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后宫之谜:秦始皇为什么终生不立皇后

后宫之谜:秦始皇为什么终生不立皇后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69 更新时间:2023/12/21 3:01:48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始,立后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后,他也是立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这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据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13岁即位后,并未亲政,直到22岁,这9年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但秦始皇并未立后。秦始皇亲政后到39岁的17年是其自己掌权、统一六国的时间,尽管国事繁忙,但在后方立后也不费事,秦始皇仍未立后。从39岁到50岁时,秦始皇多在巡游路上,但是立后以“母仪天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秦朝虽是个短命的王朝,但秦始皇有充足的时间立皇后。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没有立后呢?

有人认为是家庭因素影响了秦始皇,据《史记·吕不韦传》记载,秦始皇的母亲原是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后来赵姬至大期生子政;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秦庄襄王死后,身为太后的她仍经常与吕不韦重温旧情。《史记·吕不韦传》中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后来太后竟然又与缪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缪甚至于酒后大骂众臣:“我乃秦王假父,怎敢与我斗口乎?”母亲的失检行为令秦始皇恼羞愤怒,无地自容,使他心理压抑,性格变得极为复杂:内向、多疑、妄想、专制、暴虐、冷酷无情,把他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性的暴君,最后彻底爆发,杀了两个私生子弟弟,将其母赶出咸阳,并迁怒于吕不韦,罢免其相国之职,后又下诏命吕不韦“速徙蜀中,不得逗留!”结果吕不韦害怕被诛而服毒自杀。

后来秦始皇虽然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悔过,但至死未让太后再住咸阳。这充分反映了秦始皇所受到的心理伤害之重。专家分析认为,由怨母而仇视女人的心理阴影,使秦始皇长大后在婚姻能力上未能健康发展。宫中众多女人,仅仅是为满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亲行为而形成的心理障碍,也是秦始皇迟迟未立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有人认为秦始皇是要求过高,无合适的皇后人选,所以才未立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加之又是他第一次实现了统一六国,秦始皇自命不凡,于是在挑选皇后时标准也非常高,期望能选一个才能与自己匹配的女人为后,但是这样的女人并没出现,秦始皇也就将自己的立后之事无限期地拖延了下来。

也许一件事情可以作为这种观点的旁证,那就是秦始皇并不宠爱统一六国后收入后宫的众多佳丽,他痛恨她们抛弃亡国之辱而媚悦新主的行径,但对守贞重节的女子却倍加赞赏。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全国各地巡游。当他走到今浙江一带时,得知当地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经常发生逃婚事件,妇女死了丈夫可以再嫁。他认为这不符合封建道德和法规,便命人把诏令刻在石头上,不许再发生类似行为。这便是所谓“会稽刻石”。其中有这样几句:一、“有子而嫁,倍死不贞”,意思是指责那些再嫁的寡妇带着儿子改嫁,这是背叛丈夫的不贞行为。又说“妻为逃嫁,子不得母”。

意思是,女子如果因为不满男方而另找对象,是淫荡的伤风败俗的行为,将来她的儿子都可以不认母亲,别人发现了杀掉她也无罪。秦始皇在“会稽刻石”中还明确表示:妇女守贞绝非一件普通的小事,而是关系天下“嘉保太平”的大事。相传有一个叫怀清的年轻寡妇,世代富豪之家,资产巨万。她丈夫死后,由寡妇独自支撑家业,不再改嫁。秦始皇把她树立为在全国提倡妇女贞节的典型,曾赐令她“旁座”,即与自己平起平坐,当时就连当朝丞相在皇帝面前也只能站着,可见秦始皇对怀清的推崇。秦始皇还为这名寡妇修筑了一座“怀清台”用来彰扬她的事迹。

还有人认为是秦始皇的性格使然。嬴政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秦始皇3岁的时候,父亲异人将他们母子作为人质留在了赵国。在赵国所受的唾弃和鄙视加上回到秦国后的复杂政治斗争,以及母亲淫乱给自己造成的心理阴影,养成了他刻薄、多疑、暴戾的性格。他不希望自己在追求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的最高理想时,还要分出精力用在女人身上,于是从不对女人付出真心,那就无从谈及立后了。

