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两宫皇太后之一的慈安真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两宫皇太后之一的慈安真是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0 更新时间:2024/1/16 2:24:26

两宫皇太后这词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在清朝历史上便有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之分,一般在皇帝年幼时共同垂帘听政,然而清末时期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就是所谓的两宫皇太后,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不一般,两人共同垂帘听政,至今有很多传言说慈安是慈禧太后害死的?那么历史真是如此吗?本人认为她们虽发生过不快,也不至于慈禧向慈安动杀手,毕竟慈安对慈禧构不成太大威胁。

慈安,钮钴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自从咸丰二年,慈安与慈禧入宫,在确定皇后时,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等级森严,难以逾越。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两宫垂帘,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记载:“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

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中国历史上后宫生活中罕见的。

然而,要说她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不愉快,那也是不可能的,有两件事情令慈禧耿耿于怀: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和为同治帝选后。

安德海,又名安得海,直隶南皮县人。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于是自残入宫做太监。他为人“艺术精巧,知书能文”,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以柔媚得太后欢”,并赢得慈禧的器重,当上了总管太监,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为此,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还是打压奕訢、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安德海都参与其中。因此,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他培植党羽,势焰熏天,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里。

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但是同治八年七月,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安德海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他经过的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

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訢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她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慈安明确表态,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一举动,使慈禧丧失了心腹,又大丢颜面、有苦难言,由此心生嫉恨确属正常。但从而对慈安萌生了杀心又似乎与事实不符,如果说慈禧嫉恨有人杀了她的心腹太监,那么最要害的人物应该是丁宝桢,慈禧应该整治甚而杀了他以解心头之恨才对。然而,丁宝桢并未因此而丢官,这位以“严刚有威”、清正廉明著称的贵州人此后虽不是官运亨通,却也屡有升迁,颇受重视。

1876年(光绪二年),做了近十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而且在这个令人眼热的肥缺上一干就是十年。1885年(光绪十一年),丁宝桢逝于成都,当时慈安及同治帝都早已不在人世,实权掌握在慈禧的手里。由于丁宝桢一生清廉为公,性情刚猛,在官场上得罪的人很多,死后有很多实权人物追着告他的状,慈禧都不予理睬,将丁宝桢追赠为太子太保、上美谥“文诚”,准许山东、四川、贵州等地为其建忠良祠。由此可见慈禧在朝政的大局面前,具备令朝野上下信服的公正,待丁宝桢尚且如此,她又有何理由杀慈安呢?

慈安和同治帝在选后问题上与慈禧的意见有不一致,这对嗜权如命、颐指气使的慈禧来说无疑是空前的打击,她无法原谅自己的亲生儿子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与慈安联盟背叛自己;她也十分嫉妒慈安在儿子的心目中拥有比她更为尊崇的地位。她将这一切痛苦转嫁到阿鲁特氏身上,用变相折磨皇后的手段来恣意表达自己的不满。

同治帝死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一个“嘉顺皇后”的封号,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在同治死后七十多天的1875年3月27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寅刻,阿鲁特氏死于储秀宫,当时仅22岁。

嘉顺皇后一死,慈禧郁积心中多年的不悦也就渐渐舒解,二次垂帘后,慈禧风光无限,一切朝政得心应手,她没有理由依然为此怀恨慈安,动起杀心。

所以,传言慈禧逼死或毒死慈安的说法,缺少说服力。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和影响不可动摇,完全没有必要害死慈安。而且根据史料记载的慈安发病情况来看慈安死于心脑血管疾病,非他杀。野史说慈禧害死了慈安纯为荒谬之谈。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去世前的三大诡异事件 秦亡难道真是天意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史记》记载,秦始皇去世前一年发生“荧惑守心”的天文景观,也就是公元前211年。“荧惑”就是火星,今人看来并不陌生。但古代科技落后不能深入了解它,特别它的行踪不定,所以古人认定火星为“妖星”。在古东方人或古西方人眼中,火星的出现意味着天下必将发生战争或死亡。“心”是指心宿,为古代二十八星宿的中心星宿

