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司马懿看出空城计,为什么不破城擒拿诸葛亮?

司马懿看出空城计,为什么不破城擒拿诸葛亮?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1/16 0:25:00

在三国演义里面,最经典的就是诸葛亮司马懿空城计的那段了,不动一兵一卒退敌,可是事实是这样么,司马懿作为诸葛亮可谓是一生的对手,会看不出来,今天我们就谈谈司马懿为何中空城计?

个人生平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嘉平三年(251年),司马懿病逝,享年73岁,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空城计

故事源自《三国演义》。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个人分析

当时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街亭失守后,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

而诸葛亮这边,根本没人可用,只有一班文官和几千个老弱残兵,你说你能干什么?所以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只有诸葛亮头脑清醒,他登上城楼,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下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前锋探子看到这个架势后,一下子蒙了,不知道如何,因为以前都没看到这样的搞法,于是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哈哈大笑:“这怎么可能呢?”

随后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见到这种情形后。司马懿疑惑不已,也拿不定注意,思索一番后,最终撤兵。

此时,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

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

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故事相当精彩,简直就是高手对决,但有问题。如果这个司马懿真要这么笨,让诸葛亮弹弹琴就能给吓跑的话,这两个人之间的仗怎么能打成那样?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一直被司马懿打败,司马懿不可能被诸葛亮弹弹琴就给吓跑了。

而且凭司马懿机智谋略,怎能不了解15万大军与小小西城所形成的军事态势?马谡的前锋精兵已被歼灭,又乘胜连下三城,蜀军其余各部都受到重创,此时的西城已在司马懿的“瓮中”,胜券在握。

其实,司马懿拆穿诸葛亮很简单,他找几个人进去看看就知道有没有埋伏了,干嘛要直接退兵呢?而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弄个造型就把司马懿吓住。

所以说,这个事情,另有隐情,隐情就是司马懿是故意不拆穿诸葛亮的,因为他要活命。司马懿和诸葛亮其实是唇齿相依的关系。

因此,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要来看他,于是冲司马懿使了个眼色。司马懿一看,哎哟,你跟我玩空城计,我明白你什么意思。即使我把你诸葛亮抓回魏国,那对我有什么好处?

没有一点好处,如果没了诸葛亮,“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估计司马懿全家都要被抄掉。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深懂此道。

当年曹操虽然要求司马懿出山,甚至逼迫,但司马懿出山后,曹操并没有重要,因为他知道司马懿不是什么好鸟,用他只是为了笼络士族。临死前还叫自己的儿子注意司马懿,不要重用。

后来到曹睿的时候,他也不喜欢司马懿,要不是诸葛亮步步紧逼,他才不会起用闲赋在家的司马懿。所以,司马懿能够再度出山,得到一个“平西都督”头衔,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它应当感谢的不是魏帝曹睿,而是自己的宿敌诸葛亮。从某种意义上讲,诸葛亮才是决定司马懿能否掌握权力的人物。

矛盾的对立双方是对立的统一,相辅相成的,留着矛盾方,因为这样的话你对我有好处,我也对你有好处,留下来对咱双方都有好处。曹魏一方能制衡诸葛亮的人物,惟有司马懿一人而已,没有了蜀汉的诸葛亮,也就没有了曹魏的司马懿存在的“独特”价值!

如果司马懿在西城活捉或杀掉诸葛亮,那么,蜀军就会全面线崩溃,蜀汉也就会随即灭亡,而当时司马懿还不能权倾朝野,羽翼未丰,如果蜀汉亡了,你觉得曹睿会留着他吗?显然不会。

这肯定不是他司马懿想要的,所以,他还需要继续为曹魏“推磨”,诸葛亮必须继续存在。这样他才能争取时间培植势力,等待时机,施展自己的宏图大志。

所以,当儿子司马昭疑问的时候,司马懿巧妙回答,假装作出了中计的样子,让人毫无怀疑,这才是他司马懿的高明之处啊!

