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杯酒释兵权发生在什么朝代?杯酒释兵权的利与弊

杯酒释兵权发生在什么朝代?杯酒释兵权的利与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23 更新时间:2024/1/19 13:27:56

通过杯酒释兵权及之后的诸多措施,赵匡胤稳固了皇权的同时,也埋下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种子。最大的成功竟换回来最大的噩梦,无论对赵匡胤还是对大宋朝,都是如此。

宋太祖赵匡胤篡取了后周帝国的江山社稷之后,对后周的旧臣一个不杀,全部予以提拔重用。仅凭此一点,就已经显示出了不同寻常的政治胸怀和统治智慧。不过,仅凭此一点,还远远保证不了一个新建政权的稳固。

大宋帝国建立刚过百天,原后周的两员重将——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和淮南道节度使李重进(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就因拒受新朝统御,相继在潞州(今山西长治)、扬州起兵叛乱。

终于还是免不了要用武力解决。于是太祖御驾亲征,先下河东,再临淮扬。两场战事的规模虽然都不算很大,但也一直折腾到这一年的年末才得以平息,而伴随着征讨叛军的干戈号角,这个新帝国天空中刚刚浮起的一点儿祥和喜庆之气似乎也已散尽。唐末五代以来,无休无止的血腥杀伐、儿戏一般的改朝换代早已为世人司空见惯,而此时从大宋身上也找不出任何能成为长命政权的迹象,一个诞生于阴谋和兵变的国家当然随时都有可能风云突变,硝烟四起。

平叛归来的赵匡胤为此深为忧虑。他可不是五代乱世所盛产的那种一朝大权在握便只知纵欲行乐的愚鲁武夫,作为一个志存高远的帝王,他当然希望自己创建的政权长期巩固,而不要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帝国,到960年大宋帝国诞生,短短五十三年间,中原大地历经五代八姓十三帝(亦有十四帝、十五帝的算法)。《水浒传》在开篇的楔子里引过一首小诗,“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正是对这段混乱历史的高度概括。宋人范浚在《五代论》中则将造成这种乱局的原因总结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从军中小校一步一步走上皇帝宝座的赵匡胤,自然深深懂得兵权对于王朝兴衰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他自身的经历就是最直接的警示:后周皇帝曾视他为最亲信的将领,在皇帝眼中所有人都可能叛变,只有他绝对不可能叛变。而当他位高权重,结果正好相反。他自己的例子就足以使他对任何忠诚都失去信任,他必须防止这样的戏码重演。

凡能做大事者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用简单的办法处理复杂的事情。既然武将的兵权是隐患,那么就解除武将的兵权。宋太祖决心一下便单刀直入,而他采取的办法居然是请大家喝酒,酒后实话实说,就这样把一件令古今多少统治者伤透脑筋的麻烦事轻轻松松地了结了。

时机当然是个很关键的因素,此时天下初定,还没有哪个将领拥有能与太祖相抗衡的实力,不俯首听命只会引来杀身之祸。另外,太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以厚禄为条件,劝大家放弃权力,多置良田美宅,日夜饮酒作乐,一心追求享受。这样的方案固然很准确地把握住了人性的弱点,但究其实质无非是以优厚的物质待遇交换权力,用俗话说也就是花钱买平安。不过在这个过程里,赵匡胤的坦诚和仁厚是必须肯定的,千古帝王当中,宋太祖应该算是最可交的一个。

杯酒释兵权实际上进行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释掉的是中央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四人的兵权,赵匡胤自己曾经担任过的“殿前都点检”一职也随之取消。此后中央禁军的领兵权一分为三,由所谓三衙统领,掌握三衙的则尽是名位尚低的将领,实际上等于皇帝直接掌控,这样,禁军将领在皇帝身边发动兵变直接夺取政权的威胁基本消除。第二次是在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又释掉一批方镇节度使的兵权,以消除藩镇割据的隐患。通过两次宴请,中央直属部队和地方军阀的主要兵权全部收回,自唐中叶开始持续二百多年君弱臣强的政治格局终于打破。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千年,但仔细考证却是查无实据的,很多人因此怀疑其真实性。当然,怀疑主要针对“杯酒”这种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兵权是确实释掉了。宋初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改革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程度,这是有大量史料证明的。

更大的争议在于如何评价“杯酒释兵权”的作用。开国皇帝滥杀功臣几乎是为稳固权力而形成的一种自然规律,而宋太祖通过和平手段,不伤和气就解除了大臣们的权力威胁,显然是一种很高明的统治艺术。问题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最多也只能做到“安内”,却无法解决外患。大宋立国三百一十九年间,确实没有发生过重大的内乱,但却从始至终被外患所困,以至先后两次亡国于军力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几乎所有的政权在创立之初,总会有一个时期在军事上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何况大宋是由后周平稳过渡而来,后周的军事实力居五代之首,直接的交战纪录甚至还胜于北方的超级军事强国契丹,这样的家底为大宋毫发无损地全盘继承过来之后,竟迅速衰败到了不堪一击的程度,原因就是宋庭对自身军力的人为削弱。而所谓“安内方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实就是以金钱赎买(事实上这也是大宋外交中的基本原则),造成国家的经济负担沉重。另外,这种指导思想的还有一个必然结果:既然皇帝随时防备着臣属叛变夺权,臣属自然时刻以表明忠心为第一要务,于是大宋君臣皆以不生事为最高原则,以苟且偷安为最大满足,进而只贪图享乐、毫无进取之心,这也是大宋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细数起来,中国古代主要的大朝代创立者中,只有赵匡胤是真正的军人出身,以军功起家,且最终以现役军事将领的身份接管整个国家成为皇帝。而在此之后,他人生最主要的课题就是如何避免自己的故事再次发生,通过杯酒释兵权及之后的诸多措施,他也真的做到了。只是稳固了皇权的同时,也埋下了国家积贫积弱的种子。最大的成功竟换回来最大的噩梦,无论对赵匡胤还是对大宋朝,都是如此。

