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马超武功盖世,却为什么充满了悲情意味?

马超武功盖世,却为什么充满了悲情意味?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4/1/14 16:34:44

我们熟知马超,是从蜀汉的五虎将开始的,但是你知道吗,马超这个人一生经历颇为坎坷,充满了不如意的悲情色彩。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东汉卫尉马腾之子,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早年随父征战。后马腾入京,马超拜将封侯留驻割据关中三辅。潼关之战曹操击败,退守割据凉州陇上。失败后依附张鲁,又转投刘备。带头上表刘协,表请刘备称王。又辅佐刘备称帝。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有阵中剑术“出手法”流传后世。

《三国演义》及民间文化中绰号“锦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有“不减吕布之勇”。

作为一个将军,若能够疆场获胜而归,献俘阙门,从而获得封侯以及荫及子孙,当然是一件理想之事。若不能实现此愿望,那就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也是一个军人的荣耀。最悲情的是,有仗不能打,有兵不能带,空有一身武艺,只能看着别人驰骋疆场,而在家里闲着,还要被人时时提防。三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大将,论军职,他是王以下最高一级的左将军;论社会地位,他出身于军人世家;论武艺,他被人称之为有韩信英布之勇。但这个人恰恰是在“主公”正需要用人之际被闲置在家了!这不能不让人唏嘘,因为他才是三国时期最为悲情的大将。这个人就是蜀汉国的左将军马超。

马超这个人非常有名,演义中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一说,还有的人更是把他排在第三,说是一赵二吕三马超,可见马超的武艺在人们心目中该有多高。正史中不可能给武将来一个排名,但马超的能力确是毋庸置疑的。有记载说曹操曾经说过“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足可见马超的本领非常。

马超的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代父亲领兵西北至联合韩遂等人叛乱关中。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曹操派钟繇夏侯渊征讨汉中的张鲁,关中诸将都以为钟繇会袭击自己,于是联合起来背叛曹操。曹操先派曹仁征讨,并告诫诸将说“关西兵精良强悍,要扎牢营寨,不和他们交战。”然后亲自西征,两军在潼关夹关对峙。曹操以快速运动战术正面牵制马韩联军,暗中派徐晃、朱灵来到蒲阪津,想渡过黄河占据河西要害地段扎营布防。马超对韩遂说“应该在渭水以北挡住曹军,这样不过二十日,曹军的粮食用完了,必定撤军。”韩遂说“让他们渡河好了,等他们都拥挤在河中,那样再消灭他们不是更快吗?”马超的计策不能实行。曹操的“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这句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的。既然曹操能这样说,说明马超的计策是对的。结果曹军夜间渡过黄河,韩遂的计策落空。等曹操渡过黄河,部署完成,又在夜间分兵渡过渭水,在南岸结成营寨以后,叛军的大势已去,只得退到渭南扎营。这时候,马超等人提出来讲和,曹操既不答应,也不应战。实际上,曹操是想等待一个机会,即让所有的叛军集中,以便于一网打尽。等到时机成熟,曹操又用了贾诩的离间计,假意应允叛军讲和,然后和马超、韩遂单独相见。曹操在和韩遂相见时,只说以前在京城里的旧事,说到有趣的地方,两人都拍手大笑。事后,韩遂又收到了曹操的一封信,信上涂涂抹抹,关键地方语焉不详。这更加引起了马超的怀疑,再交战,叛军大败。马超一直逃到各戎族的部落里坚守,曹操也一直追击到陈仓西北的安定郡。

马超很得羌人和胡人的民心,在曹操和大军走后,马超就率领各戎族部落攻打陇上郡县。陇上各郡县纷纷响应他,马超杀死了凉州刺史韦康,占领了冀城,自称征西将军,兼任并州刺史。韦康原有的军官和百姓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人合谋攻打马超。杨阜、姜叙在卤城起兵,马超出冀城攻打卤城,没能攻下;回兵后,梁宽、赵衢关闭了冀城城门,马超又不能退回到城中。马超进退两难,又遭到了夏侯渊部将张郃的突然攻击,只得跑到汉中依附了张鲁。