另外一部分人认为秦始皇是为求长生延迟立皇后,但无奈还未立后就一命呜呼。种种说法,不一而足,秦始皇在长达37年的统治时期一直没有立皇后,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究竟是哪种决定性的原因使得他坚持不立后,史料中并未记载,我们今天也只能够凭借当时的点滴资料和想象进行猜测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后, 刘禅为什么仍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 乾隆年间大贪官李侍尧是如何逃过死刑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李侍尧,生年不详,字钦斋,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重要大臣。他是汉军镶黄旗人,他的父亲李元亮曾经做到过户部尚书,此外他还是清朝大将李永芳的四世孙,由此可见他的身世还是非常显赫的。他在乾隆初年的时候,以荫生的身份被授予了章京的官职,之后则一路高升,先后担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工部侍郎和两广总督的职位,之后又

  • 西方人评中国皇帝 为什么认为千古一帝是他?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西方人在评价中国皇帝时,认为这位皇帝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其影响力甚至超过秦始皇。他就是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隋朝我们都了解,只存在了短短的3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隋文帝杨坚甚至还不如他儿子隋炀帝有名,然而杨坚却被西方人称为千古一帝,最具影响力的君王。先说我的结论。前段时间在看梁启超《李鸿章传》

  • 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 拿破仑与汉尼拔比较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汉尼拔.巴卡是北非古国有名的将士,军事与外交能力很强。至今他的军事战略仍被许多军事家所研究。那汉尼拔是哪个时期的人呢?笼统的说汉尼拔是古罗马时期的人。众所周知,汉尼拔被西方人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从这个称呼上就可以得知汉尼拔在军事战略上的才能。从战争本身来看,汉尼拔在那个时期远征罗马,创造了一定的辉煌战

  • 为什么著名谋士诸葛亮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曾六出祁山却无功而返。而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著名谋士,政治家,难道会看不清天下局势而盲目北伐吗?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当时天下三分,曹魏的领土最大,曹操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曹魏兵精将广,手下能人异士多入牛毛,冷兵器时代,北方骑兵战斗力首屈一指。且八百里秦川沃野,关中地区尽在域内。

  • 克伦威尔的功绩 克伦威尔拿破仑谁的实力更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克伦威尔在青年时期,曾经就读于凊教学院。作为一个清教徒。这让他之后的一些行为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在英国内战中他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指挥才能,带领着议会革命军战胜了王党的军队。如果没有他,英国的民主政治萌芽可能就会被镇压下去,历史的进程估计也将会被改写。克伦威尔的功绩就在于他打了一个胜仗,不经意间改变了历

  • 当年这些教授用辞职抵制国家废除汉字,如今为什么他们又呼吁恢复使用汉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汉字是中华文化最瑰丽的文化珍宝,不仅记载了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传承了文化精髓,而且在千百年来对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汉字也在近代经历了繁简之争,但是却为推进文化普及提供了帮助,而在历史上曾使用过我们国家文字的国家,却在不断废除汉字,比如说韩国。当初韩国废汉字,引来各大学教授以辞职抵制,如

  • 成吉思汗死因之谜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居然死在美女手中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成吉思汗,蒙古族的霸主,能征善战,打下大片的领土,建立蒙古帝国;远征欧亚各国,宣扬中华民族的威仪。毛泽东对成吉思汗的评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此言过低。成吉思汗实为千年风云第一人!不过人总有垂垂老矣的时候,一代雄鹰也有飞不动的时候。1227年,65岁的成吉思汗去世。关于他的死因有几种

  • 因为害怕被俘虏,这支分队被活埋了之后不敢求救竟然就这样埋了六年?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说到二战时候的事,很多事情都非常的奇葩。就好比今天要说的这个,因为害怕被苏军俘虏,这支德国军队被活埋之后连求救都不敢,这一埋竟然就是六年,到最后活下来的也仅剩一个人了。那是1945年的事情了,二战都已经到了尾声了,苏军在波兰境内继续扫荡残余德军。全线溃败的德军已经无力回天了,其中一支6人小分队在撤退

  • 古时候的人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古时候竟然用童子尿漱口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最近因为牙齿的问题跑了几趟医院,一大早要起来排队拿号,赶不上最早的排队时候你就有可能要等上大半天还没论到你。现代人的牙齿真的是各种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也因此出现了很多种功效的牙膏,现在的人刷牙那么勤奋牙齿的毛病却一大堆。那么古代的人没有牙膏牙齿是不是更差了,其实不是,在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览中最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