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名震一时的名将关羽之死的过程是如何的

名震一时的名将关羽之死的过程是如何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09 更新时间:2023/12/24 8:03:15

关羽是三国时期威震天下的名将,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得到善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命运。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是怎么死的?那是在樊城没有攻克时,背后的江陵遭到了东吴的偷袭,在回军过程中军队士兵逃散,关羽和儿子关平退守临沮,兵败后被杀。关羽之死没有疑问,但关羽究竟是被谁杀死的,史料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三国演义》中,导致关羽被擒被杀的是这样一些人吕蒙偷袭江陵,关羽的手下糜芳、符士仁投降了东吴,吕蒙得以成功;关羽从樊城撤军,兵士大部分逃散,只好暂走麦城,孙权潘璋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潘璋的部将马忠将关羽擒获,献俘给孙权;孙权想招降关羽,让他抵御刘备和曹操。属下有人说,当年曹操没有杀他,以至于留下大患,甚至都议论过迁都。现在又怎么能让他活呢?孙权于是杀了关羽。

不过,《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杀关羽的主要人物不是潘璋,而关羽显灵报仇最主要的对象却是潘璋。在小说中,关羽报复吕蒙是灵魂附身,借着宴席的机会大骂孙权,骂完以后吕蒙倒地而死。潘璋是怎么死的呢?刘备征伐东吴,潘璋奉孙权之命驰援前线。既然是能够击败关羽,其人肯定不是一个草包,但潘璋在一次交战中却落了单。关羽的儿子关兴独自追赶潘璋,一直追到山谷之中,在一户人家里看到了自己父亲的画像。他在这家里住到三更时分,潘璋却自投罗网也来到了这家。在父亲神灵的帮助下,关兴杀了潘璋。糜芳、符士仁想将功折罪,杀了马忠又投降回到刘备这儿。刘备怪他们来得迟了,还是杀了两人。

从这一干与关羽被杀有关的人来说,明明是孙权下令杀了关羽,而遭到的报复却是最轻,仅仅是挨了几句骂。而那个潘璋,在交战中被关羽打得大败,献俘给孙权的又是马忠,可以说是所起作用最轻,而遭到的报复却是最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情况?先看看史书是怎样记载关羽兵败被杀的。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曹操派遣徐晃救曹仁,关羽不能取胜,便带兵退回。孙权已经占领了江陵,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妻子、儿女,关羽的军队便溃散了。孙权派将领拦击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闰十月孙权征讨关羽,……关羽返回当阳,向西退保麦城。孙权派人诱降他。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立旗帜和草人迷惑敌人,自己悄然逃走,手下士兵全部逃散,只有十几个士兵跟随。孙权已先派朱然、潘璋阻断关羽的必经之路。十二月,潘璋的司马马忠在章乡捉获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以及都督赵累等人,于是平定了荆州。”

《三国志·潘璋传》记载“孙权讨伐关羽时,潘璋与朱然截断关羽的退路,来到临沮,驻扎在夹石。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活捉了关羽,以及关羽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孙权当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秭归二县作为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为溧阳侯。”

《三国志·朱然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跟随孙权参加讨伐关羽的战斗,和潘璋一起在临沮擒拿关羽,为此升为昭武将军,封为西安乡侯。”

另《江表传》有关于孙权说吕蒙的一段话“禽羽之功,子明谋也。”说的是擒拿关羽是吕蒙的计谋,并不是他亲自参与的战斗。

所有这些记载,都说的是关羽是怎么死的,并没有说是谁杀的。

倒是《三国志·关羽传》注引《蜀记》中有一段话“孙权派将军攻击关羽,将关羽及其儿子关平擒获。孙权想不杀关羽,留下他以抵御刘备和曹操。有人对孙权说‘关羽像虎狼一样,不能养着他,否则,日后必然会成为危害。曹操当年没有立即杀他,最终留下祸患,所以才有议论迁都一事。今天又怎能让他活着!’孙权于是下令杀了关羽。”《三国演义》或许就是借用了这一段史料吧?但按语紧接着否定了这种说法“孙权派遣将军潘璋截断关羽的退路,擒获关羽即行斩首(羽至即斩),并且临沮离江陵城还有二三百里,怎么能容许不在擒获时杀了关羽,还有时间议论关羽的生死呢?”

虽然没有哪段史料直接表明关羽是谁杀的,但综合起来看,是谁杀的关羽,还是能够理出一个比较明晰的脉络的。

曹操派遣徐晃救曹仁,关羽不能取胜,便带兵退回到当阳,向西退保麦城。这时候,吕蒙已经占领了江陵,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们的妻子、儿女,由于吕蒙采取了很好的安抚招降政策,关羽的军队便溃散了。孙权也来到了江陵,他先派朱然、潘璋阻断关羽的必经之路,然后派人诱降关羽。关羽假装投降,在城楼上树立旗帜和草人迷惑敌人,自己悄然逃走,手下士兵全部逃散,只有十几个士兵跟随。在临沮章乡,潘璋的司马马忠活捉了关羽。马忠是潘璋的司马,他是没有权力来处置关羽的,所以他只能将关羽送到潘璋大帐。潘璋按照孙权事前的命令,下令杀了关羽。

孙权事前的命令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开城投降,就将关羽押解到江陵;不投降逃跑,捉到即杀(羽到即斩)。应该说,这道命令不是下达给一个将领的,像朱然同样也接到了这道命令,只不过,关羽撤退的道路走的是潘璋的防区,所以,朱然的战功就比潘璋要小一些,此战得到的封赏也要比潘璋轻一些。还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孙权的命令,潘璋也不敢自作主张处置关羽。

