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大帝被谋杀之谜,成为了大清第一悬案

康熙大帝被谋杀之谜,成为了大清第一悬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364 更新时间:2023/12/17 22:20:19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但是这位千古帝王,最终竟然是死于刺杀的,而这件案子,也成为了清朝的一大迷案。

由于孝庄皇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努力,顺治帝崩后,年仅8岁的玄烨顺利登位,建立了康熙朝,并成为功绩赫赫的一代英主。

康熙六年,玄烨14岁,开始亲政。如果说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无所作为,他的治国天才是由于自己的年幼和四大臣的牵制掣肘而无法发挥,那么在亲政后,玄烨的旷世奇才便迅速显示和爆发出来。他先是用计铲除了顾命四大臣之一的鳌拜集团,夺回朝中大权,然后平定“三藩”,统一西南。接着派靖海将军施琅出兵台湾,收降郑克,统一台湾地区。再接下来,于康熙二十八年,在击败沙俄侵略军的基础上,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三次亲征噶尔丹,统一漠北及新疆东部地区。五十九年,进兵安藏,驱逐策妄阿拉布坦的叛乱势力,并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喇嘛为西藏的宗教领袖。六十一年,进军乌鲁木齐,为后代最后勘定新疆奠定了基础……整个康熙朝,大清帝国的版图已是东起库页岛,西跨葱岭,北连西伯利亚,南达南沙群岛的连绵疆域。康熙在位期间,为清王朝的全盛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开创了大清王朝统治下延及于整个十八世纪的所谓“康乾盛世”。康熙由此以一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的杰出才能和辉煌伟业,被后人冠以“一代英主”和“康熙大帝”的敬畏称号。

清代历史上,康熙除了文治武功堪称最杰出的皇帝外,还有三个之最。这便是后宫的女人最多,其中有名号的后妃就有55位,其他侍奉的无名号的女人则不计其数。其次是子女最多,一生共有子35人,女20人,共计55人。再一个是在位最长。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驾崩,共在位61年。

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和生活准则,多子、长寿被视为人生难得的福气,但在康熙朝却变成了一种灾难。康熙生前已成年的儿子就有近20个,而每个儿子都渴望自己能接过父皇的宝座过几天皇帝瘾,并且每人都有这种希望和可能。但康熙帝却在宝座上居然61年不下来,这就不能不让儿子们心焦和气愤甚至对他产生了仇恨。而这时的康熙又偏偏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立了废,废了立,反复无常,狡黠多变,又使儿子们在希望与绝望,绝望与希望中加深了矛盾并引发了一场混战。当这种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矛盾与混战交织而来时,一代英主康熙大帝也无可奈何,只有倒地恸哭的招数了。

就在康熙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反复无常,父子、兄弟间的矛盾与仇恨近似一锅粥地错乱交织了半个多世纪后的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本朝历史终于出现了一个明朗的兆头和缓解矛盾的可能。这个兆头,就是皇十四子允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

自康熙即位以来,蒙古族准噶尔部落的势力发展迅速,并逐渐走上了与清王朝为敌的道路。到康熙五十年以后,这个部落已控制了今内蒙古西部、青海、新疆、西藏一线极为广大的地域,并威胁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一带地区。平定准噶尔之叛,保持清王朝的领土完整和尊严,已成为当时最为首要和重大的政治、军事任务。就清王朝而言,由于这一任务的非同小可和情况复杂,必须委派一个在政治、军事上都较为成熟的人在前线镇守,以便掌握全局。而在当时尚未立太子的情况下,任何一位皇子担当这一重任,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个意义不仅仅表现出对一个皇子能力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满族是以马上得天下的民族,一向对战功极为推崇,如果此时哪位皇子能挂帅出征,无疑是一次建立功业的绝好机会,从而可以借此树起服众压雄的威望。在这种无人可及的威望中,继承大统,荣登皇位,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肩负国家重任与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子,极幸运地落在了时年30岁的皇十四子允的肩上。

早在允挂帅出征的前一年年底,康熙就对混战中的众皇子和参与皇子之间夺位阴谋的臣僚颁布了一道分量极重的诏书,表示自己已经对悬而未决的立太子问题有所考虑,并言词咄咄地声称:“我一定选择一个坚固可靠之人为你们做主,并让你们倾心悦服。”事隔不久的次年,他便委派允以抚远大将军的名号率队出征。这两件事连在一起,无疑是做了更加明确的暗示。不仅如此,允在出征前,康熙亲自为他举行了十分隆重、规模宏大的送行仪式,封允为“大将军王”称号,并特许使用王所用的旗帜。从满清立国开始,所有的皇子,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四个不同的等级,以亲王最高,贝子最低。而此时在诸皇子中年岁较小的允,其爵位仅是一个最低的贝子。出征前的一番任命和恩准,无疑是康熙向众人宣布,尚是贝子的允已经享受了王的待遇,若一旦将来真要立为太子,可不必一级级地晋升爵位,一切都顺理成章地操作了。康熙的这一连串动作,使所有的人都心照不宣,暗自领悟。允以及暗中拥戴允的臣僚更是心中有数,喜不自禁。允带着一个辉煌的梦想出征了。

