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西汉名将霍去病如何死的,霍去病死的时候多少岁

西汉名将霍去病如何死的,霍去病死的时候多少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355 更新时间:2023/12/24 8:02:18

西汉时期,多亏了霍去病卫青,大汉对匈奴的作战才能进展顺利,最后实现了边疆的稳定,那么在历史上,功勋显赫的战将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呢?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初次征战即率领八百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英年早逝,死的时候仅24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句话犹言在耳,说者已逝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哀思。霍去病,一代天之骄子,提起他无人不晓。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人在同样年龄就能有他的成就——17岁两出定襄、19岁三征河西、21岁纵横漠北,杀到匈奴胆寒,甚至影响西亚历史进程,年仅21岁就身居大司马高位。少年将军的生活是平淡的,除了战争还是战争,这样一位年少得志,功高权重、冷峻刚毅、英武帅气而又出入侯门帝府如闲庭信步的奇男子,自是流韵生风。

这位具有传奇性色彩的英雄少年,辛苦在人世走一遭,上天却只给了他23年的光景,他还不舍得脱下身上的铠甲,还没有在战场上纵情驰骋,还没有在千军万马中呐喊个够,还没有衣锦还乡戎马归来,好多好多的未做的事情,都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或许在离开的头一天,还在马厩看望自己的爱驹,还在和作战的战士讨论战情,谁也没想到他会走得那么匆忙,他的死为我们留下了惋惜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关于他死因的千古谜团。

他,究竟是如何去世的?

关于霍去病的死,史界和民间有多个版本,历来众说纷纭,我们也只能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的推测,而不能下一个准确的结论。对于他的死历史上一般有三种说法。

病死之说,是最广为流传的,也是官方的说法。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但没记载是啥病。这就让后世的猜测更玄乎,一向身强体壮的少将军,怎么可能会得病而死,于是人们纷纷猜测着另一种可能,有可能是得传染病或瘟役而死而后世的电视、电影里,普遍以这种说法为准。匈奴为了与汉军周旋,单于把得瘟疫而死的动物丢到水源里,霍去病率领的军队正好喝了这些水。回长安后霍去病杀李敢,被汉武帝贬往朔方,路上就得病了,直接导致其死亡。但史书上无论是霍去病列传,还是匈奴列传,为何找不到大面积死亡的相关记载?而且瘟疫潜伏期也不长,霍去病是去了匈奴那边两年之后才去世的,这个推测明显有很大的漏洞。

另一种说法是意外死亡或系他杀。汉武帝的一个儿子和熊打架被拍死都有记载,当朝大将军、大司马意外死亡或被杀,但史书上却没有记载,而且想谋杀大将军,也没那么容易吧?这种说法可能性更低。

霍去病的死因,一直都晦暗不明,一直流传在民间,我们也只有在太史公《史记》的记载里,获得些只言片语的线索。“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描绘的是卫青代表的卫太子和霍去病代表的势力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两人都是谦和有礼的,但是站在背后的人,却不得不让彼此对立。司马迁还特意写了一笔:“自骠骑将军死後,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以霍去病的死为界线的话,卫青代表的卫氏集团很明显地,在霍去病死后开始被汉武帝削弱,当年的何等风光的五候被削去四候,卫青更是被闲置十多年。老卫青死后,最后一个候爵也几乎被削掉——如果不是平阳公主极力周旋让长子卫伉继承的话。

不管前面推断是对是错,但霍去病杀死李敢一事令他民心尽失,即使他位居大司马,但在群众中间并不见得有人气,甚至对他极为不满。漠北大战,李敢的父亲“飞将军”李广跟随的是卫青。后因为在沙漠中迷路延误军情,李广愤而自杀。回来后李敢觉得自父亲死的冤枉,认为是卫青逼死了父亲。于是跑去理论,最后似乎还用剑打伤了卫青。卫青是霍去病的舅舅,霍去病听说此事以后非常的生气,所以就再一次汉武帝组织的打猎活动中把李敢给杀了。说来霍去病杀李敢也太冒失了,就算李敢打伤了卫青,也该由汉武帝出面处理此事。况且李敢也是名门之后,这种做法是激怒了汉武帝。性格刚强在疆场是个悍将,在可在和平时期这样的名将就难逃皇帝的制裁了。

纵观历史,帝王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的。任何有对其统治造成威胁的人,都会出现在他的“黑名单”之中。无论此人曾立下多少汗马功劳,无论他是忠臣还是良将,无论是身边的亲人还是朋友,都难逃脱置身棋局的命运。霍去病的死极有可能是汉武帝为了防止后患,暗下杀手杀了霍去病。和平时期两大干将,霍去病和卫青既有群众基础,即使霍去病射杀李敢后,人气下滑很严重,但是两人势力和实力不容小觑,且二人都有血缘关系,容易形成外戚利益集团。

