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鼎立 关羽为什么要发起襄樊之战?

三国鼎立 关羽为什么要发起襄樊之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03 更新时间:2024/1/7 6:59:12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率领刘备留守荆州的军队,进攻魏国驻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战打响。战役开始进展顺利,借助秋天的大雨,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关羽擒获了于禁,还斩杀了魏国名将庞德。梁、郏、陆浑等地一些反抗曹操的地方势力在远处接受了关羽的印信和号令,自愿成为关羽的分支部队。但是,由于樊城守将曹仁的以死坚守,曹操的援军又源源不断地赶来,关羽终究不能攻克樊城,只好从樊城撤退。又因为东吴军背后袭击夺取了江陵,城中将士的妻、子都做了俘虏,关羽的部众散尽,关羽在临沮兵败被杀。

襄樊战役发起之前,刘备的汉中战役刚刚在三月结束,大军还在凭险据守曹操,不可能腾出兵力支援荆州;蜀地东部有一部分兵力,即孟达、李平(李严)的军队,但他们是被刘备派遣进攻上庸的,战役发起前,这支军队也不可能考虑到樊城战役当中;前一年十月,宛城的侯音反叛曹魏,曾经与关羽有过联合,但在这年正月已经被曹仁平定。总而言之,关羽发动这次战役,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支援力量。相反,不管东吴会不会从背后进攻(当然关羽的判断是不会),他都必须留出一部分兵力防守,哪怕是维持治安也必须这样做。

那么,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关羽为什么要发起襄樊之战呢?

战役的依据来源于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规划

刘备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早年却是四处飘荡,并没有自己的一块根据地。虽然两次拥有徐州,由于并不是他自己的起家根本,所以很快就丢失了。离开徐州,刘备依附过袁绍,游荡过汝南,还替刘表驻守过新野,可以说他自己的最终目的地是在哪儿都不清楚。直到见了诸葛亮,这一切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这就是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的大致意思是,曹操是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的,孙权可以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图谋他的地盘,留给刘备的是荆州和益州。荆州是个大可用武之地,但这儿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只是不知道将军您有没有夺取它的打算?益州的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他的北面,汉中百姓殷实国家富裕,但他不知道该怎样去慰抚,所以那儿有智谋和才能的人都想找到一个贤明的主人。如果跨有荆、益两州,制定、执行好内外政策,那么,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军队挺进宛县、洛阳,将军则亲率益州大军出师秦川,百姓谁又能不箪食壶浆来迎接将军呢?倘若能够实现,那么称霸诸侯的大业就可以成功,汉朝也就可以复兴了”。

应该说,这个“隆中对”给刘备及其集团指明了战略方向,在其后的行动中,刘备都是按照这个战略规划坚定不移实行的。对于这个战略方针,不仅是刘备,整个刘备集团的上层,包括关羽,都是由衷赞同的。刘备在实行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异议,因为这是他们长期流浪中的困惑,一经点明,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就是刘备说“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一样”。最开始,关羽可能并没有刘备认识那般深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作为大将的关羽,也会对诸葛亮有了由衷佩服,比如说他向诸葛亮问马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不是问张飞赵云?炒股的朋友加我QQ:1516919355

回到主题。我们不讨论这种分兵在战略上可不可取,这个问题当代伟人有过论述。刘备夺取汉中以后,诸葛亮设想的情景真正出现在蜀汉人的面前,应该说,这是对关羽来说极大的诱惑。如果按照诸葛亮的战略规划施行,这是蜀汉国最好(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

刘备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发起汉中之战,到第二年春天,刘备不但占有了汉中之地,还阵斩了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不得已亲征,但由于刘备拒险而守,并没有取得作战良机,不得已撤兵,汉中归刘备所有。到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时,汉中战事虽然暂时停了下来,但两家军队仍然会暂时留守一段时间,因为谁也不敢把军队完全从前线撤下来。或者说,刘备已经具备了出秦川的条件,而曹操的大军还不能完全从关中撤回。