踌躇满志的允率部出征后,不负父望,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收复西藏的胜利。而后在康熙的指令下,与准噶尔部进行和平谈判,并很快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到了康熙六十一年,西部战争基本得到平息。正当允大功告成,威望倍增,欲带着那个辉煌的梦想,班师回京,顺利地当太子时,本朝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将他的梦打得粉碎。康熙皇帝突然驾崩,皇四子胤神秘地继承了大位,始称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七,康熙驾临京城郊外的畅春园。初八,有旨传出:皇帝偶然受了风寒,当天已经出汗。由于龙体欠安,从初十到十五,将为冬至的祭祀大典进行“斋戒”,一应奏章都不必送来。皇帝的“斋戒”和独居静休,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格外关注。但就在这看似平静的宫廷生活中,有一个人却极敏锐地看到了平静的背后那可能改朝换代的非凡时刻的到来此人就是皇四子胤。

还在各位皇子围绕皇位的继承问题而结交朝臣、培植私党并闹得矛盾重重,沸沸扬扬之时,皇四子胤却显得老练、持重,他的言行也未引起父皇和兄弟们的格外看重和猜疑。在父皇和众皇子的眼中,这位四贝勒好像是一位颇为安分守己对皇位没有多大兴趣的人。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所有的人都看错了。他的一切做法只不过是来自门下谋士戴铎的告诫:“父皇英明,做儿子的就很难。太张扬外露,势必会引起父皇的疑心。若一点也不显山露水,又会被父皇和众兄弟看不起,从而弃之不顾。故此,两者之间的分寸,势必要把握得恰当。”极端聪明老辣的胤,在听了戴铎的告诫后,一直在露与不露之间悄悄地做着文章。他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明火执仗地结交朝臣、培植私党,而是暗中结交了两个重要人物,隆科多年羹。隆科多是当朝皇后的胞兄,官拜步兵统领,掌管京城的戍卫。年羹尧则是四川巡抚,在与准噶尔作战的西线战场拥有一支精锐军队。结交这两个人的目的是,一旦京师有变,由隆科多控制。若西征中的允有变,年羹尧可派兵与之抗衡,迫使允无法用武力达到争位的目的。皇四子胤算是一位真正能审时度势,并悟透了权力争斗原则的天才。就在康熙患病畅春园,而众皇子尚处在梦中的关键时刻,长期蛰伏的胤却要引弩待发了。

从九日到十二日,胤或明或暗地不断派人入宫探视父皇的病情。当他得知父皇的病越来越重时,便开始在暗中做各种应急和夺位的准备。到十三日凌晨,康熙的病情已处于十分危急的状态。一直在皇帝身边担负侍卫任务的隆科多,忙派人传达诏命,令允祉、允、允等七位皇子火速赶到畅春园。胤也在诏令之内,但不知什么原因,将近中午方匆忙赶到。

此时,畅春园内的空气异常紧张,康熙帝早已昏迷不醒,赶来的皇子们都未能和父亲说上一句话。所有的皇子都为父皇的病情感到突然、惶恐,甚至感到内心焦躁不安。眼前太子尚未确立,而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皇十四子允又远在西北。一旦父皇突然驾崩而不留下一句话,那局面将如何收拾?

太阳渐渐落了下去,夜幕笼罩了畅春园。尽管宫里宫外都亮起了灯盏,但随着凄厉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的啸叫,每个人都感觉一股股阴森森的鬼气迎面扑来,令人惊恐不已、胆战心寒。这样僵持到戌刻(晚十点左右),一个小太监从康熙的内寝惊惶失措地冲了出来,嘴巴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此时的众人便箭一样一齐向内寝冲去。众皇子围住病榻,俯首细看,只见父皇嘴巴微微张着,眼睛似睁非睁,早已气绝身亡。

突然,隆科多用略带不安和沙哑的声音向众皇子宣布:“皇上遗诏,命皇四子继承大统。”

遗诏?!犹如晴天一个霹雳,几乎所有的皇子都惊得跳了起来,纷纷瞪大了血色的眼睛问道:“遗诏何在?!”隆科多望望众人,镇定了一下那颗怦怦跳动的心答道:“是口诏。”众皇子恍然大悟,什么都明白了。口诏就是没有真凭实据的口头遗诏,而口头遗诏怎么说怎么是了。