马超等人的所谓联军,没有完整的军事计划、没有明确的行动目的,甚至连谁是统一的指挥也不明确,说到底只是一群为了自保而临时凑到一起的乌合之众。这样的军队集结到一起,遇到曹操行使反间计,又怎能不互相猜疑?马超的更大的失策还在于,他联合了不该联合的人。马超的父亲马腾和韩遂,本来都为西北重要将领,父亲还曾经派马超参加过钟繇讨伐郭援的战役,但马腾遭到了韩遂的打击,才不得不离开西北到朝廷任职,当了一个卫尉。马超在这种情况下接过父亲的军队,被朝廷任命为偏将军。但马超忘记了韩遂是父亲的仇敌,忘记了韩遂杀其家人的仇恨,而只为了一个并不确定的目的而起兵反叛。这就造成了马超的人生悲剧,京城中的父亲及其家人因为他的反叛被全部杀尽,自己在冀城的妻子儿女被赵衢全部杀死。这不仅造成了马超一时的悲剧,而且造成了马超一生的悲剧。

第二阶段,依附张鲁。

马超刚刚投奔张鲁的时候,张鲁待他还不错,想以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做妻子。张鲁的部下有人谏止张鲁说“假如有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他还能爱别人吗?”张鲁于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如果说,马超妻、子被杀是出于无奈的话,那父亲的被杀则是他欠考虑的结果。父亲在曹操手里,起兵时有没有想过父亲的安危?父亲是被韩遂逼走的,和这样的人联合,即便一时能够侥幸守住关中自保,韩遂能够容忍他做大吗?只不过是当初欠考虑,过后成悲剧罢了。马超知道在张鲁这儿是不会得到信任和重用了,就数次向张鲁借兵,打算向北攻打凉州,意图东山再起。张鲁同意了,马超领兵围攻祁山,久攻未下,又因为夏侯渊派张郃援兵赶来,马超只好撤兵回汉中。张鲁的部将杨白等人因为害怕马超的才能,想加害于他,马超只得逃入氐中。这时候,正好刘备入川,就派遣李恢前去结好马超。马超知道张鲁不是干大事的人,于是给刘备写信,请求归附。

第三阶段,归附刘备。

马超来到刘备这儿后,刘备给了他一支军队,让他一起合围成都。马超率兵来到成都城下,屯兵于城北。城里的刘璋将士畏惧于马超的威名,都非常害怕,一时间斗志瓦解,士气崩溃,刘璋随即开城投降。西川平定后,马超被任命为平西将军,督率临沮,延续了曹操以前封给他的都亭侯。刘备为汉中王,任命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当皇帝后,任命马超为骠骑将军,兼任凉州刺史,爵位也有亭侯提升为斄乡侯。

表面上看,马超的地位一直随着刘备的地位提高而提高,但实际上,攻下成都以后,马超已经处在一种半赋闲状态。比如说那个兼任凉州刺史,凉州实际上处在曹魏控制之下,你又怎么去上任?给你一支军队去夺取也行,打下来就地留下治理,可马超不但没有地,也没有军队让他去率领。说马超半赋闲还有一个例子,州治中从事彭羕外放当了江阳太守,心内不平,就去拜见马超。马超说,主公不是很器重你吗?说你可以和诸葛亮法正等人并驾齐驱,怎么会让你去外任一个小郡呢?彭羕将刘备骂了一顿,还说要和马超内外结合,这样就可以平定天下。马超听到这话大吃一惊,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是在彭羕走后赶紧向刘备报告。在这儿,史书记载的很明确,马超归降蜀国,远离家乡,“心中经常担心害怕,畏惧刘备怀疑他”。试想,一个不再被重用的人,他会去找一个非常受信任受重用的人去发牢骚吗?两人既不是少小玩伴,又没有生死与共的军旅生涯,即便是成为一时朋友,能在非常时期说出可以让人理解为叛逆的话吗?只能是说,人人都知道马超不被信任,处于一种被冷落状态。彭羕说这话的时候,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去世,刘备想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可以说正是用大将的时候,魏延在汉中防守魏国,而马超却在这时候休闲了!一个大将面临着大仗却无所事事,这该是多大的悲哀!在刘备当皇帝第二年,马超就是在这种境况下郁郁而终了。

马超不被信任,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说个人不拘小节。有一种说法是马超总是直呼刘备其名,这引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不满。实际上这种事有没有还存在争议,即便是有,也并不是很关键,征战年代屡降屡叛都能被容忍,何况是称呼名字!因为这是三国并立,刘备还不是一统天下的皇帝。问题的关键在于马超是一个在西北有威望的诸侯,而这个诸侯军阀为了自己的大事可以不顾一切。刘备不是不需要马超这样的大将,让马超代替魏延镇北,换回魏延东征不是很好吗?关键在于,刘备敢吗?有了汉中再加上凉州的马超,谁又能控制得住?一个亲爹老子都不顾的人,刘备敢相信他吗?不是刘备不如曹操,能够放手让钟繇、臧霸、文聘这些人镇守一方,关键是刘备没有曹操那般本钱。在这种情况下,马超越是本事大,就越是不会获得带兵的机会,而一个正值壮年的将军,没有兵带,没有仗打,还有比这个更悲情的将军吗?