关羽这边,孟达从房陵进攻上庸,刘封从汉中沿沔水顺流而下夹击,上庸太守申耽投降,这一侧没有了后顾之忧。

另一侧是东吴孙权,两家在建安二十年达成了协议,荆州分属已定。在整个蜀汉方面看来,孙、刘两家的共同敌人是曹操,孙权即便不能在合肥方向进攻曹操(实际上正在进攻),但他们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荆州。虽然这个判断是完全的一厢情愿,但至少说明,关羽在发动襄樊战役之初,是基于这种判断的。再从对阵之敌曹仁方面看,尽管宛城的侯音叛乱已经平定,但曹仁已经将宛城屠城,这说明曹仁的后方也并不是很坚实,关羽也觉得具备了出宛、洛的条件。

假如说,在整个蜀汉认可了“隆中对”战略规划的前提下,关羽是完全会考虑发动这次战役的。战役设计的缺陷在于,对东吴判断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关羽自己也是立功心切,想攻下樊城以证明自己

汉中之战获胜后,刘备并没有做一个战略部署调整,也就是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即便是有,也是在他自己的脑子里,并没有其他人知道。刘备这个人和其他两位帝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凡事没有个商量,不知是早期身边没有可供商量的谋士养成的习惯,还是史家在这方面记述有疏漏?应该是前者的可能多一些吧!毕竟,主公对于武将,更多使用的就是命令。这和曹操、孙权不一样。比如说曹操,在迎接汉献帝问题上、是否和袁绍交战问题上,都召开过“会议”商讨过,就是在官渡前线战事吃紧阶段,他也是写信征求后方荀彧等人的意见。孙权在赤壁战之前,明确有记载的就有两次大型“会议”,一次是大家都建议降曹,惟有鲁肃反对;另一次是接受鲁肃建议,将周瑜从前线调回,周瑜在“会议”上向众人陈述打败曹操的有利条件。刘备可能只有一个诸葛亮,平常总是形影不离,也许是既没有习惯也觉得没有必要吧。总之,我们看不到刘备在占领汉中后有什么战略谋划,而是匆匆忙忙地称王了。

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关羽被封为前将军,也就是王以下的最高军职。除此之外,由于关羽独立守卫荆州,关羽还比马超和张飞多了一份权力,不仅假节,还是假节钺,也就是多了一份生杀大权。尽管如此,处在一个档次的还有马超、张飞、黄忠三人。张飞这个人没有问题,和他一起跟随刘备起兵,都是老兄弟,生死与共,相互知根知底,并列一起没有什么。马超这人也说得过去,除了是军人世家,诸葛亮也给他做过解释;关键是黄忠。在关羽看来。黄忠就是一个老兵,和一个老兵“同列”,这让关羽很不舒服。不过,刘备派来举行任命仪式的官员说了,黄忠虽然和您同班同列,但汉中王心里那个轻重程度能一样吗?汉中王和您是什么关系?那就像是一个人!是休戚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关系。关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要证明他才是刘备手下武将第一,别人可以和他同班同列,但对于汉中王的忠心以及个人能力,谁人能比?正是这种立功心切,决定了关羽一定要做一件事情,一件大事情,才发起了襄樊之战。

关羽死的时候,已经接近六十岁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比较大的年龄,关羽有没有想在有生之年做最后的冲刺?刘备夺取汉中,上庸申耽投降,关羽有没有看着别人取得光辉业绩而不甘寂寞的冲动?这些在今天看来或许已经不重要了。

关羽最终失败了,这不仅导致了自己兵败身亡,还让整个蜀汉国成了偏安一隅的小国。但我们应该赞赏关羽的气魄,他不但为我们演绎了战役过程中擒于禁、斩庞德的精彩,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军人的担当!这是使关羽成为名将的战役,在此之前,让关羽扬名的只有白马斩颜良一战。但是,如果没有后来的襄樊之战,谁又能保证斩颜良不被他人夺美,或者是淹没在历史尘埃当中?襄樊之战是三国著名的战役之一,无论是司马懿蒋济的庙算胜策,还是吕蒙瞒天过海的“白衣过江”之计,即或是陆逊的卑辞巧智,都比不上关羽气吞山河的浩然壮举。可以说,关羽能够发动这次襄樊战役,败亦英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冷宫为什么太监抢着去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在古代如果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可以说是很难翻身了,但也不排除所有,冷宫可谓是最清闲的地方,为何太监都抢着去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冷宫是皇宫里设施最简陋的地方,也是每一个人都不想去的地方。这里对于皇帝的妃子来说,就是地狱的代名词。不管是谁,此生此世,都不想跟冷宫有什么联系。没有人会想去这里的,即便是太

