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传奇嫔妃香妃墓地在哪,真是死后葬在新疆吗?

传奇嫔妃香妃墓地在哪,真是死后葬在新疆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279 更新时间:2023/12/6 20:54:20

香妃在我国清朝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电视剧还珠格格将这个人物描写成为了一个奇女子,通体散发奇香,那么历史上的香妃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她的墓又在哪里呢?

香妃墓棺木上的描金的阿拉伯字,译成汉文是“以真主名义”。这一切帮助人们弄清了死者的信仰、年龄、性别、身份和生存年代。正如史料中所记载的容妃一样,她信仰伊斯兰教,死时五十多岁,穿戴妃子的衣冠,在乾隆五十三年入葬。

曾经热播过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第二部里,有一个重要人物:香妃。历史上确有香妃其人,但剧中有关香妃娘娘的故事情节是琼瑶女士根据剧情需要虚构的,里面的许多情节与正史完全不同。为尊重历史,使人们不至于被剧情或民间野史误导,笔者根据在新疆喀什香妃墓地、河北遵化旅游胜地清东陵等地的考证和在北京故宫档案馆查阅的有关香妃(容妃)的史料整理成此文,把围绕香妃娘娘发生的一些真实事情讲述给读者。

入皇宫,备受乾隆宠

香妃生于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本名贾姆丽孜木(又叫伊帕尔汗),为新疆伊斯兰教的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世居叶尔羌,其族为和卓,故名和卓氏,是优素福·霍加第五代孙女。其父为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公元1758年(即乾隆二十三年),盘踞在喀什噶尔的大小和卓霍集占兄弟进行反清。乾隆皇帝命令定边将军兆惠进军叶尔羌。霍集占兄弟即出重兵把兆惠围困三十日,形势十分危急。这时,不屈顺于霍集占兄弟,从叶尔羌迁往伊犁定居的香妃的胞兄图尔都跟随堂兄玛木特参加了她五叔额色尹的队伍,配合了清军作战,出击喀什噶尔。

叛军腹背受敌,只好分兵救援喀什噶尔。兆惠乘机反攻,大获全胜。次年叛乱平息后,定边将军兆惠被召回京,同时额色尹与图尔都、玛木特等也被召入京。漂亮聪颖、能歌善舞、天性活泼的香妃,一直深受其六叔额色尹的喜欢,便把她作为家属一同带到京城。乾隆念额色尹、图尔都等有功,加封为辅国公与台吉,赏赐定居京城。

香妃最初几次入宫,并未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直到1760年6月19日,皇宫内举行赏赐鲜荔枝宴席,乾隆从席前走过时,忽闻一股浓郁的令人陶醉的芳香,便停住脚,问众臣:“这香气从哪而来?”当时站在席旁还未入座的图尔都听到皇上发问,便作答:“回皇上,是妹伊帕尔罕身上散逸出的自然香气。”乾隆很吃惊,于是打量着图尔都身后的香妃,见她着一身维吾尔族服装,高高的身材,不仅显得饱满而又成熟,而且温柔迷人。越是靠近于她,香气越是浓郁,乾隆大喜,当即当着众臣和妃嫔们的面,册封香妃为贵人。入夜,乾隆便与香妃举杯共饮,同枕入眠。当时香妃27岁,乾隆50岁。来自西域南疆的香妃,由于生于和卓家庭,自身保养极好,加上那股陶醉、迷人的体内芬香,确令乾隆销魂夺魄。从此以后,香妃一生备受乾隆宠爱。不到两年,便由贵人册封为嫔。