马超独立没有机会,联合他人起哄造反又搭上了全家几百口人性命,依附他人又因此而被时时怀疑提防,空怀一身武艺,真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最为悲情的将军!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末大将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百姓为什么争食其肉?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明朝末期,袁崇焕的关宁铁骑阻挡后金入关的脚步,成为大明的最后可靠防线,可是皇太极略施离间小计,崇祯就将忠心爱国的袁崇焕以通敌罪名凌迟处死。作为元朝之后建立的汉人天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以来无不受到百姓之拥护和爱戴,然而,这个政权在存在300多年后又迅速走向了灭亡,从之前的百姓爱戴拥护到百姓嫉恶如仇,百

  • 诸葛亮临死前最后的计谋,后世千百年无人看穿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智慧的化身,后世很大程度上将他神话了,比如说他的死,也被后人美化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绝顶聪明的风云人物。孔明早期为了维持生计在田间种地,后来结识黄月英并与之婚配。黄月英相貌极其丑陋但是聪慧过人,这也许就是孔明娶他的原因吧

  • 准格尔叛乱的平定,对于大清有什么价值?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清朝时期西北地区的准格尔叛乱,是妄图分裂国家的一次叛国行动,为此康熙多次御驾亲征,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重新将西北地区纳入版图。平定准噶尔的意义是巨大的,从领土的完整上来看,既避免了领土的分裂,又遏制了外国势力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入侵。从民族稳定来看,维护了蒙古族的安稳,为蒙古族建

  • 明朝败家太监梁芳如何获得明宪宗朱见深宠爱?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明朝成化二十一年,皇帝朱见深想到自己已经十几年没有去视察王朝的存款了,于是他来到内藏,可是,当他打开内藏库的大门时,发现里面竟是空荡荡的,连一个子儿都没有了。朱见深勃然大怒,马上喝令梁芳前来问话。梁芳是谁呢?怎么短短十几年,内藏存的银子就被人花光了呢?对于这个局面的形成,万贵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明

  • 世界上竟然真的有人皮书,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皮书?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人皮书这种东西,喜欢恐怖故事的人一定不会陌生。但是要说世上真的有人皮书,似乎有点犹疑。真的假的啊事实上是真的。世界上竟然真的有人皮书?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人皮书?在欧洲,人皮书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而且人皮书并不罕见。在哈佛图书馆曾经发现过一本人皮书,而且也是迄今为止哈佛图书馆唯一一本被证实的人皮图书(该

  • 明朝神秘机构 东厂锦衣卫碰到他们也要低头哈腰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明朝应该算是中国古代独具一格的一个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终结了外族在中原的统治,同时也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特务机构。经过后代几位皇帝的不断发展完善,到了明朝中后期,其特务机构已经无孔不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由太监掌控的东厂以及锦衣卫。然而不为人知的是,明朝还有一个特别低调的机构,可谓是大明朝第一神秘机构,

  • 商鞅到底发明了什么罪名连隋炀帝都觉得残忍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能把商鞅和隋炀帝联系起来,确实事件不同意的事情,毕竟两个人的画风截然不同。商鞅虽下场不好,但是也是死于政治斗争,他的一生力图变法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隋炀帝则在世人眼中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昏君,然而立法立世的商鞅到底发明了个什么样的罪名,竟然连隋炀帝这样的昏君都觉得残忍,于是就给废除了呢

  • 临死前劝姬妾改嫁,曹操对待婚姻这么开明?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曹操喜欢人妻这一点已经不是秘密了,这种喜好对于掌权者来说,其实一句好色就可以解释得通了,但是对于曹操来说,他在临死之前劝自己的姬妾改嫁,这个观念就和喜爱人妻不一样了。要知道在古代男权社会里,男人对女性的严苛程度简直令人发指,多少女人在丈夫死后不得不守寡一生,可是曹操却十分开明,甚至劝解自己的姬妾改嫁

  • 历史上最先自我批评的皇帝是谁?汉武帝为什么要自我批评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自我批评指的是自觉地针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缺点、错误,作实事求是的检讨,以期达到改正的目的。这种行为不论是多我们来说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优良的作风。但是这一种行为,对于古代那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来说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千百年来,皇帝是不容置疑的,他们所说的话就是真理,所做的决定不管对错下面的人

  • 苏轼吟诗赴宴时苏轼所说的句子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吟诗赴宴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