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效果?

揭秘:商鞅变法之后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效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85 更新时间:2024/1/8 22:58:29

商鞅改革中对于法律责任的追究,固然规定了重刑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法网之严密。相比刑法的重刑主义,法律责任的严密可能更能起到警戒作用。商鞅改革的另一个示,就是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让社会的上中下层都予以信服,形成改革的合力。回顾商鞅改革的历史,其立法思想有的值得借鉴,如立法引导改革和注重法律实效,有的则应予以反思并修正,如重刑主义思想。

立法引导改革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具体立法主要是九个方面内容。其一《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得买卖之法令。其二《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如此则民富国亦富。其三《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此举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其四《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获首级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其五《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其六《连坐论》,县下设里、村、甲三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其七《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其八《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其九《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习,譬如寒食、举家同眠、妻妾人殉等等。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重农抑商,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这就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他普遍推行了县制,制定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制。他禁止私斗,奖励军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这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他打击反对变法的旧贵族,使变法令得以贯彻执行。由于这一切,秦国很快富强起来,奠定了此后秦统一全中国的基础。应该说商鞅变法是典型的通过立法引领改革的成功案例。通过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推动改革,无疑具有自上而下的改革优势。

商鞅变法对此后秦国以及秦代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秦律》就是在这个变法的基础上修订、补充、累积而成的。《秦律》也多处讲到连坐法,例如户籍登记有隐匿或不实,不但乡官要受罚,同“伍”的也要每户罚一盾,“皆迁之”(即罚戍边)。商鞅改革过程中,注重通过强调法律责任的规定来强制老百姓遵守法律。实际上这与当时百家争鸣有关。商鞅治理秦国十分重视刑法的惩罚作用,并且主张用重典来推行自己的政策。这种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今天,历次的严打刑事政策虽然不是治乱世,但是是这种思想的延续。今天来看,商鞅改革中对于法律责任的追究,固然规定了重刑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法网之严密。相比刑法的重刑主义,法律责任的严密可能更能起到警戒作用。

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注重实效不尚空谈的特征,与传统的儒家大相径庭。通过取信于君主、贵族和平民,取得社会各层的支持,共同推动改革进行下去。首先是取信于君主。从三次会面来看,商鞅在与秦孝公进行对话的时候,采取了以退为进、不断试探、步步为营的策略。也有可能在当时的情形下,士在面对君主的时候并无太多选择余地,而是要根据君主的喜好来看碟下菜。只有当孝公明确对王道和儒家礼治思想没有兴趣之后,商鞅才好抛出自己最擅长的法家治国思想。其次是说服贵族同意。商鞅的变法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就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商鞅针锋相对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从而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鞅的意思是治国的方略不能一概而论,国家的治理要根据当时的情形来制定。但是有一点比较明确,商鞅提出改革必须要立法,而不是无法而行。

再次是取信于民,具体说来采取了立木为信的做法。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结果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立木为信的故事,用现代的观念来看,其实就是法律的实施效力问题。如果国家颁布的法律没有发生实际效果,那么意味着国家的信用度下降,法律本身缺乏权威,立法也是徒然。所以这里涉及改革与立法之间关系的一个深层次问题。如果国家制定出来的法律规则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那么制定再多的法律规则也没有意义。

商鞅在第三次会面时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思想和具体法律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法律规则比较切合人的实际,对于老百姓建功立业产生了最大的激励,相当于最大程度地鼓励全民创业,为出身下层的老百姓打开了向社会上层流动的通道。从经济学的视野来看,商鞅是制度经济学的运用大家。通过制度的改变来最大程度地激励老百姓去建功立业。另外,商鞅的九论的规定特别富于操作性。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其实质就是国家具有较强的治理能力。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子学霸养成记:每日早晨4点就上学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我们了解清代皇子教育之前,不妨先看看如今北京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此为参照,或许我们能看到古今教育的异同。北京五中紫藤文学社社长乔于月琪新学年将升入高二,她介绍,五中的学生早上八点开始上第一节课,每天八节课,每节课后有十分钟的课间,高一一年一共有十三门课,周一到周三每天最后一节课都是选修课

  • 揭秘:三国诸葛亮为什么非要用马谡守街亭?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

  • 他因马屁拍的太响而被杀 死后12年才入土为安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是最屈辱的一个朝代,特别是晚清,人们朝不保夕的。清朝统治者无能也就算了,还总是因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乱杀人。在清朝的管理下,老百姓,文人墨客因为言论而被判罪的大有人在。有些人是因为写的东西太反动的,刺痛了统治者的眼,有的人则是因为写了前朝的事迹,被统治者打上了叛国的罪。然而今天小编要说的是一个因为

  • 揭朱棣的太孙朱祁镇:难道不是老朱家人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朱祁镇是朱棣的太孙,但是对于他的身世,一直都很神秘。有人说,他是被宫女所生,也有人说他是从宫外抱来的。那么,难道朱祁镇不是老朱家人了?明英宗睿皇帝朱祁镇(1427—1464),汉族,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

  • 瓦岗寨主李密为什么把大好江山交给程咬金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有一种说法是唐朝并非是从隋炀帝手中夺得天下,而是在平定群贼之后才定于一尊的。李唐确实没有和隋炀帝正式交手,主要是隋炀帝在江都根本就不想回来,倒省了攻打长安的李渊父子不少麻烦。不过,李渊在一年之内由太原到长安称帝,除了他的两个儿子、众将士以及像李三娘这样的巾帼英雄之外,还有一个功臣是李渊未曾赏过的,即

  • 埃及考古重大发现 木乃伊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埃及考古学家在进行考古的时分,发现了3500年前的墓葬群,这个墓葬群中的木乃伊绘声绘色,这个发现成了当时埃及考古的一个严重发现。提到埃及,很多人就会想到金字塔,而木乃伊也是其间不行少的有些,奥秘的木乃伊是怎么构成的,成了很多人关心的工作。木乃伊,即“人工干尸”。此词译自英语mummy,源自波斯语mu

  • 南北朝时期两个极端,贫穷善战的北方和富饶弱小的南方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经济和军事是永远不能够分开的,穷兵黩武和马放南山都是不可取的行为,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的对立关系,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公元386年,鲜卑人在中国北方的断壁残垣之上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史称北魏。他们没有洗劫汉族贵族阶级,而是和他们签订了某种协议,至少保存了一些原本的食禄官僚和旧时高级国家形式之下的税收制度。

  • 齐国文姜公主的乱伦之恋,刷新你的三观和对古人的认知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段比较混乱的大分裂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互相争战,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英雄豪杰,也有不少著名的女性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齐国文姜公主就是其中一位,但是后世对她的记载却是毁誉参半的,这是为什么呢?齐文姜(?-公元前672年)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

  • 历史上最荒唐的皇帝,平均每天要做四十多件错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西汉汉武帝死后,权臣霍光掌控朝中大权,历史上最早的大臣废立皇帝的事情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要说霍光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做这个历史第一人呢,还不是因为按照继承顺位选出来的这个皇帝,简直废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说起汉武帝的大名,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可是,要提起他的孙子刘贺,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了,然

  • 主导编写隋朝律法《开皇律》的重臣,也是隋朝的开国大臣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说起隋朝,暴君隋炀帝我们都知道,但是隋朝的宰相苏威,我们可能了解的就很少了,他是历史上著名的大臣,经历了隋朝开国,编写律法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见证了隋朝的兴衰,最后在八十二岁高龄寿终正寝。苏威(542年-623年),字无畏,京兆武功(今陕西省)人,苏绰之子。苏威5岁时,父亲去世。継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