会将之唾弃。

标签:

更多文章

  • 前后汉绵延四百年,给后世留下的弊端都有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汉朝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存在时间比较长的朝代,给后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也有一些消极的影响。两千多年前建立起来的汉王朝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今天的我们都是“汉人”。“汉”作为一个王朝的名字,来源于刘邦。刘邦出身草莽。当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刘邦和一帮好友在沛县起义

  • 千年无人挖掘的秦始皇陵,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古往今来,知名度高的皇帝,多是生前自己折腾,死后被人折腾。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平民百姓关注秦陵,集中在一个疑惑上:为什么不挖?感性色彩比较多。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是,挖和不挖哪个更重要?该不该惊醒那位在地下沉睡的帝王?

  • 比杨贵妃年长的多的安禄山,为什么要认她做干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阳为愚不敏盖其奸,承间奏曰:“臣生蕃戎,宠荣过甚,无异材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天子以为诚,怜之。令见皇太子,不拜。左右?语之,禄山曰:“臣不识朝廷仪,皇太子何官也?”帝曰:“吾百岁后付以位。”谢曰:“臣愚,知陛下不知太子,罪万死。”乃再拜。时杨贵妃有宠,禄山请为妃养儿,帝许之。其拜,必先妃后帝,帝

  • 秦始皇制造兵马俑,真实目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兵马俑是秦始皇制造的陪葬品,它规模宏大,制作工艺非常精美,现在主流说法是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地下卫队,帮助他在地下世界开疆拓土,那么秦始皇制造兵马俑殉葬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几千年来,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说众多,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他消灭六国,实现中国统一,又废出分制,设置郡县制

  • 病恹恹的林黛玉,为什么受到王熙凤的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为著名的角色,她也是公认的古典美人,楚楚可怜的样子人见人爱,那为何王熙凤对她格外喜欢呢?王熙凤和林黛玉都是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之一,二人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一个贵为荣国府的女管家,一个是贾母的亲外孙女。一个能说会道,一个才华横溢。那么王熙凤对林黛玉为何充满好感,要知道王熙凤的姑妈是王夫

  • 上古时期的恐怖殉葬制度,残忍到令人发指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在文明的起步阶段,人们并没有成文的法律和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言行,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茹毛饮血的野蛮原始社会,最能体现这一时期野蛮血腥特色的,就是殉葬制度了。殉葬这种制度,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面最让人愤怒的事情了,你说为了一个死人,竟然残忍的杀掉那么多无辜的活人,这和禽兽有什么区别,根据考古发掘得出

  • 腹背受敌的关羽,为什么临死都没等到刘备的救援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感情深厚,更胜亲兄弟,但是真实的历史上,关羽因为其性格原因,很可能常常与其他人有矛盾,这也可能是他最后身死的原因。看过《三国演义》后,大家总觉得关羽的死有点蹊跷。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关羽孤军北上,身后没有任何支援,不是去送死吗?就算关羽看不明白,刘备也看不明白,诸葛亮也看不明白

  • 李世民竟然砸了魏征的墓碑,后来又修复了,这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魏征是唐朝时期的千古名相,他是李世民最为看重的宰相,对国家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他死后为何李世民要砸毁他的墓碑,之后又重新修复好了呢?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纳谏言的招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

  • 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不立武氏为皇后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立折冲府的一位姓王的果毅都尉的女儿为皇后。果毅都尉是五品的武官,所以这位皇后也算是将门之女。最初的时候,王皇后凭借过人的胆识,和她将门虎女的天生气魄,协助李隆基搬到韦皇后,斗赢太平公主。可以说,李隆基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军功章里有王皇后的一半。随着李隆基在位时间的推延,他与王皇后之

  • 宋江在死前,为什么要先毒死李逵?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李逵是宋江最忠诚的跟班,不论宋江说什么他都听,对于这样一个听话又强力的手下,宋江为何在死之前,用毒酒将他毒死呢?大家读过小说《水浒传》知道,梁山英雄讨伐完方腊之后,梁山好汉仅剩下27个班师回朝。108个英雄就剩下这么几个人,宋江当时解决了方腊的隐患,最终还是朝廷得利,此时对于朝廷来说是消灭宋江梁山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