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紫禁城一场大火过后溥仪震怒 最终遣散了所有的太监

紫禁城一场大火过后溥仪震怒 最终遣散了所有的太监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94 更新时间:2024/1/13 13:54:59

晚晴时紫禁城里烧起了一场熊熊大火,由于紫禁城内没有自来水,水井也少就无法扑灭大火。这些宫殿都是木质结构,燃烧起来火特别的旺,真是火光冲天,几乎照亮了整个紫禁城,好像世界末日一般。

北京城的人民群众都看到紫禁城这边起火了,但是这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他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至于宫里的大火是因为什么原因而着起来的,至今也不知道真相。

而且最困难的就是,紫禁城里的水不好取,然后就给灭火增加了更大的难度,后来经过众人的努力,终于将护城河里的水运送到皇宫里,可惜,火势太大了,一时之间也扑不灭。连着烧了好久,外国的使者知道了这件事情,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将大火给扑灭了,但是此次大火所造成的损失却是无法估计的。

紫禁城里发生这么大的事,北京城的军警都来了,消防人员也来了。来了之后却发现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紫禁城里是没有自来水的,水井也很少。紫禁城的用水都是从北京的西郊玉泉山取水的,所以宫里没水。

消防人员来了都愣住了,只得想了一个远水救近火的办法——就是将很多水管连接起来,牵到护城河里取水,用护城河的水来救紫禁城的火。由于水管都用来连接了,救火的就只有一根管子出水。面对这熊熊大火,一根管子以足够?

有好多的物古董在一夜之间都化为了灰烬,溥仪十分的生气,开始追究失责的下人们。毕竟在很早的时候他就已经心怀怒气,想好好地整治一下宫里面的太监们。而这些太监们为了自己的出路,在后宫里也没少干坏事,还偷卖宫里的古董。

所以溥仪一气之下就将皇宫里的太监们都解散了,一来是清朝已经走到了尽头,养不起这么多的闲人了,二来是溥仪害怕这些太监又起什么幺蛾子,在给自己造成什么重大的损失。

关于这场大火的起因众说纷纭,但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宫内太监监守自盗,他们为掩盖盗窃行为而故意纵火——这也是溥仪一直坚持的观点。

溥仪曾在回忆录中说,自从打开建福宫宝库以后,他便经考虑这样一些问题:“我究竟有多少财宝?被人偷去的又有多少?”

而在这时,洋帝师庄士敦告诉溥仪,他所居住的地安门街上有许多古玩铺,铺子老板不是太监就是内务府官员,里面卖的大多是从宫里偷出来的东西。溥仪听后,心里极为不爽。

军阀统治时期,社会动荡,紫禁城内同样人心惶惶,加上溥仪并非管理能手,因而宫内太监经常把一些小物件偷去卖,为的是发生变故时自己也能有些存款可用。后来,宫里的偷盗行为愈发猖狂,据溥仪所说:“毓庆宫的库房门锁给人砸掉了,乾清宫的后窗户给人打开了”,“我刚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

要说来这些太监将宫里的东西偷出去卖固然是不对的,但是这些太监似乎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现在清朝已经灭亡了,他们也开始老了,以后就没有皇上了,就算有也是呆在紫禁城里,没有什么权力。所以他们得给自己想一个养老的办法对吧。趁着现在在宫里偷点东西出去卖,攒点钱,等到老了以后,才不怕没人给他养老送终。

慈禧在世时的两三千名太监,后来被裁剪到了不足一千人,再后来,溥仪干脆就将所有的太监都赶出了皇宫,而且也没有掏一分的遣散费。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吧!