纵观司马懿一生在与诸葛亮的斗争中,可以说他才是最后的赢家。对此你怎么认为的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朝对比同时期的罗马强在哪些方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汉朝经过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把汉朝的综合国力推到顶峰,光武帝的中兴让汉帝国重新成为东方霸主。而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在凯撒大帝与屋大维奥古斯都的征战下,成为西方霸主。并在五贤帝时期的中兴,使罗马帝国一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但如果这两个大国交锋会怎么样呢?一个大国的运转,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而国家的产能更能决定

  • 四大冤案之女皇秘史——武则天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女皇帝武则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女人。她想要的就是不惜任何的代价得到。为了获得皇位,她不惜杀了自己的女儿,然后杀了她的儿子,以免与她争夺王位。总之,在武则天看来,所有残忍的手段只是一个小插曲。武则天贵为一代女皇,发生在她身上的经历自然不会很简单,在她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制造出了不少冤案,主要是为了清除路上

  • 雷峰塔底下挖掘出女性首饰?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雷峰塔又名皇妃塔、西关砖塔,位于浙江省会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最著名的就是在《白蛇传》中它镇压着白素贞,那雷峰塔底下挖掘出女性首饰?是真的有白素贞么?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让无数人向往,白素贞被压雷峰塔让无数的观众为之心痛,神话故事中说到当雷峰塔倒、西湖水干才是白素

  • 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称帝,死后却当上了?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中国历史上古代成为皇帝,可谓是所有人的梦想,有的人为了这个位置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有的人却是几岁就当上了,我们今天就说说那些活着的时候没有当上,死后却被封为皇帝的人,最后一个还是一位太监。多尔衮对于大清朝来说,多尔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于大清国有不可泯灭的功劳,各种历史书籍对其卓越功勋介绍都是数不胜数

  • 李郭之乱是怎么发生的,贾诩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贾诩在年轻的时候并不是特别的出名,而在当时只有阎忠认为贾诩和其他的人并不一样,而且还说贾诩的指挥可以和张良还有陈平相比。贾诩在前期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官职,但是在后来因为有病就辞掉了这一个官职。在一八九年的时候,但是董卓就把刘辩给废掉了,然后就让刘协成为了皇帝。当时在这一年的十一月的时候,董卓就封自己为

  • 刘备白帝城托孤 是不是真心想让位于诸葛亮?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和他的老祖宗汉高祖刘邦一样,相似的地方极多:“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而更出奇相似的是,两人一样经常打败仗,一样的逃跑起来连老婆、儿女

  • 关羽大意失掉荆州,怎么会和诸葛亮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为了荆州这块地,三国中最负名望的关羽,死于荆州保卫战;张飞,也间接性死于丢荆州;而刘备虽然名为为兄弟报仇,其实也是间接性死于荆州。可以说,桃园三兄弟,皆亡于荆州。荆州不仅有着大面积土地优势,还有着大量的人口、人才优势。刘备建立的蜀国大部分是云贵高原你的山地,荆州人口和面积远大于四川盆地,倘若刘备拥有

  •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为什么投降后七天被杀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两人皇帝用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中原地区的基本统一,他们所消灭的政权的末代皇帝,绝大部分都是昏君庸主,比如北汉刘承祐,南汉刘鋹,南唐李煜等,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大部分得到了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优待(刘鋹便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可以说是五代中难得的明君、仁

  • 清朝最圣明的皇帝却因为生了一个败家子而导致清朝没落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如果算上之前后金政权的话,清朝一共就有十二位皇帝。要说清朝这十二位皇帝谁最圣明,可能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不过在专家学者的眼中,清朝的最圣明的皇帝是雍正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入关之后,虽然有康乾盛世之说,但实际上康熙在位时期虽然平三藩、定台湾、北征噶尔丹,但是最大的

  • 归蜀后不被重用 却被称为三国第一牛人?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乱世多英雄,而乱世也孕育出了数之不尽的奇才。谈到三国,大多人脑海里涌现的都是三国名将策马纵横在战场之上,意气风发。但是,国家的兴盛并不是只靠名将来奠定的,一位好的谋士除了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杀人诛心,他还负责着国家的规划与民众的衣食,可以说地位也是相当重要了。而说到谋士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诸葛亮,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