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大明王朝: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覆灭!

大明王朝: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的覆灭!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28 更新时间:2023/12/19 1:35:30

1368年,朱元璋撵走了统治中国97年的异族人,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帝国。

1644年,朱由检吊死煤山,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帝国从这个星球上覆灭了。

一个末代帝,往往是要承担王朝覆灭的责任的,但是一般来说,人们对于朱由检的评价是“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时”。

历史事件往往是多因一果,那麽大明王朝的覆灭,都有哪些原因呢?

一、马尔萨斯陷阱尽

中国历史有一个死循环:

因为人多众多——粮食消耗量巨大——历朝历代都重视农业——兴修水利,开展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率高——产出了更多的粮食——养活更多的人,人口更加稠密——对粮食的需求更多……

总有一刻,粮食的供应量跟不上人口的增长,为了争夺生存资源,饥荒和战争必然会接踵而至。

插叙——

这种问题不仅中国有,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

世纪中叶爱尔兰发生大饥荒,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7世纪。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在美洲发现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高产粮食作物。

1588年,马铃薯最先到达爱尔兰,经常闹饥荒的爱尔兰人发现,马铃薯可以拯救了他们,

每亩土地可以产出燕麦等谷物不到一吨,但是可以产出六吨左右的马铃薯,马铃薯比起其他农作物更易生长,收成也更高,即使其他农作物歉收,马铃薯仍有收成。1760年爱尔兰人口150万,而在1841年已经攀升至810万!

1845年的大饥荒,导致爱尔兰岛800万人口锐减四分之一,100多万人丧命,迫使近200万人背井离乡。

——插叙毕

到了晚明,中国人口逼近2亿,然而粮食增长空间耗尽,花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均在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如果当时明政府向欧洲那样强行在西北推广这些高产的农作物,缓解极度紧张的粮食问题,或许可以将王朝覆灭的时间向后推上一二百年。

插叙——

所谓康乾盛世,它们的基础,就是红薯土豆。

满清之所以没有向元朝那样,百年覆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在乾隆年间的时候,粮食危机已经得到了缓解,正是因为这些高产作物遍植中国,这才导致从西汉末到明末从未超过2亿的中国人口,在乾隆六十年达到前所未有的2.9亿。

盛世,不是因为帝王将相,而是因为红薯土豆。

——插叙毕

二、遭遇小冰河期

小冰河期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

明朝晚期,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先秦晋,后河洛,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

据史料记载,1670年冬大寒,长江封冻“匝月不解”,浙江嘉善十二月朔大风冰冻,河港封冻如平地。浙江嘉善是嘉兴的一个县,在温暖的江南,河港竟然能封冻,并且还能走路,可见当时气候有多冷!

明清小冰期时,由于温度的下降和干冷天气的持续,中国的农业经济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就连气候一向温暖的珠江三角洲也遭遇了异常天气,广州等地频繁遭遇降雪,并出现牲畜冻死的现象。清朝初年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中提到,江西的柑橘,向来是贡品,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末清初,橘子常常被冻死,受到打击的橘农都不敢再种橘子。

明清小冰河期的到来,首先是给农业带来了灾难,之后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在明代中叶,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北方持续低温、干旱,草场退化,为了改善处境,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南下,说到底,还是为了夺取生存资源。

遭遇小冰河期,摧毁的明朝政权。

3.朝廷没钱了

就和普通家族企业一样,一旦没钱,那就只好破产。

中国是农业社会,朝廷的主要收入是农业税,而明朝的农业税,收得很低。

黄仁宇认为,批评明朝赋税过重的学者多是出自道德层面,关心的是揭露统治者的贪婪和民众艰辛,而不是去探讨税收制度本身的问题。

黄仁宇在《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用大量详实的数字考证,得出结论,明朝的赋税并不重,而且经常收不上来税,清初为修生养息,将税率定在等同明代万历年间,也说明了明朝税率之低。

农业税收不上来没关系,因为明末农业占国民经济比重降低,商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增加,到了崇祯朝,打仗没钱,赈灾没钱,而江南富商巨贾一掷就是几十万两,上百万两,皇上想增加赋税立刻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我们在课本上都读到过这样一句话:“明代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我们的历史课本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却是高度凝练,这一句话概括了明末时期商业的发达,商人从海外贸易中赚取巨额资金,但是大明朝没有工商业税,没有海关税……这么大一个帝国,靠农业税苦苦支撑。

万历曾经为了增加收入,于是开征矿税,结果清流大臣们唆使地方官杀税使……

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加上自诩为清流的东林党人不能与时俱进,抱残守缺

4.张居正改革的不良后果

在张居正之前的中国税收,主要是实物税,官员收上来的多是各地土特产,张居正一条鞭法将实物改为用钱交税。

中学的时候,我们都学过叶圣陶先生的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讲的是农民“丰收成灾”的悲惨命运。