驱逐行动相当顺利,在军队的监视下,不到一个时辰,上千名太监带着随身小包裹从神武门黯然离开紫禁城,从此流离失所。从这个意义上说,延续千年的中国太监制度终于在这一刻寿终正寝。至于溥仪,此时正想找一块空地修个网球场。火灾之后,这片场地倒正好派上了用场。两年后,溥仪也同样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功臣李善长,已经回家养老,却仍然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真相令人震惊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中国历史上要谈论到那个职业最危险,那么肯定是开国功臣了,从刘邦开始就可以看出,那么为何已经回家养老的开国功臣李善长,却仍然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呢?我们首先说说朱元璋,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以前朝代的丞相制度有颇多异议,认为丞相制度很大的制约了皇权,甚至有时候相权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所以朱元璋在大明朝

  • 史上最有才华的皇帝治理国家为什么越来越昏庸?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书画家。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哲宗于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病逝时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次年改年号建中靖国。宋徽宗即位之后启用新法,但是宋徽宗重用的蔡京等打着绍述新法的旗号,无恶不作,政治形势一落千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

  • 最后的苏联抗日联军 最终仅存10人 向抗日同盟致敬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自1931年起,日本的野心开始逐渐膨胀,日军这时候也就萌生了吞并中国的念头,然后就开始了对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但是中华儿女也不是吃素的,全国人民开始奋起抵抗,面对日军的恶行,中华呢让你无惧死亡,毅然反击。终于在1945年中国迎来了抗战胜利。在抗日时期有一支军队,他们威猛无比,屡次重创日军,但是却在

  •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传奉官,传奉官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传奉官指的是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这违反了当时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这是明王朝特有的现象。天顺八年二月,明宪宗通过太监“传奉圣旨”,提拔工匠姚旺卫文思院副使者,这是明代第一个侍奉官,前后共存在了7朝160年,在明熹宗时消亡。

  • 明朝三大案件之梃击案,普通农民袭击太子,真相扑朔迷离!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封建时代的皇帝贵为一朝天子,掌握军国大权,富甲天下,可谓尊贵至极,权力上也达到极致,而太子也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可谓是贵不可言,可是却又普通平民百姓,“拼得一身剐,也敢把皇帝拉下马”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明朝三大案件之一的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5月,一男子手持木棒,突然出现在太子朱常

  • 西夏能长久立国不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历经十帝,享国一百八十九年。西夏雄踞西北,抗衡辽、宋、金三国,西夏论疆域没有宋、辽、金广阔,论人力物力也不如宋、辽、金,立国却能如此长久,给人印象中一直很小的国家何以立国如此长久呢?地形险要,宜农宜牧的地理环境以及经济上基本自给自足,是西夏赖以立国

  • 二战时期 这两支外国空军曾救下最危难时刻的中国 向盟军致敬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二战时期,中国是最大的受害者,当时的日本盛行法西斯政权,在这样的逼迫下,中华儿女开始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在这期间,日军在中国的国土上无恶不作,残害了无数中国同胞。不过能让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日军,还有另外两支军队,他们曾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候对中国军队伸出援手。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是贫穷而又落后的,这一

  • 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咸安公主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和亲这种现象起源于汉朝,也是在汉朝最为常见。即使在强大的唐朝,也是采取过和亲的,不过这衰落以后的事。其他王朝一样,和亲也是唐王朝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中,曾经有多位公主为了国家的安定而踏上了漫长而又遥远的和亲之路。漫长的历史画卷书写着和亲公主们的贡献与其辛酸的历程。唐德宗李

  • 历史上最为搞笑的几场战争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到战争,我们都知道我国乃至全世界,要想建立或者推翻一个政权,基本上都是要依靠战争。而我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也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最终成功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了我们的祖国。但是有这么几场战争由于参战者自带的逗比性质以及机缘巧合给这些残酷的杀戮带来了一些喜剧性质,变成了最搞笑的战争,看了它们发生的过程不

  • 考古发现雍正长子陵墓 至今留下三大未解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埋葬着自雍正皇帝开始的四位清朝皇帝,除了皇帝陵墓之外,清西陵范围内还有众多的妃嫔、皇子的陵墓。位于光绪崇陵西南方向的小村庄名叫崇各庄,村子居住的大部分是清朝守陵人的后代。在小村庄的西面,有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里面埋葬的雍正皇帝的长子端亲王弘晖。端亲王弘晖,出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