  • 揭秘:周瑜真的曾经打算割据荆州脱离孙权?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赤壁之后,周瑜的名声如日中天,在江东甚至隐隐然有凌驾于孙权之上的势头。曹操在退兵之后曾经给孙权写信,说:“赤壁之战,只不过是因为我军流行疾病,我自己烧掉战船撤退,却让周瑜小儿获得战胜的虚名。”曹操郑重表示:我曹某人对赤壁退兵并不感到羞耻!曹操写这封信用心大大的坏,一是告诉孙权,现在天下人都把赤壁之

  • 随便放个牧竟然捡到元宝,叶密里遗址到底藏了多少珍宝?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2005年秋季的一天,两个蒙古族牧民在一起放牧,靠近额敏县以西的公路泥地上,行在前面的那匹公马一脚踢出来一个铜制的圆章子,掂了掂,足有两公斤半呢。抹去泥尘,斑驳的平面上依稀有些字,是蒙文和汉文,因年代久远,字迹已分辨不清了。2007年夏,新疆额敏县刚刚下完一场大雨,一个蒙古牧民和一个哈萨克牧民相约在

  • 清代所有的官职中最有办法捞钱的职务是哪种?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和珅出生于1750年,当时,由于清军入关已百余年,北京城中的八旗兵醵主其家属出现了严重的生活困难,时人称为“八旗生计”问题。和珅高祖尼牙哈那与其他八旗兵入关时,清朝统治者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在北京周围五百里地区圈占大量土地,分给八旗官兵人及家属耕种。但清朝统治者为维护京城安全,规定旗人出城四十里以上

  • 吕布为什么死在江苏葬在河南?原来竟是因为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吕布的名声超级不佳,张飞在虎牢关前骂过吕布这样一句话:三姓家奴!吕布曾在丁原的帐下效力,后来董卓派人劝降,并献上了赤兔马,吕布投靠董卓,杀死了丁原。吕布拜董卓为义父,但之后又因为貂禅杀了董卓。落得了一个反复无常的“三姓家奴”恶劣名声。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占据了下邳城,他投靠袁术,并准备反叛朝

  • 此人一死,十三万大军赶紧撤退,史书却不好意思记载死因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似乎所有成功的人或多或少都要有点悲惨过去,之前网上有个段子不就说一个女孩对着母亲说自己要求参加歌唱比赛,母亲告诉女儿:还是等她死了再去吧,不然到时候没有悲情故事。在古代励志故事一样很多,很多皇帝也是从最底层爬上去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一个有着悲惨过去的创业者。其实努尔哈赤的死确实

  • 古代青楼女子的文化素养为啥高于良家女子?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古代中国有一句流行的话,就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情狎妓成为男子追求性快乐的主要途径。即使是帝王权贵也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呢?过去,许多人认为妓女都是下贱的、肮脏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从人类历史上看,妓女开始于宗教卖淫,出自一个神圣的动机,即为神而献身。即使以后卖淫与宗教脱钩,成

  • 古代的婚姻也玩非诚勿扰:元宵忙相亲找意中人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邂逅”的心动缘分,自有一番“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

  • 千古迷案:曹操到底因为什么原因杀吕伯奢一家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东汉末中平六年(189),国舅大将军何进召董卓入洛共诛宦官,何进在董卓到来之前被宦官设计斩杀,董卓趁机着洛阳动乱挥军进入洛阳,把握朝政,废杀敌刘辩,改立刘协。董卓想要拉拢曹操,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曹操认为董卓残暴,终将覆灭,不愿和董卓合作,欲逃奔东归谯沛老家趁动乱自立势力。曹操逃奔,董卓下令追捕,在

  • 秦国在邯郸之战失败的背后竟然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公元前259年,赵国和秦国为了争夺韩国上党地区,在长平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统帅赵括先生,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仅没有打败秦军,反而搭上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四十多万赵军将士的性命,完美滴诠释了“空谈误国”这一真理。战胜赵军后,秦军在主帅白起的率领下,挥师东进,直逼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