标签:

更多文章

  • 契丹公主墓重见天日:为啥却不见彼岸花?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曾有一个民族叫契丹,它在我国历史上却来去成谜,在辽亡后就神秘消失,只留下众说纷纭。在内蒙古博物院的仓库里,考古队员们却见到了一件藏着该民族文化密码的黄金面具。在1986年之前,这件黄金面具安静地在一位契丹公主的脸上覆盖上千年。这位封号为“陈国公主”、18岁就逝世的契丹女子究竟是谁

  • 中国三大神秘古国 两千年前一夜间离奇消失!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在过去两千多年以前,记载历史的传统,只在河南一带的中原国家有这个习惯。对于很多比较偏僻的国家,虽然它们现在的疆域已经融于到中国的国土当中,但因为它们缺乏记载,所以对它们的了解十分的模糊。从他们的来历,到最后的消失,我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1.楼兰古国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

  • 真实的岳家军有没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悍将?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既然枪挑铁滑车的高宠并不存在,那么岳家军有没有真正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悍将呢?当然有,岳飞本人就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勇将。史载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亲自射杀敌将黑风大王。王善、曹成聚众造反,号称五十万人,岳飞部下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感动害怕。岳飞却十分镇定,说:“

  • 最神女将有48座陵墓 张献忠也不敢与之抗衡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谁说女子不如男,从古至今巾帼不让须眉的事迹还是有很多的,也不乏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女将军。然而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花木兰替父从军,但今天要说的是一位最特别的女将军,她就是秦良玉。根据记载她武艺高强、带兵有道,却又娴静文雅、才华横溢。秦良玉是重庆忠县人,丈夫是石柱宣抚使马千乘,两人都是能人将士,并肩作

  • 风流才子柳永与名妓赵香香的爱情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柳永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才子,他可谓是历史上最为风流的才子之一了,相传他十分受到女性的欢迎,尤其是青楼女子,他与赵香香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千古佳话。赵香香这个人物是出自北宋时期,她是当时东京地区十分有名气的妓女,因为长相柔美而有才能,所以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不过这个赵香香虽然身为妓女,可是却也有着心

  • 武则天是否曾经亲手掐死女儿,她为什么这么做?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武则天在历史上名声比较不好,因为她手段残忍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么她亲手掐死女儿嫁祸给别人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呢?一直以来,武则天为夺取后位,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的说话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说法也得到了许多正规史学著作的认同。但是最近,学者孟宪实提出。从种种迹象和史料来看,武则天其实并未“振喉

  • 甲午战争前,主战派的大臣竟然这样造谣李鸿章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甲午战争是我国近代史屈辱的开端,但是这场战争虽然输的很惨,却也好过完全的求和妥协。不过群臣之中的主战派,对于主和派的李鸿章的造谣,却是十分搞笑的。甲午战争爆发前后,主战的“帝党”和主和的“后党”针锋相对。“帝党”以帝师翁同龢为代表,志锐、张仲炘等在内的一干言官都是他的得力干将。“后党”则以李鸿章为核

  • 这个喜好男色的皇帝,为什么对他情有独钟?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汉文帝刘恒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十分特别的皇帝,他是有史料记载的爱好同性恋的皇帝,他宠爱的男宠叫邓通,这个邓通有什么能耐,能够吸引汉文帝呢?二十四孝子之一的汉文帝刘恒有一个男宠,这个男宠叫做邓通,曾经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船夫,得到刘恒的宠爱之后,小船夫的生活一下子就从贫穷直接跨过了小康步入富裕的行列。邓通一

  • 清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简介,纳兰容若就是纳兰性德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朝康熙时期名臣纳兰明珠之子,他是清朝最为才华横溢的词人,那他的人生又有怎样的经历呢?纳兰容若和纳兰性德是一个人,他本名纳兰成德,因为犯了太子的忌,因此改名纳兰性德,容若是他的字。纳兰个人资料: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留《纳兰词》着称于世。被誉为清

  • 雍正建立的密储制度,解决了血腥的皇位争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清朝康熙帝的儿子众多,因此才导致了血腥的兄弟相残,只为了争夺皇位,为了避免重蹈覆辙,雍正建立了密储制度,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甄嬛传中那个皇帝就是指的清朝的雍正皇帝,他是是清朝入关的第三位皇帝,也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在整个清朝他是最勤勉的一位皇帝了,完全这个这部荧屏剧中表现的完全不一样,后世对他的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