在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时,同行的六位妃嫔中就有容妃(香妃),跟随皇帝游览苏州、杭州、西湖等名胜。一路上,乾隆按伊斯兰教风俗赏给香妃的饭菜就有八十多个品种。乾隆皇帝十分尊重香妃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宫中有一名维吾尔族厨师专为香妃做饭,香妃还长期穿着维吾尔族服装。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又册封容嫔为容妃(容妃即香妃,这一点,早被一些学者们证实了,在此不多赘述),并特地为她缝制了清廷朝服、朝冠、吉服。住在宫外的图尔都、额色尹、玛木特及其妻室等,也都未改换服装。乾隆三十六年二月,皇后已死数年,因为乾隆皇帝不再立皇后,香妃在宫中的地位逐年上升,俨然就是皇后了。

薄命女,魂归故里难如愿

自古红颜多薄命。公元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2月,香妃在皇宫里不幸染上风寒而患病。病情越来越重,到四月,便气息奄奄,乾隆很是着急,日夜派人专门守候,御医换了一个又一个,也无法把香妃的病治好。香妃知道自己在世时间不多了,便把后事安排得很有条理。她把几十年在宫中所积存的物品,分赠给各位妃嫔和佣人,将额色尹、图尔都的妻子,以及她的姐姐、妹妹和侄儿们均列了赠物清单。

到4月19日,香妃弥留之际,两眸潮红,嘴巴嗫嚅了好一阵子,未能说出话来,好像还有什么未了却的心愿,不愿撒手人寰。愁容满面的乾隆一直坐在香妃的病榻旁,见香妃欲讲不能,便把着她的手说:“爱妃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呢?讲出来,朕当尽量满足你。”香妃闻言,眼泪簌簌而出,沉思半晌,非吃力地才断断续续地吐了7个字:“臣妾愿魂归故里。”说完便香消玉殒。乾隆当即心痛得差点昏倒着地。此时香妃享年55岁,一生无子嗣,在宫中陪伴了乾隆28个春秋。

却说乾隆老年失去香妃,很是伤心,多日未理朝政。想着香妃生前的种种好处,有心满足她的遗愿,拟将其遗体按伊斯兰的礼节送回喀什安葬。但这是有悖于大清祖传皇规的。按规定,清朝后妃只能葬于皇家东陵后妃园寝中,绝不准许迁回本人原籍。乾隆为了达到既不犯皇规,又有心满足香妃这个伊斯兰教穆斯林生前的要求,日夜苦思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依照香妃生前的体型、面貌、身高等,雇用木雕名匠,用檀香木雕刻出香妃本人形像,使之与真人惟妙惟肖,然后全身裹以八宝花绫,只留出脸部以便香妃家人观瞻以为真身后即葬于墓穴中,以达以假乱真之目的。

这一切都在环环相扣的绝密状态下进行,知道真情的不过十来名承办人,国史、宫廷史册上不准留有记录。那时,被册封为韩国公长住京城的香妃胞兄图尔都也刚好去世,乾隆便下令将他们兄妹俩一真一假的遗体同时迁葬回喀什。图尔都的遗孀苏黛香奉命率车队护送灵柩回新疆。一行人马朝行夜宿,历尽艰险,费时五月,终于到达目的地。苏黛香立即请来伊斯兰教大阿訇念经主持葬礼。香妃的亲人们揭开遮面白纱,查验了香妃和她兄图尔都遗体面容,确认无误后即行下葬入穴。如今在喀什的墓葬大厅里,还陈列着当年送香妃兄妹回喀什的灵轿。当人们目睹这历史遗物时,确实相信香妃是葬在这里了。

保尊严,知情人遭杀戳

乾隆自从想出安葬香妃这个绝妙的办法后,觉得还是不能放心,宫廷人多口杂,加上护送灵柩回新疆的120人组成的庞大车队,路途遥远,护送时间长达五个多月,难免不露马脚。万一走漏了风声,这不仅有失大清脸面,又有损皇帝尊严。于是,乾隆定边驻新疆的大将军兆惠下了一道密旨。话说苏黛香办完迁葬大事,本想留居在喀什婆家生活,以尽媳妇孝道。谁知接到皇上御旨,令其速带原队人马返京,接受皇上赏赐。皇上御旨,不敢违抗,苏黛香只好带着原队人马原路返回。