  • 天地会刘永福,仅仅靠三千人,却痛击两大侵略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晚清时期的中国,列强欺凌,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老百姓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面对内忧外患,很多遭受压迫的老百姓奋起反抗,民间出现了很多反抗清廷的组织,大家最为熟悉,规模最为庞大的应该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了。而除了太平天国以外,还有很多势力较小的组织,比如说“黑旗军”。黑旗

  • 亚父范增最后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巢人士(今安徽巢湖),秦末楚汉时期的谋士、政治家,辅佐项羽建立西楚政权。后被刘邦使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跟范增,范增被气走,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范增是项羽的亚父,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便开始辅佐相遇,夺得天下,是项羽的重要谋士。刘邦采用了陈

  • 咸丰和恭亲王亲如同胞兄弟,却因为母亲一句话决裂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清咸丰帝奕詝(音zhǔ)和恭亲王奕訢,皆为宣宗道光帝所出之子。这两兄弟之间,关系一度十分亲密,但到后来两人反目,咸丰竟至对恭亲王至死不愿相见的地步,实为间接影响晚清数十年国运的一桩公案。下面为大家简述故事发生的过程。咸丰为道光第四子,恭亲王为道光第六子,两人只相差2岁,自幼便十分亲近。《清史稿·诸王

  • 县令张巡下令吃人,却得到皇帝嘉奖?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但你知道么历史上的一位县令下令吃人,后世却得到了皇帝的嘉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唐朝的所有官职中,县令属于“芝麻官”,品级在从六品上、从七品上之间。可是在唐朝最危难的时候,一个县令挺身而出,他率领部众坚守城池,先后与叛军交战四百多场,“斩将三百,卒十余万”,

  • 都是五虎上将,为什么关羽和赵云战败士兵的反应却是不一样?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起关羽和赵云,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两人都位列蜀汉“五虎上将”之中,在刘备集团的崛起过程中,关羽和赵云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是刘备非常信任的两员大将。后来,赵云战败后无一人弃逃,而关羽兵败后,将士却为何都跑了呢?我们先来看看关羽兵败的过程,在史书《三国志》中关于这段是这样记载的:“权已据江陵,尽

  • 诸葛亮的光环掩盖起来的三国英雄程昱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程昱这个人他的才能凸显在哪些地方,首先程昱他是非常有胆识的一个人,在早些年一个叫黄巾军的,这样的一个队伍造反的时候有,一个县令也趁着这些人造反的时候,做了一些坏事。而且还把县城里的粮食给烧了,这个限县令也逃跑了。这个时候程昱就命令人去追查这些事。程昱分析了一下还说了如下的一些话,就

  • 于禁为人毅重 为什么会在战败时投降关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公元197年,于禁随曹操率军攻打宛城,当时宛城守将张绣认为曹军不可战胜,于是出城投降。后来张绣因不满曹操的言行而背叛曹操,派军队攻打曹操的阵营,曹操仓促应战,那时场面一度非常混乱。当时唯独只有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即便是于禁在撤退过程中损失了一些士卒,于禁也不允许军队散乱。在路上,于禁发现了十多个

  •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如何死的,被谁害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

  • 历史上第一辆进口汽车,慈禧太后专属,奔驰创始人亲手设计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汽车作为现在常用的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是你知道历史上第一辆进口汽车吗?它慈禧太后专属,由奔驰创始人亲手设计,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1901年,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讨好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送给了慈禧太后。此车是奔驰的第二代产品,第一代产品是三