一切都已晚了。就在畅春园最后决定各位皇子命运的非凡时刻,手握京师卫戍兵权的隆科多,已严密地控制了北京。凡是可能与胤为敌的皇子及王公大臣,都已处于他的监视和控制之中。与此同时,胤又手写密书,派心腹星夜兼程送给四川巡抚年羹尧,令他火速率领精锐之师以奉皇帝密诏的名义,接近允的兵营。一旦这位皇十四子有反常举动,将予以搏杀,能歼之则歼,不能歼则牵制其兵力,使其无法杀回京师……就在这一切布置妥当之后,胤与隆科多等在康熙驾崩的当晚,装载遗体回京,同时封锁了皇宫,不许其他皇子进入。后来又经过一连七天的秘密筹划,皇四子胤正式登基坐殿了,这便是历史上的雍正皇帝。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会被人视为傻子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能力不够的时候韬光养晦,曲意逢迎,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手段,唐宣宗李忱就对这个方法非常熟练。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勤俭治国,减少赋税,爱民爱子,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腐败的唐朝出现了中兴的时期。如此英明的皇帝,在继位前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傻子,其实,唐宣宗并不傻,只是为了保命,故意装傻,其实

  • 关羽是三国时期名将,为什么刘备没给他封侯?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时候的爵位是世袭制的,有合法的继承权,能够让自己的后代一直享有尊贵的地位,封侯一直是帝王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那么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没给关羽封侯呢?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

  • 秦始皇地宫之中竟然有飞雁,这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事情,古人往往会采用各种传说来进行记载和修饰,像陵墓这种更加神秘的地方,流传的神奇传说就更多了。秦始皇陵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最壮观的帝王陵墓,与它有关的民间传说也是多如牛毛。传说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是活人做的,如果有人闯进了秦始皇陵地宫,他们就会“苏醒”过来,抵御外来者。还有传说秦始

  • 诸葛亮曾使用过美男计,不过这个美男是他自己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古时候兵法有很多,什么苦肉计,反间计,美人计等,但其实诸葛亮也曾经利用自己英俊的外表施展美男计,还相当成功。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他一生中,使用计谋最高、效果最好的,莫过于美男计,但是,一生只使用过一次,此举曾抱得才女归,也奠定了他在荆州读书人中的位置。以前说过

  • 后世对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有如何的评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曹植在我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才子,七步成诗的故事也让他坐实了天才的名号,那么他在后世有怎样的评价呢?曹植作为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建安之杰”,后世对他的评价很多,主要有《文心雕龙》、《文选》及与萧统同时期的钟嵘对曹植的评价。《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学家刘勰的作品,《文选》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额诗文选集

  • 和平公主非常受宠,为什么却要两次剃度出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李治和武则天宠爱女儿,太平公主曾经两次出家,最后还差一点成为效仿母亲登基称帝的女皇,她的一生,简直可以用传奇来形容。唐高宗李治的女儿和平公主也算是我国历史上的名人了。她十六岁的时分就结婚了,说实话,仅那奢华盛大的婚礼场面就够你瞧上半辈子的了。即使是照明用的火把,也将道路两旁的树给烤糊了。因没有那么宽

  • 尚方宝剑真的存在吗?宋朝时期并没有出现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剑这类兵刃,在历史上承担的作用绝不仅仅是武器,它也是重要的礼仪和祭祀器具,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尚方宝剑的描写,比如《包青天》中的包公就有一把尚方宝剑。在中国历史上真的有尚方宝剑存在吗?这个问题要从我国的秦汉时期说起。“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

  • 明朝李贽为什么被称为思想犯,他因何罪名入狱?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明朝时期的文字狱十分严重,人们的思想被极大的束缚,此时很多人因为思想上的问题而被捕入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李贽了。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狱,所以被称之为明朝第一思想犯。《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是一篇介绍讲述李贽一生的文章,在网上颇为有名,还被多家媒

  • 夏侯氏貌美如花,为什么会嫁给张飞这样的黑脸大汉?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张飞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黑面虬髯,五大三粗,脾气暴躁的,但这只是小说中和民间传说的形象,真实的张飞是怎样的呢?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刘备长坂坡败退,张飞仅率二十骑断后,据水断桥,曹军没人敢逼近;与诸葛亮、赵云扫荡西川时,于江州义释

  • 吴月娘是谁?她为什么是医官眼中的仙女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吴月娘是小说金瓶梅中西门庆的正房妻子,本是个相貌平平的温柔女人,为何却被医官看做是天仙呢?一般我们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可有时候,未必是情人眼中,平凡女子也会变成月宫嫦娥。像任医官看西门庆的大老婆吴月娘就是如此。任医官是清河县官府所管辖下的一个医生,经常出入清河县一些大户人家,和县令老爷家也很熟悉,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