卖粮食的时候,粮商就趁机压价,底层农民被商人盘剥的,比被国家盘剥的还要厉害。

张居正的赋税改革相当于是鼓励种植经济作物而不种植粮食,因为前者更容易换钱,交税之后自己所得更多,但是这个结果就是,进一步加剧粮食危机。

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因为税收制度进了一小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5.核心价值观的崩溃

国家是一个虚构的共同体,当虚构出来的概念不被人所相信的时候,这个国家自然就没有挣扎的解体了。

大明王朝是这样,苏联也是这样。

关于这个话题,我在上一篇章详细讲过,这里不在重复。

啰嗦几句:这篇是重读《万历十五年》的最后一篇,所以聊了聊明末覆灭的话题。除了我今天说的这些理由,还有党政啊、豪强兼并土地啊、明末官民比的畸形啊等很多观点。

关于这个话题,向来见仁见智,我相信每个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那麽,你觉得明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中的惊天秘密:秦始皇还活着?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秦始皇陵为什么不挖一直都是我们感到好奇的,就在近日,考古学家在探索秦始皇陵的时候,竟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秦始皇找到了不老药,一直都活着?据说被1973军方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

  • 历史上的程咬金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字知节,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而且特别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直至武则天政权垮台。据此改编的戏曲影视中,程咬金也是一个重要而可爱的角色。各种版本常有出入,下面仅就较通行者扼要介绍。整个故事是从秦琼、程咬金的童年开

  • 明朝王爷名字居然组成了元素周期表,朱元璋难道是化学家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今天给大家说下明朝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关于明朝皇帝及王爷的名字。朱元璋是一个拼命干的人,能带兵、会打仗、更会做皇帝,开创了大明王朝盛世基业,还是个化学家……这个真不开玩笑,在网络上,还有人称朱元璋为“化学教父”呢!先来看明朝几个王爷的名字: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铁、朱在钠、朱均钚、朱奉

  • 明代巡抚与唐代节度使有何区别?为什么明代没有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处,承袭元代制度,在朝廷设中书省统领六部,主管全国政务,职权甚重。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掌管各地的军、政事务。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之罪杀了时任中书省左丞相的胡惟庸后,乘机废掉了中书省,将中书省之权分到六部。随后,在各地又建立了承宣布政使司(掌政务)、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

  • 古代第一女神相,其预言神乎其神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古代很多人都相信相术,认为可以预测到未来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相术都是算命先生大多数都是男的,可是今天我们就讲讲古代第一的女神相,她所做出的预言几乎都实现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她的事迹。许负,西汉初年的女相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县令许望与赵氏所生之女。她精通相术,曾为许多王公贵族相面,预言非

  • 刘伯温的这一卦,至今科学家无法解释?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那他到底有多神机妙算呢?他的这一卦,至今科学家无法解释?说到刘伯温,那是被神话的人物,尤其是他的《烧饼歌》更是名声大噪,与诸葛亮的《马前课》,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袁天罡李淳

  • 二战时期美国援助苏联 德国反应过来已经输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在二战期间,如果美国不援助苏联,德军收拾苏联、英国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你否认吗?美国在1941年正式宣战前,就准备对英、苏等国援助了,曾有一段二战88高炮兵和美国B-29轰炸机飞行员老兵的一段对话。对话中德国老兵提到,美国参战前每个月来轰炸我们50余次,参战后每个月来轰炸我们500次!英国在二战中能坚

  • 男的看了脸红,女的看了流泪 唐朝到底有多开放?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中国相对于西方各个国家来说还是一个相对比较保守的国家,不管是在思想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没有西方国家开放,而且这种保守的观念是一直以来都存在的,尤其是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表现的格外明显。而且这种保守的想法最为突出在女性身上,甚至说是禁锢了女性,但是历史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在漫长的华夏古代

  • 关羽“刮骨疗毒”是真是假,治疗的医生是华佗吗?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关于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大家从小就听过了都为关羽的意志力感到佩服,那这个故事是真的吗?故事中的医生真是华佗吗?今天就由小编通过《三国演义》与《三国志》来说说。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四回有关羽中箭的详细描述,在第七十五回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详细记载,而且根据《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事情来看,关羽中

  • “戊戌六君子”只有四个真君子还有两个“假君子”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六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1898年清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可这个变法,像襁褓中婴儿一样,仅仅经过103天就遭到了以慈禧为顽固派势力的疯狂镇压。最终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