整个江陵之战,潘璋获得的赏赐排在第三位,超过了朱然,也说明了这是他得益于擒杀关羽之功。吕蒙偷袭江陵,陆逊攻克属于刘备的宜都,这对孙权夺取荆州至关重要,获重赏自在情理之中。相比于朱然,潘璋的赏赐却要重得多。朱然曾经和孙权一起读书,有私谊,很早就被任命为临川郡太守。而潘璋,则是在这次战役后才被孙权从宜都郡分出两个县,新建立了一个固陵郡,任命为太守。

《三国演义》虽然没有明确潘璋杀了关羽,但他让关羽直接帮助关平杀了潘璋,也是间接表明了是潘璋杀的关羽。所以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说起关羽是被谁杀的,一般都会认定为潘璋。可为什么史书不明确是谁杀的关羽呢?这恐怕是人们惋惜关羽之死有关。像关羽这等忠义之士,创造过水淹七军业绩的英雄,却因为一时的大意,被曹魏和孙吴联合算计,实在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一种现实。后来关羽地位不断上升,以至于最后成神。朱然虽然也参与了拦截关羽,但他不是直接捉杀关羽之人,因而也就离“武圣”关羽尊神越来越远,以至于几乎被人忘记。而潘璋能够打败并捉住关羽,作为武将肯定不是泛泛之辈,但随着关羽的成神,他却变成了“歹贼”,真不知他是有幸还是不幸!

标签:

更多文章

  • 隋唐演义小说中的这五位好汉死法实在诡异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隋唐历史背景的小说有很多,这些小说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三国演义,小说中有很多虚构人物,里面的很多人死法也很特别,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隋唐李密的曾祖及祖父为北朝显贵,父亲是隋柱国、蒲山郡公。隋唐李密承袭父爵,为侍从官。大业初年,隋唐李密称病自免官,闭户读书。李密为官宦世家,曾在朝廷任亲卫大都督一职。后对

  • 关羽到底有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赤壁之战,击碎了曹操一统山河的梦想,奠定了天下分裂的格局,甚至对日后南北朝并立局面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影响深远。然而这一仗,有着太多的谜团。这些谜团,已经无休止地争论了千年,很有可能还会一直争论下去,我也无法给出确切答案,只能择其善者而从之或者说出个人观点。第一大谜团,会战地点

  • 南征的周昭王面对异常的天象,为什么备受争议?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周朝距离我们十分久远,我们最熟悉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于西周很多人可能还并不十分熟悉。周昭王姬瑕,姓姬名瑕;为周朝第四仁君王。周昭王在位期间被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王道缺失,起初之所以会流传出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在周昭王继位之时天象异常,观不到星象,并且井水、泉水、河水均暴涨。并且有人观天象,说是周昭王

  • 这座皇帝陵墓,堪称历史上最佳防盗陵墓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我国历史上的很多墓穴都是在无意间被发现的,这些古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因此才在千百年来躲过盗墓贼的洗劫。八十年代,广州市北郊一座称为象岗的小山上,几十名民工伴着推土机的轰鸣正在凿石刨土。海拔高度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凿掉17米。正干得起劲,民工们突然发现那风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岗岩石块不见了,代之而

  • 从这几个方面,就能大概看出清朝到底有多腐败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晚清的腐败是导致国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通过留下的种种记载,能够对当时清政府的腐败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

  • 古代帝王颜值如何,真的都如画像中丑陋吗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有关古代皇帝的真实长相,我们现在已经只能从画像中看到,但是从画像来看,帝王们的长相都不敢恭维,最为丑陋的要数朱元璋了,古代皇帝们为何都长得这么难看呢?于民间而言,最熟悉的帝王长相大概是朱元璋。传说读朱脸,下可通地理:其脸型狭长无比酷似台湾岛。上可知天文:因为天花,留下了一堆按12星座排列分布麻子……

  • 隋炀帝到底该如何评价,杨广是暴君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隋炀帝是暴君,其实并不是一个客观的评价,他有着很高的才能,也取得了显著的功绩,但是过错也十分明显,总的来说功大于过。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饱受争议的皇帝,一方面隋炀帝残暴,昏庸无道,百姓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开创了科举制度,是后代历史选拔人才奠定基础;疏通水路,开凿大运河,为我国今后的航运做出了巨大贡

  • 刘禅身为蜀汉后主,为什么才能与魏后主曹丕差这么大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国时期,曹操的继承人无疑是最为优秀的,武有曹彰,文有曹冲曹植,更有一个精通权术武力和谋略的曹丕,反观蜀汉的继承人就十分普通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距呢?在三国时代,天下大乱,枭雄辈出,而刘备和曹操算最英雄的两个,可谓绝对的当世枭雄。但是,他们的后代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状况,曹操的儿子们个个有才,能

  • 最毒妇人心,得罪了皇帝的姐姐会是什么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俗话说:最毒妇人心,得罪了女人岂能有好下场?何况是久居深宫的女人!粟姬就是个最好的例子,粟姬是汉景帝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就非常得宠的一位妃子,多年的恩宠让她专横跋扈,谁也不放在眼里,并且还为汉景帝生下第一个儿子,因为是长子,汉景帝便立粟姫的儿子为太子,这一来,粟姬更是不把谁放在眼里。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

  • 三国志是正史吗,三国志为什么贬低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我们在了解三国历史的时候,常常将《三国志》作为正统范本,那么三国志真的是一部客观书写的史书吗?很多时候史书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史书里的文字不见得就是铁打的事实。就拿陈寿的三国志来说,他为何极力的黑诸葛亮呢?这后面是否有某些政治目的呢?小编特别喜欢三国的历史,经常把三国志、后汉书对比、当然也少不了看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