此时,已是秋风阵阵的十月,就在这队人马行至新疆奇台县北沙窝的戈壁滩,突然发现四周尘土飞扬,一大队骑兵不知从处成包围状飞驰而来。不由分说,提刀就砍。弱女子苏黛香与女仆、卫兵、轿夫、马夫、骆驼手等120余人全部惨遭杀害!在这次大屠杀中,有一名卫兵,见厄运已到,断定已是死路一条,趁混乱之际,便拿刀朝自己的脖子上割了一刀,把鲜血染满全身,然后倒地装死。奇迹般地幸免于难。他脱掉朝廷卫服,隐姓埋名,一路乞讨,逃回内地,偷度残生。直到衰老临终前,才向亲人们说明这一悲惨遭遇,留下了历史实情。

香妃墓,两处墓穴辨真伪

新疆的香妃墓位于喀什噶尔城5公里的浩罕村。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这是一座伊斯兰教的墓园,始建公元1640年,是香妃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后来他的家族以及香妃等也随葬在这里。因为香妃的名气大,逐渐把这个家族墓地也叫香妃墓了。香妃墓以土坯为胎,外用绿色和紫色琉璃瓦方砖包砌,建筑宏伟,富丽堂皇。跨进陵墓,高大宽敞的厅堂里,筑有约60厘米高的平台,平台上的墓丘分为大、中、小三种,共计72座。墓体均呈上小下大的半长椭圆形,墓表面及地面用正方形蓝色瓷砖铺砌,有些台阶的表面以黄、蓝砖贴面,看上去晶莹素洁,闪闪发亮。整个墓园由陵墓、大礼拜寺、经堂、小礼拜寺和竹楼等几大部分组成,宏伟肃穆,在造型、装饰、色调等各方面与陵墓主体浑然一体,成为独具维吾尔族的古建筑之一。香妃的坟丘,就在平台的东北角上。坟墓并不高大显眼,但却一直是吸引游人的所在。

现在,我们再到清东陵看一下,在那层峦叠翠的河北省唐山市昌瑞山下,也埋葬着香妃,她的墓坐落在裕妃园寝之中。这座园寝始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当初叫妃衙门,后来因为埋进了一位皇贵妃而命名为纯皇贵妃园寝。这里的建筑完全按着清朝的规制,在妃园寝的殿宇、明楼、燎炉、墙头上都遍布绿色琉璃瓦。在陵寝园里有着星罗棋布的宝顶,宝顶下面分别埋葬着乾隆的三十六位妃嫔,香妃就是其中的一个。

她的墓穴在明东部第二排第一号。香妃死于公元1788年4月19日,同年9月25日葬于地宫。这与新疆香妃墓的入葬时间不相上下,一个死者,却有两处墓穴,确实使人难辨真伪。随着岁月的流逝,社会的变革,新疆的香妃墓几经修葺,愈加壮观,而东陵的香妃墓久经风霜变得更加残破。

加上盗墓匪徒盗掘,更加速了墓园的倒塌。1979年10月,东陵的容妃墓前,台阶条石断裂沉陷,文物工作者入地宫考察,发现地宫内有巨大的石门,门上有整体红铜管扇,整个地宫为拱券式石结构。棺床上,东西向斜放着一具红漆棺木,棺南侧被盗陵匪徒用利器破成一个大方孔,棺内已被洗动一空。

在清理棺床时,在泥灰浆中发现了一具头骨和大量衣服和织绣残片,还有各色宝石;花白头发,扎有辫绳的长辫子;朝服与朝冠残片;带有少数民族的八宝花绫;带有江苏江宁织造人名的妆花衣料及其它物品。其中最具考古价值的资料是:棺木上的描金的阿拉伯文字,译成汉文是“以真主名义”。这一切帮助人们弄清了死者的信仰、年龄、性别、身份和生存年代。正如史料中所记载的容妃一样,她信仰伊斯兰教,死时五十多岁,穿戴妃子的衣冠,在乾隆五十三年入葬。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墓在哪儿,刘备墓中是否真的有恐怖诅咒?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代雄主,他在夷陵之战后心力交瘁,病逝于白帝城,那么他的陵墓如今在什么地方呢?关于刘备的陵墓所在之地,可谓是众说纷纭,官方的说法是指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的惠陵。但是,在民间,却有很多的历史及考古爱好者有不同的看法。考古学家认为,刘备的确葬在了成都的惠陵,因为,刘备最宠爱的妃子甘