这便是在天子手下为将者的悲哀,发掘出来将将才的聪明才智都用尽,就把他们都丢弃了。名将如宝剑,刚则易折,柔能持久宝剑太过锋利了,就容易折断。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古人针对盗墓贼的反盗墓手段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将大量财宝放在墓穴之中,是古人的常见做法,这也催生了盗墓这个特殊的行当,那么墓主人与盗墓贼之间的斗智斗勇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不知何时起帝王陵墓成了盗墓贼眼中金灿灿的宝藏,从而拉开了一场墓主与盗墓贼之间的战争。陵墓主人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被盗,想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招数,具体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反盗

  • 吴哥窟现地下城市 或将解开吴哥窟身世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近日,有考古学家利用现代考古技术对柬埔寨吴哥窟再一次进行了探索,通过航空三维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对吴哥窟进行了扫描,结果在吴哥窟及其附近的热带丛林地下,发现了多个地下城市,而它的规模竟然和柬埔寨的首都金边差不多。科学家指出,吴哥窟现地下城市或将揭开吴哥窟文明的身世之谜,极有可能会改写东南亚历史。搜索到的

  • 袁世凯身边为什么那么多人才?知道拉拢别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导读:当官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应该是:如何留住“人心”。人心齐,泰山移。这就足以证明给百姓办实事重要,但是人际关系处的好同样也很重要。但是怎样的为人处事才最能拉拢人心呢?袁世凯可谓是有自己的处事心得,结交了很多人才,最终使得自己平步青云。历朝为官,都重视出身,然而在清朝有一个人,连个秀才功名都没有,连“

  • 明朝为什么采用这种怪异姿势下葬 竟是因为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1956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吴晗联合郭沫若等人,力主发掘明长陵,郑振铎、夏鼐等人认为帝王陵不能随便挖掘。最后由周总理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定陵,这也是唯一一个主动发掘的帝陵。明定陵埋葬的是明神宗朱翊钧(俗称万历皇帝)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一年后,考古人员打开地下玄宫,发现万历皇帝的葬式是“仰面朝天,

  • 古代皇帝真的可以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当太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导读:古代皇帝立储的原则是什么?是随心所欲还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明朝万历皇帝这个事件吧。据史料记载,万历皇帝当初想立郑贵妃为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把郑贵妃的儿子立成太子。可是那个时候的万历皇帝胆子着实小了点,甭说改立太子了,就连提出这个意见的勇气都没有,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暗示

  • 聪明的妥协:解开武则天失去皇位还受尊祟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隋炀帝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有统一中国的功劳,但死后只落得半亩地下葬,这是很悲惨的。但武则天不一样,武周王朝灭亡后,李唐王朝的新任皇帝唐中宗李显称武“则天大圣皇帝”,给她一个充分的历史认可,唐中宗还下令今后每十天要率领所有的文武大臣去看武则天一次。唐朝太上皇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待遇,唐朝太上皇比较多,因为

  • 揭秘考古发现185万年前神秘巨人指骨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导读:有关巨人的传说,不仅在神话里出现过,全球很多民族都创造了有关巨人的传说,在位于坦桑尼亚的奥杜威峡谷中,科学家发现了距今185万年的小指骨,这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现代”人类祖先手骨,同时也暗示当时存在一支体型巨大的人种。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185万年的小指骨,这个发现意味着人类的祖先可能在当时就开

  • 考古发现《死亡之书》最后残缺手稿!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死亡之书》是古埃及所流传下来最著名的文献,古埃及的一种陪葬物品。这是一些用来帮助死者在来世渡过难关、得到永生的咒语。通常这些咒语会写在纸草上,放入棺木中。在放入棺木之前,咒语也可以先由祭司读过,通常古埃及木乃伊埋葬时都带有一本富有神秘色彩的《死亡之书》,这本书并不完全是对盗墓者的诅咒,同时还有对人

  • 揭秘玛雅水晶头骨之谜:头骨传言竟是假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导读:玛雅人除了天文、数学知识非常先进外,他的预言更是十分精准。在玛雅文化中,一直流传着水晶头骨的故事,说水晶头骨内蕴含神秘的力量,但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水晶头骨具有催眠作用,真是这样的吗?科学家们认为,水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晶莹剔透的质感很容易令人着迷,再加上头骨的造型就更容易产生催眠的效果,因

  • 揭秘同治皇帝死因:纵欲染花柳被慈禧命按天花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同治皇帝载淳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1872年同治16岁,该立皇后了。当时有两个人选,一为侍郎凤秀的女儿,此女妩媚多姿,是慈禧心目中的皇后;一为侍郎崇绮的女儿,年长于凤秀的女儿,相貌亦稍逊,但端庄过于前者,深为慈安太后所喜。经过民主淘汰赛,崇绮的女儿胜出,被立为后,即孝哲皇后;凤秀的女儿则入选为妃,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