  • 只因一句话,项羽追杀刘邦的士兵就撤退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灭亡后,楚汉争霸日益激烈,然而很多次项羽都有机会杀死刘邦,他却没有把握住。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雄,刘邦、项羽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PK,最终汉胜楚败,项羽在乌江畔横刀自刎。其实在两人的交锋过程中,项羽有好多次机会,都可以将刘邦置之死地,有的被自己挥霍了,有的被“队友”浪费了。其中有一次,楚将竟然被刘邦

  • 明朝肱骨大臣张居正,为什么在死后遭受鞭尸?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帝王的身边总需要有一些人来提醒他事情该如何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也不是皇上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忠言逆耳的大臣是国泰民安的保障,但是这样的大臣往往会遭到帝王的记恨,因此而惨死的人也有很多,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位大臣。说起张居正之死,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官居首辅中死的最惨的一个,没有之一,这个最惨不是说

  • 合纵连横之术,苏秦和张仪最后谁是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合纵连横之术,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种高级的外交之术,采用各种分析利弊的方式来拉拢盟友击垮敌人,最早发扬光大的是战国时期两位著名外交家苏秦和张仪。苏秦游说六国,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国游说,要这些国家与秦国联合攻击别国,叫“连横”。六国中,齐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两国

  • 雍正猝死之后,下葬的时候头部竟然消失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雍正帝的突然死亡本来就是一个很离奇的事情了,在雍正下葬的时候,头颅竟然还离奇失踪了,这就非常奇怪了,难道真的有人对雍正行刺成功了?雍正帝在位一十三年,在位勤政克己,在朝政方面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关于雍正皇帝暴卒尸体无头之谜,说法不同。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 秦始皇陵地宫的成功修建,可谓人类第八大奇迹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墓,秦始皇陵的可谓是冠古绝今,不论是从布局、精美程度、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施工难度和时长以及耗资情况来看,秦始皇陵都是古往今来第一的,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时间动用数十万人力。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

  • 明武宗封自己为总兵?这个玩笑并不好笑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自古以来,关于皇帝的记载都是庄严肃穆的,因为要时刻体现皇帝的威严,开玩笑和幽默感貌似与皇帝并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

  • 诸葛亮隐居地在哪里,造成他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隆中由于诸葛亮早年间的隐居而闻名天下,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开始自己的隐居生活呢?或许看看你就知道了。古隆中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在绵延起伏的山岭间,忽有一山“隆然中起”,北枕汉水,林泉幽邃,蔚然深

  • 他不费一兵一卒救回了明英宗,为什么还风评不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能言善辩之人往往能靠一张嘴为国家赢得利益,在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著名人物,明朝杨善就曾经用雄辩之术救回了明英宗朱祁镇。说起杨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但说起土木堡之变,大家马上就会想起,那个不听群臣劝告,执意要亲征瓦剌,结果被敌军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而最终去瓦剌将明英宗接回来的人,正是这个杨善。杨

  • 墨子与鲁班有关系吗,他们各自有什么成就?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公输》一章中,详细介绍了墨子劝诫公输班不要帮助楚国攻打宋国,以及墨子劝诫楚王的经过,那么历史上的公输班和墨子有没有其他交集了?二位都是留名千古的传奇人物,各自有什么贡献呢?鲁班和墨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墨子本身是战国初期的宋国人,他和鲁班的相识是在墨子出使楚国时。墨子是出了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